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甄别与引用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苏科版7年级《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章第二节《信息获取与管理》中的第四节内容,对应《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必修 基础“信息的识别与获取”模块。学生之前已经学会了信息的需求分析、获取信息的途径以及从因特网上获取信息,本节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教师能够让学生综合多种因素判断信息,养成从权威网站获取可靠信息的习惯,学会尊重他人的著作权。
二、学期分析
随着各种社交媒体(QQ、微博、微信等)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对学习生活的影响,学生每天都能接受到大量的消息,其中包含很多的假消息与不良信息。而初一的学生由于本身的青春期特点,对很多事物具有好奇心,价值观还未真正养成,很难判断信息的真假。所以本节课就要引导学生们正确运用网络,能够基本鉴别信息真伪,在平时的生活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在学习上不走弯路,对自己价值观的形成很大帮助。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正确合理地使用引用信息。
三、教学目标
1、95%的学生了解不同信息的评价方法。
2、90%的学生能够综合多种因素来判断信息的可靠性,评价信息,养成从权威网站获取可靠信息的习惯。
3、80%的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信息甄别的重要性,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对信息不盲从,具有甄别意识。
4、自觉遵守信息社会中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增强技术利用中的责任感,能够合理地引用他人的观点或使用他人的成果,养成尊重他人著作权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不同信息的甄别方法
2、合理引用他人的观点和成果
难点:
1、网络信息的甄别方法
2、实际生活养成甄别信息的习惯
五、教学准备:平板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龙虾”的传说
夏天到了有很多美食值得期待,同学能想到那些美食呢?
冰淇淋、西瓜……
引出:小龙虾
调查:有哪些同学吃过小龙虾了?
问题:小龙虾虽然好吃,但是关于小龙虾的传言这么多,前两天老师就在微信上看到关于不能吃小龙虾的新闻。那到底这些传言是真的吗?小龙虾到底能不能吃呢?
小组热身活动:
6个小组每组负责一条传说的验证,利用平板,了解事件的真伪。
传说1:吃小龙虾易造成“横纹肌溶解症”
传说2:小龙虾很脏因为生活在污水中专吃垃圾
传说3:小龙虾金属超标几百倍
传说4:小龙虾是日本人为了消灭尸体基因改造的
传说5:小龙虾是虫子,吃不得
传说6:只有中国人才吃小龙虾
事实证明:上述6条传说要么是假的,要么就是夸大事实,小龙虾还是可以吃的,也是一道美味佳肴。但是老师要友情提醒,吃小龙虾的时候还是有需要注意的:
1、一定要煮熟熟透
2、不吃路边不干净的龙虾
3、不吃死龙虾
4、注意个人体质:例如过敏等
(二)了解自媒体——为什么需要甄别信息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人人都是自媒体,大众麦克风时代的到来
?打破时空界限,各阶层实现网上平等对话,
?信息获取成本很低,造谣成本太低,而辟谣成本太高。
?新媒体成为突发公共事件的第一信息源。
信息的多样化和复杂化需要大家学会鉴别假信息的本领,能大量的信息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能够甄别信息,有效利用信息。
(三)案例分析
案例1:《西游记》的困扰——第一组
《西游记》作为初中语文的必读书物,小袁同学准备上网买一套《西游记》,结果在淘宝搜索之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版本,小袁很是纠结,到底小袁应该选择哪一套呢?
思考:在挑选书本或者文献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案例2:班级八卦真是多——第二组
在班级中每天都充斥着各种小道消息……春游前,关于春游的地点传的五花八门;运动会前,每天都在探讨运动会的时间;期中考试后,成绩的小道消息就更多了;还有各种流言八卦…
思考:联系我们身边的事例,对于别人传递的口头信息,我们应该怎样判断真假?
案例3:微博、朋友圈、QQ 成为假消息重灾区——第三、四、五组
近六成假新闻首发于微博,每周二是一周微信“谣言”传播的最高峰。此外,由于封闭式传播环境,自我纠错能力弱,相较于微博,微信谣言的辟谣难度较大。由于熟人传播,其传播速度像“病毒式”爆发。
为此,?自2015年11月1日起,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传播虚假消息,造成严重后果的,最高将被处以7年有期徒刑。谣言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可追究刑事责任
朋友圈里的假消息
1、偷抢孩子类
2、虚假养生类
3、骗取关注类、爱心求助类
4、制造恐慌类
5、帮忙点赞、投票、假货、推销
思考:那么,如何甄别一条网络传播消息的真假?面对网络信息,我们又该怎么做?
案例4:论文抄袭事件——第六组
近日,社交网络上流传一份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财会系《关于2017届学生返校集中撰写毕业论文的补充通知》,《通知》称“经查,几乎所有同学论文查重未达标准,论文质量比较粗糙”,要求所有毕业班同学须在4月9日晚点名前返校修改论文。
思考:对于别人的作品、网上的信息能不能使用,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小组任务要求:
阅读书本,利用平板上网查阅资料,小组讨论汇总后,把要点写在纸上,派代表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人补充。
(四)问卷调查(问卷星)
打开QQ浏览器客户端,用搜索栏上的《扫一扫》进去答题界面。
第1题 在以后生活中,遇到想要分享的内容,应该怎样操作?
A、直接转发
B、核实后转发;如果不能核实,则不转发
第2题 对待网络上的资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购买正版CD或者在正规音乐网站下载音乐
B、写作文遇到瓶颈的时候,直接使用网上的文章
C、下载和使用盗版软件
D、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第3题 手机QQ是一种支持多人群聊的聊天软件,但是使用QQ时也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下列在QQ群中发布消息不恰当的是?
A、课堂学习飞方法与体会
B、未经查实的台风人员伤亡报告
C、优美的景点照片
D、电视播报的PM2.5预警信息
第4题 前一段时间出现了禽流感事件,消息铺天盖地,我们应该相信哪些消息?
A、微信群里的转发
B、班级QQ群的讨论
C、家长的谈论
D、政府官方网站新闻
第5题 下列关于“中奖”可以相信的是?(图片题)
A、手机短信中奖
B、支付宝官方活动
C、微信中奖
D、QQ中奖
查看调查结果,了解学生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五)课堂总结
文献信息 的甄别 1、作者
2、出版机构
3、类型
4、内容
口头信息 的甄别 1、发言者
2、场合
3、听众的反应
网络信息 的甄别 1、网页发布者、机构
2、需要证实
3、时间性、地点
4、不随意转发
信息引用 1、注明引用
2、尊重版权
课堂寄语: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不做谣言的“帮凶者”,文明使用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