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历史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起义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影响/评价
萍浏醴起义
安庆、
绍兴起义
广西镇南关起义
广州黄花岗起义
1906年
刘道一、蔡绍南
萍乡、浏阳、醴陵
1907年
安庆、绍兴
徐锡麟、秋瑾
1907年
广西镇南关
孙中山、黄兴
1910年
孙中山、黄兴
广州黄花岗
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盖,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同盟会声望大振。
复习巩固
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地点:
湖北武昌
经过:
起义爆发——攻占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炮兵,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中华民国的建立
经过多方协商,决定在南京成立临时中央政府。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背景: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措施1: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随后,又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
成立临时参议院,由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措施2:
意义:
民国16年是哪一年?
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议员合影
相关史事
武昌起义发生时,孙中山正在美国向华侨募款,筹备军费。得到这一意外消息后,他立即绕道英、法,争取外交支持。12月25日,孙中山抵达上海。1912年1月1日,孙中山自上海乘火车赴南京,下午5点到南京站,一时欢声震天,长江江面的军舰鸣礼炮21响。晚上11点,孙中山在总统府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临时政府主张对外维护民族尊严,但它又承认清政府同列强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它的目的是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承认与支持。它暴露了临时政府对帝国主义的严重妥协性。是在当时险恶的国际环境和纷乱的国内政治条件下的无奈之举。没有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材料一:在武昌起义胜利后,北方半壁江山还在袁世凯领导的北洋军的手中。据统计,当时袁世凯的北洋系部队是当时全国最精锐的部队;而南方的革命军,大多缺乏训练、纪律涣散、装备落后。
材料二:清末,袁世凯被认为是“治世之能臣”,随着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凡一切拥护清廷和反对革命的人们都寄厚望于他。当清帝被迫让位后,其个人声望更是达到极点。
材料三:帝国主义不断在军事、经济、外交上向革命党人施加压力,压迫革命党人妥协。日、俄两国直接干涉中国革命。美、德、法等国则维持在华的既得利益,扶植袁世凯作为新的代理人。
袁世凯军事实力强大
袁世凯个人威望高
帝国主义国家横加干涉
“利用袁可以事半功倍”,正是南方革命党人的普遍心态。
黄兴
宋教仁
汪精卫
革命派软弱妥协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之初的南京城
“库藏如洗”。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与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交涉,力图通过和平的方式早日实现共和。
条件: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也曾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①下诏退位。
在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下,1921年2月12日,裕隆皇太后带着六岁的小皇帝溥仪,在养心殿里举行了最后一次朝觐仪式,宣布《清帝退位诏书》,承认中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接着袁世凯通电全国,拥护共和。
袁世凯
宣统帝溥仪
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清帝退位诏书
2月13
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在袁世凯通电声明拥护共和后,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等条件。
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南下,迫使南京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
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②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宣统帝退位后,南京临时政府派蔡元培、宋教仁等为迎袁专使,赴京迎接袁世凯南下就职。袁世凯不肯离开他的北京老巢,表面上表示“极愿早日南行”,暗地里却指使亲信部队在北京制造“兵变”,纵火抢劫,造成混乱。接着,保定、天津等地也发生类似事件。帝国主义列强紧密配合,日、英、俄、德等国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调兵开往北京。在这种形势下,南京参议院只得作出让步,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相关史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约法规定: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②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④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主权在民
平等
自由
三权分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提醒:中华民国是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不是总统制
(地位)性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意义:
辛亥革命的二个重要成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临时大总统到南京任职;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问题思考
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在政治上,它不仅宣判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死刑,而且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经济上,确认资本主义关系为合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在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帝制非法、民主共和合法的观念;
文化上,知识分子利用《临时约法》规定的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纷纷组织党团和创办报刊,大量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
在对外上,强调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启发爱国主义的民族感情,防止帝国主义侵略。
合作探究
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分组讨论它所具有的进步性?
①它反映了革命党人以法律为武器对付袁世凯、维护革命成果的正义愿望,具有现实针对性。体现了以孙中山为首的新生革命政权具有较强的法治观念和宪政意识。
②它不仅第一次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主权在民”的基本原则,而且第一次用法律方式赋予了国民广泛的民主权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遭到彻底否定,“平等”、“自由”的民主口号得到肯定与确认。
③作为资产阶级制定颁布的最重要的法律文献,是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它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进步方向,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宪政运动及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
√
√
揭示了当时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就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历史意义: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遗憾: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知识拓展
(1)帝国主义各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2)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一方面对革命党人进行武力镇压,一方面又迫使清政府接受议和。
(3)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乘机向革命派进攻。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4)袁世凯得到孙中山的保证以后,加紧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
(5)清帝退位的第二天,袁世凯通电声明赞成共和。
(6)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是如何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
背
景:
时间地点:
人
物:
历史意义:
1912年1月1日
南京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
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孙中山(总统)黎元洪(副总统)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一、中华民国的创建
其他措施:
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
纪
年:
成立临时参议院,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复习巩固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
月
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月
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月,
袁世凯在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临时政府迁往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
窃取。
2
13
2
15
3
北京
4
北京
袁世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约法规定: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②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④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主权在民
平等
自由
三权分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提醒:中华民国是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不是总统制
(地位)性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意义:
辛亥革命的二个重要成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