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学案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 (4)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2、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注意: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书写方法:
b、意义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 如Fe、He 、C 、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
c、有关元素周期表
*发 现:门捷列夫
*排列依据
注:原子序数=质子数
d、分类
e、元素之最: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 :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 原 子 离 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性 显负电性
符 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二、物质的组成的表示:
1、化合价
a、写法及意义: Mg: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b、几种数字的含义
Fe2+ 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3 Fe2+:3个亚铁离子
2H2O 两个水分子, 每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d、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0
2、化学式
(1)写法:
a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Cl2 。
b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2)意义: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 化学式 Fe的意义:3点
(3)计算:
a、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b、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c、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复习检测
1、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某种元素及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某种物质的是 ( )
A、H B、Al C、Fe3+ D、N2
2、下列对于N2、N2O、N2O3、N2O5的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都含有氮分子 B、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都相同
C、每个分子所含氮原子数都相同 D、所含元素种类都相同
3、《中学生守则》明确规定,中学生不能吸烟。其原因之一是香烟燃烧时放出多种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其中元素间的质量比3:4的物质是 ( )
A、NO B、NO2 C、SO2 D、CO
4.下列方框中,符合2N2意义的示意图是 ( )
5、H2O与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
A、它们的元素组成不同 B、它们在常温下状态不同
C、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D、H2O2有氧气而H2O中没有
6、某正二价金属元素的氧化物中,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5:2,则该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
A、40 B、56 C、62 D、80
7、元素X的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元素Y的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则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
A、XY3 B、X2Y C、X2Y3 D、X3Y2
8、质子数相同的两种不同粒子可能是①同一元素的原子或离子②两个不同的分子③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④两种不同的离子⑤一种离子和一种分子 ( )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9、X2+的离子核外有28有电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65,X原子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 )
A、9 B、5 C、2 D、0
10、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得到或失去后,一定不会改变的是 ( )
①元素种类②化学性质③相对原子质量④微粒电性⑤原子核⑥电子层数⑦最外层电子数⑧核外电子总数
A、②③⑤ B、②④⑥⑧ C、②⑤ D、①③⑤
11、某硝酸铵(NH4NO3)样品(杂质不含氮)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其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是 ( )
A、20% B、70% C、80% D、无法计算
12、标出下列带线元素的化合价
NH4NO3 MnO4-- KClO3 Cl2 NH3
13、用化学符号表示
硫离子 2个氮分子 +2价的锌元素 4个亚铁离子
2个磷酸根离子 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2H2CO3 (写出两个“2”的含义)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14、根据名称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氧化钠 氯化钡 硫酸铝
硫化氢 碳酸钠 硝酸铵
15、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离子中
(1)构成物质的微粒 (2)构成原子核的微粒
(3)带正电的是 (4)带负电的是
(5)不带电的是 (6)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是
(7)参加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有
16、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
(1)X表示 ,该粒子有 个电子层,Y与粒子的 关系非常密切。
(2)当X-Y=10,该粒子内为 (填类别)
(3)当Y=8时该粒子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该粒子的符号为
(4)当Y=1的中性原子与Y=7的中性原子化合时,形成的化合物属于 化合物。
17、计算题:
烟草中含有对健康危害(尼古丁),其化学式为C10H14N2,试计算:
(1)尼古丁由 种元素组成,1个尼古丁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
(2)尼古丁的相对分子质量
(3)尼古丁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4)尼古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5)与8.1克尼古丁所含氮元素相等CO(NH2)2的质量是多少?
质子
原子核
正
核内质子数
(带 电)
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
2
8
2
+12
原子
(不带电)电 )
中子
原子核
电子
负
(带 电)
第一电子层
如O: 氧元素
表示某种元素
一个氧原子
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各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加
7横行(7个周期)
各族最电外层电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化学性质相似)
18纵行(16族)
金属元素:如Mg、Al,最外层电子数特点:<4
非金属元素:如N、C,最外层电子数特点:≥4
稀有气体元素:如He、Ne。最外层电子数特点:2或8
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比较:
①质子数相等
②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③电子层数可能相同
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阳离子,如Al3+
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阴离子,O2--
2
+10
8
Y
2
+X
8课题1 原子的构成 同步练习
5 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原子是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是指在____________中不可再分,不等于原子不可再分。通常原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粒子构成的。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答案: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 质子 中子 电子
2.构成原子的粒子及性质
构成原子的粒子 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1)电性和电量
(2)相对质量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组成和各种粒子的带电性质
答案:(1)负电 一个单位负电荷 正电 一个单位正电荷 不带电
(2)1/1 836 1 1
3.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 836,所以在科学上计算原子的质量时只计算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电子质量忽略不计,下表是部分原子的构成指数: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 8 8 8 16
钠 11 12 11 23
铁 26 30 26 56
铀 92 146 92 238
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能总结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观察比较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一个规律。本题可通过观察比较横行数据和纵列数据找出原子构成的一些规律。观察比较每一横行数据不难发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观察比较纵列数据可发现: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
答案:
(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
(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
(5)由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任填四个即可)
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为289,则其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是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中子数,故中子数为289-114=175,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175-114=61。
答案:61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A.原子 B.分子 C.质子 D.中子
思路解析:化学变化的宏观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而其微观本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答案:A
3.已知1个C-12原子的质量为akg,则实际质量为b kg的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2b/a kgB.12b/aC.12a/bD.12a/b kg
思路解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此题中相对原子质量标准为a kg×1/12,则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 kg/(a kg×1/12)=12b/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
答案:B
4.2N表示( )
A.两个氮元素 B.两个氮原子
C.两个氮分子 D.氮气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元素符号的基本意义。N可表示氮元素,也可以表示氮原子。
答案:B
5.已知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又知碳原子的质量为N g ,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
A. B. C. D.
思路解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一个该原子的质量,与1个?C12原子质量的1/12相比较得到的。
答案:A
6.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氡。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50 B.86 C.136 D.222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原子结构以及原子结构中粒子数之间等量关系的理解程度,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原子结构中的等量关系。即核电荷数 =质子数 =电子数(电荷等量关系),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质量等量关系)。由题意,氡元素的质子数为86,则原子核外电子数为86;又由于中子数为136,则相对原子质量为222。
答案:B
快乐时光
以往学校开运动会,总要在比赛期间念一些顺口溜以活跃气氛。比如百米跑道不算长,运动员儿意气扬等等。一次,听到有顺口溜如下:
小小标枪尖又尖,
拿在手里掂一掂。
哧的一声飞出去,
只看见弯弯的月儿蓝蓝的天……
30 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不能再分
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没有单位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原子不能再分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而在原子核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故A不正确。除有一种氢原子核是由一个质子而无中子构成之外,其他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不正确。相对原子质量有单位,单位为1,一般不写,C不正确。物质可以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而分子则由原子构成,故D正确。
2.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B.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C.一切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原子核内质子数必等于核外电子数
思路解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但在其他变化(核反应)中可以再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所以A不对。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氨气、二氧化碳等,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铜、铝、汞等,所以B不对。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是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所以C不对。原子呈电中性决定了质子数必须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D对。
答案:D
3.(经典回放)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最先确立了原子学说,他的中心论点主要有: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③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相同。而现代科学实验表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一定相同的中子数。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
A.①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思路解析:(1)原子是可以再分的,且并不是实心球;(2)由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了原子的质量,而自然界中有许多质子数相等、中子数不等的原子,如?C12和C14,原子核内均有6个质子,前者原子核中有6个中子,后者原子核中有8个中子。
答案:D
4.“神舟”五号不仅将杨利伟送上太空,实现了亿万中国人的梦想,同时还承担着其他的科研任务。比如探索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发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与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思路解析:根据所给信息,反氢原子是由1个反质子和反电子构成的,反质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反电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答案: B
5.(2010福建福州中考)根据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B.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C.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D.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
思路解析: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使次外层变为8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
答案:B
6.(经典回放)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
思路解析:用直观模型展示微观粒子,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感受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因为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结合所示模型分析,可知D模型表示一个水分子,进而推出A表示一个氧分子,B表示一个氢分子,C表示一个氧原子、两个氢原子。又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所以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应是C选项展示的原子。
答案:C
7.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0,则该原子的实际质量是____________kg。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子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关系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要搞清原子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而是一个比值。
(2)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一个C12原子质量的1/12,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原子质量的1/12=1.933×10-26 kg/12≈1.66×10-27 kg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0,则该原子的质量为:
1.66×10-27 kg×80=1.328×10-25 kg
答案:1.328×10-25
8.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其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因此,相对而言,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1911年,科学家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三种实验现象:
(1)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
(2)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此题为信息给予题,考查对原子的内部结构的微观理解程度。该题命题灵活、新颖。原子中原子核所占体积极小,其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相对而言,原子中电子运动有很大的空间,但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原子核中正电荷密集、质量大、体积很小。当用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去轰击正电荷、质量都很大的金原子时,α粒子能顺利通过原子内相对较大的空间和原子间空隙,如撞击到原子核时,则被弹回。
答案:(2)α粒子通过原子内、原子间有空隙 (3)α粒子撞击了金原子核而被弹回(或α粒子撞击了带正电荷、质量大、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而被弹回)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同步练习
(40分钟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S 32
K 39 Cu 64 I 127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3分,共45分)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A. CaO B. Al2O3 C. SiO2 D. Fe3O4
2. 下列化学式中,书写错误的是
A.氧化钙 OCa B.氧化镁 MgO
C.三氯化铁 FeCl3 D. 三氧化硫SO3
3.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 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D. 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4.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氢元素,又能表示氢原子的是
A. 2H B. 2H+ C. 2H2 D. H
5.《物质构成的奥秘》告诉我们:元素的种类、化学性质分别与下列粒子数密切相关它是
A. 质子数、中子数 B. 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C. 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
6.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水质成分如下(mg/L): 硒:0.013;锶:0.0596;锌:0.00162;钠:18.4;钙:4.69。这里的硒、锶、锌、钠、钙是指
A. 元素 B. 原子 C. 单质 D. 分子
7.以下对O2、CO2、SO2、MnO2四种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都含有氧分子 B. 都含有2个氧原子
C. 都含有氧元素 D. 都是氧化物
8.市售的某种含氟(F)牙膏中有一种化学药物的化学式为Na2FPO3,已知F为-1价,则P元素的化合价为
A. +5 B. +3 C. +1 D. -3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不能再分
B.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C.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实际原子质量的简称
D.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构成物质
10.葡萄糖(C6H12O6)是一种重要营养物质,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葡萄糖由6种碳元素、12种氢元素和6种氧元素组成
B. 葡萄糖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C.每个葡萄糖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为24
D. 每个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6:1:8
11.已知某物质的化学式为RNO3,相对分子质量是85,则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 55 B. 55g C.23 D. 23g
12.按氯元素化合价由低至高的排列顺序,在HCl、X、HClO、KClO3中,X代表的是
A.NaCl B. KClO C. Cl2 D. ClO2
13.“神舟七号”飞船的火箭所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C2H8N2),组成偏二甲肼的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的最简质量比是
A. 1∶4∶1 B. 12∶1∶14
C. 6∶2∶7 D. 12∶1∶28
14. 如下图,这四位同学描述的可能同是下面的哪一个化学符号
A. HClO B. O3 C.OH- D. CO2
15.燃放爆竹产生一种污染物,其元素的质量比为l︰1,该污染物是
A. H2S B. CO C.S02 D. N02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4分)
16. 某元素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A元素属 元素。(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A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而形成的离子的符号是 。
17.由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于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为152,则该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
18.海洋不仅繁衍着无数水生生物,还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海水中元素质量分数最高的是(填元素名称)
。
19.氮分子(N2)中的氮原子和氨气分子(NH3)中的氮原子,其核电荷数都是7,即N2和NH3两种物质都含有 元素。
20.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① 氩元素 ② 4个二氧化硫分子
③ 氮气 ④ 7个银原子
⑤ 3个硫酸根离子 ⑥ 碳酸钡
21.有一种矿石称为“孔雀石”,它有孔雀羽毛般绿色斑纹,它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它由 种元素组成,它的一个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2.(3分)含磷洗涤剂因含Na5P3Ox 大量使用会造成水污染,已知该化合物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则x的值 。
23.元素种类并不多,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只有一百余种,但物质的种类非常多,已知的就有3000多万种,这是因为有限的几种元素可形成多种多样的物质。比如碳、氢、氧、钠四种元素可形成的物质就非常多。比如H2、Na2O。还可以是(用化学式表示出三种物质) 、 、 。
三、计算题(11分)
24.请根据碳铵(NH4HCO3)的化学式进行计算:
(1)(2分)写出氮、氢、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2)(3分)计算该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3)(2分)500g NH4HCO3中含有多少克氮元素?
25.(6分)碘(I)是人必须的重要微量营养元素之一。为了消灭碘缺乏症,人们必须食用“碘盐”——含规定量碘酸钾(KIO3)的食盐。若要获取2.54g碘,需要碘酸钾(KIO3)多少克?
