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熔化与凝固(课件42页+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5熔化与凝固(课件42页+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9-24 15:37:38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熔化与凝固
浙教版
初中
新知导入
你知道自然界物质一般有几种状态存在?
寒冬腊月,滴水成冰
春暖花开,冰雪消融
新知导入
从大自然的这些景象中我们发现,水可以由固态变成液态,也可以由液态变成固态。
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物质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物质的固态、液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新知讲解
一、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点燃的蜡烛
蜡烛先由固态蜡块变成液态的烛油,然后又由液态的烛油变成固态的蜡块。
新知讲解
刚从火山口喷出的液态熔岩冷却后成了固态
思考:物质的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的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下面我们通过实例和实验来研究。
新知讲解
二、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规律
把一块冰放在手里,冰会熔化;把橡胶轮胎放到火焰附近橡胶也会熔化。
橡胶轮胎
冰的熔化
新知讲解
思考讨论:冰的熔化和橡胶的熔化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参考答案:冰熔化是有先后之分的,未熔化的冰仍然是坚硬的;而橡胶熔化却是一个逐渐软化的过程,固态和液态之间似乎没有明显的分界点。
为了更全面深入地认识不同固体熔化的规律,我们以海波(硫代硫酸钠)和松香为例探究固体熔化的规律。
新知讲解
活动
海波的熔化和松香的熔化
1.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烧杯、试管、钟表、海波、松香、水等。
海波的熔化
铁架台
酒精灯
石棉网
烧杯
温度计
试管
新知讲解
2.实验步骤
(1)把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里,在盛有海波的试管中插入一支温度计,缓慢加热,使试管均匀受热。
(2)用酒精灯外焰对烧杯缓慢加热,观察海波变化情况,以及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3)待海波温度升至40
℃,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
4
~
5次。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新知讲解
(4)改用松香做实验,重复上述实验。
(5)将两个表格中的各组数据先用点分别标在两个坐标图上,再用平滑的曲线将各个点连接起来。
(6)根据你所画的曲线图,比较海波和松香熔化时温度变化有什么不同。
新知讲解
记录表
时间
(

)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6
海波的温度
(℃
)
40
42
44
46
47
48
48
48
48
49
51
53
55
状态
固态
固液共存态
液态
新知讲解
时间/min
温度/°C
A
B
C
D
58
40
42
44
46
48
50
52
54
56
0
1
2
3
4
5
6
7
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新知讲解
①AB段

海波的状态是固态,这段时间海波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②BC段一海波的状态是固液共存态,这段时间海波吸热熔化,但温度保持为48
°C;
③CD段一海波完全变为液态,这段时间海波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根据海波熔化图像的特征,可将整个过程分为三段:AB段BC段和CD段。
15
新知讲解
时间
(

)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
松香的温度
(℃
)
45
46.5
50.1
55.4
60.2
65.8
70.3
73.5
75.2
77.4
78.5
···
记录表
新知讲解
时间/min
温度/°C
40
50
60
70
80
0
1
2
3
4
5
6
7
松香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新知讲解
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松香由固态慢慢地变软、变稠、变稀,逐渐熔化为液态,整个熔化过程蜂蜡不断吸热,温度也逐渐升高。
实验结论:不同的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不一样。
新知讲解
物质




不同点
相同点
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
思考:比较海波和松香的熔化,两者的不同点和共同点是什么?
海波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在这一温度下海波会出现固、液共存的状态。
松香在熔化时,温度则持续上升,它是一个逐渐变软再变稀的过程。
新知讲解
三、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1.
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象海波那样具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体叫晶体。
明矾
石膏
水晶
金属
晶体
2.非晶体:像松香那样,在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
做非晶体。
蜂蜡
玻璃
橡胶
塑料
非晶体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3.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温度
时间
O
A
B
C
D
(1)晶体熔化图像
思考与讨论:观察图中晶体熔化的图像说一说
AB

BC

CD
各段分别表示温度是怎样变化的?物质处于什么状态?
新知讲解
温度
时间
O
A
B
C
D
晶体熔化图像
参考答案:AB段:物质是固态,吸热升温;在B点时,物质开始熔化,到C点熔化结束;
BC段表示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温度保持不变;CD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液态,吸热升温。
新知讲解
温度
时间
O
如图所示为非晶体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2)非晶体熔化图像
观察非晶体熔化图像你发现了什么?



