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上《物质的比热》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4.4物质的比热
单元
4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
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采用的教材是浙教版科学七上第4章第4节的内容,《物质的比热》共分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主要讲热传递和热量,学生首先要掌握热传递的条件以及热传递的方向,其次要掌握热量的定义、热量的单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温度和热量的概念。在研究影响物质吸热(放热)大小的因素时让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法掌握同一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体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有关,同一种物质温度升高t所吸收的热量与温度降低t所放出的热量相等。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1.
熟悉热传递的过程及特点。2.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3.明确影响同种物质吸热或放出热量多少的因素二、核心素养科学观念:通过实验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培养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实例的分析,明确影响同种物质热量多少的因素:物体质量、温度的变化量。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规范学生的表述,树立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
热传递的过程及特点。
难点
了解探究影响物质吸收热量多少因素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思考讨论:要想把一杯冷水变成热水,你有哪些方法?出示图片: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用给冷水加热,放在阳光下照射、放入热水等等。让冷水变成热水的过程就是热量由高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的过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热量及其传递过程。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拓展学生的思路引出本节的课题
讲授新课
活动:物体的吸热和放热如图所示,小烧杯里装着
40克热水,大烧杯里装着
100克冷水。实验器材温度计、小烧杯、大烧杯、热水、冷水。实验步骤1.分别测出热水和冷水的温度。2.将小烧杯放到大烧杯内,过
3分钟,分别测出两个烧杯中的水温。3.再过
3分钟,再次分别测出两个烧杯中的水温。记录表时间
(
分
)
03
6小烧杯里的水温
(℃
)大烧杯里的水温
(℃
)4.分析引起两个烧杯中水温变化的原因。小烧杯里的热水和大烧杯里的冷水两者之间发生了热传递,大烧杯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小烧杯放出热量,
温度降低。一、热传递1.
定义: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2、热传递的条件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具有温度差。3.热传递的方向: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思考讨论:热传递所传的是热还是温度?热传递的结果是什么?参考答案:因为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状态量。所以热传递所传的是热,高温物体放出了热,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了热,温度升高。最终两个物体温度相等。二、热量1.定义: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做热量,用符号
Q
表示。2.
热量的单位:焦耳(
J
)简称焦,符号为
J。它是为纪念英国科学家焦耳而命名的。出示图片:英国科学家焦耳焦耳是一个比较小的热量单位,更大的热量单位是千焦,符号为
kJ。1kJ=1000J3.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发生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不能说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通常说物体放出或吸收多少热量。思考讨论:我们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那么能否说温度较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较多?参考答案:热量是指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的热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只发生在热传递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热传递的发生,就无所谓热量。而温度是状态量,所以不能说温度较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较多。4.常见热量的数值1500瓦的热水器工作
1分钟放出的热量9×10
51克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4.6×10
41克
100℃的水变成同温度的水蒸气吸收的热量2.3×10
31克
0℃的冰熔化成水吸收的热量3.4×10
21克水温度升高
1℃吸收的热量4.2三、影响物质吸收热量大小的因素1.物质吸热与温度变化有关。思考讨论:用同一个天然气灶,把一壶凉水烧开和烧成温水相比谁吸收的热量多?出示图片:天然气灶烧水一壶冷水烧温水,加热时间短,需要吸收热量少;一壶冷水烧开,加热时间长,需要吸收热量多。归纳总结: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跟温度升高的多少有关。温度升高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反之,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2.物质吸热与质量的关系思考讨论:用同一个天然气灶将半壶水烧开和将一壶水烧开谁吸收的热量多?半壶冷水烧开,加热时间短,需要吸收热量少;一壶冷水烧开,加热时间长,需要吸收热量多。归纳总结:质量不同的某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物质的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反之,物体降低一定的温度,质量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思考与讨论:将
10℃的冷水和
90℃的热水混合后,水的温度为什么会高于
10℃低于
90℃?有人认为,90℃的热水和
10℃冷水混合后,水温一定是
50℃,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参考答案:将10℃的冷水和90℃的热水混合,冷水要吸收热量,温度会升高,故温度会高于10℃;热水要放出热量,温度要降低,故温度会低于90℃。不同意,90℃的热水和
10℃冷水混合后,水温不一定是
50℃,热水和冷水的质量不同,混合后的水温不同。m热>m冷混合后的温度:t>50℃m热=m冷混合后的温度:t=50℃m热。用符号_______表示,热的单位是_______,
简称______,符号为_________。答案: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Q;焦耳;焦;J2.同一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同一种物质温度升高t所吸收的热量与温度降低t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_。答案:质量;升高或降低的温度;相等3.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再发生热传递时,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热量B.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将温度传给了低温物体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D.“今天很热”中的“热”是指温度高答案:D4.下列语句:①天气真热;②物体吸热;③摩擦生热;④热不可耐其中“热”
表示“温度”
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答案:D5.
