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2.4
升华和凝华
知识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现象的分析,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能在物态变化中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
3.通过对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知道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复习回顾
物质的状态有几种?我们已经学过的物态变化有哪些?
放热
放热
吸热
吸热
固态
液态
气态
液化
熔化
汽化
凝固
物质能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变化吗?
[活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
“碘锤”
开水
加热前,紫黑色的碘颗粒为__态.加热后,小锤内出现了__态的碘.
___(有/没有)液态的碘出现,说明__态的碘受热后能直接变成__态.
固
气
没有
固
气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活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
停止加热,冷却后,玻璃小锤内壁出现了__态的碘,___(有/没有)液态的碘出现,说明__态的碘遇冷后又可直接变为__态.
固
气
没有
固
升华和凝华
升华过程中物质需要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
故升华有致冷的作用.
凝华过程中物质需要放热.
放热
放热
吸热
吸热
固态
液态
气态
液化
熔化
汽化
凝固
吸热
升华
放热
凝华
身边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放在衣服中的樟脑球慢慢的变小,为什么?
会熔化成液体吗?
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
附着在钢丝网上的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人工降雨剖析
①把干冰撒入冷的云层中;
③小水滴变大而下降;
④小冰粒遇到暖流熔化为雨点降落.
②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或液化成小水滴;
干冰的介绍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6250.5498千帕压力下,把二氧化碳冷凝成无色的液体,再在低压下迅速凝固而得到.现在干冰已经广泛应用到了许多领域.
干冰可以直接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还没有残留物,可以将其用来作为制冷剂储藏食物或用在医学科研上.
舞台烟雾的原理
舞台上喷洒的干冰,升华时需要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漂浮在空气中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所谓“白雾”.
反馈练习:
1.冻肉出冷库后比进冷库时重,这是为什么?
分析:由于空气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成小冰粒附着在冻肉上,所以出库后会使重量稍有增加.
2.下列现象中哪一种属于凝华现象(
)
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B.地上结了一层霜
C.早晨有浓雾
D.洒在地上的水干了
B
反馈练习:
4.普通灯泡和日光灯用久了其玻璃壁会发黑,这是灯丝钨发生了(
)
A.升华的结果
B.先升华后凝华的结果
C.凝华的结果
D.先凝华后升华的结果
B
反馈练习:
5.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要对食品进行保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食品运输时用干冰来保鲜,是因为干冰熔化时要吸热
B.食品运输时用干冰来保鲜,是因为干冰升华时要吸热
C.食品运输时用干冰来保鲜,是因为冰块汽化时要吸热
D.食品运输时用干冰来保鲜,是因为冰块升华时要吸热
B
反馈练习:
6.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液化
C.凝固和凝华
D.汽化和升华
C
反馈练习:
7.夏天,小明去商店买冰糕,当售货员从冰柜中拿出冰糕时,发现包装纸上结满了“白霜”,这是
现象;他剥开冰糕包装纸,看到冰糕冒“白气”,这是
现象;他把冰糕放在杯子里,一会儿杯子的外壁“出汗”,这是
现象;不一会儿,杯子里的冰糕全部成了液体,这是
现象.
凝华
液化
液化
熔化
反馈练习:
8.我国北方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屋顶会出现霜,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
现象.
思考: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侧还是外侧?
凝华
反馈练习:
9.如何物理知识解释“霜前冷,雪后寒”这句谚语?
霜前冷: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而凝华过程需要放热,温度会升高,所以与形成霜的时刻进行比较,形成霜之前温度更低.
雪后寒:形成雪之后,雪即便不发生融化现象,其上表面的雪也会发生升华现象,而升华要吸热,温度会降低.
反馈练习:
10.火箭在飞行时,外壳会与空气发生摩擦而产生高温,因此在火箭外壳上涂有一层特殊材料,以防止火箭外壳温度过高,其原理是(?
?)?
A.材料升华吸热使外壳的温度降低??
B.材料不传热使温度不升高
C.材料升华放热使外壳的温度降低??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A
11.说说下列各现象中物质状态的变化并说明吸放热情况.
(4)冬天玻璃窗内表面结一层冰花
(1)碘变成紫色的气体
(2)卫生球变小了
(3)霜的形成
(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
(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
反馈练习:
作业:完成课时作业本相应习题.
要求:字迹工整,表述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