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单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任务单1:
42根小棒平均分给3人,每人能分到多少根?
1、同桌合作,先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
2、根据下列提示互相说说分的过程。
①
先拿出(
)捆,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到(
)捆。
②
再把剩下的(
)根小棒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到(
)根。
③
合起来每人一共分到(
)根。
学习任务单2:
61支铅笔平均分给4人,每人能分到多少支?
1、同桌合作,先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
2、完成表格。
同桌说说你分的过程
用算式表示
先拿出(
)捆,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到(
)捆。
(
)÷(
)=(
)
再把剩下的(
)支铅笔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到(
)支,还余下(
)支。
(
)÷(
)=(
)……(
)
合起来每人一共分到(
)支,还余下(
)支。
61÷4
=(
)……(
)
练习单
试一试。(用横式计算)
51÷3
=
1、练一练。(用横式计算)
93÷7
=
75÷2
=
2、试一试。(用横式计算)
91÷4
=
4、小挑战。(用横式计算)
76÷7
=商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内容:上海市二期课该教材第五册P.2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两位数被一位数除(商末尾有零的除法)的笔算方法,并能运用简便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2、引导学生发现并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会学习。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合作精神及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被一位数除,当十位上的数除后没有余数时,个位上落下来的数除以除数不够商“1”时,应在个位上写“0”。
教学难点
感知和理解为什么商的个位上要写“0”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1、
复习铺垫、促进迁移。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师:前三题请任选一题做,带
的必做。)
82÷3=
51÷3=
26÷3=
61÷3=
(1)、汇报计算过程。(先上来汇报两道)
(2)、哪道题错了?错在哪?
(板书:个位不够商1,要写0)
[通过竖式计算的练习,不仅复习了两位数被一位数除的除法,而且为学习新知作铺垫,促进知识的迁移。商末尾有“0”的情况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通过让学生判断第四题哪题是错误的,说说不正确的原因,让学生知道,不够商“1”,用“0”占位的道理。]
2、简便写法
(1)、汇报这题的计算过程,
(2)、你们认为哪种写法简便?为什么能简便?(圈出板书省略)
[通过让学生交流“哪种做法更好?”,感知省略步骤的做法更加合理。]
(3)(课件)独立思考:想想这一道与前面三道有什么不同。
出示课题——两位数被一位数除(商末尾有零的除法)。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位数被一位数除——商末尾有0的除法
[通过答案的比较归纳,学生知道今天所学的知识点。]
二、自主迁移,掌握算理。
1、模仿练习:
54÷5
92÷3
(1)汇报计算过程。
(2)独立思考,同桌交流:什么情况下,商末尾要写零?(
个位不够商1,要写0)
小结:当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正好除尽,没有余数时,个位上落下来的数比除数小,不够商“1”时,商的末尾要写“0”。
[学生仍独立思考,尝试探讨,通过比较归纳,学生知道何时商末尾会商“0”的情况,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判断商末尾是否有“0”:
6)63
6)69
9)79
2)81
2)91
小结:当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正好除尽,没有余数时,个位上落下来的数比除数小,个位不能商“1”时,一定要记得写“0”占位.,“0”不要漏掉。
[通过这组练习,巩固商末尾有“0”的除法。]
3、判断对错:
小结:在除法竖式计算时,我们要注意商的定位,要认真书写,在练习中我们要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通过这组练习,让学生注意商定位的问题。]
4、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主要防止思维定势与惰性思维,练习2是整十数被一位数除的竖式计算写法探讨,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体系,发展学生思维的机智性与灵活性。]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们有哪些什么收获?