对于热量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温度低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少B.温度高的物体含的热量多,温度低的物体含的热量少C.在热传递过程中,同一物体温度改变越大,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就越多D.质量大的物体比质量小的物体含的热量多答案:D
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并记录数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析解答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学生阅读课文掌握热量的基本知识学生思考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答学生练习
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水温变化的原因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温度和热的不同之处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理解温度和热量的不同之处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吸热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吸热与质量的关理解不同温度之间的物体吸热和放热的规律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实例的分析,明确影响同种物质热量多少的因素:物体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巩固本节的知识
课堂小结
1.
热传递: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2.
热传递方向:高温→低温3.
热量:热传递中,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符号:Q;单位:焦耳(焦:J)4.
影响物质吸热(放热)的因素同一种物质吸热(放热)的热量与物质的温度变化量和质量有关
梳理自己本节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根据学生表述,查漏补缺,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补充。
板书
一、热传递1.
定义: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2.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具有温度差。3.热传递的方向: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二、热量1.定义: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做热量,用符号
Q
表示。2.
热量的单位:焦耳(
J
)简称焦,符号为
J。三、影响物质吸热(放热)大小的因素1.物质吸热(放热)与温度变化有关。2.物质吸热(放热)与质量的关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7张PPT)
物质的比热
浙教版
初中
新知导入
思考讨论:要想把一杯冷水变成热水,你有哪些方法?
用给冷水加热,放在阳光下照射、放入热水等等。
让冷水变成热水的过程就是热量由高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的过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热量及其传递过程。
新知讲解
活动
物体的吸热和放热
如图所示,小烧杯里装着
40克热水,大烧杯里装着
100克冷水。
新知讲解
实验器材
温度计、小烧杯、大烧杯、热水、冷水。
实验步骤
1.分别测出热水和冷水的温度。
2.将小烧杯放到大烧杯内,过
3分钟,分别测出两个烧杯中的水温。
3.再过
3分钟,再次分别测出两个烧杯中的水温。
新知讲解
记录表
时间
(
分
)
0
3
6
小烧杯里的水温
(℃
)
大烧杯里的水温
(℃
)
4.分析引起两个烧杯中水温变化的原因。
55
20
43
24.8
30
30
小烧杯里的热水和大烧杯里的冷水两者之间发生了热传递,大烧杯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小烧杯放出热量,
温度降低。
新知讲解
一、热传递
1.
定义: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的条件
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具有温度差。
3.热传递的方向: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新知讲解
思考讨论:热传递所传的是热还是温度?热传递的结果是什么?
参考答案:
因为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状态量。所以热传递所传的是热,高温物体放出了热,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了热,温度升高。
最终两个物体温度相等。
新知讲解
二、热量
1.定义: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做热量,用符号
Q
表示。
2.
热量的单位:焦耳(
J
)简称焦,符号为
J。
它是为纪念英国科学家焦耳而命名的。
焦耳是一个比较小的热量单位,更大的热量单位是千焦,符号为
kJ。1kJ=1000J
新知讲解
3.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发生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不能说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通常说物体放出或吸收多少热量。
思考讨论:我们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那么能否说温度较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较多?
参考答案:热量是指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的热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只发生在热传递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热传递的发生,就无所谓热量。而温度是状态量,所以不能说温度较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较多。
新知讲解
1500瓦的热水器工作
1分钟放出的热量
9×10
5
1克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4.6×10
4
1克
100℃的水变成同温度的水蒸气吸收的热量
2.3×10
3
1克
0℃的冰熔化成水吸收的热量
3.4×10
2
1克水温度升高
1℃吸收的热量
4.2
4.常见热量的数值
新知讲解
三、影响物质吸收热量大小的因素
1.物质吸热与温度变化有关。
思考讨论:用同一个天然气灶,把一壶凉水烧开和烧成温水相比谁吸收的热量多?
参考答案:一壶冷水烧温水,加热时间短,需要吸收热量少;
一壶冷水烧开,加热时间长,需要吸收热量多。
新知讲解
归纳总结: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跟温度升高的多少有关。温度升高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反之,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
新知讲解
2.物质吸热可能与质量的关系
思考讨论:用同一个天然气灶将半壶水烧开和将一壶水烧开谁吸收的热量多?
