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二地理课件 1.2.区域发展阶段(湘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高二地理课件 1.2.区域发展阶段(湘教版必修3)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5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09-12 16:0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预习新起点
知能新整合
学点一
典例分析
对应训练
学点二
典例分析
对应训练
合作讨论
区域发展阶段
发展趋势:平衡—__________—平衡
一、区域发展指标类型总趋势
区域发展指标类型总趋势
指标
综合指标:_________________
常用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比重
人均国民收入
三次产业产值
人文发展指数(HDI)
区域
类型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
_________地区
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
高收入
低收入
不平衡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____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________
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_________工业和
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______,________
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
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________,分布
___________
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________,对外贸易规
模___________
经济特点:表现出典型的_________特征
就业结构:大多数劳动力从事__________生产
活动
区域发展状态:低水平__________状态
二、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以传
统农
业为
主体
的发
展阶


很少
资源型
较小
缺乏

稀疏
甚小
自给自足

农业
均衡
工业化和城市化:__________推进
产业结构 第二产业的比重迅速________
第三产业表现出__________的趋势
就业结构: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_______业和
__________业大规模转移
内部的集聚作用:__________,相继出现一系列规
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
内部差异: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速度显
著高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
交通运输建设:显著________
对外开放程度:逐步__________
区域发展状态:处于__________的加速发展状态
三、工业化阶段
工业化阶段
加速
上升
加速发展
制造
服务
加强
不平衡
中心城市
加快
提高
不平衡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___________
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____________
工业结构:加工制造业向________密集型和
_______密集型全面升级
产业结构:第三产业的增长_________和
_________比重明显的超过第二产业
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____________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和信息网络:__________
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_________
对外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___________
四、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高效
益的
综合
发展
阶段


资金
技术
速度
产值
高科技
逐步形成
缩小
增强
返回目录
学点一 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与分类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衡量一个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为了全面地量度区域发展水平,人们还设计了一些综合性的指标,比如人文发展指数(HDI),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目前,中国人文发展指数增幅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2.3个百分点,居世界的位次由2004年的第104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94位,中国人文发展指数为0.745,仍居中等人文发展水平。
2.区域发展水平分类
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可将区域分为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或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3.区域发展规律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返回目录
*典例分析*
【例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 )
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②人均国民收入
③第一、二产业比重 ④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D
【解析】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根据这些指标,可将区域划分为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或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为了全面地量度区域发展水平,人们还设计了一些综合性的指标,比如人文发展指数(HDI),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仅用第一、二产业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并不科学。
返回目录
*对应训练*
下列国家人文发展指数最高的是( )
A.印度 B.巴西 C.中国 D.挪威
D
返回目录
学点二 区域发展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 工业化发展阶段 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发展水平相当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很少
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
区域发展到比较高的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
以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 工业化发展阶段 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发展状态
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现代化交通线路少,方式单一,分布稀疏,区域开放程度较低,外贸规模甚小
相继出现一系列大规模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交通运输建设明显加快,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部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减小,区域的对外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
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
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趋于高水平的平衡状态
返回目录
*典例分析*
【例2】下列区域发展的阶段与主要工业部门搭配正确的是( )
A.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工业化起步阶段,以资源密集型
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B.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大大增加
C.工业化阶段——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
D.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没有任何工业部门
A
【解析】以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体;工业化发展阶段,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
返回目录
*对应训练*
下列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
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
化阶段
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综合
发展阶段
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
农业为主的阶段
C
返回目录
1.怎样理解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指标?
常用指标 含义 意 义 区域类型人
均国
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亦称国内生产毛额、本地生产总值),是一个领土面积内的经济情况的度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常住人口
可以反映核算期内这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能够反映人民基本生活状况和基本国情国力、市情市力
常用指标 含义 意 义 区域类型人
人均国民收入
三次产业产值
比重
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人均国民收入即国民收入除以国民人口总数
人均国民收入是直接反映这个国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
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反映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
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低收入地区
区域发展初期阶段人口少,资源对生产来说是充足的,因此人地关系协调。
2.区域发展初期阶段人地关系协调的原因是什么?
3.美国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迁移的原因有哪些?
美国东北部的五大湖周围资源枯竭、地价上涨、环境污染严重,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大量失业,而西部和南部阳光充足、环境优美,又发现了新的资源,新兴工业和旅游业迅速发展。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