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教学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教学课件(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26 22:3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22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红军长征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政治上
(1)宁汉合流: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宁汉合流
宁汉合流是指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合组。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另立南京国民政府,造成宁汉分裂。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消除了宁汉双方在反共问题上的分歧,使宁汉合流成为可能。7月24日,汪精卫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并同意迁都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进行改组,并发表宁汉合作宣言,宣布国民党完成统一。
1.政治上
(2)二次北伐: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因“济南惨案”,蒋介石部队绕道开进。张作霖因战事不利,决定退回东北,因其不能满足日本侵略的要求,日本策划皇姑屯事件将其炸死。
皇姑屯事件
皇姑屯事件是日本关东军在沈阳附近制造的谋杀张作霖的事件。1928年6月3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北伐军进逼之下,放弃北京,退返东北。因其未满足日本侵占满蒙的全部要求,日本关东军决意除掉张作霖。6月4日晨,当张乘坐专列经过京奉铁路与南满铁路交叉处的皇姑屯车站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弹炸成重伤,当日死亡。皇姑屯事件是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一系列事件之一。
(3)东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国民政府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
1.政治上
【课堂探究】观察地图,并结合课本131页学习拓展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基本统一会不会带来和平?依据是什么?
◎国民党新军阀混战(1929-1930年)
①1929年3-6月,蒋桂战争
②1929年10-11月,蒋冯战争
③1930年3-11月,中原大战。这是国民党新军阀蒋和冯、阎、桂之间的最大规模的混战
①军阀各自为政;②内乱混战不断。
2.经济上
上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你可以得出有关民族资本发展的哪些信息?
1913—1936年民族资本发展迅速,
但依然受到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的挤压。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事件
时间
经过(内容)
意义
周恩来、贺龙等领导起义军占领南昌城,后南下广东,遭敌人围攻而失败。
会议给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1927.8.1
1927.8.7
1927.9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毛泽东等领导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后改向山区进军。
1.武装反抗
2.工农武装割据
1927年10月,毛泽东到达井冈山。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
(1)创建根据地: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会师:1928年,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朱德、陈毅率领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3)意义: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工农武装割据
古田会议
(1)召开:1929年12月
(2)内容: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会议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
政权建设
(1)标志: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2)土地革命: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2.工农武装割据
【课堂探究】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将各红色根据地建立在这些地区的原因。
①中国的农村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不完全依赖城市而存在。
②这些地区远离大城市,敌人统治力量相对薄弱。

北伐的影响,有群众基础。
红军长征
1.原因
主张用碉堡战术进攻红军,把“长驱直入”改为“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汉斯·冯·塞克特,德国人,蒋介石的军事顾问。
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共产国际派来,被临时党中央聘为军事顾问。
主张“这是红色政权与白色政权、革命道路与殖民地道路之间谁战胜谁的决战。……御敌于国门之外,不丧失寸土。”
根本原因: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过程
(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左”倾错误领导人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红军损失巨大。
(2)转折:遵义会议
①时间:1935年1月。
②内容: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③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2.过程
(3)结束

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②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3.意义
材料一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材料二
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课堂探究】阅读以上材料,探讨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
3.意义
(1)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实现了把党中央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奠基在西北、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前沿阵地的战略任务,为党和红军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建立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以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为基点,将革命辐射到全国。
长征精神: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课堂小结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红军长征
政治
经济
宁汉合流
二次北伐
东北易帜
武装反抗
工农割据
背景
过程
意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