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第一学期开学历史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第一学期开学历史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24 21:1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上)开学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周代分封制是“本大而末小”,“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反映了西周(  )
A.国家地方自治政权已经普遍建立
B.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政治目的
C.开创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
D.受封诸侯有“以供王职”等义务
2.(2分)“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是以天下之庶国,莫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害也”。该思想的提出者(  )
A.推崇夏朝政治,学习大禹刻苦、简朴的精神
B.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C.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
D.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
3.(2分)如图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现珍藏于湖南省博物馆,重量仅有49克,轻薄如蝉翼。下列现象与其发生在同一时代的有(  )
①市的中央设有亭楼,管理相当严格
②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不得为官
③关中地区灌溉渠道规划合理、成效显著
④铁业官营,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2分)唐代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规划布局最为规范的一座都城。它是唐代社会发展的缩影。下列对唐代长安城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长安的市已经由定时而聚的古老形式发展为常设商业区
②长安成为佛教东传的中转圣地
③长安不仅是国内各民族的大都会,也是世界性大都会
④长安城内设有管理草市的机构市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2分)明初以前,六部均隶属于丞相,凡事必须秉承宰相的意志,自撤中书省、提高六部品秩后,六部变成直接对皇帝负责,职权完整且在内阁之上。但随着内阁地位的提高,掌握票拟权的内阁比六部更接近皇帝,六部职权便在不同时候、不同程度为内阁所侵。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内阁拥有票拟权后,其职能与中书省相同
B.内阁随着其地位的提高,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C.内阁与六部职权界限不清,影响政府行政效率
D.内阁在发展中最终成为中央一级的正式行政机构
6.(2分)《中国文人画》记载:文人画是文人雅士们的心灵事业,藉绘画以抒拽文人们胸中之逸气,并不求工整与形似,也不讲目的与价值;只是随兴所至,表之笔情墨趣,写写文人墨客心府灵境。下列关于此种艺术形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明人所作的《江城送别图》是其中佳作
B.它融文学、书法、绘画、雕塑等多种艺术为一体
C.王维以诗人画,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D.其突出特点是注重诗意,这也是诸多中国画杰作的共同特点
7.(2分)2010年,京剧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是具有中国标识意义的文化元素,也是世界文化之瑰宝。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其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称“皮黄”
②它正式形成于道光年间的“四大徽班”进京
③京剧《定军山》是国人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④它融合多种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演变而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2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五四运动“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新的白话文学由此建立
B.其实质上可理解为“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C.它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D.期间《新潮》《国民》等期刊受到青年学生欢迎
9.(2分)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统计,战前(1914年8月)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下列不符合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史实的是(  )
A.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B.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C.民族工业推动中国产业工人数量急剧增加,使工人阶级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D.纺织业向西北、西南发展,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
10.(2分)某记者调查近代社会某一时期文化教育,查找到如下史料:“提倡以自由、平等、博爱为纲的公民道德,小学禁止读经科。”上述规定在中国最早可能出现于(  )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
11.(2分)1942年3月,戴安澜率远征军第200师在同古会战中以牺牲800人为代价,歼灭日军4000多人、俘敌400多人,予敌重创。美国总统罗斯福称他“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下列关于中国抗战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远征军入缅作战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②此次入缅作战推动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③中国远征军的行动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中国抗战的成败取决于反法西斯同盟的援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2分)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对分裂台湾,一直是中国人民不懈的追求。下列关于台湾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
