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文化碰撞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提到“战争”大家会想到哪些词语?
1.亚历山大东征
2.蒙古西征
埃及文明
印度文明
希腊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
亚历山大
帝国疆域
亚历山大帝国的版图
“把世界当做自己的家乡”
希腊化时代
遍布欧亚非的希腊式雕像
三地信奉着希腊神话中的神
亚历山大港
埃及卢克索城
叙利亚古城帕尔米拉遗址
希腊化时代
亚历山大灯塔
希腊化时代
文化的继承
科学的兴盛
哲学的发展
你知道新希腊文化中心在哪里吗?
你能说出希腊化时代数学、物理、天文学、医学的成就吗?
你听说过犬儒学派、斯多葛学派吗?
All Roads Lead to Rome.
条条大路通罗马。
When in Rome,do as Romans do.
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
大蒙古帝国
蒙古帝国扩展的原因
“这个国家的某些部分,山岭极多,在其他部分,则是平地,但是,实际上它的全部土地都说是由砂砾构成的,土壤不多,几乎都是沙漠。在某些地区,有一些小树林,但是在其他地区,则完全没有树木。肥沃的土地不及百分之一,而且除非用流水来灌溉,是不能有收获的,而那里溪流和小河不多,大河更是十分稀罕。”
——罗马教皇的使者加宾尼《出使蒙古记》
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 ,其职责便在于对内能保证部民的安全 ,对外则能掠夺更多的财物。成吉思汗是当时最能胜任这两种职责的第一人选。他的理想就是对外征服和掠夺。
12 世纪末期 ,中国四分五裂的版图和互相征战的纷杂局势为成吉思汗的征服提供了有利条件。
——《略论蒙古西征的原因和影响》纪宗安 李 强
三次西征,最远到达奥地利
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
第二次西征(拔都)
第三次西征(旭烈兀)
为报复花剌子模人民的反抗,每次城陷后都要都要进行残酷的洗劫,或把城市夷为平地,或纵火焚烧,或引水灌溉,居民除部分工匠和妇女掠送蒙古外,其余皆被杀戮。蒙古人摧毁了中亚的许多文明城市,破坏灌溉设施,兵锋所致,满目疮痍。
蒙古人拆毁了图斯附近的哈伦拉施特的陵墓。···以及所有给阿拉伯-波斯灿烂文明增添光彩的建筑都被一个一个毁掉。
——《草原帝国》(法)格鲁塞
蒙古军攻陷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哈里发出城投降,被装入袋中,纵马踏死。历时500余年的阿拔斯朝阿拉伯帝国灭亡。蒙古军队在城中烧杀劫掠7日之久,80万居民几乎被屠杀殆尽,许多艺术珍品和建筑遭到毁灭,历史名城巴格达蒙受了一场空前的浩劫。
旭烈兀西征
蒙古国的扩张
教皇的使臣、从印度来的佛教僧侣,巴黎、意大利和中国的技师,拜占庭和亚美尼亚的商人,阿拉伯使者,波斯与印度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都汇集在蒙古皇宫中。
据史书记载,元朝的《万年历》是由回回天文学家编制的,而在太医院下设的广惠司是由一个叙利亚人创办的,为修建元朝大都城做出贡献的是一个波斯人。在整个元朝时期,波斯、阿拉伯的天文历法,数学和医学等科学知识大量传入中国。
“中国的绘画和波斯的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北京有了天主教总主教。”“从蒙古人的传播文化一点说,差不多和罗马人传播文化一样有利。对于世界的贡献,只有好望角的发现和美洲的发现,才能够在这一点与之相似。”
——《蒙古帝国史》(法)格鲁塞
中国古代三大发明的西传
火药
指南针
印刷术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杠杆。
——马克思
弗兰西斯·培根曾对三大发明的历史意义评价道:“……这三大发明首先在文学方面,其次在战争方面,第三在航海方面,改变了整个世界许多事物的面貌和状态,并由此产生无数变化,以至似乎没有任何帝国、任何派别、任何星球,能比这些技术发明对人类事务产生更大的动力和影响。”
马可波罗往返路线(1271——1295)
《马可波罗行纪》
“…这是人类之间最广大而开放的一次握手…”
——《元代交通史》
文明交往的主要两种方式
或和平的、或暴力的
和平交流方式有商业贸易,宗教传播、游历访问
但暴力也是文明传播的一种手段
一次又一次的征战突破了地域的局限
导致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大融合,
客观上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从分散走向整体
著名文化人类学家博厄斯曾说过:“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
斯塔夫里阿诺斯补充道:“换句话说,如果其他地理因素相同,那么人类取得进步的关键就在于各民族之间的可接近性。”
后记:
人类文明走了多远,战争就存在了多久。
文明与野蛮同在,流血与辉煌相随。
战争激起的火花,照亮了文明前进的路。
文化催生文明,文明呼唤和平。
每一个生命都该敬仰,
每一个灵魂都该敬畏。
摒弃战争,友好交流。
人类文明,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