参考答案:半壶冷水烧开,加热时间短,需要吸收热量少;
一壶冷水烧开,加热时间长,需要吸收热量多。
新知讲解
归纳总结:质量不同的某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物质的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反之,物体降低一定的温度,质量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
新知讲解
思考与讨论:将
10℃的冷水和
90℃的热水混合后,水的温度为什么会高于
10℃低于
90℃?有人认为,90℃的热水和
10℃冷水混合后,水温一定是
50℃,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将10℃的冷水和90℃的热水混合,冷水要吸收热量,温度会升高,故温度会高于10℃;热水要放出热量,温度要降低,故温度会低于90℃。
不同意,90℃的热水和
10℃冷水混合后,水温不一定是
50℃,热水和冷水的质量不同,混合后的水温不同。
新知讲解
m热>m冷混合后的温度:t>50℃
90℃的热水
10℃的冷水
90℃的热水
10℃的冷水
90℃的热水
10℃的冷水
m热=m冷混合后的温度:t=50℃
m热新知讲解
归纳总结:
(1)同一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体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有关。
(2)同一种物质温度升高t所吸收的热量与温度降低t所放出的热量相等。
新知讲解
【例题】早晨,小明起床晚了,来不及做饭,就想泡方便面吃。可是,
一拿暖瓶,发现里面没有热水了,于是准备用电热壶烧水。
(1)他应该烧一壶水还是烧半壶水呢?为什么?
(2)小明从饮水机中取水时,发现饮水机里有温水也有凉水,那么他应该取温水还是取凉水呢?为什么?
新知讲解
解:(1)小明应该烧半壶水。理由是:用半壶热水泡方便面已经绰绰有余;水吸收热量的多少跟水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小,吸收热量越少。烧开半壶水的时间要比烧开一壶水的时间短得多。
(2)小明应该取温水。理由是:将温水烧开,水温度升高得较少,吸收的热量较小,因此会更快地把水烧开。
课堂练习
1、热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符号_______表示,热的单位是_______,
简称______,符号为_________。
2.同一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有关。
同一种物质温度升高t所吸收的热量与温度降低t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_。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Q
焦耳
焦
J
质量
升高或
降低的温度
相等
课堂练习
3.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再发生热传递时,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热量
B.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将温度传给了低温物体
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D.“今天很热”中的“热”是指温度高
D
课堂练习
4.下列语句:①天气真热;②物体吸热;③摩擦生热;④热不可耐
其中“热”
表示“温度”
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D
课堂练习
5.
对于热量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温度低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少
B.温度高的物体含的热量多,温度低的物体含的热量少
C.在热传递过程中,同一物体温度改变越大,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就越多
D.质量大的物体比质量小的物体含的热量多
D
课堂总结
1.
热传递: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方向:高温→低温
3.
热量:热传递中,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
符号:Q;单位:焦耳(焦:J)
4.
影响物质吸热(放热)的因素
同一种物质吸热(放热)的热量与物质的温度变化量和质量有关。
板书设计
一、热传递
1.
定义: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具有温度差。
3.热传递的方向: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板书设计
二、热量
1.定义: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做热量,用符号
Q
表示。
2.
热量的单位:焦耳(
J
)简称焦,符号为
J。
三、影响物质吸热(放热)大小的因素
1.物质吸热(放热)与温度变化有关
2.物质吸热(放热)与质量的关系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4物质的比热
第1课时导学案
课题
4.4物质的比热
单元
4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熟悉热传递的过程及特点。2.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3.明确影响同种物质吸热或放出热量多少的因素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实例的分析,明确影响同种物质吸热或放出热量多少的因素:物体质量、温度的变化量。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规范学生的表述,树立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热传递的过程及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探究影响物质吸收热量多少因素的方法
【导学方法】
知识点总结,考点精讲,讲练结合,课后巩固。
【课前预习】
1.热量是指:
。用符号
表示,热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为
。2.物体吸收热量,温度
,物体放出热量,温度
。3.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得越多,吸收的热量越
。(“多”或“少”)物体升高一定的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
。(“多”或“少”)
学习探究
【新知导入】
思考讨论:要想把一杯冷水变成热水,你有哪些方法?出示图片: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用给冷水加热,放在阳光下照射、放入热水等等。让冷水变成热水的过程就是热量由高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的过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热量及其传递过程。
【合作探究】
活动:物体的吸热和放热(1)分别测出热水和冷水的温度。(2)将小烧杯放到大烧杯内,过
3分钟,分别测出两个烧杯中的水温。(3)再过
3分钟,再次分别测出两个烧杯中的水温。时间
(
分
)
03
6小烧杯里的水温
(℃
)554330大烧杯里的水温
(℃
)2024.830(4)分析引起两个烧杯中水温变化的原因。小烧杯里的热水和大烧杯里的冷水两者之间发生了热传递,大烧杯_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小烧杯_________热量,
温度_________。一、热传递1.
定义:热总是从温度_____的物体传到温度_____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_____部分传到_____部分,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2.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具有_____。
3.热传递的方向:热从________的物体传到________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________传到________。4.思考讨论:热传递所传的是热还是温度?热传递的结果是什么?二、热量1.定义:物体___________叫做热量,用符号
Q
表示。2.