①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②1895年,黑旗军和台湾义军在大甲溪痛击日军
③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两岸停火
④2008年,海峡两岸“三通”最终实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2分)口号和标语是重要的历史载体,可以反映时代气息和历史脉搏。下列口号和标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②“全国武装起来,保卫华北”
③“打倒列强,除军阀”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①②③
D.④③②①
14.(2分)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②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
③大批国企开始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
④提出公有制实现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②④①
15.(2分)古罗马的斯多亚学派认为,如果想要确保幸福,就必须学会尽可能独立于无法控制的外部事物,学会生活在能够控制的内在自我之中。
材料体现出斯多亚学派(  )
A.认为理性是与生俱来的观点
B.强调人们应该加强理性修养
C.信奉社会实践但忽视了道德
D.认为自我感觉是万物的尺度
16.(2分)1348年,“黑死病”肆虐欧洲。当教会要求教徒受难和屈从却不能阻挡“黑死病”蔓延时,一些医生开始寻求防治的办法,如提出隔离疑似病例、使用放血疗法等。由此可见,这场灾难(  )
A.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兴
B.冲击了教会的传统观念和权威
C.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D.导致了人们与上帝的直接对话
17.(2分)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是英国国债完成制度化的重要时期。……英国政府对国债的利率加以引导、限制,使国债的运作呈良性之势;税收国有化的实现以及偿债基金的建立,使确保国债顺利进行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备。英国国债制度化的实现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上述英国国债制度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
A.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
B.重商主义政策的影响
C.启蒙运动的经济思想
D.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18.(2分)某学者进行了一场学术演讲,演讲提纲如图所示。该学者演讲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生产生活方式的历史大变革
B.欧洲一直是世界的科技中心
C.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D.科学理论是科技革命的先导
19.(2分)“最先进的国家几乎都可以采取下面的措施: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征收高额累进税;废除继承权;没收一切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对一切儿童实行公共和免费的教育,取消现在这种形式的儿童的工厂劳动。”上述内容应出自(  )
A.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B.亚当?斯密《国富论》
C.圣西门《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
D.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0.(2分)如图是1919年刊登于《每日先驱报》上的一幅漫画。画中头顶“1940年兵”字样的孩子代表的是法国军队在1940年募集的新兵。克里孟梭对威尔逊和劳合?乔治说:“奇怪!我好像听到有孩子在哭!”该漫画意在揭示凡尔赛体系(  )
A.激化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B.违背了法国民众的利益
C.不能给欧洲带来持久和平
D.完全是大国意志的产物
21.(2分)列宁去世后,苏联高层领导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展开了争论,有一种观点是:应该在市场机制下向社会主义过渡,通过“进化”和“改良”的办法,因为私人资本不能用一道命令予以没收,也不能用革命的宝剑一挥砍倒,只有在经济斗争的过程中才能战胜它、该观点(  )
A.沿袭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思路
B.体现了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涵
C.具有复辟资本主义路线的倾向
D.主张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行为
22.(2分)如图为19世纪后期以来巴尔干地区形势变化示意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③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23.(2分)“起先,私有化的范围固定在石油、宇航、电信等行业。从1988年开始,撒切尔政府第一次向民众明确表示,私有化无禁区。撒切尔夫人为了让市场来决定经济的自然发展,除了私有化以外,还缩小了某些机构的职能,减少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资助”。材料反映出当时英国(  )
①大力推行新经济自由主义理论
②让市场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③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政策的决策权
④经济发展呈现“多市场、少政府”的趋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2分)有学者认为,冷战格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一种以“二元两极”为特征的世界体系。所谓“二元”,是指这一阶段的世界发生了横向的结构性分裂。它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而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所谓“两极”,是指因制度性裂变而形成的两大国家集团各有一个支配性的力量中心,而且两者都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从而构成了国际体系层面“两个世界”的对峙。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符的是(  )
