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设计思想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章紧紧围绕文题中“奇妙”两字,按照逻辑顺序,有条理的介绍了什么是克隆;克隆的试验;以及克隆的应用、发展。由于“克隆”是最新的尖端科技的知识,学生不太了解,所以课前要求学生课前要熟读课文,利用图书馆,网络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授课中,让学生读、说、写、议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爱科学的热情。教师应运用形象的资料图片来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用通俗的语言和学生共同探讨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真像的兴趣、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练习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查找问题,提高阅读现代科普文章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科学知识,进一步学习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对克隆引发的伦理、道德、法律问题的认识
教学准备:
学生:上网或图书室收集有关克隆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景
小紫彤是一名好学上进的好的学生,可惜的是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前不久她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年轻的生命得以再次焕发光彩,但像小紫彤这样幸运的人却是微乎其微。据有关数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等待心脏移植的患者多达近千万人,而绝大多数的患者在等到可移植心脏前,已经离开了他们所热爱的世界,此时此刻,我们不禁想象,如果我们器官也能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一样能在紧要关头随时变幻出千百个来,那该多好。时至今日,有没有一种高科技手段能帮我们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呢?让我们来听听中科院院士、遗传学家谈家桢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
奇妙的克隆
课题解读:题目的中心语是什么呢?(奇妙)那么克隆技术“奇”在哪里,“妙”在何处呢?
感知课文,展开竞赛:上节预习课上,我们已经让大家根据课文的四个板块分成了四个小组进行讨论,找出了课文的重点内容及难懂之处,制成了卡片,下面让我们各小组成员间相互合作、展开竞赛,找出问题的答案好吗?
出示卡片,提出问题:(幻灯展示)
第一板块:
1、什么是无性繁殖,有性繁殖2、什么叫克隆3、本部分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请大家用一句话给无性繁殖和克隆下一个定义
第二板块
1、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介绍克隆成果的?2、是按什么顺序来举的例子呢?
请第二组的同学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克隆的实验成果,
指出说明顺序和所用的说明方法
第三板块
1、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过程2、克隆羊多利的诞生为什么会引起世界轰动?有什么重大意义和影响呢?
第三组的同学能否用表框来展示出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过程呢?
第四板块
克隆核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利和弊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克隆技术呢?
请第四组的同学再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收集克隆的利和弊的事例证据,
等一下我们来开展一次短小的辩论会,好吗?
(四)下面请各组同学将本组对应的板块课文再快速阅读一篇,读完后各人将自己所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提供给大家,然后展开讨论,组长负责将大家的答案统一起来,等一下到前台来给大家讲解好吗?
(此时教师应及时参与到学生当中,适当给予指导,并积极和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学生速读一遍课文后,展开讨论。
(五)下面请各组组长到台前来,将本组课前收集的资料和讨论的结果展示给大家,并分别加以解说。(幻灯展示)
第一组:
收集的资料图片(ppt)
草莓、仙人掌、富贵竹、草履虫、水螅
1、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2、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凡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克隆
(教师应适当给以肯定和鼓励)
第二组:
收集的资料图片(ppt)
克隆鲫鱼、黑斑蛙、克隆鼠、克隆羊多利
时间 研究成果 实验对象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1979 鲫鱼 鱼类 按生物进化 由低级到高级 下定义 作诠释 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鲤鲫鱼
1962 爪蟾蜍 两栖类
1978 黑斑蛙
鼠 哺乳类
1996 多利羊
(教师鼓励并指导)
第三组:
收集的资料图片:(ppt)
克隆羊多利
“克隆羊”的诞生,在全世界引起“轰动”原因有二:一是它标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二是它既可能是人类的福音,也可能成为人类的凶兆,也就是说,它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能给人类造成危害。
第四组:
正方:
1、拯救濒临灭绝的动物。
2、克隆器官用来救治人类,克隆动物对于医学研究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转基因动植物可产生高附加值的产品。
4、“不让我们克隆人,就是不让我们修正我们的错误,人类历史难道能够这样构造吗?”——《纽约时报书评》
“克隆人绝对是科学上了不起的进步,克隆技术必将创造21世纪的辉煌。”——麻省理工学院生命工程教授约翰·布洛克
反方:
1、克隆技术现在还不成熟,克隆人可能有很多先天性生理缺陷。
2、克隆人的身份难以认定,他们与被克隆者之间的关系无法纳入现有的伦理体系。
3、克隆技术有可能被滥用,成为恐怖分子的工具。
4、从生物多样性上来说,大量基因结构完全相同的克隆人,可能诱发新型疾病的广泛传播,对人类的生存不利。
(教师可以提供网上、报上的各种言论帮助学生思考,同时也应紧紧抓住课文结尾引用的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 D 沃森的话,对学生的辩论进行点拨。)
(六)作业:
克隆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对待克隆核技术呢?课文最后引用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应该对我们大家会有很好的启发的。
请同学们下去后再查找更多的资料,然后写一篇短文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吧。
板书设计:
奇妙的克隆
谈家桢
植物界的克隆 富贵竹、仙人掌、草莓
鱼类
动物界的克隆 两栖类
哺乳类 “多利”的诞生
利与弊
黑面羊卵细胞
“芬多席特”羊乳腺细胞
卵细胞去核
取出乳腺 细胞的核
母羊子宫
克隆羊多利
换核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