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课时 计算机的组装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安排了“计算机常见硬件设备及作”和“组装计算机”两个主题。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组成、常见硬件及作用、软件概念与分类、软件著作权等知识
主题1是让学生了解主板、CPU、内存储器、硬、输入输出设备等基本设备和作用,增强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组成的理性认识。主题2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计算机软件,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与计算机硬件的关系,并理解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功能与用途的不同。教材还介绍了软件著作权以及软件著作权被赋予的权利,引导学生自觉培养软件版权保护意识。在动手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动手组装一台计算机,加深对计算机系统组成及硬件与软件关系的理解。
教学对象分析
在小学三年级上册,学生学习了计算机外部组件内容,而且在小学阶段使用电脑过程中,对计算机硬件设备,如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等都很熟悉。因此,本课旨在让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深人认识机箱内的硬件设备及其作用,对已有的零散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构建计算机系统的概念。有条件的学校可展示不同型号、不同档次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让学生感受计算机硬件的快速发展。在介绍存储器时,建议结合上节课计算机中数据的存储单位等知识,让学生理解存储器的存储容量及换算关系,明白输入设备的信息输入到哪种存储器中,输出设备的息又是从哪种存储器直接输出的。
学生在小学阶段也已经使用过不少软件,但对软件与硬件的关系,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区别没有理性的认识。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说出这些软件的功能、用途,及自己认为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入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概念,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计算机软件,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与计算机硬件的关系。在学生学习了计算机软件、硬件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归纳、总结,体会“硬件如计算机的躯体,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这一思想,只有两者互相配合才能完成信息处理任务,最后概括形成计算机系统组成图。
学生没有亲历软件研发,体会不到软件研发的艰辛,感受不到专业人员创造性智力劳动的付出。而且因为软件复制容易,所以盗版的成本极低。因此,建议教师通过相关案例的数据,让学生意识到保护软件著作权的意义与必要性,树立正确使用正版软件的版权保护意识,并知道如何保护正版软件版权。
有了前面计算机硬件系统知识作为铺垫,再来让学生组装一台电脑就水到渠成了。有条件的学校可分小组实践,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实践的机会。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各硬件间的连接方式与安装方法的不同,体会硬件间数据的交流传输,视助学生加强对计算机硬件及作用的认识,构建计算机系统概念。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认识计算机硬件的主要部件及作用。
2.了解计算机软件概念及其分类。
3.能描述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4.树立软件版权意识,使用正版软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
(2)常见硬件设备与作用。
(3)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教学难点
(1)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2)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树立使用正版软件的意识。
教学方法
1.演示讲授法:展示计算机的硬件实物,让学生直观感受,加深印象。
2.讨论探究法:讨论软件的价值所在,了解软件保护的意义。
3.自主学习法:自主学习著作权法所保护的内容,以及如何维护软件的著作权。
4.问题引导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
5.实践探究法:学生动手组装计算机,了解组装计算机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
硬件环境:多媒体教室或计算机网络教室
软件环境: Windows7操作系统。
2.资源准备。
可供拆装的计算机主机若干台,计算机相关硬件设备,教学课件相关文字、图片、音视
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
第3课时
一、新课导入(5分钟)
1.课件展示形态各异的微机图片。
2.引出:在日常生活中会碰到的这些形态各异的设备都是计算机,也称微机。这些计算机虽然外形差异很大,但实际它们都具备相似的结构。我们这节课主要了解计算机由哪些部分组成。
二、观察微机的组成(20分钟)
1.让学生观察机房内的计算机,回答看到的组成计算机的硬件的名称。
板书:各部件的名称。
2.实物展示。
拿出准备好的计算机主机箱,向学生展示内部结构,逐个拆解各个部件。让学生参考教材P14-P17的内容,分别找出各个部件的表述。
3.引导学生说说各部件的功能。
4.在学生表述的基础上,教师补充:存储器的归类,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随机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的区别。结合上节课中计算机的数据存储单位的知识,让学生理解存储器的容量及换算关系。
5.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P18-P19的实践创新。
6.拓展延伸。
课件展示各种输入输出设备:
打印机、绘图仪、音箱、3D打印机、摄像头、扫描仪、话筒、耳麦、绘图仪。
三、拓展活动 (5分钟)
1.分析另一种形态的计算机一手机结构的组成。
课件展示:手机的配置单。
2.提出问题:各部件分别属于计算机中的哪一种设备?
启发引导学生分析
四、课堂小结(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学习的计算机硬件组成名称及作用。
硬件:主板、中央处理器、显卡、声卡、网卡、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第4课时
一、新课导入(3分钟)
1.课件展示图片: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2.展示一台已开机但没有进入操作系统的实体计算机。
3.提出问题: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那么我们现在能不能直接操作讲台上的这台计算机让它的部件工作呢?例如让显示器显示一个字符,或者让音箱播放一段音乐。
结论是无法直接做到。
提出问题,埋下铺垫:要做到这些操作要什么条件呢?
二、认识计算机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5分钟)
1.请学生做示范。
让学生完成如起立,坐下,走向讲台,在黑板上书写等动作。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老师有没有具体控制学生的肢体来完成动作?
让示范的学生来回答,他是如何通过接收指令来完成动作的。
启发引导学生得到结论:老师通过说话的指令来控制学生的肢体动作。由此类比引
出:我们要控制计算机的部件,就需要通过计算机指令来控制各个部件的动作,这个指
令就包含在计算机软件中。
3.展示课件并讲解:软件是用户与硬件之间的接口界面,软件是计算机的思想和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