2、编题游戏:
师:小朋友学得很好,刚才都是老师编题目,现在请你们来编题,请看规则。
规则:4人一组,组长拿出你的一张卡片作为除数,其余三人各自拿出两张卡片作为被除数,请编一道商末尾有零的除法题,检验。
(教师将学生编的题展示在黑板上,集体判断正确与否,全对发笑脸)
[让学生试编式题,既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这样安排练习有密度、有坡度,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布置作业:教科书P26的计算
板书:
两位数被一位数除
——商末尾有0的除法
个位不够商1,就商0利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第27页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利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商×除数+余数=被除数”来进行验算,是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教学除法验算体会乘法与除法的联系。本课时教学的核心是掌握对除法结果对错的判断和能够运用乘法来验算,进行验算时要先看余数,在余数小于除数时,如果“商×除数+余数”的结果等于被除数,则答案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学情分析: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学习表内乘法和除法,并且知道乘除法的关系,本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位数乘多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整除及有余数除法。并且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知识,对有余数除法的验算还是初次接触,学生可能能做一些一些验证,但是对于系统的知识还是没有表象。因此教学中让学生质疑问难、小组探索中逐步归纳方法建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2、会正确地运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讨论掌握验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验算习惯和书写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算式,揭示规律
口算
35÷5=
40×6=
800÷200=
5×7=
4×200=
240÷6=
65
÷9=
学生练习后集体校对,接着以上面的题目为基础找出它们的好朋友。
想一想:能不能给65
÷9=7……2找个好朋友。(同桌讨论,交流)
对这个有余数除法进行分析,
65
÷
9
=
7……
2
被除数
÷
除数
=
商
……
余数
根据7×9+2=63+2=65这个算式,你能用文字上面除法算式中的名称来归纳吗?
板: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二、计算应用,内化新知
投影出示:
三年级的小果园里结了94个桔子,4个班平均分,每胩班能分到几个?还剩几个?
94÷4=22……6
(2)94÷4=23……2
(3)4÷4=24……2
一道题算出了三个答案,哪个答案是正确的,你能判断
吗?
1、师:哪个答安案直接判断是错的?
2、在余数比除数小的时候运用什么规律来判断?余数怎么办?
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得出验算方法:
(1)先看余数。(1)中的余数比除数大,所以94÷4=22……6是错的
(2)在余数小于除数时如果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就是对的。
2、出示验算的结果:
验算:23×4+2
验算:24×4+2
=92+2
=96+2
=94
=98
结果与被除数相等,所以
结果与被除数不相等,所以
94÷4=23……2是对的
94÷4=24……2是错的
3、交流小结:
可以这样验算:(板)
先看余数。如果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答案错;
如果余数小于除数,再看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那就对的。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验算的结果,让学生掌握验算方法,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
三、练习:
(1)独立完成27页上练习
做完后让学生交流验算的方法。
(2)填数
28÷9=3……1
3×9+□=□
71÷4=17……3
17×□+□=71
70÷□=23……□
23×3+1=70
(3)选择
1、58÷5=(
),结果正确的是(
)。
⑴
10
……8
⑵11
……3
⑶
1
……3
2、44÷3=14
……2,下面验算方法正确的是(
)。
⑴
14×2+3
⑵3×2+14
⑶
14×3+2
3、83÷4=(
),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⑴
20
……3,验算:20×4+3=
80+3=83
⑵
19
……7,验算:19×4+7=
76+7=83
⑶
22
……3,验算:22×4+3
=88+3=91
4、a÷7=b
……
c,c可以是(
)。
⑴
7
⑵8
⑶
1、2、3、4、5、6
5、a÷b=c
……
8,b可以是(
)。
⑴
8
⑵小于8
⑶
大于8
(4)计算并验算
81÷2
67÷5
13÷8
46÷7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掌握验算方法。】
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五、作业布置:
练习册
教学随笔:
本课时的教学是使学生掌握除法的验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验算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判断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发现错误的计算及时纠正,以减少计算错误。
这一节课,我开始用对口算结果找朋友引入验算,降低了学生认知的难度,让学生在思考合作中探究知识,激发学生学习除法验算的兴趣:
使学生知道学习除法验算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明确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商和除数相乘还要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
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后,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在练习的设计时,注意培养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时通过多层分散练习加深对除法验算方法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除法验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学习除法的作用,在练习中感受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中由于过于注重把握时间的进程,而忽略了学生的体验,使得学习过程中气氛不够活跃;练习时没有采取比一比赛一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吕
标两位数被一位数除(横式分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除法横式分拆的算理,能正确计算两位数被一位数除的问题。
内容与方法:通过现实的情境及具体操作活动,探索两位数被一位数除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两位数被一位数除的横式分拆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两位数被一位数除的横式分拆算理。
【教材分析】?两位数被一位数除是在学习了表内乘法,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作为表内除法的发展,本单元探讨当被除数变大时的除法计算方法,它将为今后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及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思维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的知识和一位数与两位数、三位数相乘,并且明白了一位数与两位数、三位数相乘的算理。在此基础上我们来学习本章节的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ppt课件】
1、读一读:54÷9=6
32÷8=4
100÷5=20
(54除以9等于6;9除54等于6;54被9除,商是6.)
