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24 21:0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1.背 景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2. 南 京 临 时 政 府 的 成 立
时 间:
定 都:
临时大总统:
国 旗:
性 质:
1912年1月1日
南京
孙中山
五色旗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性质的中央政权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建立(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3. 举 措
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
成立临时参议院
4.意义:

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的换算
思考
1911年
1912年
民国元年
(民国纪年)
(公元纪年)
1913年
1917年
1915年
民国2年
民国4年
民国6年
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的换算:
民国年=公元年-1911
八路军的臂章上的“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应是公元纪年的哪一年?
A.1936年 B.1937年
C.1938年 D.1939年
公元2020年是民国哪一年?
民国109年
3. 举 措
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
成立临时参议院
4.意义: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





大总统孙中山
副总统黎元洪
1. 背 景
(1)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与袁世凯交涉,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早日实现共和。
(2)孙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912年2月12日
1912年2月13日
1912年2月15日
1912年3月10日
1912年4月1日
清帝退位
2. 经过
时间:1912年2月12日

意义:标志清王朝统治结束。
退位诏书
宣统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
1912年2月13日
1912年2月15日
1912年3月10日
1912年4月1日
清帝退位
孙中山辞职
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并提出限制条件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2. 经过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原因)
1. 袁世凯得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
2. 北洋新军的势力强大,袁世凯掌握清政府军政大权
袁世凯成功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1912年2月12日
1912年2月13日
1912年2月15日
1912年3月10日
1912年4月1日
清帝退位
孙中山辞职
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并提出限制条件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解除职务,
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2. 经过
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的举措:
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临时大总统到南京任职;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时间:
性质:
意义:
内容: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1912年3月11日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要内容
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2.第二章中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哪些观念?
1.主权在民(否认独裁专制的君权)
1.第一章的主权归属有何特点?
2.自由、平等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六章《法院》,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三、五、六章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三权分立
三权分立
行政权(总统、国务员)
立法权(国会)
司法权(法院)
制衡
有效地防止专制独裁
{8A107856-5554-42FB-B03E-39F5DBC370BA}国家主权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权利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立法权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行政权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
司法权
司法独立
01. 主要内容小结
自由、平等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宪法未制定以前,本约法之效力与宪法相等”
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
这部法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意义
标志着君主制体制从法律上的终结,标志着共和体制的建立。
南京临时政府与中华民国的关系:
南京临时政府:1912.1.1孙中山在南京建立的,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性质的中央政权。
中华民国:指1912—1949年间中国的国家名称
课后活动
阅读鲁迅的《故乡》《风波》《药》《阿Q正传》等小说,体会辛亥革命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这几部作品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一群麻木,愚昧,冷漠的中国国民形象。揭示了辛亥革命脱离群众,没有彻底打击和镇压封建势力,使一些封建军阀﹑土豪劣绅摇身一变,投机到革命阵营中,从内部破坏革命。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没有完成,中国民众还处于封建势力和思想的统治之下。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还有什么遗憾?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赶跑了皇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使人们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借这一根本任务尚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