附加题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每天需要摄取足量的蛋白质,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尿素[CO(NH2)2]。若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经体内新陈代谢后完全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每人每天相当于排出尿素30g。
(1)30g尿素中含氮元素多少克
(2)已知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6%,则每人每天至少应从食物里摄取的蛋白质为多少克
(3)请你根据下表中几种常见食物的蛋白质含量,计算出每天至少应摄人多少克下列食物才能满足你对蛋白质的需求(可以只摄取一种食物,也可同时摄取几种食物)。
食物 白面 鸡蛋 瘦猪肉 牛奶
蛋白质含量 10% 14% 20% 3%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B D B A C A D C C C C D 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4分)
16. 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6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6 ,A属 非金属 元素。A原子形成的离子的符号是 A2- 。
17.该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 63 ,中子数= 89 ,核外电子数= 63 。
18. 氧 。
19. 氮 元素。
20.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① Ar ② 4SO2 ③ N2 ④ 7Ag ⑤ 3SO42- ⑥ BaCO3
21.由 4 种元素组成,共有 10 个原子,相对分子质量是 222 。
22.(3分)x的值 10 。
23. H2O 、 H2O2 、 CO2 (合理即给分)。
三、计算题(11分)
24.(1)(2分)写出氮、氢、碳、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
NH4HCO3中N:H:C:O = 14:1×5:12:16×3 = 14:5:12:48 答:略。
(2)(3分)计算该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NH4HCO3中N%=17.7% 答:略。
(3)500g×17.7%=88.5g 答:略。
25.(6分)解: 4.28g (过程略) 答:略。
附加题
(1)30g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为:
30g×2N/CO(NH2)2×100% =30g×28/60×100% =14g
(2)至少应摄取的蛋白质质量为:14g/16% = 87.5g
(3)若只摄取白面,摄取量至少为:87.5/10% =875g课题3 离子 同步练习
5 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按要求用正确的化学符号表示:
(1)2个氮原子____________。(2)铵根离子____________。(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__ (4)1个硫酸分子____________。(5)构成氯化钠晶体的阴离子____________。(6)由硫离子与亚铁离子构成的物质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基本化学符号及其应用。
答案:(1)2N (2)NH+4 (3)Al (4)H2SO4 (5)Cl- (6)FeS
2.根据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是( )
思路解析: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只有1个电子层,其电子数为2),其化学性质相对稳定。故A中两种粒子都是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相似。C中尽管最外层的电子数都为2,但前者是稳定结构,后者易失去2个电子。
答案:A
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能表示原子的是_________;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____;表示阴离子的是_________。
思路解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面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为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是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是阴离子结构示意图。
答案:AD B C
4.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它们可能是( )
A.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B.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C.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D.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思路解析: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质子数一定不等,故A不选;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质子数必然相同而核外电子数一定不同,故B正确;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其质子数必然不同,故C不选。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完全有可能,例如O2分子,其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也为16,而S2-的质子数为16,但其核外电子数为18,显然D正确。
答案:BD
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某元素R的原子核带x个正电荷,则R2+的核外电子总数为( )
A.x-2 B.x+2 C.x D.无法确定
思路解析:原子核的电荷数减去失去的电子数2,即为该离子的电子数。
答案:A
2.跟铵根离子(NH+4)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粒子是( )
A.H2O B.LiF C. OH- D.Na+
思路解析:NH+4具有11个质子,10个电子,应该与D相同。
答案:D
3.某元素R,其原子结构中M(第3)层电子数是L(第2)层电子数的3/4,则该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 )
思路解析:根据核外电子排布可知,该原子第三层电子数为8×(3/4)=6。应该得到2个电子。
答案:B
4.经科学研究发现,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或第一层为最外层且电子数为2的原子是很稳定的,而最外电子层电子数是1的元素容易失去这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如果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4,其单质在导电方面具有某些特殊的优良性能,如硅原子最外电子层有4个电子,因而常被用作半导体材料。下列可作半导体材料的是( )
思路解析:对本题信息的处理要注意去伪存真,排除干扰。题干中给出了半导体材料原子结构的明显信息,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4。
答案:C
快乐时光
读小学四年级的弟弟胖得实在不像话,大家常常取笑他。
一天,老师要他们一班同学开始在联络簿上记下“每天帮家里做的事”,弟弟怎么也想不出来,最后只好由妈妈代为填写。她在联络簿上写了:“每天帮家里吃饭”。老师的评语是:“看得出来,你很努力!”
30 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B.该是一种金属元素
C.该粒子是阳离子
D.该粒子具有稳定结构
思路解析:题给是Al3+的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离子是阳离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元素为金属元素,但它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答案:A
2.元素Mn+的结构示意图为,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m=2+8 B.m=2+8+n C.m=2+8-n D.m=8+n
思路解析:由结构示意图可知m代表质子数,Mn+为阳离子,它的核外电子总数为2+8。根据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离子带电荷数的绝对值,可知质子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离子带电荷数的绝对值,故m=2+8+n。
答案:B
3.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是( )
A.同一种原子 B.同一种离子
C.同一种分子 D.无法确定
思路解析:仅仅把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中的“粒子”二字理解为原子,实际上“粒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和电子等。例如:甲烷(CH4)分子、氖(Ne)原子、水(H2O)分子、钠离子(Na+),这四种粒子的核电荷数都是10,所以仅凭核电荷数相同这一个条件,无法确定是否为“同一种”粒子。
答案:D
4.(经典回放)右图是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关粒子之间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盐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和氯离子
B.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C.两种溶液混合时,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
D.两种溶液混合时,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钠分子
思路解析:本题同样将微观粒子用图示展现,帮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解本题可用“排除法”。酸溶于水电离出H+和酸根离子;碱溶于水电离出OH-和金属离子。酸、碱溶液混合发生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了水。A、B、C三个选项都正确。NaCl在溶液中不形成分子,D错。
答案:D
5.(经典回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核外电子质量小,运动速度快,所以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和宏观物体不同,没有固定的轨道,只有经常出现的区域
B.在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各不相同,能量高的在离核较近的区域里运动
C.最外层只有达到8个电子的结构才是稳定结构
D.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少于4个,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多于或等于4个,稀有气体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为8个
思路解析:在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运动状态与宏观物体不同,没有固定的轨道,电子的能量各不相同,能量低的在离核较近区域里运动,能量高的在离核较远区域里运动。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个,但氦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是一种相对稳定结构。
答案:A
6.某粒子由12个质子、12个中子和10个电子构成,该粒子是
A.分子 B.原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由粒子中质子数、电子数的关系去判断粒子种类的能力。解此题的关键在于要明确判断粒子种类(分子、原子、阴离子、阳离子)的依据是粒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大小。当质子数=电子数时,呈中性,为分子、原子;当质子数>电子数时,带正电荷,为阳离子;当质子数<电子数时,带负电荷,为阴离子。
答案:D
7.(经典回放)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表示的是三个原子 B.③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C.①③表示的是阳离子 D.①②表示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思路解析:此题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元素种类、粒子种类、元素的性质以及结构的稳定性。解题的关键在于:
(1)由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差值判断粒子种类(原子、阳离子、阴离子),①②为原子,而③为阳离子。
(2)由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核内质子数不同,则表示不同元素。
(3)由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性质,①②为非金属元素,③为金属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性质相似,如①②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4)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粒子结构的稳定性。一般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称为“8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D
8.(经典回放)下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观察它们的特征完成下列问题:
(1)属于原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上述七种结构示意图包含内容丰富,在读懂的基础上再根据上述判断回答问题。
答案:(1)①②③⑤⑦ (2)④ (3)⑥ (4)②?(5)③与④?,⑤与⑥ (6)③④ (7)①⑤⑥
9.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则:
(1)若该粒子为原子,则x与y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2)若该粒子为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则____________x=,y=____________。
(3)若该粒子为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则x=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原子是呈电中性的,但当原子核外的电子(主要是最外层电子)有了“得”或“失”后,原子中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就不再相等,进而使原子带电,形成了离子。根据所带电荷的电性不同,我们把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阳离子,此时质子数大于电子数,且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我们把带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此时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且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答案:(1)x=y+10 (2)20 8 (3)16
10.元素Z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Zm+与元素Y的阴离子Y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__。
思路解析:离子是由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而形成的,且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等于原子形成离子时失去或得到的电子的数目,又Zm+?的核外电子数为a-m,若设Y的核电荷数为b,则Yn-核外电子数为b+n,又Zm+与Yn-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m=b+n,因此b=a-m-n。
答案:a-m-n4.4 化合价与化学式 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
1.在6吨尿素 里含氮元素___ _吨,它跟__ ___吨硝酸铵所含氮元素质量相等。www.中考资源网
2.纯净物是由________物质组成的;用分子观点看,纯净物是由________构成的物质;纯净物又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研究任何一种物质的性质,都必须取用________。中考资源网
3.铁原子核外有26个电子,相对原子量约等于56,则铁原子核内含有的中子数是________。www.中考资源网
4.某元素的最高价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最高价硝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求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中考资源网
5.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www.中考资源网
三氧化二铁________氯气________氯化银________硫________五氧化二氮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中考资源网
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B.元素可以以单质形式存在,也可以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www.中考资源网
D.任何纯净物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中考资源网
2.某气体单质和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该气体可能是( )
A.CO B.CO2 C.Cl2 D.N2 www.中考资源网
3.一氧化碳与气组成的混合物中,经分析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气体的化学式可能是( )
A.CO2 B.N2 C.NO D.SO2 中考资源网
4.某氮的氧化物中,氮与氧两元素的质量之比为7:20,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A.NO B.N2O3 C.NO2 D.N2O5
5.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叫做“足球烯”的超导物质,其化学式为C60,关于该物质的说法①它是一种单质 ②它是一种化合物 ③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 ④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 ⑤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0。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www.中考资源网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⑤ D.②③⑤中考资源网
6.分子数相同的H2O和H2SO4之间氧元素质量比是( )
A.1:1 B.2:1 C.1:4 D.1:2
7.金属元素R的硫化物的化学式为RS,其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同价态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7。求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40 B.56 C.64 D.24
8.某元素M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O2,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12 B.24 C.32 D.64
9.根据原子相对质量的定义,判断溴(B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79.9g B. C.159.8g D.79.9
10.某2价金属的氧化物中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2,求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24 B.65 C.40 D.64
11.某元素R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xOy,其相对分子质量为M,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M-16y B. C. D.
12.我国在1993年成功制取了一种由原子量为18,核电荷数为8的氧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种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0
B.这种氧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0
C.这种气体的式量为32
D.这种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
13.阳离子A2+核外有10个电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阴离子B-核外也有10个电子,核内有10个中子,则A和B形成的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18 B.40 C.59 D.62
14.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与名称一致的是( )
A.氯化钾ClK B.二氧化碳O2C C.氧气O2 D.锰酸钾KMnO4
15.O2表示氧气还可以表示:①氧元素;②一个氧分子;③二个氧元素;④氧气由氧元素组成;⑤每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⑥两个氧原子。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①④⑥
16.在氧化亚铁(FeO),氧化铁(Fe2O3)和四氧化三铁(Fe3O4)这三种铁的氧化物中,铁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Fe3O4、 Fe2O3、 FeO B. FeO、Fe3O4、Fe2O3
C.FeO、Fe2O3、Fe3O4 D.Fe2O3、FeO、Fe3O4
17.血红蛋白的式量为68000,含铁的质量分数为0.33%,则平均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18.近段时期,我市个别餐饮店和学校食堂发生中毒事件,经卫生部门检验鉴定,是就餐者食用含鼠药“毒鼠强”的食品所致,毒鼠强的化学式为C4H8N4S2O4,以下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毒鼠强是由5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40
B.毒鼠强有剧毒,是因为其分子中含有有毒的硫元素
C.毒鼠强性能稳定,加热蒸煮后毒性消失
D.毒鼠强为白色粉末,不溶于水,饮用被毒鼠强污染的水不会中毒
19.某种氮的氧化物NxOy与CO2式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则NxOy的化学式为( )
A.NO2 B.NO3 C.NO D.N2O3
20.要使Fe2O3和Fe3O4含有相同质量的铁元素,则Fe2O3和Fe3O4的质量比是( )
A.3:2 B.1:1 C.30:29 D.29:42
21.有A、B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A与B的质量比为3:1,A与B的原子量比为12:1,则能表示此化合物化学式的是( )
A.AB B.AB3 C.AB4 D.A2B
22.缺碘易使人患甲状腺机能亢进,因此在食盐中一般都加入碘这种物质。在碘酸钾中碘的化合物为+5,则碘酸钾的化学式为( )
A.KIO B.KIO2 C.KIO3 D.KIO4
23.下面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正确的是( )
A.Cu(OH)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4+16+1)×2
B.3CaO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是3×40+16
C.硫酸(H2SO4)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1:32:16
D.硫酸铵(NH4)2SO4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
24.现有四种含铁化合物:①FeO ②Fe2O3 ③Fe3O4④FeS其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③>②>①>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①>②>③>④
25.甲醛(化学式为CH2O)是现代室内装修的主要污染气体之一,某甲醛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20% B.50% C.10% D.40%
三、计算题
1.根据三氧化二铁化学式计算:
(1)三氧化二铁里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2)三氧化二铁里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3)40克三氧化二铁里含铁多少克;
(4)多少克三氧化二铁里含铁14克。
2.多少克Fe2O3和58gFe3O4中所含的铁元素的质量相等?
3.已知氮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的一种氧化物,其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求该氧化物的化学式。
4.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 ,则一个质量为 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5.1 kg碳酸氢铵(NH4HCO3)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与多少kg的硝酸铵(NH4NO3)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相等。
6.某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混合物中,含碳35.1%,求该混合物中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
7.某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nRO2n+1,其相对分子质量为m,求R的相对原子质量。
8.计算CuSO4·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9.根据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计算:
(1)四氧化三铁的相对分子质量;
(2)四氧化三铁中含铁的质量分数;
(3)四氧化三铁中铁、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
(4)10克四氧化三铁中含铁多少克;
(5)多少克氧化铁与11.6克四氧化铁中含铁量相等。
10.多少克硝酸铵中的含氮量跟214克氯化铵NH4Cl的含氮量相等?
