4.10 明亮与黑暗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10 明亮与黑暗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9-24 09:4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明亮与黑暗
【教学目标】
1.能够想办法让光进入封闭纸盒中,会用“有光才能看见物体”表述光的作用。
2.通过探究手电筒光斑的变化,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3.知道不同的生活场景对于亮和暗的要求不同,学会保护眼睛的办法,会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读书和学习。
【教学重点】
认识光是看见物体的重要条件之一。
【教学难点】
学会探究手电筒放置位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并猜想光斑亮度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每组内有图画封闭的纸盒1个、每组手电筒(含电池)1个、学生活动记录手册。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想办法看清封闭纸盒里的图画
1.谈话:同学们还记得里面藏着秘密的暗盒吗?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种暗盒,这个暗盒里也藏着咱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你们想看看今天的课题吗?怎么看,从哪里看?(学生回答)(适时提醒学生:暗盒是不能打开的)
2.学生轮流通过观察孔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太黑了,看不到;看不太清楚……)
3.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你们看清楚吗?(学生提出:将小孔戳的更大,在暗盒上开更多的小孔;用手电筒放在小孔口照亮……)
4.教师提示可以暗盒两边的卡片是可以抽出的。
5.学生动手抽出卡片,打开事先挖好的小孔,轮流观察,并汇报看到的课题(教师及时板书课题)。
6.思考:想要看清物体最重要的是需要有什么?(学生:光)
7.教师小结:光是看到物体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光是看见物体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探究手电筒光斑的变化规律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能发光的手电筒(打开手电筒并照射黑板),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被手电筒光照射的地方很亮,圆圆的……)。
2.教师小结:像这样被光照射到比其他地方明亮的小片区域就是光斑。
3.你们想不想尝试在自己的桌子上也照射出一块光斑?在实验时,老师需要大家帮忙研究一下在改变手电筒放置的高度时,光斑的大小和亮度有什么变化。
4.教师讲解实验要求(注意事项:手电筒稳定后再实验,不能拿灯光直接照射他人眼睛)。
5.学生分组动手实验,记录并汇报实验结果。
6.得出结论:手电筒距离纸面的距离约远,光斑越大,亮度越暗;手电筒距离纸面越近,光斑越小,亮度越亮。
7.为什么会出现光斑亮度变化这样的结果呢?(学生思考并尝试谈论自己的想法,教师适当评价并讲解真正的原因)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一个初步的、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三、交流亮暗不同的生活场景
1.提问: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知道光有明暗强弱之分,那么在你做什么事儿时,你希望周围亮一点?什么时候希望光暗一些?
2.学生分组交流,并汇报。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人们在不同情况下对光地强弱要求是不同的。]
四、通过观看保护视力视频,学会保护眼睛的方法
1.谈话:刚才在做手电筒实验时,老师要求大家不能拿灯光照射别人的眼睛,为什么呢?(学生:光太强了刺眼,会伤害别人的眼睛)
2.追问:那过弱的光对眼睛会不会有伤害呢?(学生:也会)
3.教师小结:过强或过弱的光都会伤害我们的眼睛。
4.那你们知道在生活中人们是怎样保护眼睛的吗?(学生举例)
5.教师播放保护视力的视频,师生交流学习在不同场景下如何保护眼睛。
[设计意图: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光与眼睛的健康密切相关,引导学生意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并学会保护眼睛的方法。]
五、拓展小结
1.教师出示课件,提问:如果在室外看书,我们应该选择在哪里看书呢?为什么?(学生回答)
2.请学生谈论这节课的收获,教师小结:老师希望大家能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告诉你的父母,并能够提醒身边的家人朋友也注意保护眼睛,拥有一双明亮健康的眼睛!
【板书设计】
10.明亮与黑暗
看到物体的重要条件之一

(明/暗)关乎着眼睛健康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巧妙的光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