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 雅尔塔体系形成的基础是( )
A.反对法西斯主义 B.谋求和平、民主
C.美苏实力均势 D.两在阵营的对立
2、美国策动成立北约,除企图遏制苏联以外,还有一个意图是( )
A.凌驾于联合国之上 B.分裂德国
C.称霸世界 D.援助西欧
3、20世纪50年代中期,欧洲政治格局最大的变化是( )
A.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B.美苏争霸局面形成
C.德国处于分裂状态
D.美、法、苏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二战后,南北朝鲜的分裂是由于( )
A.日本法西斯对南北朝鲜分而治之的结果
B.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的规定
C.南北朝鲜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
D.日本投降后,苏、美军队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北部和南部
5、以上历史事件中不属于“冷战”范畴的是( )
A.1949年德国的分裂 B.1948年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C.1964—1973年的越南战争 D.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6、西欧国家成立“欧共体”的主要目的是( )
A.建立军事强大、政治稳定的统一欧洲
B.抗衡美苏,加强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C.加强西欧各国政治联盟,稳定欧洲政局
D.发展西欧资本主义,抑制苏联的影响
7、促使法德两个政治宿敌开始走向和解的是( )
A.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B.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成立
D.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8、下列哪个国家不属于欧共体的创始国( )
A.英国 B.法国 C.比利时 D.联邦德国
9、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80年代又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其根本原因是( )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日本已成为经济大国
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10、1973年,不结盟国家第四次首脑会议提出的示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是( )
A.团结起来,相互支持,维护民族独立
B.共同努力,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
C.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D.正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11、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是( )
A.大多数国家经济困难,党和政府脱离群众
B.各国照搬苏联模式,政治僵化
C.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D.执政党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承认反对派的合法存在
12、“八一九”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签订
B.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作用
C.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加剧了政局动荡
D.叶利钦等人势力的增强
13、“冷战”结束后,经过十多年的较量和磨合,世界格局呈现出( )
A.美国独霸世界的局面 B.“一超多强”的局面
C.多极化局面 D.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
14、下列关于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成为经济强国的原因错误的是( )
A.日本政府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
B.美国的大力扶植
C.日本加强政府投入和重视教育
D.日本采取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战略
15、二战后,美国扶植日本恢复经济的措施有( )
①削减并免除战争赔款 ②发还拆迁的工业设备
③提供资金和物资 ④帮助发展教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解除武装与废弃军备,乃军事占领之初步任务,应迅速而决然地予以完成,同时必须竭力设法使日本人民认清军阀及其合作者如何欺骗并诱使彼等误入征服世界歧途所演之惨剧。
------《远东委员会对投降后日本之基本政策的决议》
材料二:1950年1月10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说:“日本为亚洲的防共铁壁,必须在整个远东地区重新确立它的影响力量。”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据统计,1950—1953年日本依靠美国侵朝战争“特需”军事订货总额超过24.7亿美元,后因越南战争得到40亿美元的军事订货。
--------《世界现代史》(下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提出当时美国对日本实行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2)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美国对日本的政策有什么变化?
(3) 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促使日本二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因素。
17.阅读下列材料:
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的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中国外长钱其琛答《世界知识》杂志社问
请回答:
(1)钱其琛为什么说东欧剧变来得突然?
(2)“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有哪些?
(3)从时间、性质、原因方面指出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有何相似之处?
问答题:
18、结合史实分析二战后美国同日本、美国同西欧关系的演变。
19、二战后国际格局经历了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演变。请回答:
(1)二战后两极格局确立的原因有哪些?
(2)两极格局中存在着哪些基本矛盾?
