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1节网络信息辨真伪教案(1课时)+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第1节网络信息辨真伪教案(1课时)+课件(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09-25 14:00:3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川教版信息技术四上2-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第1节网络信息辨真伪
单元
2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四上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知识与技能:学习如何辨别信息真伪,如何保护自己的信息不泄露;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了解网络法规与责任,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过程与方法:学习辨别信息真伪的方法,利用案例分析体验信息泄露的危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自觉维护信息安全的观念,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重点
学习如何辨别信息真伪,如何保护自己的信息不泄露;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了解网络法规与责任。
难点
学习如何辨别信息真伪,如何保护自己的信息不泄露;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了解网络法规与责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单元导学
第一单元
网络安全
欢欢在神奇的网络世界学会了许多与人交流的方式,网络也给他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便捷。但网络是把双刃剑,作为小学生的我们需要学会一些基本的网络防护知识,增强自我保护的信息安全意识。
本单元,我们将一起学习如何辨别信息真伪,如何保护自己的信息不泄露;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了解网络法规与责任,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学习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防范病毒的方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维护网络环境安全做一份贡献。
二、新课导学
第一节
网络信息辨真伪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互联网。然而互联网中难免存在着一些虚假信息。如何辨别信息真伪?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不泄露?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信息安全主要指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保密性以及可用性等。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大,包括国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信息安全等,如图2-1-1所示(指导看图)。
朗读,讨论:本单元要学些什么?本课要学什么?
明确学习任务
讲授新课
三、知识积累,学一学
(一)创设情境
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面爆发,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疫情期间,欢欢在自己的微信上看到了一则信息。
欢欢:乐乐,好消息!好消息!我们3月2日就可以开学了。
乐乐:消息可靠吗?你在哪里看到的?
欢欢:微信呀!应该是可靠的。
乐乐:别着急!我们先来辨别一下该信息的真伪。
(二)学习辨别信息真伪的办法
1.分清信息类型
网络传播的信息多种多样,既有国内外的新闻、个人观点的信息、专业领域的信息,也有一些网友的爆料。对待不同类型的信息,我们一定要使用不同的判断方法。
2.辨别信息来源
判断一则信息的真伪,我们首先要看信息来源是否可靠,是否为官方媒体发布,是否有权威解释。信息源的权威性将会影响信息的可信度。如果是官方媒体发布,则可以相信。如果是非官方媒体发布,我们就要谨慎对待,切忌不经核实就随意转发和传播!信息源越权威,信息的可信度也就越高。
3.寻找信息佐证
任何一则信息都不是孤立的,都是与其他信息相联系的。在判断信息真伪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査询相关的信息,如果其他信息能够佐证这则信息,或者与这则信息相互关联,那么这则信息的可信度就较高。
4.判断信息逻辑
信息是存在一定逻辑性的。那些前后矛盾、不符合常理、与科学相违背、有明显的逻辑问题的信息,就是虚假信息。我们可以通过逻辑性,来初步辨别信息真伪。
情境延续:
欢欢:这则信息不是官方媒体发布的。
乐乐:马上要到3月2日了,而学校也没有通知我们上学,可见这则信息是假的。
欢欢:那我再向爸爸妈妈请教一下。
爸爸妈妈从表2-1-1所示几方面对网传开学信息的真伪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该消息为假消息。
引导观察:表2-1-1辨别信息真伪
案例信息官方媒体是否发布学校是否通知网传开学信息否否结论:网传开学信息是假消息
5.利用工具判断
对于真假信息的辨别,除了通过一些主观方法判断以外,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软件来辅助判断。如:我们可以打开“360安全卫士”,选中“功能大全”,在功能搜索框里面输入“诈骗查询”,进入“360诈骗信息查询”界面,如图2-1-2所示。
强调:“360诈骗信息查询”工具可以查询电话、网址、QQ是否为诈骗信息,还有一些防骗提示,还能通过“猎网举报”举报一些诈骗信息。
小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十二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利用网络从事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誉、隐私、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等活动。
强调:随意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四、互帮互助,做一做
(一)引导阅读:
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技术的进步,快递、外卖等网购行业飞速发展,个人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因信息泄露造成财产损失的案例有很多。
欢欢提醒:案例让我们警醒!
