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在快乐的节日里 课 型 造型
表现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学生了解节日习俗和各个民族的风俗,感受节日的气氛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能力
目标 ?运用制作刮蜡画的方法去完成节日卡,表达自己对朋友和亲人最由衷的祝福和感谢。
情感
目标 ??了解世界各地的民族节日风情,体会各国对于美好节日的追求。通过尝试制作刮蜡纸和刮蜡画,感受材料的多变性和丰富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 学习制作刮蜡纸,并用自己的艺术感受绘制完成一张节日卡片。
教学难点 学习制作刮蜡纸,并运用适当的构图完成节日卡的设计。
教 法 引导法、探究法、欣赏法、作品示范法
学 法 欣赏评述法 、观察体验法、材料风分析法
教学用具 学生:蜡笔、彩纸、牙签
教师:范画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人们庆祝节日的热闹情景,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节日带给人们的一份特殊感情。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制作刮蜡纸,体验不同媒材相结合产生出其特有的“化学反应”,启发并调动了学生创作和探究的热情。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并没有自己切身的体验过刮画纸的制作,因此教师在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上应做以强调。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用流畅丰富的线条表现画面的场景和气氛了,但在刮画纸上的表达因为媒材的不同而会产生特殊的效果,学生如何正确利用工具刮出独特的线条和块面,也是教师需要重点加强指导的方面。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
二、欣赏评述
方法探究
和教师示范
四、学生实践
五、展示评价
教师提问:
大家都知道什么节日呢?
在这些节日里面你最喜欢哪个节日,说说原因。
比一比:大家翻开课本第三课,看一看课本里面呈现的作品和我们平时的美术作品有什么不同?
课本中的材料是什么?能猜猜它的制作方法吗?
你觉得这种作品效果怎么样,说说你的看法。
看了书上的作品和学生制作出来的效果,你们有没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呢?今天我们就来挑战制作刮画纸,并运用制作好的刮画纸来完成一张美丽的节日卡片吧。
一.步骤:
构思作品:提前画小稿(构思自己即将绘制的卡片是什么节日、最能代表这个节日的代表物是什么)
图例:
2.制作刮画纸:
先用浅色的蜡笔平涂卡纸,做到颜色饱和紧密,尽量保持没有空隙。
注意:颜色由浅到深填涂 注意下笔力度
涂色时用一张白纸垫在卡纸下面,保持画面干净卫生。
图例:
3.可以选用三种颜色进行涂色。用浅色平涂后颜色可以逐渐加深并使用局部点涂的方法进行布局。
注意:后期涂色时下笔力度要适当减轻,多选用鲜亮的红色、橙色、柠檬黄色等颜色制作效果。
图例:
最后一层用黑色覆盖,可以适当留有少许空隙。注意用笔力度不要太重。
最后用曲别针或牙签进行刮画,刮出点线面结合的效果。
二:
欣赏优秀作品,并感受线条的表达。
通过教师的范画和重点讲解,学生体验制作刮画作品。
作品要求:
大胆想象,利用自己制作的刮画纸绘制一个漂亮的节日卡,送给你的小伙伴吧~
教师选取几幅代表性作品和学生一起进行重点评价。
你喜欢哪幅?谈谈原因,这幅出现了什么问题,你能帮帮他吗。 学生回答:
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春节、圣诞节、泼水节......
情景再现:
我最喜欢春节,因为
春节是我们中国的节日,而且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而且春节是团圆和美的节日,它代表着吉祥和祝福。春节的时候,漂泊的人们都汇聚在一个房间里,大家吃着年夜饭,看着电视里的节目,非常幸福。我喜欢春节!
生答:
1.第三课的作品都是用刮画完成的,我们平时的作品是直接在素描纸上绘画的,在绘制方法上有不同、纸张材料也不同。
2.课本中的材料是刮画纸,有成品也有自己用蜡笔制作的刮画纸。
3.我觉得这种作品出来的效果很特殊,画面效果比较色彩丰富和多样,作品效果也比较独特线条也很有变化。
学生欣赏学习
学生进行卡片的制作,教师下台巡视并单独进行指导和讲解。
学生进行点评,师生互评。
学生通过教师的情景带入,感受节日带给人们特有的情感。
学生通过观察的方法,找到本课学习的重点,并通过探究调动学生制作刮画的积极性。
通过教师的示范,给学生传达一种身临其境和直观的教学体验,也提高了学生对于制作节日卡的兴趣,在重点的讲解和示范上,也避免了学生制作时会出现的一些问题。
学生通过体验制作刮画纸,了解到不同媒材的变化性和可创造性,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点评和作品问题的探究,了解到怎样避免画面中出现问题,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法,对之后的作品欣赏能力进行了知识的储备。
板书设计
《在快乐的节日里》
点线面
线条疏密
对比
下笔力度
资料收集:春节: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1]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圣诞节:圣诞节(Christmas)又称耶诞节,耶稣诞辰,译名为“基督弥撒”,西方传统节日,在每年12月25日。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因为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故名“耶诞节”。[1]
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会先在24日的平安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举行子夜弥撒,而一些基督教会则会举行报佳音,然后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东正教的圣诞节庆则在每年的1月7日。
圣诞节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区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亚洲的香港、澳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古罗马教会在君士坦丁时代(公元313年),就逐渐习惯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庆祝主的诞生。[1]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