热量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为
J。它是为纪念英国科学家_______而命名的。3.热量是一个__________,只发生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不能说物体_____或_________多少热量。通常说物体放出或吸收多少热量。4.思考讨论:我们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那么能否说温度较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较多?三、影响物质吸收热量大小的因素1.物质吸热与温度变化有关。(1)思考讨论:用同一个天然气灶,把一壶凉水烧开和烧成温水相比谁吸收的热量多?(2)
归纳总结: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跟______________的多少有关。温度升高__________,吸收的热量越多。反之,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_________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2.物质吸热与质量的关系(1)思考讨论:用同一个天然气灶将半壶水烧开和将一壶水烧开谁吸收的热量多?(2)归纳总结:质量不同的某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物质的________越大,吸收的__________。反之,物体降低一定的温度,质量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3)思考与讨论:将
10℃的冷水和
90℃的热水混合后,水的温度为什么会高于
10℃低于
90℃?有人认为,90℃的热水和
10℃冷水混合后,水温一定是
50℃,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4)归纳总结:①同一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体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有关。②同一种物质温度升高t所吸收的热量与温度降低t所放出的热量相等。【例题】早晨,小明起床晚了,来不及做饭,就想泡方便面吃。可是,一拿暖瓶,发现里面没有热水了,于是准备用电热壶烧水。(1)他应该烧一壶水还是烧半壶水呢?为什么?(2)小明从饮水机中取水时,发现饮水机里有温水也有凉水,那么他应该取温水还是取凉水呢?为什么?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1.
热传递: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2.热传递方向:高温→低温3.
热量:热传递中,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符号:Q;单位:焦耳(焦:J)4.
影响物质吸热(放热)的因素同一种物质吸热(放热)的热量与物质的温度变化量和质量有关
【课堂练习】
1.把一块烧红的铁块放到冷水里,__________温度会升高,__________
的温度会降低。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__是放热物体,__________是吸热物体。热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现象叫_____________。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_______________。2.用煤气烧开半壶水和烧开一壶水(水初温相同),__________需要吸收的热量多一些;把一壶50℃的水烧开和把一壶20℃的水烧开,__________需要吸收的热量多一些。
3.关于热量与热传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物体所含热量越多,温度越高.B.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C.热传递现象只存在于多个物体间.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4.关于热量和热传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B.质量大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C.热总是从含有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含有热量少的物体;D.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5.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之间会发生热传递,热传递停止时,两个物体具有相同的( )A.温度
B.内能
C.热量
D.能量6.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桶水比一杯水含有的热量多
B.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与外界不进行热交换,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C.热量总是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D.物体温度越高,它的热量就越多
E.没有吸热和放热过程,说热量是毫无意义的
F.两个物体升高的温度相同,吸收的热量也一定相同
G.热量总是由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热量少的物体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Q;
焦耳;
焦;
J
2.升高;降低
3.
多;多
合作探究:
活动:物体的吸热和放热
(4)吸收;
升高;
放出;
降低
一、热传递
1.高;低;高温;低温
2.
温度差
3.
温度高;温度低;高温部分;低温部分
4.
参考答案:因为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状态量。所以热传递所传的是热,高温物体放出了热,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了热,温度升高。最终两个物体温度相等。
二、热量
1.
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2.
焦耳
3.
过程量;含有;具有
4.
参考答案:热量是指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的热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只发生在热传递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热传递的发生,就无所谓热量。而温度是状态量,所以不能说温度较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较多。
三、影响物质吸收热量大小的因素
1.(1)一壶冷水烧温水,加热时间短,需要吸收热量少;
一壶冷水烧开,加热时间长,需要吸收热量多。
(2)温度升高;
越多;
降低
2.(1)半壶冷水烧开,加热时间短,需要吸收热量少;
一壶冷水烧开,加热时间长,需要吸收热量多。
(2)质量;
热量越多;
(3)参考答案:将10℃的冷水和90℃的热水混合,冷水要吸收热量,温度会升高,故温度会高于10℃;热水要放出热量,温度要降低,故温度会低于90℃。
不同意,90℃的热水和
10℃冷水混合后,水温不一定是
50℃,热水和冷水的质量不同,混合后的水温不同。
【例题】解:(1)小明应该烧半壶水。理由是:用半壶热水泡方便面已经绰绰有余;水吸收热量的多少跟水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小,吸收热量越少。烧开半壶水的时间要比烧开一壶水的时间短得多。
(2)小明应该取温水。理由是:将温水烧开,水温度升高得较少,吸收的热量较小,因此会更快地把水烧开。
课堂练习:
水的;铁块;铁块;水;热传递;两个物体之间具有温度差
一壶水;一壶20℃的水
D
D
A
BCE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