11.一种纯净的铁的氧化物,可能是氧化铁(Fe2O3)或氧化亚铁(FeO),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含铁77.8%,试通过计算确定它是哪种铁的氧化物。
四、创新题
1.A、B两种化合物都是由元素R和氧元素组成的,A化合物中含R元素50%,B化合物中含R元素为40%,若A化合物的化学式为RO2,则B化合物的化学式是:①R2O ②R2O3③RO3中的哪一个?
2.康泰克等以前治疗感冒的常用药,因含PPA(苯丙醇胺)对人体有较大副作用而被禁用。PPA的化学式为C9H13ON,它由______种元素组成,每个PPA分子中共含有______个原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原子直接构成的元 素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
【学法点击】
1、元素概念:
金属元素:如:
2、元素 非金属元素:如:
稀有气体元素:如:
3、元素符号表示的含义: 。
小结:元素符号前边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原子个数 如: 表示两个氢原子
写出下列符号的含义: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O 2O2
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H:____________________2H2
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F:_________________,4Fe_____________。
4.元素与原子的比较表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别 元素一般用于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表示元素的种类不说明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元素可以组成单质和化合物 原子一般用于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原子指微观粒子,讲种类,讲个数。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联系 元素的概念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小结】: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在于:1、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即讲种类也个数。
2、原子只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结构。
【中考链接】
1.关于SO2、CO2、MnO2三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都含有氧元素 B.都是化合物 C.都是氧化物 D.都含有氧分子
2.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O B.Zn C.N2 D.CO
3.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2O—2个氧元素 B.P2O5 — 五氧化二磷 C.H2—2个氢原子 D.Ca—钙离子
4.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5、不久前日本科学家成功用硅原子排列出世界上最小的元素符号──Si。
在元素周期表中硅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元素符号为“Si”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序数为“14” D.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6.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2O表示两个氧分子 B.钠离子的符号为Na+
C.一氧化碳的化学式是Co D.H2O中含有氧分子
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获取元素名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B、物质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分,而人们对物质的应用却存在合理与不合理之分
C、对于化学变化,根据不同的需求,人们需要控制反应条件促进或抑制反应的发生
D、科学家创建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是为了增加化学科学的神秘色彩
8.人民币防伪技术之一是光学变色油墨。某变色油墨中含有汞的碘化物,汞的元素符号是( )
A.Ag B.Hg C.Mg D.I
9.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 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45 B.核外电子数为94 C.质子数为94 D.核电荷数为239
10.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差别很大,按质量计,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铝 B.硅 C.氧 D.铁
11.著名化学家徐光宪获得了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的研究成果使稀土元素的分离变得更加简单。稀土元素包括镧(La)与钇(Y)等17种元素,被称作当代的“工业味精”。镧、钇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电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质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知识达标】
1. 卟啉铁(C34H32ClFeN4O4)对缺铁性贫血有显著疗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卟啉铁中含有5种元素 B.1个卟啉铁分子中含有34个碳原子
C.人体补铁的唯一方法是服用卟啉铁 D.“缺铁性贫血”中的“铁”指单质铁
2.(08年福州)图3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 )
A.原子序数 B.元素名称 C.元素符号 D.中子数
3.(08年南京)氢是新型清洁能源,但难储运。研究发现,镧和镍的一种合金是储氢材料。下列有关57号元素镧(L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57 B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7 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7 D.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4.(08年揭阳)由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15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铕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为63 B.铕元素的原子中子数为63
C.铕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52 D.铕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为152
5.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很多同胞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在这些遇难同胞中,有很多人不是被石块压死,而是在废墟里漫长的等待中严重脱水而死,说明了水对于我们生命的延续是如此的重要,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水是氧化物 B.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C.水由水分子构成 D.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是由同种分子构成,化合物是由不同分子构成的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C.单质由同种物质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D.单质中含有同一种元素,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
7.下列关于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氧元素 B.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氧气分子 D.加热后都能生成氧气
8.某物质经分析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A.一定是单质 B.可能是混合物 C.一定不是化合物 D.可能是氧化物
9.现有三种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它们属于( )
A.同一种元素 B.不同种元素 C.同一种原子 D.不同种原子
1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中,不可能有单质 B.分解反应的反应物,肯定不是单质 C.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中,全都是化合物 D.化合反应的反应物中,不可能是化合物
11.某物质经分析,发现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属于混合物 B.一定不是氧化物 C.可能是化合物 D.可能是单质
12.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
碳元素_______,钠元素_______,3个锰原子_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贫血患者需补充的元素_______,4个银原子_______。
13.下列物质:①空气,②氧气,③二氧化硫,④五氧化二磷,⑤高锰酸,⑥氯酸钾,⑦氯化钾,⑧河水,⑨糖水,⑩汽水。
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含有氧元素的是_________;含有氧分子的是_________。
+2
14 Si
硅
28.09
14 Si
硅
28.09(共27张PPT)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为了履行国际社会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政府决定自2003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CTC”作为清洗剂。“CTC”又称作四氯化碳,是常用的服装干洗剂,也是修正液(又称涂改液)中的一种溶剂,还是一种优良的灭火剂。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修正液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
②“CTC”的化学式为 ,属于 类物质。
③保持四氯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混合物
CCl4
化合物
有机
四氯化碳分子(CCl4)
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标准: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
混合物
不同种物质的简单混合
用过滤结晶等方法分离
它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混合物中各成分仍保持各自原来的化学性质
它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物质是否是一种
区分单质与化合物的标准:纯净物中元素是否是一种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单 质 化合物
区
别
联
系
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
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或由离子直接构成。
都是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
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可能存在单质或化合物里。
由同种元素组成;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区分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标准:是否含碳元素
注:CO、CO2、含CO3 、 HCO3的物质例外
2-
-
氧化物
酸
碱
盐
某中学化学实验室有甲、乙两个药品橱,其中甲橱已存放锌、铜;乙橱是空橱。现有浓硫酸、碳酸钙、浓盐酸、烧碱、氧化铜几种化学药品,应该分别把它们放入哪个橱中? 其中试剂瓶口一定要密封的是哪些药品? 甲橱:锌、铜、________________;
乙橱________________。 需要密封保存的是: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 。
碳酸钙、烧碱、氧化铜
浓硫酸、浓盐酸
浓硫酸、浓盐酸、烧碱
为了证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请分别选用三种不同类别物质做试剂,完成三种实验方案的设计,并填写实验报告。
方案 选用试剂 实验现象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稀盐酸
稀硫酸
稀硝酸
有气泡产生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钡
有白色沉淀产生
有白色沉淀产生
氯化钙
氯化钡
硝酸钙
硝酸钡
金属
稀有气体
金刚石、石墨、硅等
氧气、氢气、氮气等
水、二氧化碳、甲烷等
氯化钠、氢氧化钾等
(单质)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离子
构成
分子
构成
原子
构成
物质
构成
分裂
【规 格】按C15H14ClN3O4S计算 0.125g
【适 应 症】本品主要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泌
尿系统、软组织感染等。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 一次0.25g(2包),一日三次,
严重感染者剂量可加倍,但一日总量不超过4g。或遵医嘱。
小儿 按体重一日20~40mg/kg,分3次给予,但一日总量
不超过1g。
【贮 藏】遮光,密封,在凉暗干燥处保存。
【产品批号】见封口
⑴按最高剂量计算,成人每天服用“欣可诺”最多不可超过 包。
32
下表是“欣可诺”药品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请根据标签上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规 格】按C15H14ClN3O4S计算 0.125g
【适 应 症】本品主要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泌
尿系统、软组织感染等。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 一次0.25g(2包),一日三次,
严重感染者剂量可加倍,但一日总量不超过4g。或遵医嘱。
小儿 按体重一日20~40mg/kg,分3次给予,但一日总量
不超过1g。
【贮 藏】遮光,密封,在凉暗干燥处保存。
【产品批号】见封口
⑶ C15H14ClN3O4S由 种元素组成,各元素质量比 ;每个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
6
38
⑵现有一3岁小儿,体重15kg,他每次服用“欣
可诺”最多不能超过 mg ,每次大约服用
包合适。
200
1
人们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自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类似“西瓜”的原子模型,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
又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他们在用一束带正电
的、质量比电子大得
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
子轰击金箔时,发现:
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1)现象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象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象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
离子
核外电子(-)
原子核
(+)
质子(+)
中子
分层排布
元素的化学性质
元素的化合价
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得失
在原子中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在离子中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试依据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硫元素的核电荷数__;氯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__(填数值),则与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
(2)核电荷数为12的元素的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的符号是____,核电荷数为17的元素的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的符号是____,二者形成的化合物是____。
(3)上图的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如:同一行中,从左到右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加。你还能找到哪些规律 试写出其中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医院众多化验检测中的一种检验报告单,请回答下列问题:
检验报告单: 检验编号:
申请单号:
姓名: ×××
性别: ×
年龄: 15岁
病历号:
科别:
床号:
标本种类:血清
送检日期:
采样日期:
注:H偏高;L偏低
临床诊断: 待查
送检 检验 报告 检验 核对
医师 日期 日期 师 者
×××××医 院 检 验 报 告 单
编号 项 目 结 果 参考值(mmol/L)
1
2
3
4
5
6
7
8 血清钾
血清钠
血清氯
钙
离子钙
磷
镁
二氧化碳结合力 2.15 L
145.4 H
100.7
1.94 L
1.26
0.55
0.64 L
28 3.50 ~ 5.50
135.0 ~ 145.0
95.0 ~ 108.0
2.10 ~ 2.60
1.1 ~ 1.34
0.18 ~ 1.55
0.65 ~ 1.25
22 ~ 28
⑴ 这位少年患者由于长期偏食、挑食造成营养不良和食欲不振,请从上述检验单中指出患者体内缺乏哪些元素?这些元素在人体内含量均超过0.01%,应称为什么元素?
⑵这位患者体内钠元素偏高,请对他的饮食习惯提出改进建议。
小明见家中的“吊兰”叶片发黄,想利用家中现有的一瓶氨水给它施肥,他看了一下瓶上的标签(见右图),查阅了资料,决定给植物施加质量分数为4%的氨水200mL,请你与小明一起算一算需浓氨水 mL?水 mL?
氨水(500 mL)
NH3·H2O
质量分数 28%
腐蚀性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 28
氨水的密度(g/mL) 0.98 0.90
祝愿你们梦想成真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 原子
区
别 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只有种类,没有个数
③宏观概念
④能组成物质,不能构成分子,原子
⑤任何化学反应元素种类不变,质量守恒 ①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②既有种类,又有个数
③微观概念
④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也可构成分子
⑤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不变,可重组成分子
联系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是元素的个体,体现元素性质的最小单位
水分子的比例模型是 ,双氧水分子的比例
模型是 ,则表示双氧水分子中氧原子的球是 球(选填”大”或“小”)。
有六种物质能按下列顺序排列:①CO;②H20;③NH3,;④x; ⑤C2H4;⑥P205。根据它们的组成或构成的排列规律,x可能是_____ ,并解释你选择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aNO2 B.CH4 C.Fe203 D.PCl5
现有给定化合价的H、S、O、Cu、K、N等6种元素,试写出能组合成如下化合物的化学式。
(1)一种能溶于水的氧化物_________
(2)一种不溶于水且为蓝色粉末的碱_________
(3)一种常见的氮肥,它还属于盐______________
(4)其溶液能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合物 ______
+1 +6 -2 +2 +1 -3
下列四组物质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四种不同
(A)CaO Na2O CO2
(B)H2 Cu S N2 C
(C)H3PO4 H2O HCl H2SO4 HNO3
(D)NO CO CO2 O2 SO2
(1)这四种物质依次是:
A ,B ,C ,D 。
(2)写出(1)中的四种物质中,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 。
A、B、C、D、E五种粒子都可 用符号 表示,请填充下表空格:第四单元 课题3 离子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4)、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资源分析】
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许多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在本单元中介绍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粒子,使学生所学有关物质构成的知识完整化。
本课题包括“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离子的形成”两部分内容,“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核外电子的排布”(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和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征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为它的教学作了一个铺垫。
【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题的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学习时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书上的插图和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氛围,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心体会,展开讨论,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离子的形成。
难点:核外电子排布的概念。
【教学准备】
1.自制的有关投影片、离子形成的动画片、复印的课文插图;
2.网上下载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要求学生根据小论文的内容在草稿纸上画出原子的构成。(内容见“资料链接”。)评价学生所画内容。 欣赏作品;发挥想象力、画图。(两个同学在黑板上画。) 创设问题情境,从巩固已有的知识切入,形成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提问式讲解)同学们,你们知道氢、碳、氧、钠、硫等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吗 (可提示学生参考教材表4-2。)原子核对这些电子的吸引力是否相同 这些电子的排布有没有规律可寻呢 (板书)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猜测;查阅资料; 回答。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课题。
阅读小结创意绘画引出问题学得新知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后提问:核外电子是怎样排布的 用两个字概括。 阅读课本;讨论、交流;寻找最佳词语。 培养学生的阅读、总结、概括能力。
(过渡)那么,电子究竟是怎样分层排布的呢 思考、猜想;查书。 自然过渡;层层深入。
请同学们利用教材表4—2的数据,进行创意绘画:(1)氢原子结构图。(2)氧原子结构图。 自由创意画图:各种氢原子结构创意图很快画好;画氧原子结构创意图时遇到问题:含有8个电子的氧原子中,这8个电子究竟怎样绕核外高速运动呢 画画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再加上又是抽象画,学生非常兴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看教材图4—9,介绍电子层概念。(投影)氢原子结构示意图和氧原子结构示意图。介绍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知道电子是分层运动的。回忆原子结构,初步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及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从问题着手,引出新知。注意知识的前后连贯。
议论交流 (投影)核电荷数从1—18的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仔细观察:不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无一定规律 分组讨论后交流。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归纳小结形成结论 1.原子核外第一层最多有几个电子 2.原子核外第二层最多有几个电子 3.原子核外第三层最多有几个电子 4.元素的种类取决于________。5.1—18号元素中哪些是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 (列表比较。)介绍:相对稳定结构的概念。 答:2个。答:8个。答:8个可见,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_________。 让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再次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认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初步积累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
应用拓展 对照原子结构示意图,思考:O与S、F与Cl两组元素的化学性质如何 思考并回答:化学性质相似。 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
动画演示 (过渡)由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没有达到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得电子,从而达到稳定结构。那么,得失电子的结果怎样呢 思考。 进一步激发求知欲。
(动画片演示)离子的形成。介绍:阴离子、阳离子的概念。(看教材插图:P77图4—10“钠与氯气反应形成氯化钠”。) 观看动画片,体会离子的形成过程。看插图,体会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在有趣、轻松、又十分形象的氛围中接受抽象、难懂的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抽象思维 (板书)二、离子的形成 记录。
请同学们通过观看动画片及看教材P77插图,说说书写离子符号应注意的事项。 自己归纳离子符号的书写特点。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的能力。
强调离子的表示方法。 练习书写一些离子的符号。 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比正确率、比速度,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对比分析理解概念 (投影)原子、离子的比较。 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分析、归纳、表达的能力。
学 练以 习致 巩用 固 小结: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几种 举例说明。 师生共同填表:氧气由_____构成;水由_____构成;二氧化碳由______构成;铁由______构成;硅由____构成;氢气由____构成;氯化钠由__________构成。 进一步确立物质的微观概念。
小 完结 善归 提纳 高 请学生以图表的形式归纳出:元素、原子、分子、离子、单质、化合物之间的关系。(投影)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尝试用图表表示。 学习用图表、化学用语归纳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资料】
漫游原子世界
我是一个小、小、小电子,在原子内部很大的空间中围绕着原子核这个小老头不停地转动;我们在飞,却怎么也飞不高。因为这老头长得很特别:虽然占据原子中央很小的地盘,却是由中子和质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因此,这小老头也带正电,很有能耐,正好把我们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所以我们很难脱离原子核的怀抱。
【 板书设计】
课题3 离 子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1.排布规律:分层。
2.原子结构示意图:
3.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
二、离子的形成
1.定义:带电荷的原子。
2.形成过程:
三、小结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易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的阴离子;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8(氦为2),不易得到也不易失去电子;
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为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如稀有气体。(共29张PPT)
化学式与化合价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第四节内容,属于初中化学用语部分的知识,包括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三部分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以及掌握了一些物质的化学式,这为过渡到本节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它们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双基”的重要部分。本课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对学生今后学习化学方程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材 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式的涵义。
(2)知道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3)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根据化学式推求化合价。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表的观察,让学生学会对学国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并初步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化学式的含义
2、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3、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根据化学式推求化合价
教学难点
化合价的理解和记忆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 方法
以构建主义思想为指导,寻找知识的最近生长点,注重对已有知识的调用与组合,在复习、练习、讨论中不断学到新知。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学习方法
对已进入初三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在课堂上他们厌倦教师的单独说教灌输,希望教师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希望教师满足他们的创造性愿望 ,让他们自己进行自主学习活动,让他们获得施展自己创造性才能的机会。所以本节课我采用学生分组合作、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相互竞赛的学习方法。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而且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学习。
1、课件展示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 程序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
2、我们以前学过那些物质?试着写一下他们的化学符号。
学习方法
水
Water
?