液态
新知讲解
(4)晶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才会熔化
一是温度必须达到熔点;
二是继续吸热。
(3)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不同,熔点一般也不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新知讲解
一些晶体的熔点(℃)
物质
熔点
物质
熔点
物质
熔点
金刚石
3550

1064

0

3410

962
固态水银
-39
纯铁
1535

660
固态酒精
-117
各种钢
1300-1400

327
固态氮
-210
各种铸铁
1200左右

232
固态氢
-259

1083
海波
48
固态氦
-272
新知讲解
思考与讨论:灯泡的灯丝是用钨制成的,选用这种材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灯泡里的灯丝需要具有熔点高,难以熔化的性质,否则通电后灯丝会受热熔断,而钨是熔点很高的金属,故灯泡的灯丝是用钨制成。
新知讲解
4.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图像
温度
时间
O
A
B
C
D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1)晶体的凝固图像
DB时间段:物质是液态,放热降温;在F点物质开始凝固,到G点凝固结束;BC段表示凝固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温度保持不变;CA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固态,放热降温。
新知讲解
温度
时间
O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2)非晶体的凝固图像
(3)凝固点
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凝固点。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新知讲解
从冰箱冷冻室里取食物时常常感觉手被食物粘住;用湿餐巾贴在冰冷的食品表面,可以将食品粘住并提起。如何解释这些现象?
思考与讨论
参考答案
因为手和餐巾上有水分,当水和湿餐巾接触到冰冷食物表面时这些水分会凝固成冰,所以,手和餐巾会被食品粘住。
新知讲解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奥地利植物学家莱尼茨尔在
1888年合成了一种物质。把这种物质的固态晶体加热到145℃时,便熔成液体,只不过是浑浊的。如果继续加热到
175℃时,它似乎再次熔化,变成清澈的液体。像这种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混浊物质,叫做液晶。
新知讲解
液晶对外界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当外界电、磁等作用发生变化时,它的分子排列立即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它的透光度等光学效果。利用液晶的这一性质,人们将它用于制造计算器、电子钟表、电脑等器材的显示器。
课堂练习
1.北方冬天天气寒冷,人们为了不让菜窖里的菜冻坏,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凝固时会________热,使菜窖里的气温不致太__________。


课堂练习
2.
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凝固点
C.各种晶体的熔点相同
D.非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会不断上升
D
课堂练习
3.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固态水银的熔点为-39°C,固态酒精的熔点为
-117°C,在我国北方的寒冷地区,要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是由于(
)
A.
固态酒精比固态水银的熔点高
B.
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高
C.
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低
D.
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低
D
课堂练习
4.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依据是(  )
A.是否为金属
B.有无熔点
C.软硬程度
D.是否会熔化
B
课堂练习
5.如图所示,在一个烧杯里放入许多碎冰块,把盛有碎冰块的试管插在烧杯内的碎冰块中(不接触杯底),用酒精灯隔着石棉网给烧杯加热。过一会儿,烧杯中的碎冰有部分熔化。继续加热,直至大部分都化为水,这时试管底部的冰(  )
A.
没有熔化
B.
全部熔化
C.
部分熔化
D.
不能判断
A
课堂练习
6.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_,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_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
凝固
熔化
晶体
凝固
熔化
晶体
课堂总结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
象海波那样具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体叫晶体,晶体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
像松香那样,在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则持续上升。
3.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无熔点和凝固点。
板书设计
一、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二、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规律
1.海波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在这一温度下海波会出现固、液共存的状态。
2.松香在熔化时,温度则持续上升,它是一个逐渐变软再变稀的过程。
三、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1.象海波那样具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体叫晶体。
板书设计
2.像松香那样,在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
3.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不同,熔点一般也不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4.凝固点
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凝固点。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上《熔化与凝固》教学设计
课题
4.5熔化与凝固
单元
4
学科
科学
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采用的教材是浙教版科学七上第4章第5节的内容,
本节教学内容是由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熔点和凝固点等内容组成。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现象,学生有感性认识,但认识还不完整,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正确认识晶体熔化的规律。教材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熔化和凝固概念,通过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总结规律,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固体熔化时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像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2.能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理解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的含义3.能描绘晶体熔化图像,并能根据图像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二、核心素养科学观念:通过实验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善于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科学探究: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实验数据的分析,获得对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的认识。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善于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难点
据图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你知道自然界物质一般有几种状态存在?出示图片: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从大自然的这些景象中我们发现,水可以由固态变成液态,也可以由液态变成固态。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物质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物质的固态、液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讨论回答
为引出本节课题做铺垫
讲授新课
一、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出示图片:点燃的蜡烛蜡烛先由固态蜡块变成液态的烛油,然后又由液态的烛油变成固态的蜡块。出示图片:刚从火山口喷出的液态熔岩冷却后成了固态思考:物质的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的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下面我们通过实例和实验来研究。二、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规律出示图片:冰的熔化;橡胶轮胎把一块冰放在手里,冰会熔化;把橡胶轮胎放到火焰附近橡胶也会熔化。思考讨论:冰的熔化和橡胶的熔化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参考答案:冰熔化是有先后之分的,未熔化的冰仍然是坚硬的;而橡胶熔化却是一个逐渐软化的过程,固态和液态之间似乎没有明显的分界点。为了更全面深入地认识不同固体熔化的规律,我们以海波(硫代硫酸钠)和松香为例探究固体熔化的规律。活动:海波的熔化和松香的熔化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烧杯、试管、钟表、海波、松香、水等。
海波的熔化2.实验步骤(1)把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里,在盛有海波的试管中插入一支温度计,缓慢加热,使试管均匀受热。(2)用酒精灯外焰对烧杯缓慢加热,观察海波变化情况,以及温度计示数的变化。(3)待海波温度升至40
℃,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
4
~
5次。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4)改用松香做实验,重复上述实验。(5)将两个表格中的各组数据先用点分别标在两个坐标图上,再用平滑的曲线将各个点连接起来。(6)根据你所画的曲线图,比较海波和松香熔化时温度变化有什么不同。
记录表时间
(