A.“二元两极”是冷战格局的突出特征
B.社会制度的不同是导致冷战的重要原因
C.“二元”社会制度的不同源于不同的政治理念
D.两个力量中心势均力敌从而避免了热战的发生
25.(2分)姜义华在《史学导论》一书中说:历史认识本质上是一种三极思维活动,是历史认识的主体人(包括历史学家、社会精英层与全体社会成员等不同层次)和历史认识的客体历史实际(包括个别的历史事实、完整的历史过程、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等不同层次)经由中间介质历史资料(包括文献、文物、传说、现实生活中孕育的历史因素等不同方面)在社会实践及历史研究科学实践基础上能动的统一。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中间介质历史资料是认识历史的依据
B.历史认识受认识主体人主观意识的影响
C.客体的历史是真实的,但呈现客体的历史史料不一定真实可信
D.历史认识是认识的主体人根据史料真实还原客体历史实际的过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0分,27题10分,28题15分,29题15分,共50分)
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外交经历了从传统的“华夷秩序”体系向近代西方“条约体系”逐步转型的过程。……抗日战争爆发后,特别是1941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中国最终废除不平等条约、平等参与国际事务,提供了历史机遇。中国政府积极推行“抗日外交”……把外交作为国家战略的头等大事,积极参与国际“首脑外交”。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适时调整外交政策,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外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公正、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以上材料均摘自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中国“抗日外交”所取得的成就。概括近代中国外交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做出了什么调整。并指出在这一政策指导下,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并用一句话概括“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
27.(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孟德斯鸠的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在英国工业化之初的能够压倒潜在对手的有利条件之中,没有一个条件是绝对突出的,但是这些有利条件合在一起,却形成了光辉灿烂的星座。”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们为了防止“坏政府”的出现分别提出了哪些设想;指出“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在建国之初的美国是如何践行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英国的政治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革,并说明英国工业化之初,经济上具备了哪些“能够压倒潜在对手的有利条件”。
28.(15分)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对地方特别是少数民族区域的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蜀志》记载,秦灭六国,“徙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以致“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秦政权奉行法治,以严刑峻法而见称于史。少数民族伤了人,按情节轻重论处,杀人犯了死罪,可以用货、钱赎免。《巴志》记载,“复夷人顷田不租,十妻不算”。其意为一户可免交一项田的租税,虽有十个妻子也不纳口算。
﹣﹣摘编自《从<华阳国志>看秦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材料二: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主要防范诸蒙古部落的叛乱,派驻许多蒙古骑兵团在河南江北行省、云南行省、四川行省来进行军事控制,而东南是天下财赋重地,设置行省是为了搜刮财富进统治者囊中。秦汉唐宋以来,中国政区都以“山川形便”为惯例划分,常以大江、大河作为政区的边界,元朝则以犬牙交错的形式划分行省疆域。元朝以五事(即“户口增、田野辟、词讼简、盗贼息、赋税平”),作为对地方官的考核标准。
﹣﹣摘编自《元朝行省制度及其渊源略论》
材料三:布达拉宫由吐蕃时的藏王宫殿演化成后世达赖喇嘛驻憩的宫院,不仅继承了吐蕃的建筑传统,而且吸收了佛殿的建筑艺术……一座建筑的艺术感染力,离不开它所处的环境和族群关系。宫殿寺庙建筑和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取法自然、依山舒展、建筑上下错落,前后参差,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艺术上的对比随处可见,白宫、红宫和金殿、金塔的质感对比,华贵与朴实,细腻与粗拙,人工与自然的对比,强化了布达拉宫的崇高,也给人们带来了艺术上的愉悦。
﹣﹣《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秦朝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行省制有哪些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为了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还采用了哪些举措。
(3)综合上述材料,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
①“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唐太宗、康熙帝和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藏族地区民族团结方面的实践。
②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艺术角度说明布达拉宫“为人类建筑历史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并指出白宫的功用。
