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和特征;
了解古代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课标要求
一、村落的产生
村落:农业出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居民聚居点。
半坡村落遗址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代表:
活动时间
距今约6000年前
活动区域
陕西西安半坡村
半坡居民
活动时间
约7000年前
活动区域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河姆渡原始居民
一、村落的产生
1、原因
农业产生要求定居生活,便出现了房屋的建造,他们把房屋建在一起,在外面挖壕沟,建围墙,最早的村落就这样出现了。
半坡遗址聚落复原图
公共墓地
窑场
居住区
壕沟
探究
古代先民村落的特点
房屋、墓葬、窖穴和公共活动场所
1、接近水源 2、水运交通便利
3、地形平坦 4、土壤肥沃
组成:
选址:
2、影响
①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
②提高了生活质量
③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集镇的出现
集镇: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保护其财富和人身安全,在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形成集镇。
二、集镇的出现
1、过程:
北魏:军事目的
北宋:商业目的
明清:专业分工
再现千年前胶州湾繁华——胶州板桥镇
板桥镇复原模型
唐宋时期:沿海港口城市的繁荣
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七月在杭州、明州(今宁波)、密州(今山东诸城、胶州一带)、秀州(今上海淞江)等地设市舶司,负责检查进出船只商货、收购专卖品、管理外商。当时的密州市舶司就设在板桥镇(今胶州市区),是北方唯一的市舶司。
2、原因:
商业的发展、繁荣
地理位置优越
明清中国四大名镇
河南朱仙镇---棉纺织业
广东佛山镇---冶铁业
湖北汉口镇---航运业
江西景德镇---制瓷业
3、影响
①便利了农村居民物品交换,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②推动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城市的产生
1、城市的由来
“城”——为了防卫,并且用城墙等围起来的地区 ;
“市” ——商品交换的场所。
平遥古城
朝 代
都会的崛起
战 国
唐 代
宋 代
元
明 清
各诸侯国国都形成许多著名都会
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扬一益二)
汴京(东京)、临安(杭州)
大都
2、中国古代著名城市
北京城
探究1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庙,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考工记》
上述材料反映中国古代城市布局有何特点?
探究2
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列举在汉代西北地区、唐宋以后东南沿海以及明清时期兴起哪些城市?
1.汉代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兴起:
敦煌、楼兰、龟兹( qiū cí )等
对外商路
2、唐宋沿海港口城市的兴起:
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
战国
宋元
明清
隋唐
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城市的演变趋势(如数量、分布区域、城市功能等)
战国时期主要分布在政治中心
隋唐以后主要分布在交通发达货物集散地
明清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数量增多;地理位置南移、东移;经济功能增强。
内容
城市的
功能
内部布局
政府管理
地域分布
由政治军事中心逐步向经济中心发展,经济功能不断增强;
由坊市分开到打破坊市界限和时间限制;
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交易到逐渐放宽
城市分布随经济重心转移发生变化
农耕时代的城市发展趋势
思维升华
3、西方古代城市
雅典卫城
罗马水道工程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1、两河流域:黏土、芦苇
2、古埃及:泥、木材
3、北美:动物毛皮
4、古希腊、罗马:
木、石、砖为主要材料
混凝土、拱券、希腊柱式为主要特征
拱券?( xuàn )结构
希腊柱式
5、中国:
远古:干栏式、半地穴式
半坡居民的半地穴式房屋
河姆渡居民的干栏式房屋
干栏式建筑
干栏式建筑:
干:“上面”
栏:“房屋”
卯榫
河姆渡
(?mǎo sǔn)
卯 榫
其特点是在物件上不使用钉子,利用卯榫加固物件。
河姆渡
河姆渡遗址的榫(sǔn)卯mǎo建筑构件
榫
卯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草编残片
用于干栏式建筑铺垫地板
河姆渡原始居民干栏式房屋想象图
请问这种房屋有什么优点?
此种建筑通风防潮,也防蛇、虫、洪水、等的侵害;
具有有效地利用空间、一房多用的效能。
河姆渡
半坡
动脑筋:半坡人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子?
黄河流域(北方)干旱、风沙大、 气候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可以抵挡风沙、保暖。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考古镜头四:房屋
半坡
半坡居民的半地穴式房屋
河姆渡居民的干栏式房屋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
房屋名称
特点
建筑原因
干栏式房屋
半地穴式房屋
炎热多雨、潮湿
通风防潮
气候干燥寒冷雨水较少
防沙、保暖
汉代:主次分明、院落有序
明清:北方: 窑洞、四合院
南方:干栏式、封闭式院落、
徽派民居、福建土楼
5、中国:
远古:干栏式、半地穴式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李家山窑洞山体与建筑结合之完美,人居环境自然之美,窑洞层层叠置错落之美,尽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
山西省临县李家山村窑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吊脚楼
吊脚楼多依山靠河
就势而建,属于干
栏式建筑。依山的
吊脚楼,在平地上
用木柱撑起分上下
两层,节约土地,
造价低廉;上层通
风、干燥、防潮,
是居室;下层是猪
牛栏圈或用来堆放
杂物。
徽派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流派,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中国人,其传统民居的共同特点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徽派民居
客家土楼中最普通的圆楼,其直径大约为50余米,三、四层楼的高度,共有百余间住房,可住三、四十户人家,可容纳二三百人。而大型圆楼直径可达七八十米,高五六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从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
福建省龙岩市客家土楼
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都会
秦都咸阳
楚都郢
齐都临淄
赵都邯郸
燕都蓟
魏都大梁
韩都郑
唐长安城
北宋汴京城
城市:从规范之美到自由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