(3)促使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4)当前国际形势出现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C 2、C 3、A 4、D 5、C 6、B 7、A 8、A 9、C 10、D
11、A 12、C 13、B 14、D 15、B
二、材料解析题:
16.(1)严厉打击日本军国主义,实行非军事化政策。
(2)由严厉打击转变为蓄意扶植日本的政策
(3) 社会改革;非军事化;美国的扶植;朝鲜战争的机遇;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的投资;重视教育;鼓励出口。
17.(1)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
(2)外因:① 苏联的影响:东欧各国照搬苏联经验,受制与苏联;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思想的影响。② 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等等。内因: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政治上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和法制建设;这些国家的执政党在国内国际压力下,宣布实施“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承认反对派的合法存在,最终丧失了国家政权。
(3)时间:都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
性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原因:苏联僵化模式的弊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错误;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三、问答题:
18、(1)美国同日本关系的演变:①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在日本推行民主改革,强行拆迁工业设备,赔偿给战胜国。②1948年后,帮助日本恢复经济。③朝鲜战争爆发后,接受美国大量军火和给养,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④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与美国既有联盟也有磨擦。
(2)美国同西欧关系的演变:①战后初期,通过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控制西欧。②在欧洲采取“冷战”政策,建立北约,加强对西欧的控制。③随着西欧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欧国家与美国控制与反控制斗争尖锐。④欧共体成立和发展扩大,成为能与美国相抗衡的重要力量。
19、(1) 反法西斯联盟政治基础的消失;西欧国家的普遍衰落;美苏均势;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
(2)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矛盾;美苏两个大国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三世界国家与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的矛盾。
(3)欧共体与日本的崛起;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发展中国家的壮大。
(4)和平因素:第三世界的不断壮大;联合国作用的增强;世界经济政治联系日益密切。
动荡因素:美国要建立“单极世界”,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两极格局下掩盖的矛盾暴露,地区冲突、民族和宗教纠纷不断。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节 美苏争锋
测试
一、选择题
1、与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无关的是( )
A、西欧各国的普遍衰落 B、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D、苏联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
2、下列有关杜鲁门主义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是美苏“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B、为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提供了依据
C、使东欧国家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D、使美国全面推行霸权主义的宣言书
3、美国实施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
A、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 B、向苏联和东欧进行经济渗透
C、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 D、帮助西欧各国复兴社会经济
4、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最显著特征是( )
A、帮助欧洲复兴,稳定资本主义
B、支持一些国家的反动政权,阻止共产党夺权
C、组织北约,加强同苏联抗争的实力
D、“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战争
5、战后两极世界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利益的不同 B、社会制度的不同
C、意识形态的不同 D、领导人的意志不同
6、1949年初,在莫斯科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六个国家是( )
A、苏联、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B、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
C、苏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保加利亚、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
D、苏联、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匈牙利、波兰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开始于( )
A、1945年 B、1947年 C、1949年 D、1955年
8、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
A、由一个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C、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D、社会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9、二战后德国的分裂主要是由于( )
A、地理位置 B、经济状况 C、文化背景 D、美苏“冷战”
10、1962年,美苏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束说明( )
A、美国仍然掌握着战略优势 B、正义力量取得了胜利
C、苏联势力局限于欧亚地区 D、古巴参与了“冷战”
二、材料解析题
11、材料一 据北大西洋公约:
第二条:缔约国应加强其自由制度,……
第五条: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的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材料二 据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考虑到由巴黎协定的批准而在欧洲形成的局势……该协定……把西德拖
入北大西洋集团,这样就加深新战争的危险,并且对友好和平的国家的安全造
成威胁……
第四条: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个缔约国应……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1)材料一中“自由制度”指什么?假设“武装攻击”来自何方?