29.(15分)欧洲一系列璨若星河的名城孕育的科学与人文精神,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虽然在1434年确立了对共和国的统治地位,但在这之前的几起几伏以及确立统治地位后并未销声匿迹的党派斗争,常常使他们心有余悸。该家族对人文主义的慷慨赞助,争取到更多的普通市民,在很大程度上确实起到了宣传、巩固自己,排斥、削弱政敌的作用。在这里召开宗教会议,云集此地的各国宗教界权威人士亲眼目睹共和国文艺复兴的盛况,他们感受到了佛罗伦萨统治者治国有方,自然对其刮目相看,因而其国际地位迅速提高。家族的罗伦佐当政时期,他已不只是一个保护者、旁观者、赞助者,还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艺术家和运动的实际领导者。
﹣﹣摘编自[英]赫伯特《美第奇家族兴亡史》
材料二:瑞士首都伯尔尼位于瑞士西部高原中央山地,坐落在莱茵河支流阿勒河一个天然弯曲处,并形成一个半岛。伯尔尼是一个古老、低调、美丽、小巧玲珑的城市。其在1848年成为瑞士联邦的首都,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目录》。1902年春,爱因斯坦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干起了专利审查员的工作。在伯尔尼专利局7年的业余时间里,这位年轻的专利审查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奇迹。
﹣﹣摘编自百度相关资料
材料三:在爱因斯坦的眼中,我们所处的宇宙,不建议是长、宽、高的三维空间,而是应该包括时间在内的四维时空。在爱因斯坦的眼中,人类社会应该是公平、正义的。各民族之间友好相处,各国家之间友好相待。和平是永恒的主题,战争与杀戮是不可饶恕的罪行。在爱因斯坦的眼中,人应该信仰上帝。他认为,应该信仰那个在事物有秩序的和谐中显示出来的上帝,而不信仰那个同人类的命运和行为有牵累的上帝。事实上,爱因斯坦已经把上帝哲学化了。他把人类的道德和福祉置于最高地位。爱因斯坦说,你们光关心科学是不够的,要关心人,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爱因斯坦当然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了,但他却认为科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怎么样为人类造福,怎么样给人类带来尊严。
﹣﹣摘编自蔡晓滨《启蒙者﹣﹣西方思想家群像》、吴国盛《反思科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第奇家族推动佛罗伦萨建筑活动的史实,并分析其“对人文主义的慷慨赞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05年,在伯尔尼专利局工作的爱因斯坦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爱因斯坦思想的特点。
2020-2021学年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上)开学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侧重考查考生的读题能力,材料中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反映了按照宗法制下的血缘亲疏而进行的分封,说明西周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
【解答】A.国家地方自治政权已经普遍建立,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B.材料中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反映了按照宗法制下的血缘亲疏而进行的分封,说明西周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
C.商朝就已经实行宗法制,故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D.材料中只是强调天子和诸侯有着严格的等级,但并没有说明诸侯的具体义务是什么,故D项错误。
故选:B。
2.【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莫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害也”的主旨,判断出是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然后结合墨子的其他思想主张解答。
【解答】依据材料“莫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害也”可以看出该思想家主张兼爱非攻。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墨子的思想,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推崇夏朝政治,学习大禹刻苦、简朴的精神,故A项正确。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故B项错误。
C项是道家思想主张,排除。
D项是法家思想主张,排除。
故选:A。
3.【分析】本题考查史料的作用。解答本题关键是能够分析出素纱禅衣反映的时代。
【解答】通过材料“重量仅有49克,轻薄如蝉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
市的中央设有亭楼,管理相当严格,符合汉朝时期对市的管理特征,①出现于汉代;
把商人纳入市籍进行管理,抑制商人为官体现了汉代的抑商政策,②出现于汉代;
汉代时期,关中地区发明井渠,灌溉渠道规划合理,③符合汉代特点;
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制度,冶铁时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燃料,④符合汉朝特点。
故选:D。
4.【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唐时期的商业的发展,主要考查的是唐代长安城商业繁荣的表现。
【解答】①唐代继续实行严格的市坊分离,在商业繁荣的地区形成了商业区,故正确;
②唐代比较重视佛教,所以引进了佛教,长安作为国家的首都,所以成为佛教的中转站,佛教又经过长安传到日本和朝鲜,故正确;
③由于中国的国际贸易繁荣,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商业中心,故正确;
④草市主要是在交通便利的乡村地区出现,并且设立的专门的管理机构“草市尉”,故排除。
故选:A。
5.【分析】本题考查明朝的内阁,侧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根据材料可知,掌握票拟权的内阁比六部更接近皇帝,六部职权便在不同时候、不同程度为内阁所侵,可知内阁虽然不是法定机构,却有着和宰相相似的职权。即参与决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解答】A.根据材料可知,掌握票拟权的内阁比六部更接近皇帝,六部职权便在不同时候、不同程度为内阁所侵,可知内阁虽然不是法定机构,却有着和宰相相似的职权,即参与决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故A项正确。
B.根据所学可知,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机构,始终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故B项错误。
