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习题课件 12.纪念白求恩(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习题课件 12.纪念白求恩(4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25 14:3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12 纪念白求恩
“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
情境导入
这是朱子奇先生写的《白求恩纪念歌》。诗歌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沉痛心情和继承白求恩遗志的决心,催人奋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看看白求恩同志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段落间的关系。
2.了解对比的修辞方法并学会运用。【重点】
3.学习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作特点。【难点】
4.把握文章的思想主旨,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学习目标
课前 · 自主学习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白求恩同志……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pài qiǎn ( 派遣 ),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2)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xùn zhí ( 殉职 )。
(3)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dòng jī( 动机 ),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
(4)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同志对人民的jí duān( 极端 )的rè chén( 热忱 )。
(5)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niān qīng pà zhòng( 拈轻怕重 ),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6)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mò bù guān xīn( 漠不关心 ),má mù bù rén( 麻木不仁 )。
(7)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chún cuì( 纯粹 )的共产党员。
(8)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pèi fú( 佩服 ),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9)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jīng yì qiú jīng( 精益求精 );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gāo míng( 高明 )的。
(10)这对于一班jiàn yì sī qiān( 见异思迁 )的人,对于一班bǐ bó( 鄙薄 )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chū lù( 出路 )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解析】见异思迁: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而句意是指“难以抉择”,并非“见异思迁”。
【答案】D
【解析】语序不当,应该将“有勇气面对困难”与“有能力战胜困难”互换位置。
【答案】D
4.为了弘扬白求恩精神,校学生会为缅怀白求恩同志的上联征集下联,有一位同学拟了一联,但觉得不妥,请你帮他改一改。
上联:远渡重洋救死扶伤彰显国际主义精神
下联:体现共产主义风格亲临战场舍生忘死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临战场舍生忘死体现共产主义风格
5.仔细体会下面一段话中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回答问题。
老师催促学生交作业,他扬了扬手上的作业本,问:“都交齐了吗?不会有漏网之鱼吧?”有位学生怯怯地说:“老师,那条鱼明天自投罗网可以吗?”
(1)老师话中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老师是把没交作业的人比作漏网之鱼,他是在问还有谁没交作业。
(2)学生话里的意思又是什么?
【答案】还有我没交,我明天主动交行吗?
课堂 · 高效突破
[结构图示]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议论文,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同志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主题思想]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②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③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④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⑤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⑥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⑦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⑧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 高尚 )的人,一个( 纯粹 )的人,一个( 有道德 )的人,一个( 脱离了低级趣味 )的人,一个( 有益于人民 )的人。
1.将第⑧句补充完整,这句使用了______的修辞方法。
2.“我是很悲痛的”和“我很悲痛”用来表达对白求恩逝世的心情,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答案】前一句更好。“我是很悲痛的”语气比较沉重,朴实地表达了作者对白求恩同志逝世的沉痛哀悼之情,比用“我很悲痛”更恰当,更符合文意。
排比
3.“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说明了什么?
【答案】说明了白求恩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的倾心热爱和忠诚、爱戴、敬仰。
4.“只要有这点精神”中的“这点”指代什么?
【答案】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常用修辞方法:排比
内容
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作用
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答题格式
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加强了……,充分表达(表现)了……
典型例题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使整段话语势贯通,加强了文章的逻辑力量,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这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崇高精神的赞美,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写作启示]对比论证,突出优点
课文第2段里的对比特别明显,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与“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相对比;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与不少的人“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相对比,一正一反,分外鲜明。第3段用对比,批判那一班人的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把这一内容组织在一个议论性的句子里,内容针对性强,富有现实意义,也使句式富有变化。
[牛刀小试]
课文运用了对比论证,突出了白求恩的伟大精神,很好地论证了向白求恩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请你借鉴这种写法,写一段话,突出你身边某个人的优秀品质,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每次老师布置完作业,我就做得飞快。然而虽然速度快,却不是这里掉了一个字,就是那里错了一笔。而我的同桌却和我恰恰相反。他做一个题要花上近十分钟。可每次检查作业,他总是百分百无误。真令人佩服!
