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 第一册:第4章《物体的平衡》教师教学实施方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 第一册:第4章《物体的平衡》教师教学实施方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24 15:1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授课年级 高一 课题 课时4.3《物体的平衡》整合与评价 课程类型 复习课
课程学习目标 目标解读 1.会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
2.通过对平行四边形定则、合成法、正交分解法的复习,熟练掌握处理矢量问题的方法。
3.能够利用物体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学法指导 本节重点讲述应用各种方法求解物体的平衡问题,包括正交分解法求合力,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及整体法和隔离法的选择。
课程导学建议 重点难点 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来解决平衡问题。
教学建议 本章节的复习建议用两个课时,着重复习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及平衡特点。在平衡问题的处理上让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合成法和正交分解法,同时,在处理动态平衡问题上可以介绍应用图解法和相似三角形法。
课前 准备 本章知识学生的掌握情况可能有比较大的差异,要了解大多数学生处于什么状况。公式的了解、理解和应用有一个过程,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为代表)的规律掌握到什么程度也决定以什么方式复习本章内容。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媒体运用
预习过程 梳理知识 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 回顾本单元内容,可以查阅教材和以前的学案,对本章内容的知识体系和重点难点有所了解。 PPT演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完成学案 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学生填写学案的情况。 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至少完成第一层级的内容。
结对交流 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情况。 就学案中有疑惑的内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
课堂探究 小组讨论
小组展示
补充质疑
教师点评 主题1:力的平衡与共点力的平衡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几个力可能是共点力,也可能是非共点力。 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这几个力是不是就是共点力?以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为例加以说明。 口头表述
主题2:
找重心
物体受两个力作用平衡,根据二力平衡原理,这两个力必定共线。三力汇交原理,一个物体在共面的不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三力作用线必定相交于一点。
(1)悬挂法可以找到薄板状物体的重心,其利用原理就是任意悬挂一处,物体重心一定在悬挂点的正下方,请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说说这是为什么。
(2)如图所示,一根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细杆,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大致确定它的重心位置?
口头表述或板书
讲练结合 独立分析思考 根据具体情况与部分同学(特别是各小组组长)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一、与临界或极值相关的平衡问题
二、巧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处理平衡问题
三、生活中的物理平衡问题
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全,小组同学都完成后可交流讨论。 PPT课件
拓展技能检测 视学生基础和课堂时间、教学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 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完成 PPT课件
记录要点 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作点评 学生在相应的位置作笔记。 PPT课件
总结反思 知识总结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没有必要总结或部分点评一下。 学生就本节所学做一个自我总结,之后可小组交流讨论。 PPT课件
感悟收获 注意有代表性的收集一些学生的体会,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填写
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方案
课外拓展 无
板书设计 课题4.3《物体的平衡》整合与评价
物体的平衡