C.材料中只是强调六部职权被内阁所侵,但二者的职权界限是清晰的,而且影响行政效率也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
D.内阁在发展中最终成为中央一级的正式行政机构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故选:A。
6.【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文人画的特点。
【解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文人画融文学、书法、绘画、雕塑等多种艺术为一体,故B项正确。
《江城送别图》不是文人画,而是明代前期院体画,故A项错误。
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北宋的苏轼,而不是王维,故C项错误。
文人画强调写意,但是这不是诸多中国画杰作的共同特点,故D项错误。
故选:B。
7.【分析】本题考查中国京剧的形成与发展。解答本题,考生需要熟知京剧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相关特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但“四大徽班”进京却是在乾隆末年,所以,②项错误,排除A、C、D。
①③④三项均符合史实,故B正确。
故选:B。
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要求学生结合五四运动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新的白话文学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的,不是五四运动的特点;
B.五四运动具有爱国救亡和思想启蒙的双重作用,选项表述是正确的;
C.五四运动使得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确实改变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D.五四运动期间《新潮》《国民》等期刊受到青年学生欢迎正确的表述。
故选:A。
9.【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题干时间“1914年﹣1920年”,然后结合一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和原因分析。
【解答】依据材料时间“1914年﹣1920年”可知,处于一战时期。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民族工业推动中国产业工人数量急剧增加,使工人阶级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一战时期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并没有向西北和西南地区发展,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结合题干“提倡以自由、平等、博爱为纲的公民道德,小学禁止读经科”进行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提倡以自由、平等、博爱为纲的公民道德,小学禁止读经科”可见当时提倡学习西方自由平等思想,反对传统教育内容,这种局面最早出现于辛亥革命后,故C项正确。
19世纪科举制尚未被废除,传统教育考试内容依然为儒学经典,排除AB两项。
20世纪中期并非为材料现象最早出现时期,排除D项。
故选:C。
1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①远征军入缅作战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是正确的;
②此次入缅作战推动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是错误的,在这之前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形成;
③中国远征军的行动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正确的;
④中国抗战的成败取决于反法西斯同盟的援助是错误的中国抗战的胜利,主要原因是中国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
故选:C。
12.【分析】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解答本题,考生需要熟知台湾历史和两岸关系发展的相关史实。。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同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表了《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的声明》,宣布两岸停火。所以,③表述不正确,故排除A、C、D。
①②④三项均表述正确,故B正确。
故选:B。
1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求学生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①“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是在解放战争时期;
②“全国武装起来,保卫华北”是在1935年12月;
③“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在大革命时期;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是在五四运动时期。
故选:D。
14.【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
【解答】①1992年中央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统治。
②1990年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
③1993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要求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④1997年召开的党十五大指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综上所述,故C正确,排除ABD。
故选:C。
15.【分析】本题考查古代罗马哲学。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学会尽可能独立于无法控制的外部事物,学会生活在能够控制的内在自我之中”。
【解答】从材料中的“学会尽可能独立于无法控制的外部事物,学会生活在能够控制的内在自我之中”可知,斯多亚学派带有禁欲色彩,注重摆脱外界对个人情绪的影响,强调人们应该加强自身的理性修养,故B项正确。
A项从题干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排除。
材料未涉及社会实践,也井未忽视道德,故C项错误。
材料只强调学会生活在能够控制的内在自我之中,未涉及自我感觉是万物的尺度,D项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故排除。
故选:B。
16.【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从中可以看出出黑死病的爆发促进了人的价值和作用的发挥,冲击了冲击了教会的传统观念和权威。
