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地球上的水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的联系;
(2)能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3)能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2.过程与方法
(1)能在对水体进行分类的过程中运用图表和归纳的方法;
(2)能在描述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时运用模型法和探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的联系;
(2)能说出水循环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能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实验法、模型法等能服从于学生学习需要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识“水的分布”
【活动】课代表先反馈预习单的完成情况。
【游戏】“地球上的水”知识小竞赛。
【过渡】地球被称为“蓝色星球”,海洋面积占71%,是一个水球。你能说出哪 些地方有水吗?
【活动】学生思考回答。
【追问】你能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和事例证明空气中有水吗?
【探究】先独立完成探究一:水可以根据什么特征进行分类?再相互交流:将观察到的现象在班级交流,选其中小组代表交流,形成班级最佳答案。之后教师进行简单评介。
要求:仔细、准确、快速
时间:3分钟左右。
(设计意图:游戏引课,既能引入新课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模型建立,探究“水的循环”
(过渡:放映水在地球上分布区域图,人类能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是不是这些水资源用完就没有了?)
【提问】陆地水、海洋水和大气水如何转化?
【活动】讨论,完成水循环过程图。
【展示】学生上台用白板完成,其它学生质疑和补充。
要求:仔细、准确、快速
时间:3分钟左右。
【活动】有一滴小水珠,想要出去旅游,请你帮它设计短期旅行和长期旅行计划,有哪些路线?
【小结】小循环和大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
【讨论】水循环的动力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白板软件建立水循环模型,熟悉水循环的环节名称,设计旅行路线对水循环加深理解,更具趣味性。)
(三)情感提升,延伸“水的保护”
(过渡:大自然存在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补充、更新,但不同水体更新周期不同,展示不同水体的更新周期,有些水体的更新周期比较长)
【探究】我们能不能采取一些行为影响水循环的某个环节?
【活动】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在班级内交流。
要求:快速、精炼、全面
时间3分钟左右。
【评介】对学生回答的内容修正和补充。
【小结】人类行为最主要是影响地表径流。
【拓展】“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的过程,它解决的主要是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将南方的水资源运送到北方,这项工程非常艰难,耗费的人力、物力、资金都很庞大,有专家提出“天河工程”方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活动】观看视频
【小结】“天河工程”主要利用了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利用天时地利将南方的水汽输送到北方,形成降水。同时,如果能想办法将印度洋的水汽输送到我国西部地区,也能解决西部缺水的问题。
【过渡】我国淡水资源本来就少,人类的一些行为还对水循环产生干扰,使淡水资源更少了。我们作为中学生能为保护水资源做些什么呢?
【活动】思考回答。
【小结】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其实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设计意图:用新颖的“天河工程”观点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水循环作用的理解。通过说一说中学生能做什么,帮助学生树立保护水资源的观念意识,并积极落实到行动中。)
四、板书
五、思考
水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熟悉,这节课可以更发散学生的思维。刚开始通过一 个知识竞赛的游戏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又能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之后课堂通过设计几个探究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讨论,班级内展示小组观点,质疑和补充,最后老师适当引导,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课堂利用白板软件可以让学生自己绘制水循环路径图,比较直观,也更增加趣味性。学生能够多多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拓展“天河工程”和“将印度洋水汽引入我国西部”的知识,让学生能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