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二数学全案:2.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北师大版必修5)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年高二数学全案:2.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北师大版必修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1-09-13 22:23:37

文档简介

等差数列
一.选择题:
1、等差数列{an}中,a1=60,an+1=an+3则a10为……………………………… ( )
A、-600 B、-120 C、60 D、-60
2、若等差数列中,a1=4,a3=3,则此数列的第一个负数项是…………………… ( )
A、a9 B、a10 C、a11 D、a12
3.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则此数列是 ( )
A.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B. 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C.首项为的等差数列 D. 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4. 已知{an}是等差数列,a7+a13=20,则a9+a10+a11=…………………… ( )
A、36 B、30 C、24 D、18
5.等差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 )
A. B. C. D.
6.若是等差数列,则,,,,,是 ( )
A.一定不是等差数列 B. 一定是递增数列
C.一定是等差数列 D. 一定是递减数列
二.填空题:
7.等差数列中,,,则 .
8.等差数列中,,,则 .
9.已知等差数列中,的等差中项为,的等差中项为,则 .
10. 若{an}是等差数列,a3,a10是方程x2-3x-5=0的两根,则a5+a8= .
三.解答题
11.判断数,是否是等差数列:中的项,若是,是第几项?
12. 等差数列{an}中,a1=23,公差d为整数,若a6>0,a7<0.
(1)求公差d的值;
(2)求通项an.
13、若三个数a-4,a+2,26-2a,适当排列后构成递增等差数列,求a的值和相应的数列.
等差数列
1.C 2.B 3.A 4.B 5.D 6.C 7.10 8.21 9. 10. 3
11.由题意知,由,得,∴52不是该数列中的项.
又由解得,∴是数列中的第项.
12. (1)d=-4;(2)an=-4n+27
13.a=6,相应的数列为:2,8,14
a=9,相应的数列为:5,8,11
a=12,相应的数列为:2,8,14等差数列前n项和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其获取思路;会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前n项和有关的问题
2、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学会观察、归纳、反思
【课前预习案】
一、【知识储备】
1.等差数列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几种计算公差d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等差中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等差数列的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学习】
1、学习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推导过程。
2、等差数列的公差为,首项为,前项和
公式(1) 公式(2) 。
三、【小试身手】
1 等差数列中,
(1)已知 则=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 则=___________________
2等差数列中,已知,, 则=______及n=_____________
3、等差数列中,若,则公差_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
例1 在等差数列{an}中,
(1)已知a15=10,a45=90,求
(2)已知S12=84,S20=460,求S28;
(3)已知a6=10,S5=5,求a8和S8.
例2 等差数列-10,-6,-2,2,...前多少项和是54?
例3 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的最下面一层放一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层多放一支,最上面一层放120支。这个V形架上共放着多少支铅笔?
例4 在等差数列{}中,已知a6+ a9+ a12+ a15 = 34,求前20项之和
【课后提高案】
1.一个等差数列前4项的和是24,前5项的和与前2项的和的差是27,求这个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根据下列各题的条件,求相应等差数列的未知数.
1),, 求
2),求
3. ,,求
4. 在等差数列{}中,a2+a5=19 S5 =40 则a10为
(A)27 (B)28 (C)29 (D)30
5. 在等差数列{}中,d=2, =11, Sn =35 则a1为
(A)5或7 (B)3或5 (C)7或-1 (D)3或-1
6. 已知数列1,2,3,4,,2n, 则其和为_________,奇数项的和为_________。
7. 在等差数列{}中,a1-a4-a8-a12+a15=2,则s15=___________________
8.在等差数列中,,,求
第六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2.了解等差数列的一些性质,并会用它们解决求通项公式,求前n项和的最值等问题.
【课前预习案】
一【知识储备】
1、 =
2、 前n项和公式与n的关系:式变形:
二【自主学习】
阅读并完成课本例2——例4
探究下列问题:
1.是等差数列,是其前n项和,参考课本46页B组2题,探究的关系( ()仍成等差数列)
3.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与二次函数的关系是 .,如何从中读出公差,求最值.
三【小试身手】
1 数列前项和,且,则正整数 _____________
2 设等差数列前项和,若,则
3. 等差数列前项和为,若,则当n=___________时,最大
【课内探究案】
探究1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例1在等差数列{an}中,,,求
探究2 之间的关系
例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0项的和是310,前20项的和是1220, 求其前项和的公式.
探究3对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2:可化成式子:
,当d≠0,是一个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式,那么它有何作用呢?
例3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1=25,S9=S17,问数列前多少项和最大,并求出最大值.