化学用语
みず
l’eau
H2O
KMnO4
NaHCO3
H2O
H2SiO3
师生交流 合作探究
学习方法
教学 方法
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
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
化学式的涵义
化合价
根据化学式确定元素的化合价
教学 程序
Mg Cu Fe Hg Au Zn
P C
He Ne Ar
O2 N2 O3 Cl2
H2O H2O2 MgO MnO2 Fe3O4 CuO
KCl NaCl
观察下面的化学式,分析他们的书写特点
1 、单质
金属单质:铁 铝
固态非金属单质:硫 磷
稀有气体:氖气 氦气
氧气 氢气
氮气 氯气
Al
S
P
He
Ne
气体非金属单质
O2
H2
接表示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直
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加2表示化学式
N2
Cl2
2 、化合物
氧化物:
氧化镁
四氧化三铁
二氧化碳
五氧化二磷
MgO
Fe3O4
CO2
P2O5
氧在后
写法:
读法
氧化某
或
几氧化几某
化学式真有趣, 元素排列有顺序后念往前跑, 先念往后靠; 阅读先角码, 中间要加化。
口
诀
适用于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化学式
表 示
一种物质
该物质的组成元素
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由化学式
还可看出
H
2H
H2
2H2
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
表示2个氢原子
表示氢气或一个氢分子
表示2个氢分子
试一试 请说出下列符号所代表的含义
比一比,赛一赛
化合价口诀
钾钠银氢正一价,
钙镁钡锌正二价,
铜一二,铁二三,
铝正三,硅正四,
氟氯溴碘负一价,
氧硫通常负二价。
原子团
负一氢氧硝酸根,
负二碳酸硫酸根,
正一价铵根
根据化学式推断化合价
1、任何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0
2、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3、由定价元素的推断不定价元素的化合价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体验成功 享受快乐
学习方法
教学 方法
创设情境 复习引入
尝试一下,你会感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程序
试确定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思路】
先写出化学式
KClO3
设未知数
解:设KClO3中Cl的化合价为X
列等式(正负总价和为0)
+1+X+(-2) ×3=0
解答
X=+5
答: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
+ 5
尝试一下,你会感到成功的喜悦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巩固练习 合作交流
学习方法
教学 方法
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
试一试 看看你对本节课掌握的怎么样 ?
体验成功 享受快乐
教学 程序
1、甲醛(化学式为CH2O)是室内装潢时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甲醛是有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C甲醛分子是由碳原子、氢气分子、氧原子构成
D甲醛是由一个碳元素、二个氢元素、一个氧元素组成。
巩固练习
A
2、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
3个水分子 ,2个硫原子______,钙离子_____,+5价的磷元素______
3、标出下列加点元素的化合价
NO NO2 N2O5 HNO3 N2
KMnO4 K2MnO4
4、试确定下列原子团中加点元素的化合价
NH4 SO4 CO3 NO3
·
师生互动 合作交流
练习巩固 合作交流
体验成功 享受快乐
学习方法
教学 方法
总结收获 畅谈体会
创设情境 复习引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请与同伴交流.
教学 程序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巩固练习 合作交流
体验成功 享受快乐
学习方法
教学 方法
创设情境 复习引入
作业布置 深化巩固
学习方法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式及其意义;
(2)、了解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3)、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4)、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
(5)、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图、表的观察,让学生学会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并初步运用;
(2)、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基本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编化合价口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安排在第四单元的最后一部分,包括“什么是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这三部分内容,它们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双基”的重要部分。虽然有元素符号知识作为基础,但仍是初三化学学习中的知识分化点。
本课题的内容比较抽象,教材首先讲述了化学式的概念,以学生最熟悉的纯净物——水为例,介绍了化学式表示的意义;接着介绍化合价知识,并以推求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例讲解推求的步骤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化学式的读法;最后是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课程标准对这些内容要求不高,故教学中不需要任意扩展与加深。
【教学策略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具有了有关元素符号的知识,用元素符号来表示某种元素,学生兴致很高;那么,对于物质能否用专门的符号来表示呢 学生对此的求知欲望很强。但最基本的元素、原子团化合价的记忆却又是那么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试编口诀、讨论交流、活动探究等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效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合价知识及其应用、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难点:1.化合价的理解及应用。
2.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课时建议】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 引设 入情 课境 题 (投影)读读、写写、比比:请同学们读出下列元素符号的名称:H、O、C,并试着组合成熟悉的一些物质的符号,比比谁写得最多、最快。引出化学式的概念。 读完后在纸上练习书写:H2、O2、C、H2O、CO2,甚至有的学生能写出H2O2、CO。 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讨论交流 (思考)纯净物的组成都是固定的,那么,表示每种纯净物组成的化学式可能有几个 猜一猜;想一想;议一议。 从中意识到正确书写化学式的重要性。
归纳拓展 分组讨论以上所写的化学式表示的意义,重点以水的化学式为例。(投影)教材P79图4—11。讨论得出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宏观、微观),在交流归纳的基础上完成板书。 分组讨论,交流归纳。 通过交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归纳总结学生的能力,并培养合作精神。
完成教材“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元素符号周围不同位置上数字的意义。 同桌讨论,相互订正。 训练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的学生予以肯定。
过渡分析 观察学生刚才所写的一些化学式H2、O2、H2O、CO2、H2O2,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化学式中各原子个数比是否相同 观察得出:物质不同,原子个数比可能不同。 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主题。
引出概念 引导学生分析化学式中各原子个数比为何不同,引出化合价。 思考理解。 让学生体会化学式中各原子的个数比即它们相互化合时的原子个数比。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寻找规律 1.根据教材表4—6,分析各种常见元素及根的化合价情 况,寻求记忆化合价的技巧。 思考、探讨、交流:1.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2.一些元素有多种化合价;3.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韵语: K Na H Ag +1价, Ca Mg Ba Zn +2价, F Cl Br I -1价, 通常O S -2价, Cu +1、+2,Al +3, Pe +2、+3,Si +4,根价-1氢氧、硝酸、氯酸根;根价-2硫酸、碳酸、锰酸根;铵根+1,磷酸根-3。 通过对获得的新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发现一些记忆的诀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寻找规律 2.根据化合价概念,探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的特点。 分析、讨论得出: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 通过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根据NaCl、H2O、Al2O3等化学式,寻找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规律。 尝试计算,得出: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理解记忆巩固知识 1.归纳小结: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2.练习:标出下列加点元素的化合价: S、SO2、SO3、H2SO4、 NO、 NO2、 N2O5、 NH4NO3、NaCl、C12、 KClO3、Fe2O3、 FeSO4、CuO。 理解记忆。思考并练习,通过交流,掌握方法与技巧。 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及时反馈,以练促记,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学会归纳和运用知识。
课堂小结:本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会了什么 自由发言。 通过及时总结、反思,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作风。
【 板书设计】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一课时)
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一种纯净物只有一个化学式。)
2.化学式的意义:包括宏观意义和微观意义。
二、化合价
1.原子团:
2.化合价规律:
(1)金属通常显正价,非金属通常显负价;
(2)化合物中H通常显+1价,O、S通常显—2价;
(3)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4)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3.记忆规律: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热身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化合价记忆比赛,看谁记得最准、最多。(提问)化学式CO2的涵义 抢答。 巩固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
过渡设问 如果我们知道了组成化合物的元素的化合价,能否准确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呢 思考。 让学生结合预习情况思考,理出初步的思路。
例题解析 [例1]:已知磷为+5价,氧为-2价,写出磷的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归纳解题的步骤:1.写出元素符号;2.求最小公倍数;3.算原子个数;4.检查是否正确。[例2]:已知铁为+3价,硫酸根为-2价,写出硫酸铁的化学式。 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 使学生懂得化合价的运用。
巩固训练 练习1:已知钠为+1价,氯为-1价,写出氯化钠的化学式。练习2: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于水得到的,已知,其中氢氧根为-1价,钙为+2价,写出氢氧化钙的化学式。 解答练习,及时交流、小结。规范解题步骤。 通过练习、交流,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活动探究 写出给定物质的化学式:溴化钠、氧化钙、氧化铝、二氧化氮;2.读出以下化学式的名称:MnO2、CuO、 SO3、KI、MgCl2。3.教材“讨论”。 以邻座同学为一小组,对相关题目进行练习,并相互订正。 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发扬互帮互助的精神,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关键是什么 你们有什么诀窍 总结收获;交流体会。 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相互激励,发展和完善自我。
当堂反馈 先独立解题;后交流讨论。 再次体会化合价的运用,规范书写方式。
【板书设计】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二课时)
4.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最小公倍数法):
5.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
(第三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设疑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1.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2.下列粒子各表示什么意义 (1)2H (2)H2O (3)2CO2(过渡)原子的质量很小,故我们采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那么由原子构成的分子,质量仍然很小,又如何表示呢 引出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思考并口答;思考后大胆猜想;圈出概念中的关键字、词。 在复习旧知后自然引出新的问题,学生一下子就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例题解析互动教学 [例1]: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1)O2 (2)H2O (3)Cu(OH)2解:Cu(OH) 2的相对分子质量=[例2]:计算组成化合物的各元素的质量比:(1)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2)NH4NO3中各元素质量比;(3)CO(NH2) 2中各元素质量比;[例3]: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求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2)分别计算化肥硝酸铵(NH4NO3)、尿素CO(NH2) 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解:(1)O2的相对分子质量=16×2 = 32(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2×1+16 = 18思考、探究、分析、练习、交流。(练习)解:NH4NO3中N∶H∶O == 28∶4∶48== 7 ∶1∶ 12 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方法与技巧。
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指导、总结解题的注意点;2.练习:(1)求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H2SO4中各元素的质量比;(3)计算H2SO4中氢元素质量分数;(4)98g H2SO4中含氧元素多少克 (5)多少克水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与49 g硫酸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等 3.到实验室“走一走,看一看”,了解药品的成分。 总结出解题的格式、步骤和方法。当堂练习;相互纠正。 使知识条理化。发现学生解题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更正,使解题更规范,运用知识更熟练。
【板书设计】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三课时)
三、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2.求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求化学式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课题 1 原子的构成
目的要求: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找相对原子质量。
3.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的可分性,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自由讨论后回答。
⑴用其他方法能否将原子继续分下去?若能,它可以分为哪几部分?⑵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吗?相对于原子来说,原子核所占空间有多大?
