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信息与信息技术 课型 新授课
教材 苏科版上册第1单元第1节:信息与信息技术(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
2)通过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体会信息的含义;通过实验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
3)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史,领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个探究实验,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点。
2)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4、创新与行为
加深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理解,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信息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难点: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征
教学方法 体验法、探究法、实验法
教学资源 1、教学演示课件
2、实践活动提示图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导入 10' 1、教师自我介绍,并根据事先了解的情况确定一名课代表
2、布置上课的基本要求:
1)课本需要循环使用,请各位同学爱惜,不要在书上写字或作标记
2)每人准备一个小本子作记录,上课时要带支笔
3)到机房上课需要自己准备布鞋套两个
4)预备铃响后全班在机房门前走廊按广播操队型排队,然后依次穿好鞋套进入机房
5)教师进行讲解时不要对设备进行操作
6)按要求操作计算机,不干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事
3、本课程的考核方法
1)每节课有3分钟打字练习(10%)
2)课堂笔记(20%)
3)课堂作业(40%)
4)期末考试(30%)
课堂纪律与考勤根据情况±5分
学习态度根据情况±5分 师生互相认识
认真听讲
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本学期的学习确定一个基本目标
1-1 信息
25' 1、事物及其运动是信息之源
利用课件举例说明信息的来源是各种事物及其运动
例:树木的年轮——指示其年龄
交通信号灯——指示是否允许通行
学校示意图——指示学校的位置
实践学习:三种液体的鉴别
教师讲解要求:已经知道有三瓶液体是酒、酱油和盐水,要根据这三种液体的特征区分
出每一瓶分别是什么液体。
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介绍一种液体的鉴别方法,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展示填好的表格。 认真观看课件,体验例子中事物的变化为什么能表现为一定的信息
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来解释如何鉴别这三种液体
2、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
1)简单的信息可以直接通过感觉器官获取
2)复杂的信息需要借助各种工具来获取
探究学习: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气温信息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获取气温信息的各种途径,找出一种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天气信息的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再现生活中需要了解气温的各种场景,比如为适应气温变化而适时增减衣服,只要去室外感受一下温度即可,不必用温度计,更不必上网查询;为方便外出旅游要了解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则必须通过天气预报等。最后总结信息来源多样性的特点以及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分析获取天气信息的各种途径,完成课本上的表格
3、信息的基本特征
实践体验:拷贝不走样
教师发动学生选出五名同学,根据教师提供的文字提示完成对某一奥运会比赛项目的表演,看看最后一名同学是否能够准确得出答案。
课堂讨论:
信息的存储与传递为什么会出现失真?
如果传递信息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传递方式和传递效果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师总结信息的主要特征:普遍性、存储性、传递性、共享性、失真性、加工性、时效性、价值相对性
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和讨论
学生进行根据板书中显示的内容体会信息的几大主要特征,并举例说明
总结5'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示学生思考:
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我们怎样根据需要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 认真思考并与同组学生讨论
板书设计 1、布置上课的基本要求
2、本课程的考核方法
一、信息
1、事物及其运动是信息之源
实践学习:三种液体的鉴别
2、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
3、信息的基本特征
实践学习:拷贝不走样
作业 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我们怎样根据需要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