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 天 》教学设计
《飞 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九册第9课教学内容。本课属于“欣赏评述”与“造型表现”领域相结合的一个学习内容,也是线条系列中的一部分。
飞天是人们想象中的飞神,在印度神话中,是云和水的女神。教材中选入了六幅敦煌飞天的壁画。敦煌飞天的风格特征是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凭借飘逸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千姿百态,千变万化。飞天是敦蝗艺术的标志。通过欣赏、表现飞天的形象,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增强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什么是石窟缺乏感性认识,对飞天的艺术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也不是很了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和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增强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三、设计理念:
1.课程设计摆脱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综合了音乐、文学、舞蹈、艺术等相关学科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学科整合和关联。
2.在指导学生欣赏飞天表达自己情感体验的同时,培养学生从发现美、表现美到创造美和追求美的能力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课堂设计以活动教学方式为主,通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造型表现带来的乐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力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体现出美术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愉悦性、审美性。
4.评价标准体现多维性和多极性,以鼓励为主,成功展示自我,愉快表演,提高学生的表现力、自信心和评价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古代艺术作品中飞天的表现手法,感悟传统造型艺术的魅力,创作一幅飞天作品。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增强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古代艺术作品中飞天的表现手法,感悟传统造型艺术的魅力。
难点:如何运用线表现飞天的形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用纸、勾线笔等。
学生准备:高丽纸、勾线笔、涂色用具、课前收集的“飞天”的资料。
教法、学法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接受能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利用多媒体播放敦煌的录像创设情景,让学生走进,了解敦煌,并利用网络资源欣赏不同时期的飞天作品,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飞天表现的特点。通过我与学生的合作演示使学生能更为大胆自由的进行表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图
导入(欣赏飞天舞蹈)——播放敦煌莫高窟的录像——欣赏飞天作品——分析飞天形象——教师演示——合作完成飞天壁画——课后拓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欣赏飞天舞蹈的片段,引出课题。
教学意图:创设情境,激情引趣,为后面的深入学习做铺垫,并引出课题。
观察感悟
1.播放一段敦煌莫高窟的录像。
教学意图:了解敦煌的相关知识,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增强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欣赏不同时期的飞天作品。
1).欣赏西魏飞天作品。
2).欣赏隋代飞天作品。
3).欣赏唐代飞天作品。
教学意图:了解有关飞天的造型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及欣赏评述能力。
3.合作探究分析飞天形象
在欣赏过程中,有三个问题留给大家:(板书)
1)、飞天的动态有什么特点?
2)、飞天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3)、用什么线条表现飞天比较合适?
学生欣赏,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并反馈。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飞天的形象特点和表现手法。
4)教师演示与学生合作完成一个飞天形象。.
教学意图:解决教学的难点。
美艺创作
学生动手实践,全班同学合作完成一幅飞天壁画。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线造型的能力。
课后拓展
现在请大家再次打开书本第18页,想一想:
1、课本上的作品除了敦煌飞天还有什么地方的飞天?它们在哪个省?
2、这些飞天都是相同形式的壁画吗?
3、欣赏了这些作品,你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有什么感想?
教学意图:了解我国古代艺术作品中飞天的多种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增强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