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里坪协作区师生共用讲学稿(生用)
课题:四课《草》 课型:新授 执笔:陈乾海
审核:佘华波 定稿:谢厚均 时间:2011年8月25日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焦灼”“踉跄”“愠怒”等词语的音形义。
(2)让学生了解小说三要素在文中的表现手法。
(3)体会语言、动作、肖像和心理描写的作用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品评文章中的关键词语,讨论交流文章句段的含义。
(2)学习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把握蕴含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态度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理解、感悟周恩来副主席对红军战士的深切关怀和高尚的人格,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爱戴周副主席的深厚感情。
学习重难点:
1, 学习课文通过记叙周副主席关心战士的动人事迹,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2,学习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表现方法,体会作者对周副主席的爱戴之情
学法指导:
结合小说特点,反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和情节,揣摩多种描写手法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研讨:
一,预习导学:
1,小说的三要素是: 、 、 小说以 为中心,用生动细腻的 和 为主要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小说情节构成:(序幕) 、 、 、 、 (尾声)。
2.初读课文,完成以下2题
1)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焦灼( ) 踉( )跄( ) 愠( )怒 酸涩( )
惶( ) 惑 湿漉漉( ) 拽( )到 蔫( )巴 残渣( ) 飒飒( ) —霎( ) 绽( )开
2).词语积累
湿漉漉: 火燎:
惶惑: 酸涩:
围追堵截: 徒手:
通报: 惶惑:
标本: 花天酒地:
踉踉跄跄: 焦灼:
3.熟读课文,理清本文情节。
本文以 为线索安排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4,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二,课堂研讨:
一),1,教师总结讲学稿预习导学完成情况并展示本课目标。
2,学生浏览课文,并复述本文情节。
二),研读描写,揣摩人物
1, 两个主要人物是—— 、 ,其中主人公是 ,线索人物是 。
2,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高潮部分对周副主席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并分析这些描写的作用。
3, 分角色演读,在跳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高潮部分,并能通过一定神态和动作来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要求:小组成员自选认为自己最有把握的角色,并确保每一个人都担当一定的角色,组长注意调控。要求能抓住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草时的一系列动作和神态,以体现主席的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高度关注战士生命的高尚品质。
4, 评析人物:同学们可以用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来说说你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或认识。
三)分小组讨论探究以下问题:
1, 课文以“草”为题目,有什么含义?
2,课文中有些话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想想又觉得余味无穷。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四),小结
这篇小说描述了 ,采用了 、 、 、 、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 。三,巩固拓展:
1,做课堂作业迁移阅读。
2 , 选择一位你熟悉的人物,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六里坪协作区师生共用讲学稿(师用)
课题:四课《草》 课型:新授 执笔:陈乾海 审核:佘华波
定稿:谢厚均 时间:2011年8月25日 领导签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焦灼”“踉跄”“愠怒”等词语的音形义。
(2)让学生了解小说三要素在文中的表现手法。
(3)体会语言、动作、肖像和心理描写的作用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品评文章中的关键词语,讨论交流文章句段的含义。
(2)学习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把握蕴含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态度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理解、感悟周恩来副主席对红军战士的深切关怀和高尚的人格,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爱戴周副主席的深厚感情。
学习重难点:
1, 学习课文通过记叙周副主席关心战士的动人事迹,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2,学习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表现方法,体会作者对周副主席的爱戴之情
学法指导:
结合小说特点,反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和情节,揣摩多种描写手法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研讨:
一,预习导学:
1,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用生动细腻的情节描写和环境描写为主要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小说情节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初读课文,完成以下2题
1)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焦灼( ) 踉( )跄( ) 愠( )怒 酸涩( )
惶( ) 惑 湿漉漉( ) 拽( )到 蔫( )巴 残渣( ) 飒飒( ) —霎( ) 绽( )开
2).词语积累
湿漉漉: 火燎:
惶惑: 酸涩:
围追堵截: 徒手:
通报: 惶惑:
标本: 花天酒地:
踉踉跄跄: 焦灼:
3.熟读课文,理清本文情节。
本文以“草”为线索安排情节,(开端)红军战士食草中毒,(发展)杨光求医解毒,(高潮)周副主席尝草辨毒,(结局)周副主席议吃草红军战士悟真理。
4,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二,课堂研讨:
一),1,教师总结讲学稿预习导学完成情况并展示本课目标。
2,学生浏览课文,并复述本文情节。
二),研读描写,揣摩人物
1, 两个主要人物是——周副主席、战士杨光其中主人公是周副主席,线索人物是杨光。
2,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高潮部分对周副主席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并分析这些描写的作用。
(一系列描写周副主席尝毒草的动作与神态的词语和句子(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作为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的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接下来周副主席所下的命令进一步表现了其高尚品质和伟人气度。)
3, 分角色演读,在跳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高潮部分,并能通过一定神态和动作来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要求:小组成员自选认为自己最有把握的角色,并确保每一个人都担当一定的角色,组长注意调控。)
(教师点拨:要求能抓住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草时的一系列动作和神态,以体现主席的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高度关注战士生命的高尚品质。 )
4, 评析人物:同学们可以用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来说说你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或认识。
(教师点拨:周副主席有着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人格,有着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
三)分小组讨论探究以下问题:
1, 课文以“草”为题目,有什么含义?
( 课文以“草”为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出思想的火花。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2,课文中有些话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想想又觉得余味无穷。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明确:
第一句中两个“就会”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第二句,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四),小结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采用了
、 、 、 、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对红军战士的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三,巩固拓展:
1,做课堂作业迁移阅读。
2 , 选择一位你熟悉的人物,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