⑶原了核带电吗?电子带电吗?整个原子显电性吗?为什么?
⑷原子核还能再分吗?如果能再分,它又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这些粒子有区别吗?
⑸不同类的原了内部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从表2--1中的数据,能发现有什么规律?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都是巡视辅导答疑,并安排适当时间板书再提出以下问题检查自学效果。
提问:⑴原子是由哪几种粒子构成的?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
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小结并板书: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原子
电 子(一)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⑶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的内部结构难以直接看到,我们可以通过形象化的比喻,发挥充分的想象,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原子模型(注意:不能完全用宏观运动去想象原子结构),从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电核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碳 6 6
氧 8 8
钠 12 11
氯 18 17
原子的构成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思考: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二:相对原子质量:
1、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并提出下列问题,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自由议论后回答:
⑴原子、质子、中子、电子有没有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是多少?
⑵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它是怎样确定的?它有单位吗?
⑶原子中各粒子之间在质量上是什么关系?由此, 你能总结出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计算公式吗?
2、学生阅读、思考、讨论、教师答疑后再提出以下问题检查自学效果:
⑴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⑵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1,原子核内有15个质子,试推算磷原子的核内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利用表4-1、表4-2学会寻找关系(必要时点拨),例如:
①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②核内质子数就是核电荷数。
③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但很接近。
④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⑤构成原子的必要粒子是质子和电子,决定原子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它必不可少。
⑥电子质量忽略不计、但最外层电子数量却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原子核极小,但却是原子质量的集中之处。
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注意: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2.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思考: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电子,1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质量都约等于1个电子质量的1 836倍,跟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即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相比,均约等于1,
电子质量很小,跟质子和中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即原子核)上,故: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题2 元素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 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 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重点: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难点: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教学过程:
一:元秦
提问〕1.对原子来讲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三者的关系是否相等?
2.质子数+中子数的和等于什么?
元素概念在举例中导出,元素种类由核内质子数决定。已发现的元素只有100余种,但组成的物质已超过3 000万种。
利用讨论让学生领悟化学反应中什么粒子一定改变?什么粒子一定不变?同桌交流:看“蛋糕”分块,想市场份额,来理解地壳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并知道某些元素含量虽小,但作用巨大。
填写下列表格
粒子名称 构成粒子的原子种类 其中氧原子的质子数 粒子名称 构成粒子的原子种类 其中氧原子的质子数
氧气O2 氮气N2
水H2O 二氧化氮NO2
五氧化二磷P2O5 尿素CO(NH2)2
过氧化氢H2O2 硝酸HNO3
<提出问题>上述物质中原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指导学生分析比较,从而使学生概括找出以上物质中都含有氧原子且这些氧原子中核电荷数都为8,综合其余几种原子核电荷数的分析,指导学生抽象的得出同一类原子的本质特点是核电荷数的相同,进一步引出元素的概念,通过概念含义的分析,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分子、原子的知识。进而明确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而元素没有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对原子和元素的理解发生混淆,接下来通过对比原子与元素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学生对所学概念的理解,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即讲种类,有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 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联系 元素的最小粒子元素=================================原子 一类原子的总称
〔讲解〕元素没有数量概念,可以借下面的例子来理解:“水果”是苹果、梨、桃等的总称。买水果时只能具体买一斤苹果或二个梨等,但不能说买一斤水果或二个水果。
元素概念在举例中导出,元素种类由核内质子数决定。已发现的元素只有100余种,但组成的物质已超过3 000万种。
利用讨论让学生领悟化学反应中什么粒子一定改变?什么粒子一定不变?同桌交流:看“蛋糕”分块,想市场份额,来理解地壳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并知道某些元素含量虽小,但作用巨大。
二:元素符号:简单介绍或看书,重点说明书写格式与要求。
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2.表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1.写法、读法
(1)1—20号元素是按质子数1—20排列的。
(2)写法一大二小
元素名称的一般规律::“钅”表示金属;“石”表示非金属固体;“氵”表示非金属液体;
“气”表示非金属气体
三、元素周期表
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需要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为此,科学家们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有序的排列起来。简介门捷列夫及元素周期表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科学有序的排列起来,这样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每一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对于每一格,均包括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此外,在周期表中,还用不同的颜色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做了分区。
每一横行(周期)
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有7个周期。
说明:每周期开头是金属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素,结尾的是稀有气体元素。这说明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由1个递增到8个,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稳定结构,然后又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到8个的变化规律。这种规律性的变化也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名称的来源,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每一纵行(即族)
周期表的18个纵行中,除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有16个族。
2.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的区域寻找新物质(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
<活动与探究> 课本74页。
填表:
原子序数 1 2
元素名称 氢 氦
元素符号 H He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序数 3 4 5 6 7 8 9 10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序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原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种类 最后一族原子序数
1 2 2
2 8 10 短周期
3 8 18
横行——周期(7个) 4 18 36
5 18 54 长周期
6 32 86
7 (28) 不完全周期
2.族
比较:同一列中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重点分析卤族元素及碱金属元素的相同。
发现:①元素周期表共有18列,除8、9、10三列为一族外,其余15列各为一族;
②长短周期共同组成的族为主族,用A表示;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为副族,用
B表示,并用罗马数字表示其序号;稀有气体元素所在的列为零族,计作“0”;
族类 A B Ⅷ 0
族数 7 7 1 1
列序号 1、2、13、14、15、16、17 3、4、5、6、7、11、12 8、9、10 18
族序号 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ⅢB、ⅣB、ⅤB、ⅥB、ⅦB、ⅠB、ⅡB Ⅷ O
③ⅢB族到ⅡB族共10列通称为过渡元素,包括Ⅷ族和七个副族,是从左边主族向右边主族过渡的元素。
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除第8、9、10三个纵行叫做第Ⅷ族元素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个纵行称做一族。
主族(A):7个 ⅠA—ⅦA
副族(B):7个 ⅠB—ⅦB
纵行——族(16个) 0族:1个 稀有气体元素
第Ⅷ族:1个 由三个纵行组成
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归纳:七主、七副、一八、一零;三长、三短、一不完全
四、本课小结:
<学生活动>1、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探究,有哪些收获?
2、你从人类对科学的探究活动中得到什么启示和感悟?
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对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十分熟悉。在编写教材时,为了使学生们系统地掌握这些元素的性质,他对这些元素进行了规律性的分类。他把每种元素的名称、化学式(将在课题4学习)、相对原子质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主要化合物都写在卡片上,并将所有卡片进行系列组合。门捷列夫激动地发现每一行元素的性质都是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的增大而逐渐变化着,由此他根据元素的相时原子质量及化学近似性试着排列元素表,并预测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的存在。若干年后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了镓、钪、锗等元素的存在,证实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的科学性。门捷列夫工作的成功,引起了科学界的震动,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把元素周期表称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课题3 离子
目的要求: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分层排布的。
2.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使学生初步认识离子形成原因。
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难点:离子形成原因,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几种。它们怎样构成原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结构示意图:图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画圆圈标核电荷、正号写在前,弧线呈扇面,数字一条线。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规律
在含有多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离核远近是不同的,为了形象他说明运动者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我们引入电子层的概念,这样就可以形象地认为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那么它们的运动是杂乱无规律的,还是有一定的运动规律呢?答案是肯定的,它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有经常出现的区域。那么它们运动规律如何呢?这里仅介绍几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供参考。
〔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关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内容,进一步加深对下列问题的想象和了解
1.在含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
2.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3.为了便于说明问题,通常就用电子层来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
4.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
〔强调指出〕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
以上几条规律要相互联系地理解。另外.核外电子排布非常复杂,还有许多其他规律将在今后学习中会接触到
可用生活中最形象的比方来加深学生对空间的想象和思维,平常,我们总是用里三层外三层来形容群众看热闹的场面,由于人多,看热闹的人肯定离中心点有远有近,但不难想象,人们并不是有规律地一层一层划分的一清二楚,看热闹并没有固定的层次,里三层外三层只不过是一种形象的描述和比喻罢了
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设问〕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有什么特点?这种结构和元素性质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板书〕1.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稳定结构,性质稳定。
〔设问〕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板书〕2.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
〔设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又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板书〕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获得电子。
〔师生小结〕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
二:离子的形成
氯化钠形成过程:
钠原子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向氯原子的最外层上转移,从而使双方最外电子层都达到稳定结构。
〔提问〕Na、Cl原子最外层失得电子后,是否还能保持电中性?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Na、Cl原子失得电子后将带上不同性质的电荷,它们已经从量变引起了质变,分别叫做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
〔提问〕Mg、O原子最外层失得电子后,又将如何呢?学生回答。
〔教师强调〕由于Mg、O原子失、得的电子数为2个,所以它们各自带上两个单位不同电性的电荷,分别变成了镁离子(Mg2+)和氧离子(O2-)。
〔小结〕类似这样得、失电子后的原子都带有电荷,不能再称之为原子,而叫离子.以前我们学过的原子团也往往带有电荷,如SO42-、OH-、NH4+等,它们也叫离子。
板书〕1.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概括出阳离子、阴离子的概念。注意离子所带电荷的表示方法只能是“+”、“一”或“几+”“几—”。
离子化合物:定义:像氯化钠这种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 氯化氢分子的形成:
氢、氯都是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都易获得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但获电子的能力又相差不大,都不能把对方的电子夺取过来,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双方各以最外层一个电子组成一个电子对,这个电子对为两个原子所共用,在两个原子核外的空间运动,从而使双方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由于共用电子对同时受H、Cl两个原子核的吸引,从而使两个原子形成氯化氢的分子。
氯化氢分子的形成: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并强调共用电子对的偏移程度,说明分子整体不显电性。 〔启发提问〕类似氢、氯的一些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又属于什么化合物呢? 〔板书〕.共价化合物:定义:像氯化氢这样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
离子符号是用来表示离子的化学符号。离子符号表示式Xn+或Xn-,X表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化学式,X右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带n个单位的电荷。例如,Al3+表示1个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3SO42-表示3个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
离子的写法
方法:先写出元素符号,再在右上角标明该离子带的电荷数,注意“+、—”于数字后面
例:3个硫酸根离子:3SO42-=;两个镁离子:2Mg2+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目的要求:1.了解化学式的涵义。
2.熟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3.能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4.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有关简单计算。
5.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成物质成分和含量。
重点: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能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难点: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教学过程:
教学应该紧紧抓住以下几点:
1.写化学式要确实知道这种物质是由哪种或哪几种元素组成的。
2.组成这种物质的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多少?
3.表示化合物的化学式中元素符号排列顺序的规定。
4.表示原子数的角码书写部位。
5.化学式的读法。
复习提问:1.书写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并分类(指出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教师口述元素名称,请三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
H、O、N、C、P、S、F、Si、He、Ne、Ar、K、Ca、Na、Mg、Al、Zn、Fe、Cu、Ba、Hg、Ag.
2.下列符号分别代表某些物质,从组成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判断各属哪一类物质(单质、化合物、氧化物)Al、CuO、He、H2、NH3、SO2、ZnO、NaCl、KMnO4
讲解:什么叫化学式?
板书: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解释:(解释有着重号的词)
物质的组成有两方面的含义:①“质的组成”:指物质所含的元素种类;②“量的组成”:指物质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和质量比.
例如:Fe-铁 O2-氧气 H2O-水 CO2-二氧化碳 Al2O3-氧化铝、 NaCl-氯化钠
提问:各种纯净物如何用化学式来表示呢?
(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
(3).表示各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说明:某些化学式不仅能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同时也能表示这种物质的分子组成
化学式的使用范围
只有纯净物才有化学式,且一种纯净物只有一种化学式,物质的化学式,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有些物质的化学式,还能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如: O2 N2 CO2
(化学式的书写不能随心所欲,必须规范) 提醒学生注意:(l)在计算中,若不需专门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则相对分子质量计算不必单独列式。(2)不能不乘上100%就直接写质量分数。(3)可以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得一定量物质中某元素的含量,质量单位是任意的,但要求前后统一。
化合价 一、什么是化合价?
定义: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讲述]用上面的例子作简要讲解。并指出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之分。
在化合物里,氧通常显-2价。(因为氧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易得到2个电子或使电子对偏向。)氢通常显+1价。(因为氢原子外层1个电子,易失去或使电子对偏离。)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因为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少,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因为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多,易得到电子或使电子对偏向。)但在非金属氧化物里,氧显负价,另一种非金属元素显正价。(因为氧原子得电子能力很强。)
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这是化合价最主要的规律)。先让学生从上面的例子,看出这个事实。再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其原因是:化合物分子作为一个整体是电中性的。在化合物里,一些原子失去多少个电子,另一些原子一定要得到多少个电子;有多少共用电子对偏离某些原子,也就有多少对共用电子对偏向另些原子。所以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如何呢?让学生根据化合价的初步定义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元素的化合价是在形成化合物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有些元素的化合价是可变的。例如,在FeCl2、FeCl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3、在H2S、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4。可变的原因是这些元素的原子在不同条件下,既可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也可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而且得失电子数目可以不同。
让学生看课本中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表。要求逐步记住这些元素的化合价。)
某些原子团也表现出一定的化合价。例如,在硫酸锌里锌为+2价,硫酸根为-2价;又如,在氢氧化钙里,钙为+2价,氢氧根为-1价。(简要说明:原子团的化合价等于组成该原子团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例如氢氧根的价是(-2)+(+1)=-1。[学生练习]标出下列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关系从二者的定义和以上的例子,可知它们的关系很密切。1.可由化学式求化合价
例题:已知磷有两种氧化物,其中磷的化合价分别为+3和+5,写出这两种氧化物的化学式。
解:(1)写出+3价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②求两种元素化合价绝对值的最小公倍数:2×3=6
④写化学式:P2O3 ⑤检验:(+3)×2+(-2)×3=0(正确) [学生练习](2)写出+5价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讲述]应用元素的化合价能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这是很有意义的。但应该注意,只有确实知道有某种化合物存在,才能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它的化学式。切不可应用化合价任意写出实际上不存在物质的化学式。(结合进行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例]以五氧化二磷为例说明系数、角码数的意义不同。
[讲解]①写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数字大、数字可变。②写在化学式内部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数字小,数字不可变。(因分子组成是固定的)。
三: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如: 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8
CO2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2=44
NaCl的相对分子质量=23+35.5=58.5
KClO3 的相对分子质量=39+35.5+16×3=122.5
根据化学式,也可计算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如:在 H2O 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2:16=1:8
CO2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2=12:32=3:8
如:计算化肥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先计算出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
14+1×4+14+16×3=80
2.再计算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课题3 离子 (学案)
学习目标
1、 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
学习关键
核外电子的排布
学习过程
情境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分之一,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做高速运动。那么,电子在核外的运动有什么特点?他们互相打架吗?他们在原子核外怎样分布的?