案例一:骗子冒充老师潜海级群,以“疫情”为由诈骗学费。
2020年2月7日,家住吴江开发区的李先生,在QQ家长群里,收到了“班主任老师”发布的一个收费通知:“因为疫情影响,接教育部门通知,现开始预收学费。”接着,这个“老师”在群里发付款二维码,让家长们用微信或支付宝扫描支付1300元。李先生没有仔细查看,很快通过微信支付的方式付了款。然而,当他电话联系学校老师确认相关事项时,才发现孩子所在的幼儿园根本没有收取该项费用。而在QQ群里要求缴费的“班主任老师”是骗子假冒的,他的QQ头像和名字都和群里老师的完全相同。发现被骗后,李先生立刻报了警。
问题情境:
欢欢: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
博士:我们应该首先打电话向老师确认事情的真伪。在微信和QQ等社交平台上,与亲朋好友谈到付款、转账、身份信息等敏感话题时,需要打电片向本人确认,不要让骗子得逞。
(二)讨论:你和你的家人、朋友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你们是怎样应对的呢?跟同学讨论一下,填写在表2-1-2中。(引导填表,交流)
博士强调:发微信朋友圈是很多人平时经常做的一件事,能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向亲人、朋友展示自己的生活情况。但是如果使用方式不正确,也会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造成我们生命、财产的损失。
(三)引导阅读:
案例二:朋友圈晒娃,导致孩子失踪。
一位3岁女儿的妈妈,经常在朋友圈发一些自己和女儿的互动照片。一天,妈妈带着女儿到小区楼下玩,妈妈去买水,返回时却发现女儿不见了。妈妈第一时间向公安部门报警。
通过小区的监控录像,警方也顺利地将失踪的女儿找了回来。
这其实是因为妈妈过多地在网络上晒出孩子的信息,才导致了女儿失踪的事情发生。据这位妈妈的描述,孩子之所以会跟陌生男子走,就是因为那位陌生男子通过朋友圈知道了女儿的名字。3岁的孩子并没有对危险的识别能力,所以就跟着陌生男子走了。
情境展示:
欢欢:我的妈妈也经常在朋友圈晒我的照片,我得赶紧告诉她,这种行为很危险。
博士:很多人喜欢在朋友圈里记录自己的生活,这其实无意之中曝光了自己和家人的隐私。微信中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安全性设置。
(四)讨论:同学们,你和你的家人平时是怎样使用微信的呢?你的家人有没有一些使用微信的不良习惯?跟同学讨论一下,填写在表2-1-3中。
引导填写表2-1-3微信案例整理,交流。
(五)讨论:你还知道哪些设置能增加微信软件的安全性?请与同学分享。
(六)阅读教材45页“欢欢乐乐的好办法”。
欢欢:我知道可以在微信通过“设置”--“隐私”--“添加我的方式”操作,防止
陌生人随意加我为好友。
乐乐:还可以通过“支付”--“钱包”--“安全保障”操作,开启“安全锁”,保障支付安全。
欢欢:在微信里通过“设置”--“隐私”操作,关闭“允许陌生人查看十条朋友圈”,防止陌生人看我的朋友圈,增加微信的安全性。
(七)阅读观察
案例三:电话手表真的安全吗?
展示图2-1-6,强调:电话手表具有通话、定位、手表等功能。使用电话手表时需注意信息的安全。
2019年3月2日,市民邱某收到儿子电话手表发来的信息说自己在学校摔断了腿,要他立即打500块钱到老师账户上,还发了一个账号。邱某不放心就给儿子的老师打了个电话,发现这果然是个骗局。
2019年5月26日,市民陈某到学校门口接孙子放学。孙子看见陈某后表示自己下午收到了妈妈的短信,称让他放学后直接去学校旁边的一个地方等她。于是陈某带孙子前往,却并未发现孩子母亲。陈某电话联系其母亲后发现其母亲并没有给孩子发过类似信息。幸好当时陈某在场,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情境展示:
欢欢:爷爷,我的电话手表安全吗?我也从来没收到过类似的信息呀!
