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知识精讲+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知识精讲+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24 18:5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历史 动荡的春秋时期
知识精讲:
春秋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因孔子编定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 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 手工业: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 商业: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春秋铁农具
相关史事
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农具来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4. 探究思考
春秋时期的各地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各地经济的发展使各诸侯国实力得到增强;
诸侯国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二、王室衰微
1. 分封制瓦解:
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逐渐遭到破坏。一些诸侯不再把土地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世袭,由此加强对对方的控制,这样就使分封制逐步瓦解。
2. 周王室统治势力大减: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3. 探究思考
材料研读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中的“方伯”指什么?想一想,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
状态: 诸侯争霸的局面。
三、诸侯争霸
1. 背景: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当时,民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2. 经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相关史事
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春秋争霸形势图 齐桓公
3. 影响: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问题思考:春秋的争霸战争有何利弊?
消极影响:给人民带来种种沉重的灾难;
积极影响:促进了国家逐步走向统一;促进了民族交流融合。

春秋护头铜胄 山东临淄春秋殉马坑
勾践剑(上)与夫差矛(下)
4. 探究思考
你觉得齐桓公和晋文公得以称霸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知识拓展】
步兵逐渐成为军队的主体
春秋以前,军队的编制主要是根据战车作战的需要来组织的,以车兵为主,随车而行的“徒兵”是配合车兵作战的。到了春秋时期,战争的规模和范围扩大,为了适应山地作战的需要,各诸侯国不断扩大徒兵数量,使步兵逐渐成为独立的作战兵种。与车兵相比,步兵活动范围大,受战场地理条件的制约要小得多,进而成为各国军队的主体。步兵作为一个独立兵种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个重要变化。
五、总结提升
1. 知识梳理
动荡的春秋时期
铁制农具和牛耕,深耕细作立大功。
手工生产专业化,金属货币多流通。
春秋之时多战场,王权衰落诸侯强。
齐桓晋文楚庄王,吴越争霸在南方。
春秋时期的社会特点
1. 王室衰微:春秋时期,周王室政治、经济、军事实力遭到严重削弱,周天子逐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格,反而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作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已经名存实亡。
2. 诸侯争霸:春秋时期,周天子曾经享有的权威,成为一些较大的诸侯国朝思暮想的目标。于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不断进行争霸战争,争当霸主。
2. 易错点拨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3)春秋的争霸战争有利也有弊。弊:给人民带来种种沉重的灾难;利:促进了国家逐步走向统一;促进了民族交流融合。
3. 探究思考
怎么理解:孟子:“春秋无义战”。
明确:无论是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还是争做霸主,都是为了扩大各自的统治势力,掠夺更多的土地和人口和财产,所以“春秋无义战”,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和痛苦,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个巨大的破坏。
由于争霸,大批中小国家被吞并消灭,各地区实现了局部的统一,最终形成了七个大国,为秦的统一创造了条件。由于争霸,使众多的民族因社会动乱而大规模迁徙杂居,加速了民族的融合,春秋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战争加速了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用封建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奴隶制生产方式,奴隶主贵族在战争中受到削弱,有利于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
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30分钟)
1.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是指(  )
A. 西周前期 B. 西周后期 C. 东周前期 D. 东周后期
2. 春秋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是(  )
A.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 分封制的瓦解
C. 战争的频繁 D. 兴修水利
3. 下列不属于春秋时期中原霸主的历史人物是(  )
A. 晋文公 B. 楚庄王 C. 秦穆公 D. 周厉王
4. 春秋时期最先称霸中原,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
A. 晋文公 B. 齐桓公 C. 楚庄王 D. 周幽王
5.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出现在我国历史上哪一时期(  )
A. 西周 B. 东周前期 C. 东周后期 D. 秦朝
6. 下列典故与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有关的是(  )
A. 尊王攘夷 B. 退避三舍 C. 卧薪尝胆 D. 纸上谈兵
7.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 征战激烈,加剧分裂趋势 B. 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 周王室中兴,推广分封制
8. 春秋时期是一个大混战时代,群雄逐鹿,遍地狼烟。
(1)导致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是什么性质?
(3)春秋时期的战争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1. C 解析: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故选C。
2. A 解析: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故选A。
3. D 解析:选项ABC都是春秋五霸的霸主;D周厉王是西周第十位国王,不是春秋五霸的霸主,故选D。
4. B 解析: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了强大的军队,管仲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故选B。
5. B 解析:东周是一个王朝名称,它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出现在东周前期,故选B。
6. C 解析:尊王攘夷的是齐桓公,退避三舍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发生的一则故事;纸上谈兵是指赵国的赵括从小读了不少兵书,谈起用兵之道那简直是滔滔不绝,但是不会实战;只有卧薪尝胆与春秋末年的吴越争霸有关,是指越王勾践为报国仇、发愤图强的故事,故选C。
7. C 解析:春秋时期社会的主要特点是诸侯争霸。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衰落,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各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故选C。
8.(1)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2)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的争霸战争。
(3)春秋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解析: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春秋时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是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的争霸战争,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各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春秋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