一、 核外电子的排布:
1、阅读课本第一自然段内容,总结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和排布特点。
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有五个要素:圆圈表示 、圆圈内+表示 、数字表示 、弧线表示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
思考:根据右图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说出各个部分的含义。
讨论:要画出一种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练习:画出下列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说出各个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⑴、氧原子
⑵、氯原子
⑶、镁原子
3、观察学习手册41页元素周期表中一些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找出期中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并讨论他们的结构有什么规律?
总结:由以上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讨论:完成下表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素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填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 ;相对稳定结构指 ;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在化学反应中通过 达到稳定结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在化学反应中通过 达到稳定结构,
表述出下列原子得失电子情况: HYPERLINK "http://img.bimg./photo/9x2ng-yZaake_ecRYHKAbw==/4803370477569318705.jpg" \t "_blank"
挑战自我:
课本1题的⑴⑵⑶小题
1、原子结构中与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最密切的是( )
A、电子层数 B、质子数 C 、最外层电子数 D、中子数
2、 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HYPERLINK "http://img.bimg./photo/pai0u7YCYvFIS7OjMyhT7A==/4803370477569318717.jpg" \t "_blank" 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该元素属于 元素(“金属”或“非金属”)
扩展探究:
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观察学习手册41页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我对它进行研究:
(1)第11号元素名称是 ,它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它的离子符号为 。
(2)从上表中我还可以探究出以下规律: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等于 、等于 。
(3)研究表明:从第二周期从3号~9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我分析第三周期从11号~17号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是 。
自我评价:根据这节课的表现我给自得的评价等级是: 。
等级分别是:A(优秀)、B(良好)、C(一般)、D(较差)。课题2 元素 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所含元素的确定,养成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
【教学难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含义,能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元素
【导入新课】我们学过的有关元素的知识: 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100多种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什么叫做元素呢?
下面介绍几种原子:
总称 质子数 中子数
氧元素 氧原子 8 8
氧原子 8 9
氧原子 8 10
总称 质子数 中子数
碳元素 碳原子 6 6
碳原子 6 7
碳原子 6 8
碳元素和氧元素本质区别是什么?决定元素种类的是什么呢?
一、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
【概念解析】不同元素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说: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思考】元素和原子又是什么关系?如以下问题:
1.水分子中含有 原子; 2. 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 原子;
水是由 组成。 二氧化碳是由 组成。
3.氧气分子中含有 原子;
氧气是由 组成。
【分析】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2.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应用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联系 元素 原子
【推论】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根本区别为核电荷数不同,但中子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展示下列四项内容图片)
【分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的顺序为:氧、硅、铝、铁;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的顺序为氧、碳、氢、氮;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的顺序为:氧、氢、氯、钠;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的顺序为:氮、氧。
综上所述,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里的氟、钙、碘、铁指的都是元素。
【讨论】在发生化学反应S + O2 点燃 SO2 中,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结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变化。
【小结】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均不变。
二、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
【归纳】描述物质的几种方法:
1.有的纯净物由分子构成,有的纯净物由原子构成。
2.纯净物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3.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课堂练习】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元素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元素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元素 。
2.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很多,自拟两个分类标准,将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四种物质中的三种物质包括在标准内,而另一种物质不包括在标准内。
(1)标准 常温下是气态的 ,包括的物质有 氢气、氧气、二氧化碳 ;
(2)标准 组成物质中含有氧元素的 ,包括的物质有 水、氧气、二氧化碳。
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原子质量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质子数不同 D、核外电子数不同
4.判断正误,并加以改正
①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②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氧化汞中含有氧元素
5.有关二氧化硫(S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硫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②二氧化硫是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组成的;③二氧化硫分子里含有1个硫元素和2个硫元素;④每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⑤二氧化硫分子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请你与同学们交流讨论:
【基础巩固】6.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使用的燃料成份中含有液态丁烷,而丁烷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由此推断丁烷中一定含有元素是那些?
丁烷 + 氧气 水 + 二氧化碳
一定有氢、碳, 氢、氧、碳
7.某全麦饼干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表中的
“铁、镁、锌、钙”是指【 】
营养成分 铁 镁 锌 钙
含量㎎/g 4.5~5 90~100 3~4 280~300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非金属
8.地壳里所含元素的质量分数居前四位的元素由低到高
依次是【 】
A 氧、硅、铝、铁 B 氧、硅、铁、铝
C 铁、铝、硅、氧 D 铝、铁、硅、氧
9.二氧化碳是由 和 组成的,共含有 元素;
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和 构成的,共含有 个原子,含有 种原子。
10.博士伦隐形眼镜洗液的主要成份是双氧水(H2O2),下列双氧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双氧水由氧气和氢气组成 B.双氧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双氧水分子由氧分子和氢分子组成
D双氧水分子由二个氢元素二个氧元素组成
11.中小学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的挥发性物质二氯化甲烷(CH2Cl2),吸入后会引起慢性中毒,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二氯甲烷由甲烷和氯气组成 B 二氯甲烷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
C 一个二氯甲烷分子中有一个氢气分子和二个氯原子
D 一个二氯甲烷分子由碳元素、氢元素和两个氯元素构成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一个氢分子中含两个氢原子
C 元素的种类由核电荷数(质子数)确定
D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13.自编口诀,背诵课本P75 常见元素名称及符号。
K、 Na、H、 Ag F、 Cl、Br、 I Ca、Mg、 Ba、Zn、Cu
钾、钠、 氢、 银 氟、氯、溴、碘 钙、镁、 钡 、锌、铜
Al、O、Fe He、Ne、Ar、 Kr、Xe
铝、氧、铁 氦、氖、氩、 氪、 氙
第二课时 元素符号 元素周期表
【知识回顾】1.什么叫元素?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元素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元素 ;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元素 。
3.从下列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规律?
Au、Ag、Cu、Fe、 Sn H、O、 N、Br、 C、 S He、Ne、Ar
金、 银、铜、 铁、 锡 氢、氧、氮、溴、 碳、硫 氦、氖、氩、
以各种不同的部首偏旁的汉字给元素命名,比较形象,但书写十分不便。
一、元素符号 国际上统一用来表示元素的一种特定的化学符号。
1.元素符号的书写
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C、S、P、K 等。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一大二小)。Na、Mg、Ca、Zn、Si 等。
2.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汉字偏旁为“钅”旁,汞除外。如: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等。
非金属元素:汉字偏旁为“气”“氵”“石”表示其单质在通常状况下存在的状态。
如氢、溴、碳等。
稀有气体元素:“气”字头包括氦、氖、氩、氪、氙、氡。
3.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宏观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
②有时还能表示一种物质如稀有气体、金属和固态非金属。He:氦;
Fe:铁; C:碳。
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注意】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了数字,就只有微观的意义!
【课堂练习】1.说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符号和数字表达含义
5个氧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个铜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
氮元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个磷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符号中,能表示氢元素,又能表示氢原子的是【 】
A. 2H B. H2 C. 2H2 D. H
4.下列符号中,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这种物质的是【 】
A. He B.2He C.O2 D.2O
二、元素周期表
周期表共有七个横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七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周期表中的18个纵行中,第8、9、10三个纵行组成一族,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有16个族。(横是周期,纵是族)
【元素周期表带给我们的信息】
1.
2.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每周期开头是金属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是非金属元素,结尾的是稀有气体元素。这说明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出现了周期性的变化。这种规律性的变化也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名称的来源,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4.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①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由于在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寻找新物质(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
【课堂练习】5.正确认识相关事物的相同点于不同点,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之一。我们可用下图来表示事物的异同点。将两种事物的共同点写在两个圆重叠的区域内,每种事物的不同点写在相应圆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请参照下图左侧示例,另外确定一组化学事物填在右侧的空格中。
A分子B原子
a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b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6.下列不能用来描述物质微观构成的是【 】
A 单质 B 原子 C 离子 D 元素
7.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面从该图获取的信息中,
正确的是【 】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52%
D.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4个电子
【基础巩固】1.不同种元素的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硅 B.铁 C.铝 D. 钙
3.写出氮、氯、硫、磷、锰、铜、金的元素符号。
4.写出He 、F 、Si 、K、 Ag、 Hg 的元素的名称。
5.将下列写错的元素符号改正
铜Cu______,;锌ZN______; 银AG______;氯cL______; 钙cA______。
【能力提高】1.不同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不同。
A、中子数 B、质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2.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说这些名词“加碘盐”、“补铁酱油”、“高钙奶”,这里的碘铁钙指的是【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B.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组成的
C.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
D.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4.如右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种元素,下列有关该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是13 B.它是非金属元素
C.它的质量是26.98g D.相对原子质量是13
5、写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
Cl 氯元素、一个氯原子 ②2Fe 两个铁原子 ③ nS n个硫原子
【历史回顾】1.思考: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是否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试举例说明。
不一定。例如质子数都为10的粒子有:Ne、H2O、NH3等。
试着用图示表示出物质、元素、分子、原子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间的关系:
组成
元素 物质
同
种 成 构
原 构 成
子 构成
原子 分子
例如,可以说:
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
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元素的最小微粒
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
分子
物质
元素
构成
构成
构成
同类
构成
破裂
微观
宏观
例如H
①表示氢元素
②表示氢元素的一个原子
①表示氦元素
②表示一个氦原子
③表示氦气
He
18 Ar
氩
39.95
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A______ B_______
c______
a_____
b____
单质 化合物
有不同种
元素组成
由同种元
素组成
纯净物
24 Cr
铬
52.00
13 Al
铝
26.98(共16张PPT)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散射实验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如右图)。
原子结构动画模拟
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中子不带电;
原子种类 原子核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磷 15 16 15
硫 16 16 16
氯 17 18 17
1、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
中子构成
4、不同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从表中可以得出:
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1/12作为标准, 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 的值, 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种类 1个原子的质量/Kg
氢
碳
氧
铁 1.674×10-27
1.993×10-26
2.657×10-26
9.288×10-26
几种原子的质量
原子种类 相对原子质 量 质子数 中子数
氢 1 1 0
碳 12 6 6
氧 16 8 8
钠 23 11 12
磷 31 15 16
硫 32 16 16
铁 56 26 30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近似值)
1.原子构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中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
2. 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1/12作为标准, 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
以“原子的自白”为题写一篇短文向你周围的朋友介绍原子。课题4 化学式和化合价 学案
第一课时 化学式
一、学习目标:化学式的书写规则;重点是掌握化学式的意义,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二、自主学习:
1、 化学式是用 和 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 每种纯净物的组成是 ,所以表示每种物质组成的化学式只有 个。
3、 写出二氧化碳的化学式CO2表示的意义:
① ②
③ ④
4、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1)当某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1时,1可省略,
(2)氧化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把氧元素符号写在____方,另一种元素符号写在____方。如:一氧化碳: 。
(3)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组成的化合物,书写化学式时,一般把____________符号写在左方,____________ 符号写在右方。如:二氧化锰
(5)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如:氦气 硅 钙 水银 ;
对于____________ ,除元素符号外,还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____________。如:如:氢气 氧气 氮气 氯气 臭氧O3等。
5、读法: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一般从 到______读作 ;有时还要化学式中各元素的____________。
根据化学式写出名称:NaCl MgO CaS CaCl2
Fe3O4 CO2 CO
特殊:H2O H2O2
三、探究交流:
探究交流1、化学式都能表示出哪些意义?哪些属于宏观?哪些属于微观?
探究交流2、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在符号中的数字位置不同,意义有什么不同?