课外 · 群文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纪念周恩来
胡锦涛
①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他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②周恩来同志始终热爱人民、勤政为民,集中表现为他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周恩来同志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反复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要“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他心系人民,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只要是关系群众安危冷暖之事,他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逢年过节,他总是关心在生产一线的工人能不能吃上一顿饺子。他多次奔赴抗洪前线、地震现场,哪里有灾情,哪里的群众有困难,他就及时出现在哪里。1973年,他重返延安时,目睹群众生活仍然贫困的情景,禁不住
潸然泪下,痛心地自责对不起老区人民。1975年,大手术之后,他依然牵挂着远在千里之外的云南锡矿工人的健康。他一生勤勤恳恳、呕心沥血、任劳任怨,一天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有时在16个小时以上。即使在病重住院的生命最后时期,他还抱病操劳国事。逝世前,他交代说:“把我的骨灰撒到江河大地去做肥料,这也是为人民服务。活着为人民服务,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周恩来同志真正做到了他所说的“应该像头牛一样努力奋斗”“为人民服务而死”,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周恩来同志始终实事求是、严谨细致,集中表现为他求真务实的精神。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际工作。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复倡导要“讲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
④周恩来同志始终虚怀若谷、戒骄戒躁,集中表现为他谦虚谨慎的精神。他常说:“我们每一个人,不管过去做了多少工作,现在担任什么职务,没有党和人民,就既不会有过去的成绩,也不会有今天的职务。党和人民是伟大的,我们个人是渺小的。”他善于启发和倾听不同意见,即使是普通干部或群众讲的意见也认真考虑。他说:“一个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要多听不同的意见,这样才利于综合。”他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充分发挥每个同志的聪明才智,自己却从来不居功、不诿过。
⑤周恩来同志始终严于律己、廉洁奉公,集中表现为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他身居高位,但从不搞特殊化,凡要求党员和群众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他睡的是普通木板床,他的衣服补了又补。他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给他们订立了“十条家规”,从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或亲朋好友谋过半点私利。他身后没有留下任何个人财产,他和邓颖超同志一生中的全部工资积蓄都交了党费,他的骨灰撒在祖国的江河大地上。他说:“我们这一辈子和这一个时代的人多付出一点代价,是为后代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幸福。”
⑥周恩来同志一生心底无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典范。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中国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我们缅怀周恩来同志,就是要永远铭记和认真学习周恩来同志的精神,使之不断发扬光大。
(选自《胡锦涛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有删改)
1.选文依次从哪些方面分述了周恩来同志的精神品质?
【答案】周恩来同志始终热爱人民、勤政为民,集中表现为他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周恩来同志始终实事求是、严谨细致,集中表现为他求真务实的精神;周恩来同志始终虚怀若谷、戒骄戒躁,集中表现为他谦虚谨慎的精神;周恩来同志始终严于律己、廉洁奉公,集中表现为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3.第②段列举了多个事例,请概括其中的两个。连续列举多个事例,有何作用?
【答案】事例:关心一线工人,关心老区建设等。列举多个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周总理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
清 贫
方志敏
①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民党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
②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国民党军的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时候,他们满肚子期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他们于是激怒起来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威吓地吼道:“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③“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④“你骗谁!像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不相信。
⑤“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⑥“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啦!”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⑦等他们确知在我身上搜不出什么的时候,也就停手不搜了,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围,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也毫无所得,他们是多么的失望啊!那个持弹欲放的兵士,也将拉着的引线,仍旧塞进榴弹的木柄里,转过来抢夺我的表和水笔。后彼此说定表和笔卖出钱来平分,才算无话。他们用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对我自上而下地望了几遍,就同声命令地说:“走吧!”
⑧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民党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⑨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鉴赏解读】
革命先辈方志敏的清贫是难能可贵的。有人以为清贫就是穷,可事实上并非如此。穷是一种生活现状,穷往往代表着消极、低迷。可清贫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一种人格的操守。
篇章阅读
1.周国平《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2.秦牧《缺陷者的鲜花》
整本书阅读
1.罗德里克·斯图尔特《不死鸟:诺尔曼·白求恩的一生》
2.周而复《白求恩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