【解答】依据材料“当教会要求教徒受难和屈从却不能阻挡‘黑死病’蔓延时,一些医生开始寻求防治的办法,如提出隔离疑似病例、使用放血疗法等”可知,黑死病肆虐欧洲时,教会要求教徒受难和屈从,但是一些医生开始寻求防治的办法,如提出隔离疑似病例、使用放血疗法等。由此可以看出黑死病的爆发促进了人的价值和作用的发挥,冲击了冲击了教会的传统观念和权威,故B项正确。
欧洲人文主义的复兴是文艺复兴的兴起,而不是黑死病的爆发,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近代自然科学,故C项错误。
导致了人们与上帝的直接对话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作用,故D项错误。
故选:B。
1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工业革命的背景特征来分析。
【解答】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应该是英国工业革命之前,当时英国国债完成了制度化建设,反映出了英国可以从社会聚集起大量的资本来发展经济,满足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
B.材料信息和重商主义政策没有直接关系;
C.材料看不出启蒙运动的经济思想;
D.当时工业革命还没有开始,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并没有壮大。所以材料不可能满足他们的利益和要求。
故选:A。
18.【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的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图示信息,从中可以看出反映的是四次工业革命及其影响,由此可以得出体现了生产生活方式的历史大变革。
【解答】依据材料图示中的文字信息可以看出反映了近代以来工业化及其影响的历程,体现了生产生活方式的历史大变革,故A项正确。
B项中一直说法绝对化,排除。
材料不能体现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科学理论是科技革命的先导,故CD两项错误。
故选:A。
1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要求学生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内容特征来进行分析。
【解答】A.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思想著作。
B.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著作。
C.圣西门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并没有要求废除继承权。
D.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是反对剥削制度,应该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主张废除继承权,没收资本家的财产。所以只可能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
故选:D。
20.【分析】本题考查凡尔赛体系。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奇怪!我好像听到有孩子在哭”的主旨,结合凡尔赛体系的局限性分析。
【解答】依据材料“奇怪!我好像听到有孩子在哭”可知,反映了凡尔赛体系下法国、美国以及英国之间存在矛盾冲突,不能给欧洲带来持久和平,故C项正确。
凡尔赛体系暂时缓和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而且材料中代表法国新兵的孩子在哭体现了凡尔赛体系不能给人民带来和平,不是强调战胜国之间矛盾的激化,故A项错误。
凡尔赛体系是一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体现的是国家之间的利益,与民众利益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
D项说法绝对化,排除。
故选:C。
21.【分析】本题考查苏联经济政策演变。关键信息有:因为私人资本不能用一道命令予以没收,也不能用革命的宝剑一挥砍倒,只有在经济斗争的过程中才能战胜它。
【解答】题干方案主张采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活动,注重发挥市场、价值规律的作用和发展经济,而不是采用行政命令的手段强制消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其思路与新经济政策一致,故B项正确。
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C项表述有误,排除。
D项跟该观点相反,排除。
故选:B。
22.【分析】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需要掌握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巴尔干地区形势变化的时间。解题的关键是对图示的解读与分析,结合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巴尔干地区形势变化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19世纪后期以来巴尔干地区形势变化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②有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属于一战之前的状况;图①有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消失,这属于一战后的状况;图③有南斯拉夫,这属于二战后的状况;图④中南斯拉夫分裂,这属于东欧剧变时期,即20世纪90年代,因此先后顺序是②①③④组合正确,故C项正确。
故选:C。
23.【分析】本题考查战后西欧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撒切尔夫人为了让市场来决定经济的自然发展,除了私有化以外,还缩小了某些机构的职能,减少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资助”的主旨,并正确把握撒切尔夫人改革的措施和影响。
【解答】依据材料“撒切尔夫人为了让市场来决定经济的自然发展,除了私有化以外,还缩小了某些机构的职能,减少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资助”可以看出撒切尔夫人推行新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让市场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使得英国经济发展呈现“多市场、少政府”的趋势,故①②④正确。
材料反映了英国政府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强调市场的作用,因此③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政策的决策权说法不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
故选:B。