探究交流3、分别说出2 H2O和2Ca2+中“2”的含义。
四、训练反馈
1、下列化学符号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 ( ),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
A、2H B、H2 C、2H2 D、2H2O E、2H+
2、下列符号只具有微观意义的是( )
A、2H B、H2 C、H D、2H+ E、H2O F、2H2O
4、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某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该元素组成的单质的是( )
A、H B、2O2- C、N2 D、Hg E、2He
3、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
铁单质 ,氮气 ,3个水分子 ,2个硫原子__ _,
铝离子_ __ , 2个镁离子 ,五氧化二磷
第二课时 化合价
一、学习目标:背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根)的化合价;应用化合价判断化学式的正误、正确书写化学式;化合价与离子的联系和区别。
二、自主学习:
1、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
在化合物中氢通常显 价,氧元素通常显 价;
在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显 价,非金属元素一般显 价;
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 的化合价。
2、背记5个常见的原子团:氢氧根 硝酸根 硫酸根 碳酸根 铵根
3、化合价应标在元素(有的是原子团)的 ,‘+’或‘—’在 ,数字在 。
标出水中显正一价的氢元素, H2O 。
三、探究交流
探究交流1、背记化合价口诀,同桌或小组间互相检查记忆情况,看谁背得快、记得准。
探究交流2、看一看以下的离子及它们显示的化合价,讨论化合价与离子的联系和区别。
H+、 H ;O2—、O ; Mg2+ 、Mg ; Al3+、Al ;OH—、OH ; SO42—、SO4
探究交流3、已知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你能判断其中带点元素的化合价吗?把你的想法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H2SO4 NaClO4 KMnO4 CaCO3
四、训练反馈
1、标出下列各元素或根的化合价
Na、Mg、Al、K、Cu、O、H、Zn、OH、NO3、CO3、SO4、NH4
3、Mg中‘-2’的意义
4、已知下列各元素的化合价,试着写出它们与氧结合成氧化物的化学式: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A.化合物中,氧元素通常显-2价( )
B.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
C.在H2中,氢元素显+1价( )
D.一种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里,可能显不同的化合价( )
E.在NaCl和HCl里,氯元素均为–1价( )
6、市场上出售的消毒水中含有一种叫次氯酸钠的物质,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则该物质的化学式是 ( )
A.NaClO3 B.NaClO2 C.NaClO D.NaClO4
7、二氧化氯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消毒剂,该物质的化学式是 ,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8、许多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化合价,化学上通常把同一种元素的高价化合物按正常的方法命名,而把低价的化合物在命名时加上“亚”字,如铁的氧化物有以下几种:氧化铁、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它们的化学式依次是 、 、 。氯化铁和氯化亚铁应分别写成 和 。
第三课时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一、学习目标:知道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初步掌握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二、自主学习:
1、化学式中各原子的 ,就是相对分子质量。
2、化学式中各原子的个数比。如:
H2O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
尿素[ CO(NH2)2 ]中碳、氢、氧、氮四种原子个数比=
3、查出下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H O C N S
4、仿照84页计算1,求出 H2 、N2 CO2 及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
4、仿照84页计算2 ,试着计算:
①双氧水(H2O2)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m(H):m(O)=
②硫酸(H2SO4)中氢、硫、氧元素的质量比。
③氢氧化钙[ Ca(OH)2 ]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5、仿照84页计算3 ,试着计算:
①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②化肥尿素[ CO(NH2)2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三、探究交流
1、与同桌讨论交流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及书写。
2、与同桌讨论交流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的方法。
(1)某元素R的氧化物R2O3中,R与氧元素质量比为2:3,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
(2)某元素R的氧化物为R2O3中,其中氧元素占30%,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
(3)某元素R的氧化物中,R与氧元素质量比为7:16,则R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R的化合价为 。
3、与同桌讨论交流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方法。
4、讨论:(1)你能算出50公斤尿素化肥中含有多少氮元素吗?
(2)那么多少尿素中含有10公斤氮元素呢?
(3)那么多少硝酸铵与50千克尿素含氮量相同呢?
四、训练反馈
1.2003年10月,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圆了中华民族的升天梦。“神舟五号”运载火箭的燃料是偏二甲肼(C2H8N2)。
(1)偏二甲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碳、氢、氮的质量比是
(3)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2.家居装修时,装饰材料会释放出一种叫甲醛(CH2O)的有害气体,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1:2:1
C.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0 D.甲醛是一种有毒的化合物
3.相同分子数的下列气体质量最大的是( )
A.O2 B.H2 C.Cl2 D.N2
4.吸烟危害健康,其原因是吸烟时会吸入多种有害气体,其中有一种是氧化物,在它的组成中氧元素与另种元素的质量比是4:3,它是下列气体中的 ( )
A.CO2 B.CO C.SO2 D.NO
5.相同质量的CO和CO2中,碳元素的质量比是( )
A.1:1 B.14:11 C.7:11 D.11:7
6.药用阿司匹林的元素组成是:含碳60%,含氧35.5%,其余为氢,已知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0,若阿司匹林的化学式用CXHYOZ表示,则X,Y,Z的数值各是多少?
7.某生产化肥碳酸氢铵的企业做了如下一则户外广告: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你来评判一下这则广告是否真实?
2、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晶体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4。牛奶含钙丰富又易吸收,且牛奶中的钙和磷比例适合,是健骨的理想食品。如图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
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包装标签上脂肪≥3.3g,是指100 mL牛奶中,含脂肪的质量至少为3.3g。那么一盒牛奶含钙元素的质量至少 g(保留到0.01g);
(2)若人体每天至少需要0.6g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牛奶,则一个人每天至少喝多少盒牛奶?
(3)一个青少年正常情况下每天约需0.8g钙。若每天从牛奶中得到0.6g钙,那么,他每天应补充多少g葡萄糖酸钙[(C6H11O7)2Ca]
—2
—1
+3
+2
—2
+1
本厂优质碳酸氢铵(NH4HCO3)
技术国际领先,独家首创
氮含量全球最高(20%以上)
纯牛奶
配料:鲜牛奶
保质期:8个月
营养成分:(每100mL)
钙≥0.11g
脂肪≥3.3g
蛋白质≥2.9g
净含量:250mL课题2 元素 同步练习
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元素是宏观概念,是对物质的组成而言的。元素就是具有相同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____________;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元素的概念。质子数的多少决定元素的本质和种类。
答案:核电荷数 相同质子数 核内质子数 质子数不同
2.地壳里含量前四位的元素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在地壳中含量的识记能力。平时学习时要有意识地按知识点进行归纳。
答案:氧 硅 铝 铁
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并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物质组成和构成的化学用语。
答案:(1)正确。元素和物质是宏观概念,有关物质的组成的叙述中要“宏观对宏观”,即描述物质的组成用元素。
(2)错误。元素只能论种类,不能论个数。
(3)错误。二氧化碳、碳原子和氧分子是三种不同的物质,它们的性质不同,从宏观上说,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从微观上说,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4)正确。分子和原子均是微观概念。有关物质的构成的叙述中要“粒子对粒子”,即描述分子的构成用原子。
2.下列物质:①氢气②硫磺③二氧化碳④液氧⑤氯化钾⑥矿泉水⑦空气⑧四氧化三铁⑨石灰水⑩铜丝?生铁?水(以下空格填序号)
(1)属于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属于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属于金属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属于非金属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进行类别归纳的能力。
答案:(1)⑥⑦⑨? (2)①②③④⑤⑧⑩? (3)③⑤⑧? (4)③⑧? (5)⑩ (6)①②④
3.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A.肯定是纯净物 B.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一种单质 D.可能是混合物
思路解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混合,虽然只由氧元素组成,但它是混合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答案:D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B.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C.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单质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氧分子和氢分子构成的
思路解析:A错,元素只能论种类,不能论个数。B对。C、D错,从宏观上说,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水中的氧和氢两种元素已失去了在单质时的性质,不可能含有氧和氢两种单质?分子。?
答案:B
5.决定元素种类的粒子是(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思路解析:由元素的概念知,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不同元素的原子应具有不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可见,质子数的多少决定元素的本质和种类,而选项B、C、D不是判断的依据。
答案:A
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2)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3)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
(4)表示两个氯原子的符号是Cl2,表示一个氯分子的符号是2Cl。
思路解析:(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氧气、铁、铜等。必须强调是“纯净物”而不是“物质”。因为像金刚石和石墨都是同种碳元素组成,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单质,放在一起就属于混合物。
(2)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含有氧元素并不一定就是氧化物,如氯酸钾(KClO3)虽然含有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因为氯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
(3)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又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也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例如金刚石就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此外,金属单质也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所以说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直接构成是错误的。
(4)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名称,也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故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有几个该原子,如两个氯原子,应写成2Cl。而表示氯分子时,应把“2”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即Cl2。
答案:(1)错误 (2)错误 (3)错误 (4)错误
7.构成并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在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中都含有相同的____________;在它们相同数目的分子中,都含有相同数目的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构成并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对于物质组成,应从宏观、微观两方面进行描述:在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这些物质中,都含有相同的氧元素,在这些物质相同数目的分子中,都含有相同数目的氧原子。
答案:水分子 氧元素 氧原子
快乐时光
点名
有一个刚毕业的师范老师到一所小学教一年级的新生,她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作业簿上。之后她收回作业簿再一个一个叫名字发回去,同时借此认识学生。可是有一本,她喊了十次都没人来领……。黄肚皮!黄肚皮!……。怎麽搞的,人跑哪去了!!………。?
最后全部发完后还是剩下那一本,于是还没拿到的人举手!!这时有个个子小小的女生举了手,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黄月坡,老师。”
30 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用符号表示,或写出符号所具有的意义。
(1)2个钙原子____________,(2)氧气____________,(3)二氧化碳____________,(4)氮元素____________,(5)3个铁原子____________,(6)2个氖原子____________,(7)H____________,(8)4P____________,(9)2Cl____________,(10)3H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元素符号既能表示某种元素,同时也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当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后,则只表示该元素的若干个原子,如Ca既表示钙元素,同时表示一个钙原子,但2Ca则只能表示2个钙原子,不能表示2个钙元素。
答案:(1)2Ca (2)O2 (3)CO2 (4)N ?(5)3Fe? (6)2Ne (7)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8)4个磷原子 (9)2个氯原子 (10) 3个氢原子
2.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及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是 ( )
A.Al2O3 B.Al2(SO4)3 C.Al(NO3)3 D.Fe(NO3)3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在不同环境中含量的识记能力。关键在于平时学习时有意识地按知识点进行归纳。如搜索“化学之最”“元素之最”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分别为铝(Al)和氧(O),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氮(N)。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硝酸铝〔Al(NO3)3〕。
答案:C
3.由以下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在化合物中,①可显-2价,⑤可显+2价
B.①②为非金属元素,④⑤为金属元素
C.上述粒子在形成化合物前后,其质子数、电子数均发生改变而质量不变
D.在化学反应中①与④、②与⑤相互作用,均能形成与③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粒子
思路解析: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①为氧元素,②为氟元素,它们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使次外层达到8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③为氖元素,化学性质相对稳定。④为钠元素,⑤为Mg元素,它们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①②④⑤的原子得失电子后,均能形成与③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这些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无论是得电子还是失电子,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一定不会改变的。
答案:C
4.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A.O2 B.Mg C.H D.N
思路解析: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该符号成为单独的元素符号,排除A。当原子直接构成单质时,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符合题意的只有B。C和D选项的单质均为双原子分子:H2和N2。
答案:B
5.人类通过摄取各种不同的食物,以补充人体所缺乏但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下列微量元素中,对人体有害的是( )
A.铁 B.碘 C.硒 D.铅
思路解析:微量元素中有20多种是人体必需的元素,还有一些是非必需元素,另有一些是有害元素,如本题中D项中的铅。其他三种元素均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答案:D
6.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为是否由( )
A.同种物质组成 B.同种元素组成
C.同种分子组成 D.同种粒子组成
思路解析:单质和化合物同属于纯净物,从宏观角度看它们都由一种物质组成,它们的本质区别是组成元素的种类不同。A、C“同属一种物质”或“一种分子”,都无法确定其组成是一种或多种元素,所以不能视为判断的依据。B正确。D“粒子”的组成本身,无法判定其元素的组成,当然也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
答案:B
7.自第十一届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开幕式都要举行颇为隆重的“火炬接力”,火炬的可燃物是丁烷(化学式为C4H10),它燃烧时,火苗高且亮,在白天,200米以外也能清晰可见,下列关于丁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丁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②丁烷由丁烷分子构成
③丁烷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构成④丁烷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组成
⑤丁烷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思路解析:丁烷由丁烷分子构成。从宏观上说,丁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从微观上说,一个丁烷分子是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的。
答案:B
8.判断以下的叙述是否错误,说明理由。
(1)自然界的物质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
(2)单质可以发生化学变化,化合物不能发生化学变化。
(3)单质和单质混合就形成化合物,化合物和化合物混合就形成混合物。
(4)溶于水的物质都是纯净物。
(5)有固定组成的物质都是纯净物。
(6)洁净的糖水是纯净物。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
答案:(1)错误。自然界的物质既有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也有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
(2)错误。单质和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化学变化。
(3)错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不同的单质放在一起就属于混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不同的化合物放在一起就属于混合物。
(4)错误。只含有一种物质的是纯净物。溶于水不是判断纯净物的标准。
(5)错误。只含有一种物质的是纯净物。有固定组成的物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6)错误。洁净的糖水是糖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9.下列元素名称或符号有错误,请改正。
(1)纳Ne____________;(2)汞H G____________;(3)绿Cl____________;(4)猛MN____________;(5)美Mg____________;(6)钙Cd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书写元素符号时,只有一个字母时应大写,若有两个字母时,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
答案:(1)氖 Ne (2)汞 Hg (3)氯 Cl (4)锰 Mn (5)镁 Mg (6)钙Ca
1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请你对元素周期表进行研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名称是____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研究元素周期表,你会发现如下规律:①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查找元素周期表可知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是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内包含了许多规律,如第1周期元素只有一个电子层,第2周期元素有两个电子层;每1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每一列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递增;每一周期的元素开头都是金属元素,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素,最后是稀有气体元素等等。
答案:(1)氯 非金属
(2)②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
③每周期开头都是金属元素,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素,最后都是稀有气体元素
11.100余种元素组成了数千万种的物质,这些物质可简单分成下列几类,请完成下表
宏观组成 微观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举例
纯净物
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1)同种物质组成 同种分子组成 氯气、二氧化碳等
(2)不同元素组成 不同种分子组成 白酒、蔗糖水等
(3)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同种分子组成 氢气、氧气等
(4)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同种分子组成 酒精、二氧化碳等
(5)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两种原子组成的分子 水、二氧化硫等(共33张PPT)
课题2 元素
复习
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氧气:
氧原子
氧分子
氧气
水:
氧原子和氢原子
水分子
水
二氧化碳:
氧原子和碳原子
二氧化碳分子
二氧化碳
氧化汞:
氧原子和汞原子
氧化汞分子
氧化汞
氧化汞
水
氧气
HgO
H2O
O2
CO2
二氧化碳
汞原子和氧原子
氧原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
碳原子和氧原子
思考:它们分子中都含什么相同原子
分子
分子 相同原子 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HgO O
O2 O
H2O O
CO2 O
8
8
8
8
分析
一、元素
(1)什么是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把核电荷数为8(即质子数为8)的所有的氧原子
氧气、水、二氧化碳、氧化汞中都有氧元素
HgO
O2
H2O
CO2
核电荷数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
核电荷数为6的所有的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判断某两个原子是否为同种元素的依据是什么?
