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课件(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26 21:1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
曲折发展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重大成就及失误,分析认识其经验教训,评价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
【时空观念】
通过对本课时间、地点、事件分析,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的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阅读历史材料,分析历史图片,培养学生阅读文字材料以及辨识图片的能力,培养通过史料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培养学生解读材料、解读历史概念,并且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感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涵及影响,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图片导入
志愿军照片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万隆会议
以下图片包涵着哪些历史信息?
图片中的历史
刘少奇在中共八大讲话
以下图片包涵着哪些历史信息?
“大跃进”时期的奖状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以上图片中的历史,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
改革开放前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近30年的历史,是不平凡的一段岁月。
【时空坐标】
材料一:
请同学们分析以下史料:
1956年关键词:反冒进、平衡、稳步
?中共八大上,周恩来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中,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保证国民经济比较均衡地发展。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材料二:
中苏的“两颗卫星”
你看出了怎样的期许?
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东风压倒西风,超英赶美。”
材料三:
【史料阅读】
农业放卫星:一天等于二十年
材料四:
“冒进”变“跃进”!
要破除迷信,美国算不了什么,不要二十年,苏联就变为
两个美国
,我们就变成
四个美国

——
毛泽东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1956年,有些人却把这一高潮看成了“冒进”,他们害了右倾保守的毛病,像蜗牛一样地爬行得很慢;有右倾保守思想的人,不了解在农业合作化后我们就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
(这是“大跃进”口号的第一次提出)
材料五:
灾后之春: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卜算子
·
咏梅


毛泽东,1961

12
月)
1962年,七千人大会
材料六: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1956年—1966年,历史上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结合以上六则材料,阅读教材162—163页,探究以下问题: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哪些是成功的探索,哪些是探索中的失误?判断成功和失误的依据是什么?
探究问题一
1966年开始,“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打断了六十年初的良好调整状态,是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最大失误。
请同学们分析以下史料:
材料一:
文化大革命宣传画
1971
年周恩来在北京视察
打倒走资派
1978年12月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向党内外宣告:对“文革”的评价,“是必要的,但是不应匆忙地进行”;毛泽东发动“文革”,出发点是好的,“主要是鉴于苏联变修,从反修防修出发的”;“应当历史地、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去看待它”。
材料二:
“文革”“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三:
1966年—197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大革命”时期。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64—165页文字,结合课件中的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2)
为什么会爆发“文化大革命”?如何看待
“文化大革命”这场运动?
请客观的评价毛泽东的一生

探究问题二
1949年—1978年,在新中国30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虽然经历了很多波折,但是总的趋势和方向是向前的,取得的各方面的成绩是举世瞩目的。
请同学们分析下列史料:
材料一:
伟大的建设成就
雷锋在介绍汽车构造原理和节油经验
著名科学家邓稼先
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
年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在1949—1978年间,我国工业建没的伟大成就突出表现在一大批重点工程陆续建成投产上。首先是从“一五”时期开始的以156项重点工程为中心,由限额694个项目组成的大规模建设工程陆续建成投产;后来一大批举世闻名的项目,如大庆油田,万吨水压机,万吨级远洋货轮及5万吨远洋油轮,10万吨水力发电机组,百万伏高压标准电容器,武汉、南京长江大桥和三门峡等水利工程,以及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一批世界高科技产品都是在那个时候,甚至是在3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和“文革”时期相继问世的。这一系列惊人的伟大成就,不仅在当时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而且为改革开放的建设积累了重要经验和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
——《高校理论战线》?1999年第10期
材料二:
新中国的前30年,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建成了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稳固的安全基础;进行了社会改革和社会建设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稳定的社会基础;3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挫折和失误;也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
董燕萍《正确认识新中国前30年的建设成就》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改革开放前30年,也就是1949年—1978年这30年间,我国在很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65—167页文字,结合课件中的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3)1949年—1978年,新中国取得了哪些方面的建设成就?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探究问题三
(4)根据以上所学,请概述这一段历史时期的特征
探索、开拓、曲折、奠基阶段,为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探究问题四
(5)本课内容的学习,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从哪些方面提高了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探究问题五
多角度宏观认识1956年—1976年的中国现代史
全面建设
曲折发展
成就斐然
特殊的、特定的历史时期
历史学习方法
梳理历史史实的方法
归类法:如成功的探索、失误的探索
列表法:如伟大的成就,用列表的形式梳理,更加清晰
化整为零法:繁杂的知识点用核心概念突出重点
史料阅读分析方法
看清文字史料出处:时间、作者、作品性质
找出图片中的有效信息,如文字提示、时代气息
核心词明确:明确每一种史料的核心概念、核心意思
多种史观认识1956年—1976年的中国现代史
唯物史观:历史事物、历史人物
现代化史观:对中国现代化的作用体现
整体史观:中国现代史重要的一部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