【课后提高案】
1、等差数列{an}中,d为公差.若前n项的和为Sn= -n2,则( )
A.an=2n-1,d= -2 B. an=2n-1,d= 2
C. an= -2n+1,d= -2 D. an= -2n+1,d= 2
2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0项和为100,前100项和为10,求它的前110项和
3.在等差数列{}中, =-15, 公差d=3, 求数列{}的前n项和的最小值
4.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已知=12,>0,<0,
(1) 求公差d的取值范围;
(2) 指出, , , ……, 中哪一个最大,说明理由
5. 在等差数列{}中,已知a1=25, S9= S17,问数列前多少项和最大,并求出最大值。
www.课题 §1.2.4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备课时间
教学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了解等差数列的一些性质,并会用它们解决一些相关问题;会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的公式研究 的最值;
过程与方法 经历公式应用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关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再一次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用性,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数学地解决问题。
重点 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难点 灵活应用求和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Ⅰ.课题导入首先回忆一下上一节课所学主要内容:1.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1: 2.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2:Ⅱ.讲授新课探究:——课本P51的探究活动结论: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的前n项和为,其中p、q、r为常数,且,那么这个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多少?由,得当时===2p对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2:可化成式子:,当d≠0,是一个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式[范例讲解]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值问题课本P51的例4 解略小结:对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值问题有两种方法:利用:当>0,d<0,前n项和有最大值可由≥0,且≤0,求得n的值当<0,d>0,前n项和有最小值可由≤0,且≥0,求得n的值利用:由利用二次函数配方法求得最值时n的值Ⅲ.课堂练习1.一个等差数列前4项的和是24,前5项的和与前2项的和的差是27,求这个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差数列{}中, =-15, 公差d=3, 求数列{}的前n项和的最小值。Ⅳ.课时小结1.前n项和为,其中p、q、r为常数,且,一定是等差数列,该数列的首项是公差是d=2p通项公式是2.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值问题有两种方法:(1)当>0,d<0,前n项和有最大值可由≥0,且≤0,求得n的值。当<0,d>0,前n项和有最小值可由≤0,且≥0,求得n的值。(2)由利用二次函数配方法求得最值时n的值Ⅴ.课后作业课本P53习题[A组]的5、6题
教学反思
www.(共87张PPT)
2.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一、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公式
一般地,我们称a1+a2+a3+…+a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用Sn表示,即Sn=①________.
对于等差数列{an}来说,设其首项为a1,末项为an,项数为n,由倒序相加法可知其前n项和Sn=②________.这个公式表明:等差数列前n项和等于首末两项的和与项数乘积的一半.如果代入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a1+(n-1)d,Sn也可以用首项a1与公差d来表示,即Sn=③________.
二、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常见性质
(1)若在等差数列{an}中,a1>0,d<0,则Sn存在⑥________,若在等差数列{an}中,a1<0,d>0,则Sn存在⑦________.
友情提示:若等差数列{an}中a1>0,d<0,且ak>0,ak+1<0,则Sk为数列{Sn}中的最大值;若ak>0,ak+1=0,则Sk=Sk+1且均为最大值.若{Sn}存在最小值,则情况与此相似.
(2)等差数列中依次k项和成等差数列,即Sk,S2k-Sk,S3k-S2k,…成等差数列,且公差为⑧________(d是原数列公差).
(3)项数为偶数2n的等差数列{an},有
S2n=n(a1+a2n)=…=n(an+an+1)(an与an+1为中间的两项);
S偶-S奇=⑨________; =⑩________.
(4)项数为奇数2n-1的等差数列{an},有
S2n-1=(2n-1)an(an为中间项);S奇-S偶= ________; = ________.
S奇、S偶分别为数列中所有奇数项的和与所有偶数项的和.
(5)等差数列{an}中,若an=m,am=n(m≠n),则am+n= ________.
(6)等差数列{an}中,若Sn=m,Sm=n(m≠n),则Sm+n= ________.
(7)等差数列{an}中,若Sn=Sm(m≠n),则Sm+n= ________.
(8)若{an}与{bn}均为等差数列,且前n项和分别为Sn与S′n,则 = ________.
1.为何课本上在推导前n项和公式时,没有首尾相加而是采用倒序相加法?
对于1+2+3+…+100=?可用以下方法计算:
101=1+100=2+99=3+98=…这样的数共有50对,则50×101=5050,运用的是等差数列的一个性质.
而对于1+2+3+…+101=?将首尾相加:102=1+101=2+100=3+99=…,这样的数除有50对外,还多了一个中间数51.