)
0
0.511.522.5海波的温度
(℃
)404244464748状态固态33.544.555.5648484849515355固液共存态液态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出示海波熔化动画根据海波熔化图像的特征,可将整个过程分为三段:AB段BC段和CD段。①AB段

海波的状态是固态,这段时间海波吸热,温度不断升高。②BC段一海波的状态是固液共存态,这段时间海波吸热熔化,但温度保持为48
°C;③CD段一海波完全变为液态,这段时间海波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时间
(

)
0
0.511.52松香的温度
(℃
)
4546.550.155.460.22.533.544.55···65.870.373.575.277.478.5···松香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出示松香熔化时的动画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松香由固态慢慢地变软、变稠、变稀,逐渐熔化为液态,整个熔化过程蜂蜡不断吸热,温度也逐渐升高。实验结论:不同的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不一样。思考:比较海波和松香的熔化,两者的不同点和共同点是什么?物质海


香不同点海波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在这一温度下海波会出现固、液共存的状态。松香在熔化时,温度则持续上升,它是一个逐渐变软再变稀的过程。相同点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
三、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1.
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象海波那样具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体叫晶体。出示晶体图片:明矾
石膏
水晶
金属2.非晶体:像松香那样,在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出示非晶体图片:蜂蜡
玻璃
橡胶
塑料3.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1)晶体熔化图像思考与讨论:观察图中晶体熔化的图像说一说
AB

