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24 21:3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历史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上
第11课
古代日本
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这些地区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东罗马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
528年,查士丁尼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529年,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复习巩固
背景:
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
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
查士丁尼还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
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①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帝国的部分地区。
②9世纪以后,拜占庭帝国又面临外部多个军事势力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③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拜占庭皇帝不得不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十字军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拜占庭帝国国势日渐衰弱。
④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火亡。
拜占庭帝国是—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①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
②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评价: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
6世纪前的日本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等等。来自中国、朝鲜的移民也依其特长分别被编入锦织部、锻冶部等。
根据文献记教,1——2世纪,日本有10O多个小国。
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录。
相关史事
《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大化改新
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背景
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
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部、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①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②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③统一赋税。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成—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影响
内容
大化改新
政治
经济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1.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2.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身使用,也不能买卖;
3.统一赋税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相关史事
据《曰本书纪》记载,
608年,曰本第二次派遣隋使,并在向隋炀帝递交的国书中写道:“东天皇敬白西皇帝。”这是日本史书中第—次出现天皇”一词。
大化改新前后日本社会的变化
大化改新前
大化改新后
项目
政治
土地
人民
贵族统治
中央集权
贵族私有
国家公有
归贵族私有,近似于奴隶
归国家所有,是公民
大化改新内容与中国隋唐制度的比较
项目
大化改新内容
中国隋唐制度
政治
中央
地方
经济
设二官八省,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
设立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国家定期分地给公民并收取赋税
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为什么说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1、大化改新以前,日本是一个落后的奴隶制国家,国家政权长期掌握在奴隶主贵族手中,奴隶主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和部民,最高统治者天皇的权力和地位受到极大威胁和挑战;
2、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奴隶主贵族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特权被取消,贵族势力遭到沉重打击;
3、土地和部民收归国有,建立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成为一个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
4、改革后的日本成功地进行了社会转型,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幕府统治
武士集团形成的背景(原因)
武士集团形成根本原因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武士集团形成
武士集团形成直接原因
武士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武士集团双面性
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幕府统治特点1)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原撷例
1147—1199)
幕府统治开始
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
(幕府统治特点2)
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新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幕府统治影响
知识拓展-幕府统治
  幕府统治,又名“武家政治”,表现为军人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进行统治。幕府的最高统治者为征夷大将军,亦称“幕府将军”。在日本历史上,幕府统治共历三朝。1192年-1333年为源赖朝的镰仓幕府时期;1336年-1573年,为足利尊氏开始的室町(tīng)幕府统治时代;1603年-1868年,为德川家康开始的江户幕府时代。
武士道精神
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等。
日本武士
内容:
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事亲之孝、待妻之义、对子之慈都必须让位于对主公的忠诚。
实质:
以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对日本民间社会也逐渐产生了影响。
中国汉字传入日本后,日本人借用汉字创制本国文字,用汉字的音、义和形,发展了书写日语的方法。据说,吉备真备用汉字偏旁创造了片假名,后来空海创造了平假名,这表明了汉字,汉语在日文的形成与发展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幕府与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并存,名义上“征夷大将军”由天皇任命,实际上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是象征性的传统中央政府,而以“征夷大将军”为首的幕府则是真正的中央权力机关。
知识点一
6世纪前的日本
1、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_____政权统一了日本。它的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__”。领地上的居民以
的形式组织生产
知识点二
大化改新
2、背景:
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______
3、时间: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
大和
大王
646年
孝德天皇
“部”
知识点小结
大化
知识点一
6世纪前的日本
4、主要内容:
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__________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______,成为公地、公民;统一______等。
5、意义: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________________国家。
中央集权
国有
赋税
中央集权的封建
知识点小结
知识点三
武士和武士集团
6、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成为“________”。
7、12世纪晚期,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
_________”称号,设_______
于镰仓。日本由此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8幕府统治时期特点: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天皇大权旁落,_____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
武士
征夷大将军
幕府
幕府将军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