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中国历史学家陈寅恪
一、高度繁荣的经济
农业
商业
手工业
农业卷
粮在画中藏—稻香江南
“汴河……岁漕江、淮、湖、浙米数百万石,及至东南之产、百物之宝,不可胜计”。 -------《宋史·河渠志》
展开想象
---北宋 吕陶《净德集》
稻米:
“其稼则刈麦种禾,一岁再熟。”
---北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
宋代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茶叶:
九峰之民多种茶,山山栉比千万家。
朝脯伏腊皆仰此,累世凭恃为生涯。
棉花:
“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竞植之。采其花为布,号吉贝。” ----北宋《文昌杂录》
“木棉,本出闽广,宋时始传种,种于松江之乌泥泾。” ---万历《嘉善县志》
棉纺织业
宋末元初,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黄道婆将她从海南黎族那里学来的纺织技术加以革新,推广了“捍、弹、纺、织 之具”, 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使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松江在元明时期成为全国棉纺织中心。
黄道婆
古纺织图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御寒之棉
元代脚踏三锭棉纺车
宋代手摇一锭棉纺车
黄道婆
手工业卷
船在画中行—工艺精湛
《清明上河图》中船的钉接榫合结构
造船业
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福建泉州特征的木质古沉船,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初步推算,“南海一号”古船是尖头船,整艘商船长30.4米、宽9.8米,船身(不算桅杆)高约4米,排水量估计可达600吨,载重近800吨。 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海底近千年的古船船体保存相当完好,船体的木质仍坚硬如新。
南海一号宋瓷重见天日
来啊,观赏这件瓷器,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它来自中华。
——18世纪的法国诗歌
宋代景德镇名瓷
大放异彩于宋
制瓷业
钧窑【河南 禹州 】青中带红华而不俗
汝窑【河南 宝丰 】釉色多呈天青
官窑【河南 开封 】釉色以粉青为主
定窑【河北 曲阳 】以烧制白瓷为主
哥窑【浙江 龙泉 】以冰裂瓷为主
宋代五大名窑
定窑孩儿枕
2015年6月6日,宋代定窑白瓷美人枕以3.5亿港元的高价落槌,加上13%佣金,最终成交价高达3.955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1644亿元)。
汝窑天蓝釉长颈镶金瓶
汝窑是中国瓷器的巅峰,全球遗存的79件汝窑几乎全为世界大博物馆所藏。2012年4月,在香港苏富比举行“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会上,有900年历史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以天价2.078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8384亿元)成交,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
哥窑冰裂双耳洗
五足洗
哥窑器以“冰裂纹”著称,关于“冰裂纹” 还有一个传说:南宋时有章生两兄弟在龙泉造窑烧瓷器,哥哥的窑称为“哥窑”,弟弟的则称为“弟窑”。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弟窑”落败于“哥窑”,于是弟弟便提了冷水
从哥哥的窑顶浇了下去,欲破坏哥窑即将出窑的瓷器,不料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哥窑瓷器表釉皆炸裂开来,形成许多“冰裂纹”,被人称“金丝铁线”纹,成为哥窑独具之特色。哥窑从此反而更闻名天下。
官窑粉青葵式碗
钧窑小碗
钧窑花盆
元青花瓷罐
(鬼谷下山图罐)
元代青花梅瓶
凤穿花执壶
元代釉里红
矿冶业
都城汴京,“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宋)庄绰:《鸡肋篇》
宋代北方冶铁炉大都以煤作燃料,还出现了水排风箱。这种水力鼓风器是采用卧轮式水车,通过曲柄、 杠杆机械的推动来鼓风。
据《文献通考》记载,北宋年间,铁、铜的最高产量为824.1万斤和1460.5万斤,这在当时都是居于世界第一位。
商业卷
人在画中游—商机无限
“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城市商业
经营方式
结论:宋代商业繁荣超过前代
城市商业
灯笼:经营时间
招牌:经营手段
宋商号的标记:白兔捣药图
店铺的名字
广告文字
南宋都城临安,是一座气魄雄伟的大城。临安城商业繁华的程度,超过了北宋东京。城内自大街到各个坊巷,大小店铺连门皆是。大街上的买卖昼夜不绝,也有繁盛的夜市和早市。城外东西南北各数十里,也都是人烟聚集,货物充盈。临安城最繁华的街道,是一条贯串南北的“御街”,也称天街,全长1.35万尺,用石板铺成。天街把临安城分成两大部分,天街两旁店铺林立,到处是奢华的贸易店、服装铺、大酒楼、瓦肆等。
临安: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宋代通用铜钱,而四川地区流通铁钱。在四川买一匹丝绸,要付130斤重的铁钱,根本没法随身携带,需用车载。
宋代人是如何解决材料中出现的问题的?
