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
教学对象:六年级上学期
教学内容:赏析《茉莉花》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听赏和分析,感受不同地区《茉莉花》的不同风格,探究形成原因,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南北《茉莉花》的不同音乐特点。
2.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欣赏音乐,能够对音乐作品作出初步的评价 。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同一主题不同风格的名额欣赏活动中,从而产生欣赏民歌的兴趣和了解民歌的愿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欣赏不同风格、不同演绎形式的《茉莉花》,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以茉莉花味主题的不同音乐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回忆复习江苏《茉莉花》
普通话演唱
方言演唱
(回忆复习江苏茉莉花用方言演唱让学生体会民歌方言的作用,进一步体会江苏民歌的曲调特点,为后面学习做铺垫)
通过刚才的演唱,分析江苏《茉莉花》的演唱、曲调特点。(演唱:婉转流畅柔美细腻,音调:清丽婉转)
二、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
1.初听体会歌曲情绪
2.再次聆听感受音调与演唱的特点
看曲谱先是平行,然后一个大跳,再平稳。把东北豪爽粗犷体现出来。
大跳地方的滑音给我们怎样的感觉?(带有风趣,看歌词加了衬词和托腔更具有东北地方特点)
3.概括东北 《茉莉花》东北民歌的特点?(音调夸张、风趣、体现粗犷豪爽的特点)
4.师弹唱东北民歌《茉莉花》(教师唱出东北民歌特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有信息演唱)
5.学生随录音练习演唱,唱出东北民歌的特点。(学生参与演唱感受东北民歌特点)
三、欣赏河北民歌《茉莉花》
初听感受演唱特点
总结河北《茉莉花》河北民歌音调、演唱特点。(旋律音调明快、刚直、具有叙述性,体现爽朗风格)
四、简介民歌创作特点
押韵 江苏《茉莉花》 陕北民歌《绣荷包》
衬词 东北《茉莉花》 山东民歌《绣荷包》
方言 湖南花鼓小调《洗菜心》 浙江民歌《采茶舞曲》
总结这三个创作特点,同时教师唱一唱不同地区的民歌展现的押韵、衬词和方言。
(教师演唱不同地区的民歌体现这三个特点,让学生看到民歌的创作魅力,以拉近我们与民歌的距离)
五、总结:
我们大中国文化底蕴丰厚,民歌是一个国家文化的缩影,同学们要多学习民族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传播下去,弘扬广大。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世界顶尖级音乐大厅—维也纳金色大厅成功举办个人演唱会,向世界宣扬了我国的民族文化,其中也唱了一首《茉莉花》,同学们想听吗?
播放视频
结束语: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宋祖英《茉莉花》中结束今天的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