授课年级 高一 课题 课时4.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程导学目标 目标解读 1.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能叙述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含义。
2.通过三个共点力平衡的实验探究,推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正确理解共点力平衡的条件,通过分析实例,初步学会利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与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的合成和分解等知识解决平衡问题。
学法指导 重点讲述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课程导学建议 重点难点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需要安排1个课时教学,通过对教材中“图4-1-1”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书、小孩、小球这些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受力分析,进而从动力学的角度得出物体的平衡条件。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已学知识出发,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关于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要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分析讲解,解题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总结解题思路。
课前 准备 研读教材,估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疑难点,在导学案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准备课堂演示的实验器材或视频资料。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媒体运用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 前面我们学习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常说要根据物体的平衡与否来判断受力情况。那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呢?怎样的物体才能处于平衡状态?平衡状态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看书并思考这些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图片展示
第一层级
研读教材 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双色笔,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 通读教材,作必要的标注,梳理出本节内容的大致知识体系。 PPT课件呈现学习目标
完成学案 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和学生填写学案的情况。 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至少完成第一层级的内容。
结对交流 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 就学案中基础学习交流的内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
第二层级 小组讨论
小组展示
补充质疑
教师点评 主题1:
共点力
考查对共点力的认识。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如果这几个力有共同的作用点或者这几个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这几个力称为共点力。 如图所示,表面光滑、质量分布均匀的圆柱体架在方木块与竖直墙壁之间保持静止,圆柱体受到多少个力作用?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这些力是不是共点力?
口头表述
主题2:
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1)平衡状态包括哪些情况?在水平直道上匀速行驶的汽车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在空中刚释放的小球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围绕地球平稳运行的人造卫星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的速度和加速度有什么特点? 口头表述
主题3:
平衡条件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条件是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合力一定为零,但物体所受到的力不一定共点。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条件。这个平衡条件总结起来就是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对于下列具体情况还可以怎么描述?
(1)只受两个力作用的物体。
(2)只受三个力作用的物体。
(3)受更多个力作用的物体。 口头表述
第三层级 基本技能检测 根据具体情况与部分同学(特别是各小组组长)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全,小组同学都完成后可交流讨论。 PPT课件
拓展技能检测 视学生基础和课堂时间、教学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 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完成 PPT课件
记录要点 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作点评 学生在相应的位置作笔记。 PPT课件
第四层级 知识总结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没有必要总结或部分点评一下。 学生就本节所学做一个自我总结,之后可小组交流讨论。 PPT课件呈现
感悟收获 注意有代表性的收集一些学生的体会,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填写
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方案
课外拓展 无 PPT课件
板书设计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授课年级 高一 课题 课时4.2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程导学目标 目标解读 1.进一步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并能根据平衡条件分析和计算共点力的平衡问题。
2.初步掌握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会正确选择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求解。
学法指导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关键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根据平衡条件选用适当的方法,列出平衡方程进行求解。
课程导学建议 重点难点 受力分析、正交分解、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综合应用。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需要安排1个课时教学,若自主学习安排在课外,建议用20~25分钟,安排在课内则只用20分钟
左右。通过教材中的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利用共点力平衡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本节课重点是应用共点力平衡解决三力平衡和多力平衡问题,需清楚合成法、正交分解法在处理平衡问题中的应用,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方法的选择,总结解题的基本思路。
课前 准备 研读教材,估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疑难点,在导学案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准备课堂演示的实验器材或视频资料。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媒体运用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 惊险的杂技表演中,为什么走钢丝的演员不会掉下来呢?因为他们所受的合外力均为零。那我们怎样利用物体的平衡来处理一些实际遇到的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分析、讨论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图片展示
第一层级
研读教材 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双色笔,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 通读教材,作必要的标注,梳理出本节内容的大致知识体系。 PPT课件呈现学习目标
完成学案 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和学生填写学案的情况。 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至少完成第一层级的内容。
结对交流 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 就学案中基础学习交流的内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
第二层级 小组讨论
小组展示
补充质疑
教师点评 主题1:推箱子和拉箱子

解答时要准确的作图。规范、准确地画受力示意图是指正确画力的方向、线段的长短,并考虑最后合力符合物体所处的状态特征。 日常生活中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匀速移动一个较重的小箱子时,可斜向下推,也可以斜向上拉,如图甲、乙所示。假设两种情况倾斜角度都是一样的,请尽可能规范、准确地画出两种情况下箱子的受力示意图,通过定性的分析,说明哪种做法更省力。
板书、口头表述
主题2:绳子的长短与受力

关键是分析三根绳子的结点O的受力情况。其实拉力大小与细绳长度没有必然的关系。 如图所示,水平天花板用三根细绳OA、OB、OC将一重物(小球)悬挂起来,并处于平衡状态。细绳OA与水平天花板夹角为θ=30°,细绳OA与OB相互垂直,细绳OC的长度最小。三根细绳的拉力大小情况如何?细绳拉力大小与细绳的长度有必然关系吗?
口头表述、板书
第三层级 基本技能检测 根据具体情况与部分同学(特别是各小组组长)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全,小组同学都完成后可交流讨论。 PPT课件
拓展技能检测 视学生基础和课堂时间、教学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 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完成 PPT课件
记录要点 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作点评 学生在相应的位置作笔记。 PPT课件
第四层级 知识总结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没有必要总结或部分点评一下。 学生就本节所学做一个自我总结,之后可小组交流讨论。 PPT课件呈现
感悟收获 注意有代表性的收集一些学生的体会,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填写
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方案
课外拓展 无 PPT课件
板书设计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