(32除以8等于4;8除32等于4;32被8除,商是4.)
(100除以5等于20;5除100等于20;100被5除,商是20.)
2、口算
最大填几?
120÷2=
8
×(
)<
43
480÷6=
35
>(
)×8
240÷3=
(
)×
4
<
40
350÷50=
30×(
)<
75
二、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的口算是越来越棒了,为了奖励大家,杨老师准备在淘宝上买些奖品。【课件出示奖品图片,并提出问题】
(1)42个笑脸橡皮,6个装一袋,有几袋?
42÷6=7(袋)
口诀:六七四十二
(可以用口诀计算)
(2)51支铅笔,平均分给4个小组,每组能分到几支?
51÷4=
不能直接用口诀计算!怎么办?
师:我们可以借助实物分一分,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小棒,一捆有10根,请拿出51根4人平均分。【拿5捆和1根】
三、合作探究:
(一)探究算法——横式分拆法
【小组活动】活动一:4人一组,用小棒分一分。
【交流反馈】先请学生说说各自的分法,再总结出最好的分法。
?
先从51里面拿出4捆分给4个人(也就是先分十。板书:先分十。从54里面拿出40分给4个人)
40÷4=10(支)
?
还剩1个10够分给4个人吗?剩下的怎么分?(1个10
和1合成11,也就是11个一分给4个人,再分一。板书:再分一)11÷4=2(支)……3(支)
?
51÷4等于多少?(最后把商合起来10+2=12,每人可以分到12支铅笔,还剩3支。)
问:12是怎么得到的?3表示的是什么?
小结:原来不能用口诀解决的问题,可以先分整十,再分剩下的,就变成可以用口诀解决了。【课件演示分的过程,并写出分步算式】
师:这种算法叫“横式分拆法”。揭题:两位数被一位数除的横式分拆法【板书】
板书:
两位数被一位数除
(横式分拆法)
51÷4=12(支)……3(支)
先分十
40÷4=10(支)
再分一
11÷4=2(支)……3(支)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接下来我们一起去闯关,在学习单上完成第一关练习。
(二)闯关练习(第一关):
写出计算过程:84÷7=
四、算法优化:
1、师:为了奖励学习中表现好的同学,我又买了87张奖励贴纸,准备和语文、英语老师平均分,每位老师能分到几张贴纸?
板书:
87÷3=
师:请小组4人再用小棒分一分,并想想如何写分步算式。【拿8捆和7根】
【小组活动】活动二:
4人一组,用小棒分一分。
【交流反馈】板书两种方法,比较那种更方便?【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30÷3=10
60÷3=20
30÷3=10
27÷3=9
27÷3=9
小结:因为87里面能被3除的整十数最大是60,所以先分60比较方便!
追问:能被3除的整十数还有吗?
2、闯关练习(第二关):
写出计算过程:
68÷3=
75÷2=
【闯关成功,课后奖励】
五、回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算法还只是除法中的一种,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学习其它的算法。
拓展思维:536÷3=
?
能不能用横式分拆法计算?
板书:
两位数被一位数除
(横式分拆法)
51÷4=12(支)……3(支)
87÷3=
29(张)
先分十
40÷4=10(支)
60÷3=20(张)
30÷3=10(张)
再分一
11÷4=2(支)……3(支)
27÷3=9(张)
30÷3=10(张)
27÷3=9(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