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的姑娘》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台湾岛的地理概况、历史、风俗习惯。使学生懂得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学唱歌曲,能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
3.通过为歌曲伴奏,让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体会阿里山的姑娘活泼、多情的性格。
教学过程
一、介绍台湾,导入新课
1.课件导入,简介台湾。
(1)出示课件(中国地形图),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图中闪烁的部分又是哪里呢?
(2)老师讲述: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形图,图中闪烁的部分就是台湾。台湾位于我们国家的东南部,与福建省隔海相望。别看台湾面积小,但是,这里可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好地方。
“日月潭”是台湾省一个很大的湖,它坐落在海拔760米的高山上,湖水被一个小岛隔开,一边像圆圆的太阳,一边像弯弯的月亮,所以叫日月潭。
“阿里山”是台湾一座有名的高山,它向来以奇特的云海和林涛为人们所称颂。
“高山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是最早居住在台湾的古老的民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不管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他们的舞姿优美动人,歌声清脆悦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表现阿里山的人们精神风貌的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2、出示课件(课题),揭示课题。
二、学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1、出示课件(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和阿里山的风景图片),让学生一边聆听歌曲,一边欣赏台湾的美丽风光,同时思考问题:
(1)大家听过歌曲后,你的感觉如何?
(2)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又是怎样的呢? (优美抒情、热烈欢快)
2.讨论以上问题
3.再次播放音乐《阿里山的姑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歌曲优美抒情、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
4.学唱歌曲。
(1)出示课件(简谱),讲述歌曲的结构
整首歌曲分为两部分, “‖:”前面部分是这一首歌曲的引子,“‖:”后面是这首歌的主旋律。
(2)出示课件(引子部分),学唱引子,强调倚音和延长音的唱法。
这段旋律非常优美,体现了台湾民歌的一种风格,它就像一个人正站在高山顶上呼唤,目的是为了唤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所以我们要用一种舒展、抒情的情绪来演唱。
老师示唱、教唱,学生试唱。
(3)出示歌曲主旋律部分,教唱学唱。
这一部分是这首歌曲的主旋律,表现了阿里山姑娘俏皮多情、活泼可爱的特点,所以我们在演唱的时候,一定要体现出热烈欢快的情绪。
老师示唱、教唱,学生试唱。
(4)出示简谱,学唱歌曲
老师教唱;学生跟着老师唱;老师、学生分工唱(老师唱引子部分,学生男女对唱和合唱)
三、给歌曲伴奏
1.出示︱× × × ×︱
强 弱 次强 弱
老师讲述:歌曲是四分之四拍,强弱规律是强 弱 次强 弱
2.出示︱0 3 2 3 5 3︱和︱0 6 1 2 1 6︱,让学生一边用“嗡”唱出旋律,一边用脚点出节奏。
3.再次出示简谱,让学生按要求为歌曲伴奏。
(1)老师讲述伴奏方法。
(2)老师示范伴奏
(3)学生试着伴奏,并进行演唱伴奏分工合作。
四、课堂小结
1.提问: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2.小结:同学们,自古以来,台湾就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历史原因,台湾至今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现在就让我们唱着阿里山的山歌,共同期盼宝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吧!
3.齐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五、布置作业
1.课后搜集一下,看看还有哪些我们熟知的歌曲是台湾歌曲。
2.熟唱《阿里山的姑娘》,深入体会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