北宋交子
南宋会子
蜀人以铁钱重,私为文券,
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边境贸易
对外贸易
刘家上色沉檀楝香铺
这是一艘南宋远洋货船,据考证,该船系南宋晚期福建造的中型远洋货船,航行于东南亚一带。海船出土时,舱内遗物非常丰富,有香料、药材、木牌、铜钱、陶瓷器、竹木器等。
南海一号:专家从船头位置推测,当时这艘古船是从中国驶出,赴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或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
原因
过程
影响
司马迁笔下的江南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笔下的江南
苏湖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宋代南方人口量增加并最终超过北方。
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宋代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元大运河示意图
元大运河示意图
古人总结的人民流亡的原因:
“一曰天,二曰官,三曰军,四曰钱,五曰愚。”
匈 奴
鲜 卑
鲜 卑
羌
氐
羯
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
中 原 人 口 南 迁 的 第 二 次 高 潮
1126年,金人攻破汴京;次年,将宋徽宗、宋钦宗及
许多百姓俘虏押往北方,使汴京一片残破,北宋灭亡,史
称靖康之乱。
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三次高潮
材料一: 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五代之际,黄河流域政权更迭,战乱不已。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三:南宋政府……又奖励州县官兴修陂塘堤堰等水利灌溉工程,当时的州县官大抵(都)兼“提举圩田”或“主管圩田”的职务。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四: 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
材料二:
北方战乱,南方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
政府注意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南方自然条件好。
北民南迁,农业劳动力增加,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
1、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2、北民南迁,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
3、政府注意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4、南方自然条件好
5、政治中心南移
6、民族融合,共同开发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北方战乱,南方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
统治阶级重视经济发展。
南方自然条件好。
北民南迁,农业劳动力增加,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
民族融合,共同开发。
要维护国家统一稳定,营造安定的社会环境。
要采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要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要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发展科技。
要处理好民族问题,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阶
段
阶段进程
南 移 情 况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安史之乱)
南宋
奠基
开始南移
完全南移
南 方
北 方
南直
浙江
福建
四川
广西
贵州
江西
湖广
广东
云南
北直
山东
山西
河南
陕西
27
26
11
9
2
0
22
12
5
0
17
13
5
11
2
114
48
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
材料一: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材料二:在长江流域早期开发中,畲田开发是一种典型形式。畲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
唐代至清末长江较大水灾初步统计?
朝代
年数
水灾次数
平均几年一次
唐代
289
16
18
宋朝(金)
317
63
5
元朝
91
16
5.6
明朝
276
66
4.1
清明
268
62
4.2
1、奠定我国南强北弱的经济格局
2、江南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3、促进南北文化交流,促进文化重心的南移
4、过度开发,也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
三、社会的变化
士:出身贫寒或出身中小地主家庭,是有知识、有
文化而未取得官职的人。
他们是国家官僚阶层的后备军,一旦做官,就可以
享有丰厚的俸禄,生活十分优裕,地位很高。
士农工商——“士”
材料一:两宋三百年间,共取士约十一万人。初期进士每年二三十人,宋真宗景德三年(1005),一榜取士达三千多人,创造了历史最高记录。
材料二:太祖……其戒有三:一保全柴家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加农田之赋。
——王夫之:《宋论卷一·太祖》
宋代,士大夫有怎样的特殊社会地位?
择婿贵进士(榜下捉婿)
有一个新及第的年轻举人,为一权势之家看中,其家便派出十多个壮丁将青年簇拥至其家,该青年既不拒绝,也不逃避,而是欣然而往。不多时,一位着高官袍服的人来到青年面前,问道:“我只有一个女儿,长得并不丑陋,愿意嫁与公子为妻,不知可否?”此青年深深鞠了一躬,推辞道:“我出身寒微,如能高攀,固然是件幸事,要不您等我回家和妻子商量一下再说,怎么样?” 有时年龄也是可以不考虑的。有一个叫韩南老的人,考中了进士,很快便有人来向他提亲,他并未拒绝,而是作了一首绝句“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媒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
地主和佃农签订的租佃契约到期,租佃关系结束,农民可以另租土地,地主可以另佃;不允许地主私自处置佃农,不得随意撤佃。
士农工商——“农”
宋律规定:
工:各种手工业者,工匠相对自由。
禁漏花深,绣工日永,蕙风布暖。
——(北宋)柳永:《倾杯乐·禁漏花深》
商:商人,行商坐铺之人。
宋代颁发“恤商”法令,宽待商人,鼓励商业发展。
材料一:古代商人地位
材料二:宋代商人还同士大夫甚至皇室通婚。宋徽宗的郑皇后、宋高宗的吴皇后都是出自商人之家。
材料三:宋代不仅允许商人子弟参加科举考试,还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参加考试。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
“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中国学者余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