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8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中国古代有很多机智少年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其实像司马光、曹冲这样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作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骆宾王、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而在今天这一课,将会向大家介绍中国古代两个聪明的孩子,他们是谁?一起来认识他们吧。
情境导入
1.学会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积累文言文词语“不、引、集、而、未若、因”,学会翻译文言文句子。【重点】
3.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描述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从而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点。【难点】
4.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目标
课前 · 自主学习
课堂 · 高效突破
[结构图示]
《咏雪》通过寒日“咏雪”的故事,写出了谢道韫的聪慧、机智,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同时,谢道韫的对答使谢太傅“大笑乐”,体现了当时尊重女子、以才德服人的社会风气。
《陈太丘与友期行》写“友人”不守约定、不讲信用的故事,反映了人要守约、讲信、懂礼,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的道理。
[主题思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答案】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答案】(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解析】“撒盐空中”不失为一种比方,雪,以其粉白晶莹飘散而下,谢朗就近取譬,用撒盐空中拟之,虽不高明,但也是一种对雪景写实的描摹。
【答案】B
【解析】元方并没有沾沾自喜。
【答案】B
5.元方的行为与他的言语之间有没有矛盾之处?
【答案】示例一:不矛盾。“元方时年七岁”,因为生友人的气而“入门不顾”,体现了孩童的单纯而非言行不一。
示例二:矛盾。元方对惭愧的友人“入门不顾”,也是“无礼”的行为,一方面指责友人的“无礼”,一方面自己行为“无礼”,是言行不一的体现。
课外 · 群文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答案】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答案】令尊在太丘县任职时,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
(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答案】不知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仿你的父亲?
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答案】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仿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仿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参考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拜会袁公。袁公问(陈元方):“令尊在太丘县任职时,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说:“家父在太丘时,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担任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仿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做法却是如出一辙。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