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相同,元素相同
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元素不同
统称为氧元素
是由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的。
元素的种类:
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相同,元素相同
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元素不同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 原子
概念
区别
举例
联系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只讲种类,不表示个数
用于描述微观构成;既表示种类,又讲个数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和元素是个体和总体的关系。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和个数也不变。
水由什么组成?
水由什么构成?
而水分子由什么构成?
水分子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想一想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物质由元素来组成;
分子由原子来构成
组
成
构
成
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构
成
水由水分子构成;
物质由微粒来构成;
物质
分子
物质的种类非常多,已知的就有3 000多万种。但是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并不多。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余种。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新稀宝(锌硒宝片)
(3)元素的存在:
配料表:含锌硒碘蛋白质粉,明胶等。
功效成分:锌 40-80mg/kg
硒 1.0-2.0mg/kg
碘 20-30mg/kg
以上都是指元素的含量
按质量计,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差别很大,如图所示。地壳里氧、硅、铝、铁的含量相对较多。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记忆方法:氧硅铝,我铁了心。
(养闺女,我铁了心)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氧、硅、铝、铁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氮
海水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氧、氢、氯、钠
生物细胞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
氧、碳、氢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注意以下问法
(…钙)
(4)元素的分类
元素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铁元素、铜元素、铝元素、金元素、汞元素
……
氢元素、氧元素、氮元素、氖元素、硫元素、硅元素、溴元素
……
“钅”及汞
“石”
“气”
“氵”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科学又是为大众的。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
二、元素符号
历史上,道尔顿曾用图形加字母的方式作为元素符号,如图所示。但由于后来发现的元素越来越多,符号设计越来越复杂,不便于记忆和书写,故未能被广泛采用。
最后,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如氢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为Hydrogenium,元素符号就写为H,氧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为Oxygenium,元素符号就写为O。
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例如用C表示碳元素,Cu表示铜元素,Cl表示氯元素,Ca表示钙元素。
每种元素都用一个国际上通用的符号来表示,这种符号叫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定义:
(2)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
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
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如:H、O、N等
如: Cu 、Ca 、Ne、Na、Mg、 Mn等
注意:
1、Co和CO
2、Ca和Cu
3、 Ag和Hg
熟记1~20号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
氢、氦
锂、铍、硼、碳
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
磷、硫、氯、氩
钾、钙
(3)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思考:
元素符号O表示的意义?
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宏观含义),
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含义)。
元素符号O:
表示氧元素;
表示一个氧原子
想一想:
(1)元素符号N、Cu、Ne、C表示的意义?
Cu
N
表示氮元素
一个氮原子
表示铜元素
一个铜原子
Ne
表示氖元素
表示一个氖原子
C
表示碳元素
表示一个碳原子
(2)符号H、2H表示的意义?
注意:元素符号前有数字只表示微观的意义(几个某原子),不表示宏观意义(某元素)。
H:
表示氢元素;
表示一个氢原子
2H:
表示2个氢原子
1、说说下列符号的意义
2、用符号和数字表达含义
5个氧原子: 2个铜原子:
氮元素 : 3个磷原子:
5O
2Cu
N
3P
Cl :
2N:
2Mg:
nS:
练习:
氯元素、一个氯原子
2个氮原子
2个镁原子
n个硫原子
超级市场里有成百上千种商品,为了便于顾客选购,必须分门别类、有序地摆放。
元素周期表外框图
三、元素周期表简介
O
氧
8
16.00
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核电荷数
质子数
1、元素周期表上分两大区域
2、横行——叫周期
7个横行就是7个周期。
3、纵行——族
18个纵行16个族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小结:
本课题小结
1、元素的概念
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符号的书写
3、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4、元素周期表
元素
物质
原子
分子
宏观组成:
构成
构成
构成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类原子
组成
物质、 元素、分子、原子间的术语关系如何表达呢?
只讲种类
不讲个数
微观构成:
既讲种类
又讲个数
再见(共23张PPT)
课题3 离 子
一 核外电子的排布
(电子在核外是按照
能量由低→高,由
里→外分层排布的)
【思考】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做高速的运动。它们会相互碰撞打架吗?电子在核外的排布会有什么特点?
排布特点1:电子
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
【思考】能否用一个更简明的图形来表示原子的结构及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呢?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
电子层
最外层电子数
核电荷数
排布特点2:原子的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倒数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电子)。
2
9
+11
2
2
7
+11
【小知识】物质都有趋向于稳定状态的特点(如:水往低处流;树上的苹果往下掉)。
原子也不例外,也有趋向于稳定结构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结构才是原子的稳定结构呢?
氦(He)
氖(Ne)
氩(Ar)
【稳定结构】像稀有气体元素原子这样的结构叫8电子稳定结构(第一周期为2个)。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元素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情况
金属
元素 一般<4个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非金属元素 一般≥ 4个 易得到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稀有气体元素 8个(氦为2个) 不易失去也不易得到电子
【结论】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有密切关系。
结构
决定
性质
+11
2
8
1
+11
2
8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
+17
2
8
7
+17
2
8
8
Na
Na
+
Cl
Cl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
二 离子的形成
离 子:带电荷的原子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3
2
8
3
+13
2
8
Al
Al
3+
+16
2
8
6
+16
2
8
8
s
s
2-
离子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判断口诀
原子离子等上分,质大为阳电大阴
质子电子辨分明,要问元素为哪种
等为原子不等离,原子核内质子定
1、写法:先写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所带电荷数及电性.
例:Mg2+ Cl- Al3+ O2-
1、阳离子右上角标的电荷数值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数值
2、阴离子右上角标的电荷数值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8电子之差
【提示】
2、离子符号的意义
(1) 表示氧元素的一个离子
(2) 表示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的阴离子
(3) 表示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数字的意义)
例: O2-
一.写出氟离子,锂离子,钾离子,钙离子的离子符号
并说出各离子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2O
2Na
3Al
2Mg
2O
2-
2Na
+
3Al
3+
2Mg
2+
二.说出下面这些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前面数字的意思
F
_
Li
+
K
+
Ca
2+
+11
2
8
1
Na
+17
2
8
7
Cl
+17
2
8
8
Cl
-
+11
2
8
Na
+
Na
+
Cl
-
阳离子
阴离子
氯化纳(NaCl)的形成过程
离子化合物
给出一个电子
离子化合物:
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
常见的离子化合物有:
MgCl2 AlCl3 KCl MgO CaO
1.原子和阴,阳离子之间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2.原子与离子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失电子
得电子
得电子
失电子
阴离子
阳离子
原子
① 原子不带电,而离子带电
区别
②原子一般不具有稳定结构,而离子具有稳定结构
①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
联系
②都能构成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1.下列粒子中表示+2价阳离子的是
2.一种元素的原子变成离子时
( )
+10
2
8
+11
2
8
+12
2
8
+13
2
8
A
B
C
D
C
( )
A.一定失去电子 B.一定得到电子
C.电子层一定变化 D.得失电子都可能
D
( )
+11
2
8
+8
2
6
+12
2
8
+8
2
8
A
B
C
D
D
4.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
+x
2
8
则该粒子是
( )
A.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 B.一定是阳离子
C.一定是阴离子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D
5.由下面的卡通图分析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
A.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B.钠原子与钠离子都不显电性
C.氯原子得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 D.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D
1.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原子,X值为___,
该原子的符号是____。
2.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带2个单位正电荷
的阳离子,X值为___,符号是____。
3.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带2个单位负电荷
的阴离子,X值为___,符号是____。
能力提高:
10
Ne
12
8
Mg
2+
O
2
_
根据右边的结构图回答:
带电荷的原子团也叫离子
CO
3
2
_
SO
4
2
_
_
NO
3
_
OH
NH
4
+
阳离子
阴离子
原
子
结合
破裂
聚集
得失
电子
结合
结合
具有相同核电荷
数的一类原子
同种元
素组成
不同种元
素组成
单
质
举例
铁,铝等
分
子
水
氢气
等
离
子
氯化纳等
元
素
化
合
物
元素,原子,离子,分子,物质间的关系图课题1 原子的构成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像、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2)、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但他们并不满足,还想知道原子是否可以再分 原子的质量有多大 等等。本课题学习原子的构成,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
由于本课题教材的特点是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故教材编排简洁扼要,内容浅显,而且较多地穿插了图、表等资料,既增强了直观性,一目了然,又便于进行类比、分析,启发学生的想像。
【教学策略分析】
对于“原子的构成”这部分,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教学时尽可能使用模型、多媒体动画片等辅助手段,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教材中穿插了多张图、表,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与交流,既可以初步培养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原子的内部结构、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
【教学准备】
1.将教材中的图、表复印放大、剪下;
2.原子结构的发现史的资料、原子结构的放大模型、原子内部运动的动画片;
3.投影片:附表1、附表2。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类比想象模型展示 (投影) 同学们,请你们想象一下:如果把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放在一起,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展开想象,并将想象的结果相互交流。 借身边的事物进行类比,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起无穷的想象。
(讲解)那就相当于乒乓球跟地球体积之比。(对照投影。) 欣赏图片并会露出惊讶的表情。
(问)原子这么小,还能不能再分呢 (投影)原子结构的发现史。可见,原子内部还有更小的粒子。那么,原子的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呢 (板书)一、原子的构成 意见不一。①能②不能③不确定 设疑引起思考,通过对科学史实的了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
模型展示 我们先来观察一下模型。(展示)原子结构的放大模型。介绍: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 观察模型,认识原子的各部分结构。 通过模型,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初步认识原子结构和物质的微粒性。
动画添彩 我们知道,分子、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着,那么,你们能否想象一下:构成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 自由想象。 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能力。
(播放)动画片:原子内部的运动。请同学们看教材图4—1,谁能概括一下原子的结构 (提示:可从位置、电性、数量、所占体积等不同角度描述。) 边欣赏边与刚才的想像进行对比。个别回答,相互补充,不断完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绕核作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的。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感受微观世界的神奇,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培养表达能力。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讨论归纳 (投影)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质量如何 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哪部分?2.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 为什么 3.是否所有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4.同种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何特点 5.不同种类原子的内部结构有何不同 分组讨论。查表交流。 从问题入手,让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相互启迪,获得新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形 成 结 论 通过以上学习,你们对原子的结构了解了多少 小结后板书: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学生小结。 学习运用文字、图表或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列举数字 (投影)附表1:由于原子的质量数值太小,书写、使用都不方便,故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让事实说话,”通过列举数字,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原子质量书写、使用时的不便,从而更能理解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相对原子质量。
引出概念 那什么叫相对原子质量呢 二、相对原子质量让学生阅读教的相关内容。(板书) 1.定义(略)。(问)哪位同学能用一个简洁的式子表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质量的关系 集体朗读。相对原子质量 ==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巩固运用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运用这个式子,我们不妨来算一下附表1中四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练习计算。 学以致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拓展延伸 今后学习中,我们可直接查阅书后附录中的相对原子质量表(师生一起查阅),同时,我们也应该记住那些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如我国的张青莲教授。 练习查表。阅读教材P69的“资料”栏。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查阅图表巩固提高 (投影)附表2:你们有没有发现: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与该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有何关系 观察后找出规律: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通过对数据的观察与分析,找出规律,拓展思维,便于运用。
【 板书设计】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
二、相对原子质量
定义:
相对原子质量==
3、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 质子数 + 中子数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学案
课题1、原子的构成
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的构成。
(2)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一)自主学学习
1.原子
2、通过观察表4-1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二)合作学习
1、观察几种原子的构成,回答下列问题: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镁 12 12 12
铁 26 30 26
(1)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吗?
(2)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是什么?
(3)不同种类的原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请解释为什么每个原子都不显电性?
(三)小组探究
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又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们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
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1)现象一: :
(2)现象二: ;
(3)现象三: 。
(四)交流体验
(五)考考你自己:
1、下列粒子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A.原子B.分子C.离子D.电子
2、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 ( )
A.质子、中子、电子 B.质子、电子 C.中子、电子 D.质子、中子
3、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B.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C. 原子一定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
D.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必等于核外电子数
4、月球上有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He--3”是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一种氦原子。则氦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
A.1 B.2 C.3 D.4
5、已知某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5,不能确定它的( )
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数
6、先把下表中所缺数据补充完整: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碳 6 6
钠 11 12
镁 12 12 12
铁 30 26
通过此表,你能够总结出哪些规律?
(1)________________ 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4)_________________ ____
拓展作业:
1、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2、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
A.O2 B.CO C.KClO3 D.CH3COOH
3、氢是新型清洁能源,但难储运。研究发现,镧和镍的一种合金是储氢材料。已知镧(L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57,下列有关镧(L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57 R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不一定为57
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7 D.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