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图1.21 1908年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的梁龙化石骨架
最大梁龙
身长>36m
脖长>6m
尾长>10m
身材这么庞大的动物为什么没有继续在地球上生存下来?
地球的环境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历史
地理
1·
理解沉积岩地层、古生物化石与地质年代表构建的关系。
能够利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不同地质年代的时间尺度。
阅读课本14-15页,回答:
研究地球历史的最主要途径是什么?
沉积岩是怎么形成的?沉积岩地层有什么特征?
什么是化石?化石的分布与地层有什么关系?
什么是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表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研究地层
太行山王莽岭的地层
地层:
甘肃张掖的砂岩地层
——
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
是一部地球几十亿年演变发展留下的
“石头大书”
沉积岩的形成
沉积岩地层的特点
岩石
破坏的产物
沉积物
岩石
(沉积岩)
风吹、日晒、雨淋以及生物作用
岩石被破坏
风和流水等搬运
沉积
压紧固结
(裸露在地表)
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常含有化石
(一般上新下老)
越古老
越年轻
化石
——
保存于地层中,经石化而形成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岩石)
三叶虫化石
山东莒南县岭泉镇恐龙足印化石群
蕨类植物化石
化石的形成过程
生物遗体或遗迹
→
沉积物覆盖
→
沉积物变成岩石,生物遗体或遗迹石化成为化石
→
构造运动,侵蚀和风化作用使一些化石暴露于地表
首先,生物本身具有硬壳、骨骼等不易毁坏的硬体部分容易形成化石。
只有在特殊条件下,硬体和软体才能一齐被保存下来。例如:密封于琥珀内的昆虫化石,栩栩如生;在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发现的保存在冻土中的猛犸,皮毛血肉俱存。其次,生物死亡后必须尽快地被沉积物所掩埋,这样才能避免腐烂或被其他动物所吞食。最后,埋藏下来的生物遗体必须经石化(如矿物质的充填或交代作用、植物的炭化作用等)才能形成化石。
密封于琥珀内的昆虫化石
化石的分布与地层
岩层
化石
越古老
越年轻
越简单
越复杂
沉积岩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上新下老
同一时代的地层,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的生物化石
思 考
A、B两地是否具有同一时代的地层?将同时代的地层用虚线连接起来,猜想两地地层产生差异的原因。
课本15页
同一时代的地层,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的生物化石
两地地层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多种可能:
地壳运动导致的隆起、凹陷
流水和风力的侵蚀等
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可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例如:
页岩
→
静水环境
红色岩层
→
氧化环境
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
→
还原环境
珊瑚化石
→
清澈温暖的浅海环境
破碎的贝壳
→
含煤地层
→
滨海环境
湿热茂密的森林环境
说说你的推测?
(蝙蝠虫化石)
地质年代:寒武纪
沉积层厚且范围广
明显的波浪沉积地貌
原始海洋
寒武纪时期的原始海洋
是对是错?
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
科学家的推测:寒武纪的生存环境
阅读课本P20自学窗:古生物研究
地质年代表
地球演化的特点
划分依据
时间单位
地质年代表
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地层顺序
生物演化阶段
岩石年龄
宙、代、纪
2.6
23
66
145
201
299
359
419
443
252
2500
485
541
4000
距今时间/百万年
4600
地质年代表
时间尺度——宙>代>纪
在一个地震后的早晨(震旦),天气很冷(寒武),一个奴隶开始熬陶(奥陶),他被滞留(志留)在这里做泥盆。给炉子里填了石炭,开始烧,烧好以后摞起来,一叠,二叠,三叠,结果摞太高打碎了,被奴隶主发现,大骂猪猡(侏罗),饿(白垩)了一天。
新生代
中生代
古生代
显生宙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思 考
若将地球46亿年的历史压缩为一天24小时,地球诞生于0点,你能算出图中的时间分别对应一天中的什么时刻吗?
课本15页
2.6
23
66
145
201
299
359
419
443
252
2500
485
541
4000
距今时间/百万年
4600
新生代
中生代
古生代
显生宙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16
4
22
10
18
20
24
2
6
8
12
14
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自然环境
生物
时间
化石
地层
地球演化的阶段性
地质年代表
古生物学家发现,甲地层只有水生生物化石,乙地层水生生物化石占多数,丙地层和丁地层陆生生物化石越来越多。由此看出生物在生活环境方面的进化趋势是( )
A.
从水生到陆生
B.
从简单到复杂
C.
从低等到高等
D.
从陆生到水生
人类研究和还原地球的历史,主要依据的是(
)
A.
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
B.
各地层的海陆分布状况
C.
地层的排列顺序和生物化石的结构复杂程度
D.
各地层形成的地理环境
人类研究和还原地球的历史,主要依据的是(
)
A.对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进行测量
B.当时的海陆分布状况
C.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
D.研究各地地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
关于化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同一年代的地层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B.不同年代的地层往往含有不同的化石
C.结构简单的化石一定在地层深处
D.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确定其形成的地质年代
地球的历史悠久,自形成到现在已经有大约46亿年的时间。尽管时间久远,但人类还是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基本上还原了地球的发展史。
人类为了研究地球的历史,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球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在地质年代表中经历时间最长的是(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下列各代纪,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寒武纪、白垩纪、二叠纪
B.白垩纪、二叠纪、三叠纪
C.石炭纪、二叠纪、白垩纪
D.泥盆纪、古近纪、侏罗纪
7.研究古地理环境的主要依据是( )
A.文字记载
B.考古资料
C.标本与化石
D.地层和化石
8.与①对应的地层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
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它主要是由沉积岩构成的。
9.水平地层一般( )
A.下新上老
B.下老上新
C.同时形成
D.陆地缺少
10.地层不能够反映的是( )
A.生成顺序
B.新老关系
C.发展阶段
D.时间长短
11.确定某地层形成时间依据( )
A.化石的种类和数量
B.组成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C.岩石的绝对年龄
D.植物化石的埋藏深度
1-11:CACCA
CDCB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