博士:家长已经对你的电话手表进行了安全设置,还是相对比较安全的。
欢欢:如果要购买电话手表这样的电子产品,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博士:我们要尽量选择一些知名的、信得过的品牌,并且通过正规渠道去购买。这些品牌的后台服务器都安排了专业人员去定期维护,一般不会发生类似情形。
结合以上三个案例和图2-1-7,请和你的同学讨论以下问题,并将结果整理在表2-1-4中。
(1)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行为容易造成个人信息、集体信息,甚至国家信息的泄露?
(2)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泄露?
引导讨论,全班交流。
小提示:2017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依法惩治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自2019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儿童网络保护的法规。
阅读,思考。
阅读,记忆。
观察,了解,思考,讨论。
阅读,思考。
讨论,交流。
阅读,思考,
讨论,交流。
阅读,记忆,操作,实践。
阅读,思考。
讨论,交流,合作,分享。
积累知识
训练技能
巩固技能,
强化知识。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关于信息保护,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困惑?
交流,评价。
反馈,评价。
板书
第二单元
网络安全
第1节
网络信息辨真伪
1.分清信息类型
2.辨别信息来源
3.寻找信息佐证
4.判断信息逻辑
5.利用工具判断
总结要点
任务驱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2张PPT)
第1节
网络信息辨真伪
信息技术川教版
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网络安全
单元导语
第一单元
网络安全
欢欢在神奇的网络世界学会了许多与人交流的方式,网络也给他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便捷。但网络是把双刃剑,作为小学生的我们需要学会一些基本的网络防护知识,增强自我保护的信息安全意识。
本单元,我们将一起学习如何辨别信息真伪,如何保护自己的信息不泄露;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了解网络法规与责任,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学习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防范病毒的方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维护网络环境安全做一份贡献。
新课导入
第1节
网络信息辨真伪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互联网。然而互联网中难免存在着一些虚假信息。如何辨别信息真伪?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不泄露?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信息安全主要指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保密性以及可用性等。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大,包括国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信息安全等,如图2-1-1所示。
新知讲解
知识积累,学一学
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面爆发,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疫情期间,欢欢在自己的微信上看到了一则信息。
新知讲解
知识积累,学一学
1.分清信息类型
网络传播的信息多种多样,既有国内外的新闻、个人观点的信息、专业领域的信息,也有一些网友的爆料。对待不同类型的信息,我们一定要使用不同的判断方法。
2.辨别信息来源
判断一则信息的真伪,我们首先要看信息来源是否可靠,是否为官方媒体发布,是否有权威解释。信息源的权威性将会影响信息的可信度。如果是官方媒体发布,则可以相信。如果是非官方媒体发布,我们就要谨慎对待,切忌不经核实就随意转发和传播!信息源越权威,信息的可信度也就越高。
新知讲解
知识积累,学一学
3.寻找信息佐证
任何一则信息都不是孤立的,都是与其他信息相联系的。在判断信息真伪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査询相关的信息,如果其他信息能够佐证这则信息,或者与这则信息相互关联,那么这则信息的可信度就较高。
4.判断信息逻辑
信息是存在一定逻辑性的。那些前后矛盾、不符合常理、与科学相违背、有明显的逻辑问题的信息,就是虚假信息。我们可以通过逻辑性,来初步辨别信息真伪。
新知讲解
知识积累,学一学
爸爸妈妈从表2-1-1所示几方面对网传开学信息的真伪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该消息为假消息。
案例信息
官方媒体是否发布
学校是否通知
网传开学信息


结论:网传开学信息是假消息
新知讲解
知识积累,学一学
5.利用工具判断
对于真假信息的辨别,除了通过一些主观方法判断以外,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软件来辅助判断。如:我们可以打开“360安全卫士”,选中“功能大全”,在功能搜索框里面输入“诈骗查询”,进入“360诈骗信息查询”界面,如图2-1-2所示。
新知讲解
互帮互助,做一做
小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十二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利用网络从事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誉、隐私、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等活动。
随意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新知讲解
互帮互助,做一做
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技术的进步,快递、外卖等网购行业飞速发展,个人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因信息泄露造成财产损失的案例有很多。
案例让我们警醒!
