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铁金属材料》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热还原法冶炼金属的反应一定属于
A.置换反应
B.氧化还原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下列关于NaOH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不易变质
B.应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C.不能与金属发生反应
D.可用于吸收氯气
3.在常温下,下列溶液不能溶解铁的是
A.稀硫酸
B.FeCl3溶液
C.CuCl2溶液
D.浓硫酸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铝、铁、铜相比较,铜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最低、铁元素含量最高
B.A12O3、MgO可用作高温材料,二氧化硅是生产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
C.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态A12O3、MgO的方法冶炼Al、Mg
D.用纯碱制玻璃、用铁矿石炼铁、用氨制碳酸铵都会产生温室气体
5.下列关于物质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主要成分之一
B.盐类都可作调味品
C.铝罐可久盛食醋
D.生石灰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6.下列物质能与铝粉组成铝热剂的是(
)
A.
B.
C.
D.
7.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滴加几滴KSCN溶液
有气体产生,生成血红色沉淀
稀硝酸将铁氧化为Fe3+
B
将铜粉加入到1.0mol/LFe2(SO4)3溶液中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
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D
Cu与浓硫酸加热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变为红色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它的漂白是可逆的
A.A
B.B
C.C
D.D
8.某兴趣小组将过量Cu与FeCl3溶液充分及应,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将KSCN溶液滴加到清液中,观察到瞬间产生白色沉淀,局部出现红色;振荡试管,红色又迅速褪去。已知:
①CuCl2+Cu=2CuCl↓(白色)——该反应速率很慢
②2CuCl2+4KSCN=2CuSCN↓(白色)+(SCN)2+4KCl——该反应速率很快
③(SCN)2是拟卤素,化学性质和氯气相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KSCN溶液检验Fe3+时,Cu2+的存在不会对检验产生干扰
B.局部出现红色主要是因为溶液中的Fe2+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Fe3+,Fe3+与KSCN反应生成Fe(SCN)3
C.白色沉淀是CuCl,是溶液中CuCl2与Cu反应生成的
D.红色迅速褪去的原因是振荡试管时Cu2+与SCN-发生反应,从而使Fe3++3SCN-?Fe(SCN)3平衡逆移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与氧气反应时,产物是由O2的用量决定的
B.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会发生剧烈燃烧
C.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硅
D.钠长期置于空气中,表面不能形成致密氧化膜
10.下列关于Fe2O3和
Al2O3的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都可以溶于酸
B.都属于两性氧化物
C.都可以与水反应
D.都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1.有关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铁能被磁铁吸引
B.人体的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
C.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
D.铁能与水蒸气反应
12.下列反应中,有单质铁生成的是
A.Cu+FeCl3(aq)
B.Na+FeSO4(aq)
C.Al+Fe2O3(高温)
D.Ag+FeSO4(aq)
13.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属钠在用小刀切割后,剩余的钠应放回煤油中
B.焰色反应实验前,铂丝应先用盐酸洗涤后灼烧至无色,焰色反应是一种物理变化
C.实验室制备氢氧化亚铁时,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胶头滴管伸入液面下
D.将烧碱溶液保存在磨口的细口玻璃瓶中
14.下列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水反应,且生成金属氧化物的是
A.Na
B.Mg
C.Fe
D.Cu
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编号
实验
操作
A
制备氢氧化铝凝胶
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mL
将称好的氯化钾固体放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C
灼烧铝片
将金属铝表面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氧化膜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有液态铝滴落
D
制备Fe(OH)3胶体
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至溶液呈现红褐色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6.下面是印刷电路板的生产及其废液的处理的流程简图。请按要求填空:
(1)镀铜电路版制成印刷电路版的离子方程式为
;固体1的化学成分是
(填化学式)。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要检验废液中是否含有Fe3+所需的试剂是
(填化学式)溶液。
(3)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
。
17.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还有少量的Fe2O3,SiO2等杂质)提取氧化铝作冶炼铝的原料,提取的操作过程如下:
(1)Ⅰ和Ⅱ步骤中分离溶液和沉淀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
(2)沉淀M中除含有泥沙外,一定还含有_________(填化学式),生成固体N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滤液X中,含铝元素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__(填“酸”、“碱”或“盐”)类物质。
(4)实验室里常往AlCl3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填“氨水”或“NaOH溶液”)来制取Al(OH)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滤液Y中除了含有Na2CO3或NaHCO3外,一定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__。
18.电子工业常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某工程
师为了从使用过的腐蚀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FeCl3溶液,准备采用下列步骤:
(1)写出FeCl3溶液与Cu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若Fe和Cu及稀硫酸构成原电池,_______可做负极材料。可通过向滤液中加入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来检验Fe3+的存在,现象是__________。
(2)写出上图步骤③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____________。C还可以用______(填化学式),用这种物质反应后不引入新的杂质。
(3)请写出焊接钢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FeCl3是常用的化学试剂,请回答相关问题:
(1)溶液呈黄色,是________引起的。
A、H2O
B、Cl-C、Fe3+D、Fe(OH)3
