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5 秋天的怀念习题课件(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5 秋天的怀念习题课件(4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25 09:2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5 秋天的怀念
?作家史铁生在《合欢树》中写道:
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情境导入
史铁生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的“苦”。让我们一起走近史铁生,走进《秋天的怀念》,走近史铁生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1.读懂课文,体会母亲对子女真挚无私的爱,感悟人间真情。
2.学习作者通过描述动作、神态、语言等来表现人物形象,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重点】
3.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自己的悔恨与愧疚,对于生存困境中“好好儿活”的领悟。【难点】
4.通过品悟对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难点】
学习目标
课前 · 自主学习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双腿tān huàn( 瘫痪 )后,我的脾气变得bào nù( 暴怒 )无常。
(2)当一切恢复chén jì( 沉寂 ),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3)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fān lái fù qù( 翻来覆去 )地睡不了觉。
(4)她qiáo cuì( 憔悴 )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5)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xù xù dāo dāo( 絮絮叨叨 )地说着。
(6)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jué bié( 诀别 )。
(7)黄色的花dàn yǎ( 淡雅 )、白色的花gāo jié( 高洁 )、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làn màn( 烂漫 )。
D
【解析】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该词已经包含有“高兴”的意思,与前面“高兴”重复,用词不当。
【解析】应将“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改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答案】C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在社会转型、价值体系重构的时代,“寻找最美妈妈”活动表达了社会对道德价值回归的期待,反映了时代对真善美的呼唤。
(1)上面是“寻找最美妈妈”大型公益活动的宣传语,其中隐含着“最美妈妈”评选标准中的两个关键词,请将它们提取出来。
【答案】①道德价值 ②真善美
(2)活动需要你推荐一位候选人,请你为她写一则推荐词。要求:①阐述推荐理由;②必须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③不要在推荐词中出现候选人姓名;④50字左右。
【答案】示例一:勤劳的妈妈最美。我的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她用双肩扛起生活的重担;她用双脚踏出富裕的道路;她用双手创造幸福的明天。
示例二:我的妈妈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敬老院里,有她温柔的话语;街道社区,有她甜美的笑容;义工队里,有她忙碌的身影。
课堂 · 高效突破
[结构图示]
体现深沉无私的⑧ ____
表达“我”对母亲的⑨_____
瘫痪
暴怒
病重
病情
赏花
临终
赏花
母爱
思念
本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直至生命最后一息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子女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与愧疚。
[主题思想]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1.文章题目是“秋天的怀念”,那么作者都怀念了什么?
【答案】①母亲。②母亲留给作者的“好好儿活”的人生信念。③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④母亲对作者的理解和关爱。⑤母亲说过的“好好儿活”那句话。
2.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③段画横线句子的作用。
【答案】①暗示着自己当时悲凉的心情。②为下文母亲“挡在窗前”,又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做铺垫。
3.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答案】(1)两个加点词都是叠音词;“悄悄”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理解和包容;“偷偷”写出了母亲担心脾气暴躁的“我”,对“我”的关心与呵护。
(2)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答案】“挡”字写出母亲对儿子看到落叶会感到凄凉、悲怆和绝望的担心,表现了对儿子呵护的无微不至。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属于哪种记叙顺序?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答案】插叙。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那步田地,突出了母亲为孩子做出的超常努力,对孩子的无私的爱(突出了母爱的伟大)。
5.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母亲竟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的原因:母亲觉得儿子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终于又有了兴趣。
“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的原因:能使儿子得到快乐就是她最大的快乐,即使责备她,她也不放在心上。
说明:母亲有着最伟大、无私的母爱。
常见叙述方式:插叙
内容
插叙是叙述的方式之一,是作者在叙述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即不依照时间顺序而插入相关的另一故事片段或事件,插入的叙述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作用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典型
例题
《秋天的怀念》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并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第一处:“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说明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却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怎样严重的程度,体现了母亲超常的努力和忍耐力。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写作启示]写景抒情,表情达意
课文结尾描写了北海的各色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热烈而深沉”则是母爱的写照。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菊花,是对母亲生前那句“好好儿活”的解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而菊花也象征了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象征着母亲的期望。“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自我,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牛刀小试]
请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结合一个具体情节,抒发你的感受。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又是一个秋天,小院中的合欢树随风摇曳,一缕阳光照进小窗,我望着合欢树,眼前浮现了您浇水施肥的身影。母亲,我怀念您!我忘不了您到处为我找医生,踏着积雪和泥泞推我去电影院。母亲,您放心,我和妹妹会像菊花一样,无论秋风多么萧瑟,我们都会美丽绽放。
课外 · 群文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③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⑤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⑧……
⑨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文章写了关于奶奶的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
【答案】树下唤孙、送饭、糊纸袋、补花、洗菜、扫院子、灯下学习(读《扫盲识字课本》、读报、请教)。
2.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人物的心理状态。
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
【答案】方法: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奶奶对一份有尊严的工作的渴望和对孩子不理解自己的不满。
3.文章是回忆奶奶的,为什么要在第③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
【答案】表现“我”在老海棠树上的快乐,借以反映奶奶对“我”的关心;为下文进一步写“我”与奶奶浓浓的亲情做铺垫。
4.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题有什么好处?
【答案】①以老海棠树为线索。②老海棠树象征了奶奶,在“我”的记忆里与奶奶的形象不能分开。③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不知死,焉知生
曹飞跃
①1972年,史铁生因先天性脊椎裂导致双腿残疾,返京养病。1974年,他进入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务工,并开始文学创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1年,因急性肾损伤弃职归家,笔耕至病殁。
②他把自己的身体比作一架飞机,“两条腿(起落架)和两个肾(发动机)一起失灵,这故障不能算小,料必机长就会走出来,请大家留些遗言”。正因为“在最狂妄的年龄上”突遭此变,他孤愤悲忧,不得不常年遁世于地坛,自逐于那一片荒芜之地。
③他这样写地坛:“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④曾有多少百无聊赖的时光,他观察“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蜜蜂、蚂蚁、瓢虫、鸣蝉,以及在草叶上滚动、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的露水;曾有十五年的光阴,他目睹散步的中年夫妇由盛及老,唱歌的小伙子在墙角整理歌喉,捕鸟的汉子在树丛中撒网,漂亮的兄妹在“灯笼树”下拾起“小灯笼”……而他仍然孤寂。
⑤在地坛的所思所系构成了史铁生余生写作的母题。他把孔子的话倒过来,说“不知死,焉知生”。众多跟他接触过的文坛朋友都明了,史铁生是“一个永远活在‘问题’里的人”,但在生死大悟之后,虽久卧病榻,也不妨乘物游心。
⑥2010年5月,史铁生与作家周国平对谈,那也是他生平最后一次重复论及自己为何要写作的原因:“写作是怎么回事?其实我写作就是要解决自己的问题。苏格拉底说,要认识你自己,真是这么回事。没有别的原因……永不解决的问题是真正的问题,那你说这岂不是荒诞吗?最后你发现作为一个永恒的过程而言,只有美是它最终的解答。别的都很荒诞,只有美可以是不断超越的。”
【鉴赏解读】
文章通过史铁生与文坛朋友周国平的对谈,表现了史铁生深刻的思想以及他面对困境所展现出来的从容、坚强的品质。史铁生在地坛中看到了美好的景致,体会到了人间平凡而又温馨的生活,这些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让他看到生活的希望。这也启示我们:要时刻珍惜生命中的每一秒,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坚强面对自己的不幸。
篇章阅读
1.史铁生《合欢树》
2.史铁生《我与地坛》
整本书阅读
1.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2.史铁生《记忆与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