2.如何理解等差数列中奇数项和、偶数项和的问题?
(1)当等差数列{an}有偶数项时,设为2n项,
设S偶=a2+a4+a6+…+a2n,①
S奇=a1+a3+a5+…+a2n-1,②
①-②得:S偶-S奇=nd,
①+②得:S偶+S奇=S2n,
(2)当等差数列{an}有奇数项时,设项数为2n+1,
设S奇=a1+a3+a5+…+a2n+1,③
S偶=a2+a4+a6+…+a2n,④
③-④得:S奇-S偶=a1+nd=an+1,
③+④得:S偶+S奇=S2n+1=(2n+1)an+1,
此时,当a1=0,等差数列的各项均是0,则Sn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是0;当a1>0,Sn=f(n)=a1n是一次函数,并且是增函数,由于函数的定义域是n∈N*,则Sn存在最小值S1,不存在最大值;当a1<0,Sn=f(n)=a1n是一次函数,并且是减函数,由于函数的定义域是n∈N*,则Sn存在最大值S1,不存在最小值.
当 ≠0,即d≠0时,则Sn是n的二次函数,要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求得最值.
(2)我们知道有如下的实数运算规律:实数加上负数,越加越小;实数加上正数,越加越大;实数加上0,不变化.
设数列{an}是等差数列,首项是a1,公差是d,则其前n项和是Sn.
当d>0,a1>0时,等差数列{an}中所有项都是正数,则Sn存在最小值S1,不存在最大值;
当d<0,a1<0时,等差数列{an}中所有项都是负数,则Sn存在最大值S1,不存在最小值;
当d>0,a1<0时,由于d>0,该等差数列是递增数列,那么必存在m∈N*,使得
即等差数列中,前m项都是非正数,从第m+1项开始,以后各项都是正数,则Sn不存在最大值,存在最小值,Sn的最小值是Sm.
当d<0,a1>0时,由于d<0,该等差数列是递减数列,那么必存在m∈N*,使得
即等差数列中,前m项都是非负数,从第m+1项开始,以后各项都是负数,则Sn不存在最小值,存在最大值,Sn的最大值是Sm.
[例1] 在等差数列{an}中,
(1)已知S8=48,S12=168,求a1和d;
(2)已知a6=10,S5=5,求a8和S8;
(3)已知a16=3,求S31.
[例2] 数列{an}的前n项和Sn=100n-n2(n∈N*).
(1){an}是什么数列?
(2)设bn=|a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
解析:(1)an=Sn-Sn-1
=(100n-n2)-[100(n-1)-(n-1)2]
=101-2n(n≥2).
∵a1=S1=100×1-12=99=101-2×1,
∴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101-2n(n∈N*).
又an+1-an=-2为常数,
∴数列{an}是首项为a1=99,公差d=-2的等差数列.
(2)令an=101-2n≥0,得n≤50.5,
∵n∈N*,∴n≤50(n∈N*).
①当1≤n≤50时,an>0,此时bn=|an|=an,
∴{bn}的前n项和Sn′=100n-n2.
②当n≥51时,an<0,此时bn=|an|=-an,
由b51+b52+…+bn
=-(a51+a52+…+an)
=-(Sn-S50)
=S50-Sn,
得数列{bn}的前n项和为
Sn′=S50+(S50-Sn)=2S50-Sn
=2×2500-(100n-n2)
=5000-100n+n2.
由①②得数列{bn}的前n项和为
Sn′=
[变式训练2] 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10n-n2,求数列{|an|}的前n项和.
解析:a1=S1=9.
∵Sn=10n-n2,∴an=Sn-Sn-1=-2n+11(n≥2),当n=1时,an也成立,故an=-2n+11(n∈N+).
令an<0,得-2n+11<0,解得n>
∴当1≤n≤5时,an>0;当n≥6时,an<0.
设Sn′是数列{|an|}的前n项和,则Sn′=a1+a2+a3+a4+a5+|a6|+|a7|+…+|an|=a1+a2+a3+a4+a5-(a6+a7+…+an).
∴当1≤n≤5时,Sn′=Sn=10n-n2;
当n≥6时,Sn′=S5-(Sn-S5)=2S5-Sn=2×(10×5-52)-(10n-n2)=n2-10n+50.
[例3] 在等差数列{an}中,S10=100,S100=10,求S110.
解法3: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
[变式训练3] 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3=12,S12>0,S13<0.
(1)求公差d的取值范围;
(2)指出S1,S2,…,S12中哪一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
分析:求d的取值范围,从S12>0,S13<0入手.