(2)据材料一指出该组织的性质。
(3)根据材料二指出华沙条约组织建立的原因和影响。
三、问答题
12、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的主要异同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C 4、D 5、A 6、B 7、D 8、A 9、D 10、A
二、材料解析题
11、(1)资本主义;苏联。(2)军事政治集团。(3)原因: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和威胁。影响:形成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对抗重点在欧洲。
三、问答题
12、相同点: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为了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以达到美国称霸世界的目的;都建立在美国实力空前强大的基础上。
不同点:杜鲁门主义是在政治上干涉欧洲事务,而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是在经济上干涉欧洲事务;杜鲁门主义是在马歇尔计划的政策依据;杜鲁门公开宣称要干涉他国内政,马歇尔则采取比较隐蔽的方式控制他国。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3节 走向多极化
测 试
选择题
关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东欧剧变,下列史实与事实不符的是( )
A.东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B.波兰团结工会以瓦文萨为首
C.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领导承认反对派组织“新论坛”为合法组织
D.联邦德国并入民主德国,两德统一
2、德国经过45年分裂后又实现了统一是在( )
A.1989年 B.1990年 C.1991年 D. 1992年
3、关于东欧剧变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
B.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
C.东欧各国大量公民外逃,政局出现大动荡
D.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4、苏联由联盟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是( )
A.“八一九”事件的爆发
B.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C.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D.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5、苏联完全解体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八一九”事件 B.宣布实行多党制
C. 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D.阿拉木图文件签署
6、欧盟内部合作进一步加强的标志是( )
A.《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
B.欧盟成员国不断扩大
C.决定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
D.欧洲内部统一货币--------欧元在11国启动
7、《欧洲联盟条约》签订的目的是( )
A.加强内部合作,提高欧盟的国际地位
B.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增强欧洲的军事实力
C.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和成立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
D.反对美国霸权主义,推进多极化进程
8、1995年加入欧盟的三个国家有( )
①法国 ②西班牙 ③瑞典 ④芬兰 ⑤奥地利 ⑥荷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9、将两极格局瓦解视为自己跻身政治大国良机的国家是( )
A.德国 B.日本 C.印度 D.法国
10、有关“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B.欧盟建立后的一些举措,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C.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形势好转,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的改善
D.时至今日,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终于形成了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由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惟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有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它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以美国抗衡的其他国家。
------------基辛格1993年的说话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旧的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呈现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新的世界格局确立,将取决于何种因素?
你是否赞同材料二中基辛格对当今世界政治的基本看法?
问答题
12、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实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C 4、C 5、D 6、D 7、C 8、C 9、B 10、D
11、(1)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2) 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3) 大国综合国力
(4) 同意。基辛格指出了当今政治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符合实际的。
12、(1) 原因:①外因:苏联的影响,东欧各国照搬苏联经验,受制与苏联;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思想的影响。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等等。②内因: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政治上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和法制建设;这些国家的执政党在国内国际压力下,宣布实施“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承认反对派的合法存在,最终丧失了国家政权。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专题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对雅尔塔体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美国据此取得了世界霸主地位
B、在雅尔塔会议等确立的基本原则上建立
C、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D、是美苏两国实力均势的重要体现
2、第二次是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B、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
C、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
D、苏联军事实力、国际地位提高,与美国争夺霸权
3、美国“冷战”政策最基本的特征是( )
A、强调合作而不搞对抗 B、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武力
C、以军事结盟的方式稳定资本主义 D、组织军事集团但不进行战争
4、下列事件不属于“冷战”范畴的有
A、分裂德国
B、建立北约组织
C、在越南将“特种战争”提升为“局部战争”
D、对欧洲进行大规模经济援助
5、“马歇尔计划” 实质上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因为该计划实际上是( )
A、美苏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相对峙的产物
B、导致当代世界政局不稳定和战争的根源
C、以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秩序
D、美国蓄意制造柏林危机
6、下列事件中,表明美国处于战略优势地位的是( )
A、华约成立 B、古巴导弹危机
C、《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D、欧共体成立
7、欧洲共同体的实质是( )
A、资本主义的国家联盟 B、摆脱霸权主义的政治联盟
C、地区性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D、新的军事政治集团
8、二战后,最终造成德国分裂的重要原因是( )
A、战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
B、美、英、法三国同苏联矛盾的加剧
C、战胜国对德国的最终制裁
D、雅尔塔体制存在不稳定性
9、下列关于“冷战”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有( )
①给世界带来了安宁 ②制止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③促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改革 ④制止了新的世界力量的产生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10、西欧在二战后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主要原因是( )
A、对抗苏联的需要 B、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C、国力衰退,国际地位下降 D、恢复经济的需要