新知讲解
互帮互助,做一做
案例一:骗子冒充老师潜海级群,以“疫情”为由诈骗学费。
新知讲解
互帮互助,做一做
案例一:骗子冒充老师潜海级群,以“疫情”为由诈骗学费。
你和你的家人、朋友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你们是怎样应对的呢?跟同学讨论一下,填写在表2-1-2中。
我身边的案例
我的应对方式
同学的应对方式
老师的建议
有好友在QQ上
向我借钱,让我
支付购物款
打电话向
该好友确认
打电话向好友确认,
并且征得父母的同意
陌生人申请加好

不随意乱加
QQ进行权限设置,不
随意让陌生人加好友
QQ群里有人发
“免费领儿童刊
物”链接
不随意乱点链接
不贪图小利,谨防上

2020年全新网上
赚钱项目,一个
人一台手机日赚
300?500元
不相信
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
饼,小心上当受骗
……
表2-1-2
QQ案例整理
发微信朋友圈是很多人平时经常做的一件事,能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向亲人、朋友展示自己的生活情况。但是如果使用方式不正确,也会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造成我们生命、财产的损失。
新知讲解
互帮互助,做一做
案例二:朋友圈晒娃,导致孩子失踪。
新知讲解
互帮互助,做一做
案例二:朋友圈晒娃,导致孩子失踪。
同学们,你和你的家人平时是怎样使用微信的呢?你的家人有没有一些使用微信的不良习惯?跟同学讨论一下,填写在表2-1-3中。
表2-1-3微信案例整理
我身边的案例
我的
应对方式
同学的
应对方式
老师的建议
用自己的照片做头

用卡通图案做头像
照片很容易被他人下
栽,另做他用
用自己真实的名字
做微信名
用网名作为
微信名
容易暴露身份信息
允许陌生人查看十
条朋友圈
不允许陌生
人看自己的
朋友圈
这样容易造成个人信息
泄露
“摇一摇”加好友
不随意加陌生人
这样容易加到一些别有
用心的陌生人
朋友圈积赞
不随意点赞
这种行为容易泄露个人
信息,不要随意点赞
发朋友圈时,标注
自己的具体位置
少发朋友圈
发朋友圈前,最好先选
好分组,并且不要标注
所在位置
在朋友圈晒自己的
身份证或火车票、
飞机票等
在重要信息
上打马赛克
身份证、火车票、飞机
票上都有非常重要的个
人信息,这些信息不能

访问各种内容的链

不好奇,
不访问
这一类小程序,往往需
要输入姓名、手机号码
等。不要因为好奇心而
泄露个人信息
新知讲解
互帮互助,做一做
案例二:朋友圈晒娃,导致孩子失踪。
你还知道哪些设置能增加微信软件的安全性?请与同学分享。
新知讲解
互帮互助,做一做
案例三:电话手表真的安全吗?
新知讲解
互帮互助,做一做
结合以上三个案例和图2-1-7,请和你的同学讨论以下问题,并将结果整理在表2-1-4中。
(1)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行为容易造成个人信息、集体信息,甚至国家信息的泄露?
(2)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泄露?
新知讲解
互帮互助,做一做
2017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依法惩治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儿童个人信息
网络保护规定》自
2019年10月1日起正
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儿童网络保护的法规。
新知讲解
互帮互助,做一做
生活中的行为
可能出现的后果
我的做法
街头推销
电脑和手机不设置密码
随意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
随意丢弃快递包装
随意读取来历不明的优盘
随意连接不明Wi-Fi
随意下载一些APP
使用公共手机充电桩
在军事基地、军用港口等军
章管理区附近拍照
表2-1-4信息安全整理表
小提示
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和想法?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