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学——9 故乡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导学——9 故乡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9-12 20:3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三单元
9 故 乡
课前预习
1.字形与字音练习。
(xiāo) 索/(zì) 睢( )/黛( )色/鄙(yí) /家(jǐng)
(wǎng) 然/ (sè) 索/(chī) 笑/(è) 然/髀( )
潮(xùn) /琼( )/五行( )/猹( )/隐(huì)
2.本文选自《 》,作者 ,原名是 ,是我国现代伟大的 、
和 。本文以 为线索,通过的变化,描绘了 的悲惨景象,揭示了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 、 的强烈愿望。
课内达标
3.本文在动词的使用非常精妙,请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动词,并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1)苍黄的天底下,远近 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表达作用:
(2)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 着出来了,接着便 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表达作用:
(3)我 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 起一个大竹匾, 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 ,那鸟雀就 在竹匾下了。
表达作用:
4.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旬组合成一个复句。(句序合理,语意贯通;可以增删和调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①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②(他)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
③他见人很怕羞。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B.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C.他又要所有的草灰(我们这里煮饭是烧稻草的,那灰,可以做沙地的肥料。)
D.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6.这篇小说的情节是 ( )
A.“我”和闰土二十年来前后关系变化的对比。
B.“我”的故乡二十年来前后情景变化的对比。
C.“我”回故乡——“我”在故乡——“我”离故乡。
D.“我”的悲凉——“我”的愤恨——“我”的希望。
7.下列各句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
A.(闰土的)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B.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C.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像是松树皮了。
D.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8.下列各句不能表现当时农村萧条败落景象的一项是 ( )
A.木器不便搬运的,也小半卖去了,只是收不起钱来。
B.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C.待到傍晚,我们上船的时候,这老屋里的所有破旧大小精细的东西,已经一扫而空了。
D.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
9.填入横线上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在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 。
A.但父亲终于带他走了。
B.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
C.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D.但他终于随他父亲走了。
10.下面对“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希望”是自己手制的偶像,它的有无都是无所谓的。
B.“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消极等待,决无希望可言;努力争取,希望才能实现。
C.因为此时“希望”无法变为现实,所以说无所谓无。
D.闰土和“我”的友谊已不存在,“我”也没有什么“希望”可言了。
11.下面对“他站住了,脸上露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这段话的意思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表现了闰土见到“我”时既欢喜又凄凉的复杂心情。
B.表现了“我”见到闰土时既震惊又悲凉的复杂心情。
C.表现了“我”与闰土之间隔了一层厚障壁的无奈心情。
D.表现了闰土的羞愧心情。
扩展阅读(A)
(一)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②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映月”等等,不可胜数。
③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④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的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的一半多。在我这个小孩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波撼岳阳城”那样有气派,却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着,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⑤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清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⑥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①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上,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起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⑦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②,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绕,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修养的老朋友过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感慨地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去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③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濠,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呜,其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⑧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斯,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在有甜美在。
⑨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注释] ①旖旎(yǐ nǐ)柔和美丽。 ②耄耋(mào dié)指八十多岁的老年。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 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12.作者在④⑤两段中追忆了哪些童年趣事 请分点概括。(不超过20个字)
13.为什么说“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14.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要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奇景
15.作者在文章结尾处重申“月是故乡明”,请你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二)老屋
周克武
①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②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料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
③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④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⑤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去,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燎地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一馋嘴猫”……
⑥老屋是心的归宿。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真的到家了。
⑦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项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像春燕衔泥一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⑧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
⑨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
⑩而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
第二天一早起来,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我与儿
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大人小孩成群结队去看电影……在我的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气派的“小二层”。
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16.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请摘录文中的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
站在村口远远望去→(1)
→(2) →默默地坐在堂屋里
→(3) →站在老屋门口
17.下面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1)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
(2)(父亲)像春燕衔泥一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
18.第⑨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应该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的梦里”
19.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 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
(三)名城梦
施能泉
①东西塔旁,百柱殿前①。
②明天,这里。
③就在这里。他信上说:看凌空双塔,听檐角风铃。
④追寻40年前失落的梦 那一天,他要赴刺桐港②,乘刺桐舟,履滚滚波涛,穿茫茫大海,去南洋寻求金黄色的梦。
⑤我再一次劝他:“就这样离开生你养你的名城 ”
⑥“名城!名城 ”他几乎喊了起来。“你跟我去看看,曾是天下第一大港的刺桐港如今有几条破木船!唐宋以来,多少刺桐舟风帆高悬,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把我们东方文明输注大洋彼岸,如今运的却是劳工!”