24.【分析】本题考查冷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冷战的相关内容。
【解答】材料未涉及热战,故D错误,符合题意;
ABC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5.【分析】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中“历史认识本质上是一种三极思维活动”等信息可知,历史认识不仅包括认识的主体人,还包括历史认识的客体历史实际和经由中间介质历史资料在社会实践及历史研究科学实践基础上能动的统一。
【解答】A.根据材料中“经由中间介质历史资料(包括文献、文物、传说、现实生活中孕育的历史因素等不同方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间介质历史资料是认识历史的依据。故A项不选。
B.根据材料中“历史认识本质上是一种三极思维活动,是历史认识的主体人(包括历史学家、社会精英层与全体社会成员等不同层次)”等关键信息可知,历史认识必然受到人主观意识的影响。故B项不选。
C.根据所学可知,历史史料由于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历史史料不一定真实可信。故C项不选。
D.根据材料中“历史认识本质上是一种三极思维活动”等信息可知,历史认识不仅包括认识的主体人,还包括历史认识的客体历史实际和经由中间介质历史资料在社会实践及历史研究科学实践基础上能动的统一。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0分,27题10分,28题15分,29题15分,共50分)
26.【分析】(1)本题考查近代外交演变情况和相关成就。依据材料“中国政府积极推行‘抗日外交’……把外交作为国家战略的头等大事,积极参与国际‘首脑外交’”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
(2)本题考查新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外交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
【解答】(1)关于成就:二战期间,主主动开展外交活动,倡议建立联合国、积极促成台湾回归祖国是突出成就。关于特点:依据材料“中国外交经历了从传统的‘华夷秩序’体系向近代西方‘条约体系’逐步转型的过程”“中国政府积极推行‘抗日外交’……把外交作为国家战略的头等大事,积极参与国际‘首脑外交’”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形成近代外交体制;从被动到主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改善中国国际环境。
(2)关于“调整”:依据材料“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中国将“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作为外交的新目标。关于内涵:依据材料“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公正、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等信息可得出如下结论:合作共赢。
故答案为:
(1)成就:倡议建立联合国、积极促成台湾回归祖国等等。变化的特点:形成近代外交体制;从被动到主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改善中国国际环境。
(2)调整: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内涵:合作共赢为核心。
27.【分析】(1)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结合题干“孟德斯鸠的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及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进行回答。
(2)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内容及工业革命背景进行分析。
【解答】(1)一问根据材料一“孟德斯鸠的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结合启蒙思想家洛克、伏尔泰及孟德斯鸠的思想理论进行阐述即可;二问结合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内容进行阐述。
(2)一问结合17世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史实进行回答;二问结合工业革命前英国在资金、国际国内市场。工场手工业技术发展进行分析阐述。
故答案为:
(1)设想:洛克的分权学说;伏尔泰的开明专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与人民主权论。
实践:确立联邦制;建立完善的总统制(总统否决权制度、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制度);确立民主共和制;实行三权分立制。
(2)变革: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奠定君主立宪制的基础)。条件: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扩大了资金来源和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和扩大了国内市场;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28.【分析】(1)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本小问,依据材料一相关信息,结合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从移民实边、刑罚从宽、赋税从轻、开辟五尺道、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等方面分析。(2)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逐一分析归纳。第二小问,结合行省制度下中央制约行省的权力的措施分析。(3)本题考查唐太宗、康熙帝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中国历史文化遗产。①本小问,结合唐太宗、康熙帝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措施解答。②第一小问,结合布达拉宫的艺术特点解答。第二小问,结合布达拉宫中白宫的功能解答。
【解答】(1)政策措施:根据“徙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得出移民实边;根据“少数民族伤了人,按情节轻重论处,杀人犯了死罪,可以用货、钱赎免”得出刑罚从宽;根据“其意为一户可免交一项田的租税,虽有十个妻子也不纳口算”得出赋税从轻;根据所学得出开辟五尺道、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2)特点:根据“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主要防范诸蒙古部落的叛乱,派驻许多蒙古骑兵团在河南江北行省、云南行省、四川行省来进行军事控制……”得出元朝行省设置的具体目的有所不同;根据“元朝则以犬牙交错的形式划分行省疆域”得出行省划分的依据从山川形便到犬牙交错,消除了地方割据分裂的地理基础;根据“元朝以五事(即“户口增、田野辟、词讼简、盗贼息、赋税平”),作为对地方官的考核标准”得出重视对地方官员的考核,注重对地方吏治的整顿。举措: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央以监督机构进行监督,省官互迁。
