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夏朝和商朝 同步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夏朝和商朝 同步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9-13 18:0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学案 第4课 夏朝和商朝 成都市龙泉驿区七中 韩爱华
第4课 夏朝和商朝
点击新目标
1、记住夏商两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亡国国君,商朝后期的都城;
2、列举夏商两朝的重大事件各一例;
3、理解夏朝的历史地位和商朝的繁荣
链接旧知识
1、读一读
2、写一写 远古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 制;禹因 成功而被推选为部落首领
课堂进行时
【情景创设】
安徽蚌埠(bèng bù)有个禹会村。山中屹立一块名石——望夫石,又叫“启母石”。相传禹的妻子生了儿子启,抱子望夫13年,最后化成一块巨石。
阅读思考:传说从侧面印证了禹在治水时的什么事情?说明他有着怎样的品质?
【课堂热身】
1、(1)初读课文、勾划要点、完成填空;


(2)组内交流、检查; (3)全班展示
2、 记一记:两朝名、建立时间、建立者、亡国者;填一填:《夏朝和商朝比较表》
朝代 起止时间 建立者 重大事件 最后一位王
约公元前 年——约前1600年 启继王位
约公元前 年——约前1046年 盘庚迁殷
【新课解读】
(一)夏朝的地位和重要制度
1、根据教材20页红字和21页第一段阅读材料(小字)的1-2句:
(1)写出夏朝的历史地位: (2)勾划出其依据(词语)
2、结合教材21页首段正文、阅读材料:“禹传子,家天下”。
回答:(1)材料中的“子”是谁?
(2)“禹传子”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3)“禹传子”意味着什么?
(二)商朝的迁都和强盛
1、细读教材21页最后一段,观察右图:
(1)找一找: 商朝最后迁都时间:约公元前 年;
人物 、地点 (今 )
(2)猜一猜:商朝前期不断迁都的原因
(3)说一说:盘庚迁殷的结果
2、根据教材23页文、22-23页图,完成:
(1)在教材23页首段勾出、22页地图上找到并圈划、右侧地图上填写“商朝势力范围”中的ABCD四处地名
(2))观察23页插图,图片反映了商代哪些手工业部门发达?
(3)教材23页第2段讲述了哪些行业?说明了商朝哪个(如:政治、经济、军事或文化等)领域的繁荣?
(4)结合前面(1)(3)问,概括出商朝的强盛表现在: 广大, 繁荣;
(5)议一议:商朝强盛之因;
【课堂小结】
1、齐读知识结构;
2、知识要点小结为123:
一次战役(鸣条之战)、两个朝代(夏商)、三对人物(禹和成汤;启和盘庚;桀和纣)
课堂大练兵
一、选择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 ( ) A禹 B启 C成汤 D盘庚
成汤发动推翻夏朝统治的战争的地点 ( ) A阪泉 B涿鹿 C鸣条 D殷
迁都到殷的国王是 ( ) A禹 B启 C成汤 D盘庚
夏商两朝臭名昭著的暴君是 ( ) ①启 ②桀 ③成汤 ④纣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二、列举夏商两朝的重大事件各一例
课后谈收获
我记住了 ;
我想到了 ;
这些传说反映了远古居民农耕生活的情况和华夏族形成的历程
1、人物(部落首领):炎帝(神农)、黄帝(轩辕氏)、蚩尤
2、主要战役:阪泉之战,涿鹿之战;
影响:黄炎联盟——华夏族——汉族
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1、人物(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
2、实质:民主推选;
禅让的传说
1、人物:禹
2、方法:疏导
2、
治水的传说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 ①年;建立者: ② ;历史地位: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统治地区: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2、重大事件: ③ 继父位。(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3、衰亡:(1)战役: ④ 之战;(2)国王: ⑤
夏朝
国家的
产生

发展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者: ⑥ ;
2、重大事件:盘庚迁 ⑦ (都城稳定,国力日益强盛);
3、强盛表现(1)势力范围:东至 ⑧ 、西到渭水上游、南抵 ⑨ 流域、北达辽河一带
(2)经济发展:农业规模大、手工业发达、商业发展
4、亡国国君: ⑩
商朝
(夏)商势力范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