⑦离开船还有3个小时。他不急着去赶两个多小时行程的路,却折向城西北隅的开元寺,颤悠悠地燃起一炷香,发呆似地站在古榕荫霭下的拜庭中。眼前深堂广殿,跪着众多祈求平安的善男信女。他却左顾右盼,仰望东西两边那两座已有一千多个年轮的擎天石塔,和着凄清的檐角铃声喃喃自语:不回来了,不回来了……
⑧他走了,迈着沉重的脚步,踏着破碎的街石,消失在鸠形鹄面的行人中……
⑨我不相信他不回来,就凭着他对古城象征的东西塔的这最后一眼!待刺桐古港涌起新潮,等泉州名城再度春风,双塔下会出现他的笑脸。古城呵古城——我默默地向着双塔祈求——重铸你盛唐有过的光辉,再造你宋元出现的繁荣,呼唤万千离你而去的游子回归!
⑩于是,当新中国从东方崛起,古城喜沐东风,新姿丰盈;当改革开放大潮席卷神州,海上丝绸之路雄风再振,我便喋喋不休地诉说,这城,这人,这海,这港,这山,这田,这路……
我不知道他庐结何方。40年来,他没有遣过鸿雁落脚古城。然而我相信,无论在海峡彼岸的国土,或在蕉风椰雨的菲岛,夕阳落处的欧美……他听得见气势凌云的东西塔尖那日夜自语的风铃诉说的古城的变化;他看得到海上丝绸之路风樯竞渡,刺桐新港古城市井接踵而至的万国商贾。靶迟早会在那热泪盈眶的海外游子的回乡人流中,辨出他哪怕已是双鬓侵霜的少时伙伴!
我的预感没有错。他终于要重履故土了。前几天,一封加急特快件从菲律宾飞进我家:飞机票已定,明日抵古城。那飘洋过海的信笺上写着——
踏上异邦,才知古国名城在心底的分量。名城钟灵毓秀,孕育出来的优秀文化从小就铸进我的肌体中。天涯海角,春花秋月,做不尽名城梦。名城有过璀璨的历史,那是祖先奋斗创造。我今日回归,带去些小余资,兴学办校,弘扬名城意识,建造新的名城。
呵,名城!东西塔!明天,这里,又一个去国离乡的游子投入你的怀抱,向你倾诉肺腑之音,同风铃和鸣……
[注释] ①百柱殿:即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 ②泉州古称刺桐城,刺桐港即泉州港。
20.本文是以“他” → → 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21.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下面句子。
我便喋喋不休地诉说,这城,这人,这海,这港,这山,这田,这路……
22.比较阅读。试将《名城梦》与鲁迅的《故乡》作比较分析。
(1)两位作者笔下的故乡今昔有什么变化
(2)《故乡》中,“我”离开故乡时怀着的希望是什 么 《名城梦》中,“他”欲回故乡时的心愿又是什么
23.东西塔的檐角风铃在文中多处出现,它在内容上有何意义 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说明。
扩展阅读(B)
想 北 平
老 舍
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九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 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语言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
不愧杀!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课文知识链接
1.写作背景
鲁迅自1912年随民国教育部北迁赴京供职之后,曾于l919年底返回故乡绍兴,准备将家迁至北京。回乡后他目睹了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凄苦,看到了童年时代的朋友——农民章运水——的悲苦 境况,内心感到十分悲愤。l921年1月他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素材,写下了这篇小说。
2.“故乡”的别称。
桑梓 桑和梓是古人在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有“前门种桑,后门种梓”之说。后用作故乡的代称。柳宗元《闻黄鹏》诗:“乡禽何事亦来此 令我生心忆桑梓。”
家山 钱起《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诗:“莲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
梓里 刘迎《题刘德文戏彩堂》诗:“吾不爱锦衣,荣归夸梓里。”
故国 杜甫《上白帝城二道》:“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国人。”
乡井 崔桐《酬李补阙雨中寄赠》诗:“白发还乡井,微官有子孙。”
乡关 崔颢《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乡国 苏轼《游寒山寺》诗:“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客人多。”
乡邦 鲍照《还都口号》:“君主迟京国,游子思乡邦。”
参考答案:
9 故 乡
1.萧;恣;suī;dài;夷;景;惘;瑟;嗤;愕;bì;汛;Jiàng;xíng;chǎ;晦