11、欧洲共同体建立于( )
A、1951年 B、1958年 C、1965年 D、1967年
12、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
①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封建落后因素 ②美国在日本推行民主改革
③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④接受美国的军事订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欧共体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使西欧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 B、消除了西欧各国的矛盾
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 D、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14、二战后,日本经济稳步增长的典型措施是( )
A、加大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 B、同西欧国家一起与美国抗衡
C、逐年增加军费 D、实行计划经济
15、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由经济上的扶植转为竞争,这种变化反映出( )
A、美国有能力来控制日益发展的日本
B、美使日成为对抗社会主义的据点
C、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都在恢复发展
D、美国独霸世界经济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16、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其根本原
因是( )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日本开始成为经济大国 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17、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事件是( )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D、中国加入联合国
18、日本和西欧经济崛起产生的影响有( )
①开始动摇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②日本和西欧开始奉行相对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影响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④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
A、①②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这表明( )
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
②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③东欧国家不适合走社会主义道路
④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目前的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它是各国综合国力对比的结果
B、反映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C、它是在世界两极格局解体后形成的
D、美国实现了独霸世界的企图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无论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材料二
1970年 美 日 西德 法国 资本主义世界
工业总产值 37.8 9.45 10.1 6.5 100%
出口贸易 15.2 6.9 12.2 6.4 100%
黄金外汇储备 5.3 5.2 14.6 5.3 100%
材料三 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
回答:
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是什么?为此,它们在
20世纪60年代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
(2)根据材料二、三,谈谈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力量对比呈
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在政治上产生怎样的影响?
(3)上述变化说明了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事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
材料二 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发生东欧剧变的原因,并指出这一变化的本质。
(2)材料二中的“国际形势的变化”的含义是什么?指出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及当前国际格局的突出特点。
(3)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三、问答题
23、20世纪50—70年代,国际格局演变的总趋势是什么?导致该趋势出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4、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为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作出了哪些努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C C B C B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B A D C B D D D
二、材料题
21、(1)西欧六国经济力量增强,要求摆脱对美国经济的依附。当时美国经济实力雄厚,任何一个西欧国家都无力单独与之抗衡,必须联合。1967年正式建立欧洲共同体。
(2)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力量不断增强,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影响:西欧、日本在政治上日益摆脱美国控制,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加强,严重动摇了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冲击了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必将导致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22、(1)原因:照搬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经济发展迟缓,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未能充分发挥;苏联对东欧国家的高压控制伤害了各国的民族感情;苏联对外政策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苏联的改革失败和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
本质:社会主义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两极格局结束后,一方面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另一方面地区冲突民族冲突加剧,世界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两极格局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特点是多极化趋势加强。
(3)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定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家实力;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抢抓机遇,全力发展;坚定不移地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要抵制和反对西方腐朽势力的渗透,维护国家完全和主权独立。
三、问答题
23、(1)趋势: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因素及有关史实:A、欧洲走向联合:1967年,欧洲共同体形成,推行统一的关税、外贸政策、农业渔业政策,朝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发展。B、经济大国日本的崛起:1955年,人均国民收入超过战前水平,经济大体恢复;1956—1973年,进入高速发展时期。C、不结盟运动兴起: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1973年,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行动纲领。D、中国的振兴:1956年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24、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努力有:
(1)在日美关系中,要求增强自主性,谋求更大的积极作用,建立日美同盟关系。
(2)谋求扩大在国际组织中的发言权,争取与西方大国平起平坐的权利。
(3)加强防卫力量,增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
(4)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注重发展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冷战结束后,日本加快了谋求政治大国的步伐。1991年成为联合国非常任理事国,积极开展联合国外交,希望成为常任理事国。
在注意日美关系的同时,注重与亚洲建立密切的经济分工与合作关系,把自己在亚洲外交中取得的成就作为提高其国际地位的筹码。1992年又通过《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合作法案》,为向海外派兵打开了大门。90年代以来,日本军事力量日趋膨胀,加快了谋求常任理事国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