(3)①实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实行民族团结政策,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和亲,并带去中原的文化。康熙帝加强与藏族的团结,尊重喇嘛教;册封活佛,分掌藏族地区的喇嘛教务,活佛直辖于清廷;派满、汉工匠进藏,参加布达拉宫扩建工作。中国共产党:在西藏地区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于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②艺术特点:根据所学可知,藏汉合璧;根据“艺术上的时比随处可见,白宫、红宫和金殿、金塔的质感对比,华贵与朴实,细腻与粗拙”可得出宫廷建筑与佛殿建筑结合;群体组合,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鲜明的艺术对比。功用:根据所学可从历代达赖从事政治、宗教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主殿东大殿是达赖举行坐床、亲政大典的地方等方面概括。
故答案为:
(1)政策措施:移民实边;刑罚从宽;赋税从轻;开辟五尺道;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2)特点:元朝行省设置的具体目的有所不同;行省划分的依据从山川形便到犬牙交错,消除了地方割据分裂的地理基础;重视对地方官员的考核,注重对地方吏治的整顿。
举措:中央以监督机构进行监督,省官互迁。
(3)①唐太宗:实行民族团结政策,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和亲,并带去中原的文化。
康熙帝:加强与藏族的团结,尊重喇嘛教;册封活佛,分掌藏族地区的喇嘛教务,活佛直辖于清廷;派满、汉工匠进藏,参加布达拉宫扩建工作。
中国共产党:在西藏地区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于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
②艺术特点:藏汉合璧;宫廷建筑与佛殿建筑结合;群体组合,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鲜明的艺术对比。
功用:历代达赖从事政治、宗教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主殿东大殿是达赖举行坐床、亲政大典的地方。
29.【分析】本题考查近代欧洲的思想科技。(1)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一时间,结合美第奇家族的建筑活动史实解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相关信息,结合所学从美第奇家族和统治者等角度分析;(2)本小问,依据材料二相关信息,结合爱因斯坦的成就解答;(3)本小问,依据材料三相关信息,结合所学从
思维方式、思想、信仰等角度分析。
【解答】(1)第一小问的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434年确立了对共和国的统治地位”之后,美第奇家族推动佛罗伦萨建筑活动的史实主要有,支持建造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乌菲齐宫、皮提宫等。第二小问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中“争取到更多的普通市民”可知,希望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根据“各国宗教界权威人士亲眼目睹共和国文艺复兴的盛况,他们感受到了佛罗伦萨统治者治国有方,自然对其刮目相看,因而其国际地位迅速提高”可知,扩大佛罗伦萨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根据“积极的参与者、艺术家和运动的实际领导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第奇家族“对人文主义的慷慨赞助”的原因还包括,统治者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2)本小问的成就,根据材料二中“1902年春(开始),爱因斯坦……在伯尔尼专利局7年的业余时间里,这位年轻的专利审查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奇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爱因斯坦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是,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标志着狭义相对论的提出;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
(3)本小问的特点,根据材料三中“爱因斯坦的眼中,我们所处的宇宙,不仅仅是长、宽、高的三维空间,而是应该包括时间在内的四维时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创新思维,实现了物理学的重大突破;根据“在爱因斯坦的眼中,人类社会应该是公平、正义的。各民族之间友好相处,各国家之间友好相待。和平是永恒的主题,战争与杀戮是不可饶怒的罪行”,“爱因斯坦说,你们光关心科学是不够的,要关心人,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可知,爱因斯坦具有人文精神,对人类命运和前途的强烈关注;根据“应该信仰那个在事物有秩序的和谐中显示出来的上帝,而不信仰那个同人类的命运和行为有牵累的上帝”,“认为科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怎么样为人类造福,怎么样给人类带来尊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因斯坦思想的特点还包括,有信仰,把追求人类的道德和福祉放在最高的位置。
故答案为:
(1)史实:支持建造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乌菲齐宫、皮提宫。
原因:希望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扩大佛罗伦萨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统治者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2)成就: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标志着狭义相对论的提出;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
(3)特点:有创新思维,实现了物理学的重大突破;有人文精神,对人类命运和前途的强烈关注;有信仰,把追求人类的道德和福祉放在最高的位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