2.《呐喊》;鲁迅;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闺土20多年前后;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广大农民生活痛苦;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
3.(1)横;精炼的简笔勾勒,凸现出故乡的全景,配合“苍黄”、“萧索”等词语,突出了故乡没有活气的特点;(2)迎;飞;“迎着”,形象地表达了母亲盼子的急切心情,儿子未到,母亲已出来等候了;“飞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儿童的天真活泼;(3)扫;支;撒;拉;罩;一系列的动词干净利落,展现了少年闰土的天真可爱,勤劳聪颖,有着丰富的劳动经验。
4.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活,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5.A(B顿号都改为逗号,“兵,匪,官,绅”与前文的“多子,饥荒,苛税”并列;C将句号移到括号的外面;D顿号改为逗号)
6.C 7.D 8.C 9.C l0.B ll.C
l2.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梦月亮,摸鸭蛋。
l3.因为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对故乡有强烈的思念之情。
l4.采用对比手法,抒发自己的爱国思乡之情。
l5.强调自己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含蓄地批判了崇洋媚外的思想倾向。
l6.(1)默默走近老屋;(2)抬脚跨进门槛;(3)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
l7.(1)运用拟人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借月亮“轻抚着我的脸”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奶奶对“我”的疼爱和老屋的夏夜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2)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建造新房时的辛勤劳苦,日积月累,表明建造老屋十分不易。
l8.既指在我入睡后奶奶依然为我唱着童谣,又指奶奶的童谣和奶奶的爱意深深地烙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给我的心灵以慰藉和滋润。
l9.示例一:我觉得作者的这个决定是对的。因为老屋虽老.却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作者的心灵就有了归宿;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好的居住条件,更需要有精神的家园,比如人们搬迁或远行时,总是对故园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所以作者的决定是可以理解的。示例二: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是不妥的。虽然老屋里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使他的灵魂有了归宿,但是一味沉迷于过去,往往会羁绊住人生前进的步伐;时代在发展,拆除老屋,重建时尚的新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老屋还是应该拆的。示例三: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有他的道理,也有他的不妥之处。道理在于,老屋里珍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不妥之处在于,人不能总停留在过去,拆除老屋,重建新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20.离故乡;在他乡;回故乡(思故乡)
21.排比;表现故乡变化之大或表明非常高兴,一一列举。(提示:联系上文中故乡的变化及人物的心情思考)
22.(1)《故乡》:昔日是带有神异色彩的美丽故乡;今日是在生活的熏压下失去精神、失去活力的故乡(毫无生气、萧索的荒村);《名城梦》:昔日是破败贫穷的故乡;今日是繁荣发达的故乡;(2)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兴办学校,建设新的名城。
23.意义。风铃是古城变化的见证,风铃声声,撩动着海外游子的心弦,呼唤游子的回归,铃声与游子的心声和鸣,突出了文章的主题。结构:风铃是线索,它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