(2)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片刻后冷至室温,再用光照时有光亮通路,说明形成的是________。
A、溶液
B、胶体
C、浊液
(3)检验Fe3+离子,常用下列哪种试剂________。
A、KSCN溶液
B、Cl2水
C、FeCl2溶液
20.(1)氢氧化铁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___。
(2)Al(OH)3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3)铁溶于盐酸的离子方程式:___。
(4)Na2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5)乙烯的结构式:___。
(6)乙烯的电子式:___。
(7)Na2O2的电子式:___。
三、推断题
21.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含Fe3+、Al3+、Cu2+,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利用废铁屑制得Fe2O3、Al2O3和金属Cu,过程如下。
请回答:
(1)固体A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溶液B中的金属阳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剂G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4)B→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溶液E焰色反应呈黄色,试剂H是__________________。
22.通过学习铁和铁的化合物的一些化学性质,
完成下列问题。
(1)高温下,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为氧化剂。
(2)
①往A溶液中分别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A的颜色变化________。将A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并不断加热,可制得________胶体;当光束通过该胶体时,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效应。
②写出上述过程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2O3→A______________________;A→B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在空气中发生变化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3.铝热反应是铝的一个重要性质,该性质用途十分广泛,不仅被用于焊接钢轨,而且还常被用于冶炼高熔点的金属如钒、铬、锰等。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取磁性氧化铁按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如图甲)进行铝热反应,现象很壮观。指明使用镁条和氯酸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8个字)
(2)某同学用图乙装置进行铝热反应。取反应后的“铁块”溶于盐酸,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见血红色。为测定该实验所得
“铁块”中铁元素含量,设计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几种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
Fe2+
Fe3+
Al3+
Mg2+
开始沉淀时的pH
7.5
2.8
4.2
9.6
沉淀完全时的pH[
9.0
4.0
5
11
①
试剂A应选择___________,试剂B应选择_________。(填序号)
A.稀盐酸
B.氧化铁
C.H2O2溶液
D.氨水
②
写出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设计简单实验证明M的成分是Fe2O3而非Fe3O4。
(限选试剂:稀盐酸、稀硫酸、氯水、高锰酸钾溶液、KSCN溶液、双氧水)
操作
预期现象
取少量M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
固体完全溶解,溶液呈黄色。
继续向上述溶液中滴入___________,振荡观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上述实验应灼烧至M质量不变,则能证明M质量不变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若最终红色粉未M的质量为12.0
g,则该“铁块”的纯度是________。
24.绿矾(FeSO4·7H2O)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矿石,翠绿如宝石,很早就引起人们的重视。
材料一
《唐本草》和《天工开物》等古籍都记载中国很早就能焙烧绿矾制备铁红(主要成分是Fe2O3)。铁红颜色鲜艳,稳定无毒,是中国传统红色颜料的重要着色剂。
材料二
公元8世纪,阿拉伯炼金家查比尔曾提出,把绿矾焙烧可以蒸馏出“矾精”,它具有比较大的溶解力。绿矾焙烧是一种生产硫酸的古老方法。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试验装置对绿矾的焙烧反应进行探究。
①实验过程中,装置A玻管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
②装置C的作用是__。
③该小组学生设计如下实验方案验证“矾精”是硫酸溶液:取U形管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__(填试剂名称),溶液呈红色,说明“矾精”中含有H+;检验“矾精”中含有SO42-的方法是__。
(2)某工厂计划用绿矾焙烧工艺生产高纯度铁红(Fe2O3)160kg,计算理论上所需绿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___。
五、计算题
25.为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CaCO3的纯度,称取10.0g大理石样品投入到50mL未知浓度的盐酸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反应),生成1.12L(标准状况)CO2气体。
计算:(1)该大理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___。
(2)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___。
26.将
16
克
CO
和
CO2
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
22
克,求原混合气
体中
CO
的质量分数?_____若将所得的气体再通入到
100
克质量分数为
22.2%的澄清石灰水中,求所得沉淀的质量为多少克?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D
3.D
4.B
5.A
6.A
7.D
8.D
9.D
10.A
11.C
12.C
13.D
14.C
15.D
16.(1)2Fe3++Cu==Cu2++2Fe2+Fe、Cu
(2)2FeCl3+Cu=2FeCl2+CuCl2
KSCN(或NaSCN、NH4SCN)溶液
(3)2Fe2++Cl2=2Fe3++2Cl-
17.过滤
Fe2O3
2Al(OH)3Al2O3+3H2O
NaAlO2
盐
氨水
Al3++3NH3·H2O=Al(OH)3↓+3NH4+
硅酸钠(或Na2SiO3)
18.(共11分)
(1)2Fe3++Cu="=2"
Fe2++
Cu2+(2分)Fe(1分)KSCN(1分)
溶液变红(1分)
(2)
③
2
FeCl2+Cl2=2FeCl3(2分)H2O2(2分)
(3)Fe2O3+2Al2Fe+Al203
19.(1)C;(2)B;(3)A;
20.2Fe(OH)3Fe2O3+3H2O
Al(OH)3+OH-=AlO2-+2H2O
Fe+2H+=Fe2++H?↑
2Na2O2+2CO2=2Na2CO3
+
O2
21.Fe、Cu
Fe2+、Al3+
稀盐酸或稀硫酸
2Fe2+
+
Cl2
=
2Fe3+
+
2Cl—
NaOH溶液
22.3Fe+4H2O(g)Fe3O4+4H2H2O
H2O
溶液变红
Fe(OH)3胶体
丁达尔
Fe2O3+6H+
=
2Fe3++
3H2O
2Fe3+
+
Fe=2Fe3+
白色沉淀逐渐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23.引发铝热反应
C
D
2Fe2++
H2O2+
2H+=
2Fe3++2H2O
足量稀硫酸
几滴(少量)高锰酸钾溶液
溶液紫红色未褪去
连续两次灼烧质量相差不大于0.
1g
84.0%
24.绿色晶体变红棕色粉末
吸收尾气SO2,防止污染环境
紫色石蕊试液
取冷却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没有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SO42-
278kg
25.50%
2mol/L
26.65.6%
12.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