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一章
地球和地球仪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一)
SHERRY
情境导入
请一位男同学站在讲台上,一位女同学站在讲台下,各报身高。
提问:2位同学在身高分别要海拔多少?相对高度是多少?
一、海拔、相对高度
一、海拔、相对高度
新课讲解
地面高度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多米,请你解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趣味提问: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而地图确是平面的.
如何将高低起伏在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平原
山地
丘陵
高原
盆地
提问:
二、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
等高距: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
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特征:
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新课讲解
等高线地形图原理
等高线——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00
200
200
200
新课讲解
同线等距,同幅等距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思考等高线分布的疏密与坡度陡缓有什么关系?
新课讲解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观察与思考
新课讲解
山
顶
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
新课讲解
100
200
300
山
顶
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100
200
300
盆
地
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
新课讲解
等高线弯曲时,凸出部分指向低处。
等高线弯曲时,凸出部分指向高处。
新课讲解
学习区分山脊和山谷
40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为山脊
40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为山谷
新课讲解
鞍
部
一组等高线的中间部分
新课讲解
陡
崖
新课讲解
4)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之差。
5)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新课讲解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
闭合曲线
中心(点)
等高线向低处突出
(线)
等高线向高处突出
(线)
两个山顶之间低地(点)
等高线重合的地方(线)
几种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
小结
巩固1:将厚度相似的大小不一的书本叠在一起,告知学生的等高距,要求学生根据模型,绘制出对应在等高线地形图。
巩固2:找一个包含有山顶、山脊、山谷、陡崖等特征的番薯,在假设的各海拔上将番薯沿水平方向切断,然后将每一层在外轮廓线按其镶套关系描绘在一张白纸上。
新课讲解
板书
等高线地形图
山峰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海拔和相对高度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SHERRY
谢谢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地形图的判读》(一)教学设计
课题
地形图的判读(一)
版本
人教版
年级学科
七年级地理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
2.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的设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会正确的阅读、使用地图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部位。
教学过程
(板书)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新课导入:请一位男同学站在讲台上,一位女同学站在讲台下,各报身高。提问:2位同学在身高分别要海拔多少?相对高度是多少?新课教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以上问题。小结:地面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在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板书)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①海拔
②相对高度巩固:学生阅读课本24页图1.35,读出它们的海拔,计算出它们在相对高度。点拨:无论计算海拔还是相对高度都必须用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是米。趣味提问: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多米,请你解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过渡:PPT展示5幅不同类型的美丽在地形图。介绍: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地球表面千姿百态,高低起伏,而地图确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在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PPT展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自问自答:那就是用绘制等高线的方法来表示。提问:那么,等高线要怎么绘制出来的?学生观察课本中的1.35“等高线示意图”,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海洋中的等深线也是同样的绘制方法吗?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小结:介绍等高线、
等高线特征、等高距、等深线。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原理》巩固1:将厚度相似的大小不一的书本叠在一起,告知学生的等高距,要求学生根据模型,绘制出对应在等高线地形图。巩固2:找一个包含有山顶、山脊、山谷、陡崖等特征的番薯,在假设的各海拔上将番薯沿水平方向切断,然后将每一层在外轮廓线按其镶套关系描绘在一张白纸上。让学生对照绘制出来在等高线地形图轮廓和番薯模型,总结:如何将等高线在弯曲和疏密特点,判别地形图上的各种不同在山体部位。1.番薯模型在这个部位要山顶,地形图上哪要山顶?2.观察番薯模型,左右两个山坡哪个坡陡?哪个坡缓?与等高线的疏密分布情况有什么关系?3.读图课本图1.36“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观察等高线形状和山地实体形态的差别,你能总结出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这些地形的方法吗?小结:①判读地势高低
②识别坡度陡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③识别地形部位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入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分
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巩固:完成课本26页活动。点拨:等深线的绘制方法一样,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得到等深线。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布置
板书
第三节 地形图的判读(一)一、海拔和相对高度二、等高线地形图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三、分层设色地形图四、地形剖面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