(2)由d<0可知a1>a2>a3>…>a12>a13.
因此,若在1≤n≤12中存在自然数n,使得an>0,an+1<0,
则Sn是S1,S2,…,S12中的最大值.
由于S12=6(a6+a7)>0,S13=13a7<0,
即a6+a7>0,a7<0.
由此得a6>-a7>0,因为a6>0,a7<0,故在S1,S2,…,S12中S6的值最大.
[例4] 在等差数列{an}中,a1=30,公差d=-2,求它的前n项和Sn的最大值,并求出相应的n值.
[变式训练4] 在等差数列{an}中,a1=25,S17=S9,求Sn的最大值.
解法3:由S17=S9,
得a10+a11+…+a17=0.
而a10+a17=a11+a16=a12+a15=a13+a14,
故a13+a14=0.
∵d=-2<0,a1>0,∴a13>0,a14<0,
故n=13时,Sn有最大值169.
解法4:由d=-2得Sn的图像如图所示(抛物线上一些孤立点),由S17=S9知图像对称轴为n=
=13,
∴当n=13时,Sn取得最大值为169.
已知等差数列的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解题思路可以转化为求基本特征量a1与d.但充分利用奇数项和、偶数项和与数列和之间的关系,可使问题简化.
解法2:设S偶=a2+a4+…+a10,S奇=a1+a3+…+a9,则S偶=140-125=15=5a6(因为a2+a10=a4+a8=2a6),所以a6=3.
[变式训练5] (1)在项数为2n+1的等差数列中,所有奇数项的和为165,所有偶数项的和为150,则n等于(  )
A.9        B.10
C.11 D.12
(2)有2n+1项的等差数列,其奇数项与偶数项的和之比为 (  )
答案:(1)B (2)B
分析:要根据条件寻找通项与前n项和的关系.
此类问题仍可转化为利用基本特征量进行解决,这是最基本的方法,是必须要掌握的.但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等差数列的和与等差数列之间的关系,可以使自己的学习得到提升.
[例7]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n,若S4=1,S8=4,求a17+a18+a19+a20.
解法2:S4,S8-S4,S12-S8,S16-S12,S20-S16构成等差数列,令b1=S4,b2=S8-S4,则b5=1+4×2=9.
[变式训练7] (一题多解)等差数列{an}的前m项的和为30,前2m项的和为100,则它的前3m项的和为 (  )
A.130 B.170
C.210 D.260
解析:解法1:将Sm=30,S2m=100代入前n项和公式有
答案:C
[变式训练8] 在数列{an}中,Sn=an2+bn+c(a≠0),求证:{an}是等差数列的等价条件是c=0.
证明:(1)n=1时,a1=S1=a+b+c;
(2)n≥2时,an=Sn-Sn-1
=an2+bn+c-a(n-1)2-b(n-1)-c
=2an+(b-a),
∴an+1-an=2a,
而a2-a1=2a×2+(b-a)-(a+b+c)
=3a+b-a-b-c=2a-c,
所以c=0时,{an}是等差数列.
[例9] 甲、乙两物体分别从相距70 m的两处同时相向运动,甲第1分钟走2 m,以后每分钟比前一分钟多走1 m,乙每分钟走5 m.
(1)甲、乙开始运动后几分钟相遇?
(2)如果甲、乙到达对方起点后立即折返,甲继续每分钟比前1分钟多走1 m,乙继续每分钟走5 m,那么开始运动几分钟后第二次相遇?
分析:本题实质上是数列求和问题,因此应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变式训练9] (数学与经济科技)甲、乙两人连续6年对某县农村养鸡业规模进行调查,提供两个不同的信息图如下图所示:
甲调查表明:从第1年每个养鸡场出产1万只鸡上升到第6年平均每个养鸡场出产2万只鸡.
乙调查表明:由第1年养鸡场个数30个减少到第6年10个.
请你根据提供的信息回答:
(1)第2年养鸡场的个数及全县出产鸡的总只数;
(2)到第6年这个县的养鸡业规模比第一年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请说明理由;
(3)哪一年的规模最大?请说明理由.
分析:由信息图数据可直接做出(1)、(2),建立数学模型,可解决第(3)问.
解析:(1)由图可知,第2年养鸡场的个数是26个,
那么全县出产鸡的总数是S2=26×1.2=31.2(万只).
(2)第一年总共出产鸡的只数:S1=30×1=30(万只),
第六年总共出产鸡的只数:S6=2×10=20(万只).
由此得S1-S6=30-20=10(万只).这说明规模缩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