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2018)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1.1.3信息的数字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2018)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1.1.3信息的数字化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09-25 09:5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初一信息技术 信息的数字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二进制代码,知道二进制的运算法则“逢二进一”。 2、了解信息的编码方法和度量单位。
教学重点 二进制代码及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 了解ASCII码和汉字国标码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赵本山有个小品很有名,里面有段对话是:1+1在什么时候不等于2,以前我们可以说是在算错的情况下,那么学了二进制后我们就可以说在二进制的情况下1+1不等于2。
二、教学新课
1、二进制
师:其实,生活中,人们对数值的描述有多种常用的进制,如十进制,60进制、七进制等。
(板书展示学生学过的十进制,然后过渡引入二进制)
(1)只有两个数码:0和1
比较十进制和二进制之间的关系。按从小到大关系排列十进制和二进制,说明这些数据间的等值关系
(2)运算规则:“逢二进一”
讲解运算法则:0+0=0 ,0+1=1,1+0=1,1+1=10
问题:计算机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编码?
完成P11 表格
老师先举例如何运算二进制数值,然后学生练习。
2、字符编码
在计算机处理的各种信息中,字符信息占有很大的比重。为了能够对字符进行识别处处理,各种字符在计算机内一律用二进制编码表示。
(1)ASCII码
“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的简称。
计算机首先诞生在美国,美国人使用的是英文字母,他们就考虑将这些常用的英文字母以及一些常用的符号固定下来,然后就出现了ASCII码。
字符 十进制 二进制
A 65 01000001
a 97 01100001
0 48 00110000
空格 32 00100000
(2)汉字国标码
后来我国也有了计算机,但是因为我们使用最多的是汉字,如何快速的将汉字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1981年,我国公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2312-1980》,即汉字国标码。
其中收录了6763个汉字,解决了常用汉字的编码问题。
如:文的国标码为4E44H,对应的二进制代码为0100111001000100.
2000年又公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GB18030-2000》,其中收录了27533个汉字。为更好地解决人名、地名用字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也为汉字研究、古籍整理等领域提供了统一的信息平台。
实践学习:P12
用0和1表示汉字字形,如“德”。书上的这个解决方法就称为字型码。
(3)其他编码
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通过采样、压缩等手段进行数字化,才能被计算机识别和加工。
三、总结
请各小组代表作总结。
四、练习
1、目前,只有将数字、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信息转换成_______代码,计算机才能加工处理这些信息。
2、二进制的100+101=_____。
3、为什么信息编码要采取统一的标准?
活动设计
(习题设计)
课件
教学资源包
教后记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二进制,为了避免和数学相混淆,只不过让学生们扩展下知识面,不易过于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