BC

CD
各段分别表示温度是怎样变化的?物质处于什么状态?参考答案:AB段:物质是固态,吸热升温;在B点时,物质开始熔化,到C点熔化结束;BC段表示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温度保持不变;CD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液态,吸热升温。(2)非晶体熔化图像观察非晶体熔化图像你发现了什么?如图所示为非晶体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不同,熔点一般也不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4)晶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才会熔化一是温度必须达到熔点;二是继续吸热。一些晶体的熔点(℃)物质熔点物质熔点物质熔点金刚石3550金1064冰0钨3410银962固态水银-39纯铁1535铝660固态酒精-117各种钢1300-1400铅327固态氮-210各种铸铁1200左右锡232固态氢-259铜1083海波48固态氦-272思考与讨论:灯泡的灯丝是用钨制成的,选用这种材料有什么好处?出示图片:灯泡参考答案:灯泡里的灯丝需要具有熔点高,难以熔化的性质,否则通电后灯丝会受热熔断,而钨是熔点很高的金属,故灯泡的灯丝是用钨制成。4.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图像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1)晶体的凝固图像DB时间段:物质是液态,放热降温;在F点物质开始凝固,到G点凝固结束;BC段表示凝固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温度保持不变;CA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固态,放热降温。(2)非晶体的凝固图像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3)凝固点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凝固点。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思考与讨论:从冰箱冷冻室里取食物时常常感觉手被食物粘住;用湿餐巾贴在冰冷的食品表面,可以将食品粘住并提起。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参考答案:因为手和餐巾上有水分,当水和湿餐巾接触到冰冷食物表面时这些水分会凝固成冰,所以,手和餐巾会被食品粘住。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液晶奥地利植物学家莱尼茨尔在
1888年合成了一种物质。把这种物质的固态晶体加热到145℃时,便熔成液体,只不过是浑浊的。如果继续加热到
175℃时,它似乎再次熔化,变成清澈的液体。像这种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混浊物质,叫做液晶。出示图片:液晶显示器液晶对外界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当外界电、磁等作用发生变化时,它的分子排列立即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它的透光度等光学效果。利用液晶的这一性质,人们将它用于制造计算器、电子钟表、电脑等器材的显示器。课堂练习1.北方冬天天气寒冷,人们为了不让菜窖里的菜冻坏,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凝固时会________热,使菜窖里的气温不致太__________。答案:放;低。2.
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B.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凝固点C.各种晶体的熔点相同D.非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会不断上升答案:D3.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固态水银的熔点为-39°C,固态酒精的熔点为-117°C,在我国北方的寒冷地区,要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是由于(
)
A.
固态酒精比固态水银的熔点高
B.
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高
C.
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低
D.
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低
答案:
D4.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依据是(  )A.是否为金属
B.有无熔点C.软硬程度
D.是否会熔化答案:
B5.如图所示,在一个烧杯里放入许多碎冰块,把盛有碎冰块的试管插在烧杯内的碎冰块中(不接触杯底),用酒精灯隔着石棉网给烧杯加热。过一会儿,烧杯中的碎冰有部分熔化。继续加热,直至大部分都化为水,这时试管底部的冰(  )A.
没有熔化
B.
全部熔化
C.
部分熔化
D.
不能判断
答案:
A6.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_,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_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答案:凝固
熔化
晶体
观察图片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数据根据数据画出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观看海波熔化动画根据数据画出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阅读课文,比较海波和松香的熔化,两者的不同点和共同点。阅读课文晶体和非晶体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观察非晶体熔化图像学生思考讨论观察晶体的凝固图像说出晶体凝固的特点观察非晶体的凝固图像说出非晶体凝固的特点学生思考与讨论阅读课文了解液晶的有关知识学生练习
理解熔化和凝固了解冰的熔化和橡胶的熔化的不同之处,为下面的实验做铺垫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了解海波熔化的特点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处理数据的能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知识理解晶体熔化的特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理解非晶体熔化的特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了解灯泡的灯丝是用钨制成的原因,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巩固本节的知识.
课堂小结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2.
象海波那样具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体叫晶体,晶体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像松香那样,在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则持续上升。3.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无熔点和凝固点。
梳理自己本节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根据学生表述,查漏补缺,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补充。
板书
一、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二、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规律1.海波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在这一温度下海波会出现固、液共存的状态。2.松香在熔化时,温度则持续上升,它是一个逐渐变软再变稀的过程。三、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象海波那样具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体叫晶体。2.像松香那样,在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3.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不同,熔点一般也不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4.凝固点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凝固点。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5
熔化与凝固导学案
课题
4.5熔化与凝固
单元
4
学科
科学
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2.能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理解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的含义3.能描绘晶体熔化图像,并能根据图像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实验数据的分析,获得对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的认识。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善于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教学难点】
据图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导学方法】
知识点总结,考点精讲,讲练结合,课后巩固。
【课前预习】
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___________态、____________态和__________态。2.熔化和凝固:我们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3.像海波那样,具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_____;像松香那样,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体,叫______________。
学习探究
【新知导入】
你知道自然界物质一般有几种状态存在?出示图片: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从大自然的这些景象中我们发现,水可以由固态变成液态,也可以由液态变成固态。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物质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物质的固态、液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合作探究】
一、熔化和凝固.物质从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熔化;从_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凝固。二、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规律1.思考讨论:冰的熔化和橡胶的熔化有什么不同之处吗?2.
活动:海波的熔化和松香的熔化(1)实验器材铁架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试管、钟表、海波、松香、水等。(2)记录表时间
(

)
0
0.511.522.533.544.555.56海波的温度
(℃
)40424446474848484849515355状态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时间
(

)
0
0.511.522.533.544.55···松香的温度
(℃
)
4546.550.155.460.265.870.373.575.277.478.5···3.观察海波和松香的熔化实验,根据记录表,画出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完成下列图表海波熔化的图像松香熔化的图像4.
根据海波熔化图像的特征,可将整个过程分为三段:AB段BC段和CD段①AB段

海波的状态是______,这段时间海波_______,温度_________。②BC段一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__,这段时间海波_________,但温度保持为__________;③CD段一海波完全变为________,这段时间海波___________,温度______________。5.
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松香由固态慢慢地变软、变稠、变稀,逐渐熔化为液态,整个熔化过程蜂蜡__________,温度也_________。6.归纳总结:海波和松香熔化时,两者的不同点和共同点。物质海


香不同点相同点三、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晶体:象海波那样具有一定____________熔化温度的物体叫晶体,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晶体:像松香那样,在熔化时_____________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思考与讨论:观察图中晶体熔化的图像说一说
AB

BC

CD
各段分别表示温度是怎样变化的?物质处于什么状态?4.
观察非晶体熔化图像你发现了什么?
5.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__________,晶体不同,熔点一般也________;非晶体___________确定的熔点。6.
晶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才会熔化,一是温度必须达到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7.
思考与讨论:灯泡的灯丝是用钨制成的,选用这种材料有什么好处?8.
晶体的凝固图像DB时间段: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降温;在F点物质开始____,到G点凝固结束;BC段表示________过程,物质处于____________,温度__________;CA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_______,_______降温。9.非晶体的凝固图像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____________,温度___________。10.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_________。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_______。非晶体没有________。11.
思考与讨论:从冰箱冷冻室里取食物时常常感觉手被食物粘住;用湿餐巾贴在冰冷的食品表面,可以将食品粘住并提起。如何解释这些现象?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2.
象海波那样具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体叫晶体,晶体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像松香那样,在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则持续上升。3.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无熔点和凝固点。
【课堂练习】
1.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_____和_____,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2.
把一小块冰放在手心里,小冰块会慢慢地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同时,手会感觉到凉,这说明冰在这一过程中要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北方的冬天,人们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A.
当气温降低时,水会凝固,放出热量,使菜窖里温度升高
B.
当气温降低时,水会凝固,放出热量,使菜窖里温度不至于降得过低
C.
当气温降低时,冰会熔化,吸收热量,使菜窖里温度升高
D.
当气温降低时,水会凝固,放出热量,使菜窖里温度降低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松香和焊锡都有固定的熔点
B.
松香没有固定的熔点,焊锡有固定的熔点
C.
松香和焊锡都没有固定的熔点
D.
松香有固定的熔点,焊锡没有固定的熔点
5.把较长时间放置的冰水混合物拿到0
℃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冰可以熔化,因为冰的熔点是0

B.
水可以凝固,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

C.
冰不能熔化,水也不能结冰
D.
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6.
下表列出了几种晶体的熔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固态氢-259?℃固态酒精-117?℃固态水银-38.8?°C金1?064?℃钢1?515?℃钨3?410?℃A.
在-268?℃时,氢是固态?????????????
?????
B.
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
?
C.
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D.
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7.
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
?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C,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_____.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2)另一个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_____。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固态、液态、气态;2.熔化、凝固;3.
晶体;非晶体
合作探究:
一、熔化和凝固
固态变成液态;液态变成固态
二、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规律
1.参考答案:冰熔化是有先后之分的,未熔化的冰仍然是坚硬的;而橡胶熔化却是一个逐渐软化的过程,固态和液态之间似乎没有明显的分界点。
2.
(1)酒精灯、温度计、_石棉网
3.
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松香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
①固态;
吸热;
不断升高;②固液共存态;吸热熔化;48
°C;③液态;吸热;不断升高
5.
不断吸热;逐渐升高
6.不同点:海波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在这一温度下海波会出现固、液共存的状态;松香在熔化时,温度则持续上升,它是一个逐渐变软再变稀的过程。
相同点: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
三、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1.
熔化温度;明矾、石膏、水晶、金属
2.
没有一定的熔化;蜂蜡、玻璃、
橡胶、塑料
3.
参考答案:AB段:物质是固态,吸热升温;在B点时,物质开始熔化,到C点熔化结束;
BC段表示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温度保持不变;CD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液态,吸热升温。
4.
由图像可知: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5.
熔点;
不同;
没有;
6.
熔点;
继续吸热
7.参考答案:灯泡里的灯丝需要具有熔点高,难以熔化的性质,否则通电后灯丝会受热熔断,而钨是熔点很高的金属,故灯泡的灯丝是用钨制成。
8.液态、放热、凝固、凝固、固液共存态、保持不变、固态、放热
9.不断放热;不断降低
10.
保持不变;凝固点;相同;凝固点
11.参考答案:因为手和餐巾上有水分,当水和湿餐巾接触到冰冷食物表面时这些水分会凝固成冰,所以,手和餐巾会被食品粘住。
课堂练习:
1.凝固;
熔化;
晶体
2.
熔化;
吸收
3.
B
4.B
5.
C
6.
C
7.(1)0;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固液共存状态
【解析】冰是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从图像可以看出,BC段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0°C不变,故为冰的熔化过程,此时温度值为熔点,故冰的熔点为0°C;在第6
min时,冰还没有完全熔化,故此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2)物质受热不均匀
【解析】该小组同学直接对试管加热,导致物质受热不均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