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三节 伟大的抗日战争
测试
一、选择题
1 20世纪30年代的下列事件中,揭开了日本侵华战争序幕的是 ……………( )
A.确定“征服满蒙”方针 B.九一八事变爆发
C.日本制造华北事变 D.八一三事变爆发
答案:B
2 中国国民政府与日本侵略者签订《塘沽协定》是在 …………………………( )
A.1927年 B.1931年 C.1933年 D.1935年
答案:C
3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 ………………………………………………( )
A.揭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
B.导致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打开了中国华北地区的门户
D.揭开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序幕
答案:D
4 日军残酷屠杀我国人民30多万是在……………………………………………( )
A.上海 B.南京 C.广州 D.武汉
答案:B
5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 ……………………………( )
A.决定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B.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号召工农红军和人民进行民族革命战争
答案:C
6 下列事件发生在1933年5月的是……………………………………………( )
A.日军进犯山海关
B.一·二八事变爆发
C.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
D.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
答案:D
7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
C.国民政府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D.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答案:C
8 在1940年5月的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的著名抗战将领是 …………………( )
A.张自忠 B.宋哲元 C.谢晋元 D.林伯渠
答案:A
9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豫湘桂战役
答案:D
10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瓦窑堡会议 B.遵义会议
C.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七大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声明,决定始终一贯地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同
时和中国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现已感
到,中国各地复兴的气势澎湃而起,建设的趋势,日盛一日。当此之时,政府
向国内外阐明同新生的中国调整关系的总方针,以求彻底了解帝国的真意。……
共谋实现相互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
——1938年12月22日近卫内阁第三次对华声明
材料二:这次近卫的狂妄声明,所谓“完全消灭反日之国民政府”,亦不过是如上次
的声明一样一文不值。 日寇所满口鼓吹之“东亚新秩序”“睦邻亲善”……等
亦不过是“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完全消灭国民政府”为内容……近卫的狂
妄声明,如同日寇军阀手里的刺刀一样凶恶,无非是梦想灭亡中国,想把
中国变为第二个满洲。须知今天的中国已找到自己解放的道路,这就是全
国人民团结一致,坚决抵制日寇的进攻,驱除日寇出中国。
——1938年12月24日中共《新华日报》社论《近卫狂妄声明》
材料三:(近卫声明)是敌人整个吞并我国,独霸东亚,进而以图征服全世界的一切妄
想和阴谋的总自白,也是敌人整个亡我国家灭我民族的一切计划内容
的总暴露。……是要以“建立东亚新秩序”来关闭中国门户,打破九国
公约,以“东亚协同体”与“经济集团”来排斥欧关在远东的势力。……我是不会
背盟弃信,以破坏人类相与维系的正义的。
——1938年12月26日蒋介石的《声明》
材料四:近卫声明在日本方面,有人解释为日本自始即不是侵略主义,有人解释为日本经过反省以后,已放弃侵略主义。无论怎样解释,近卫声明总可以说放弃侵略主义,日本既然放弃侵略主义,我们就开始和平运动。
——汪精卫《所望于产业界诸君》
请回答:
(1)依据有关材料,联系史实说明近卫声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国共双方对近卫声明有什么共识?声明发表
后,双方在对日问题上的反省有何异同?
(3)依据材料四,说明汪精卫对近卫声明的态度及目的,并指出其“和
平运动”的实质。
(4)依据材料一、二、三、四,简要谈谈你对近卫声明的认识。
参考答案:(1)在日本近卫声明诱降政策的影响下,国民政府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叛国投
敌,成立了伪国民政府。国民政府蒋介石集团虽然继续抗战,但表现出很大的动
摇性,反共投降倾向日益增长。由于日本改变侵华方针,把主要力量用来进攻抗
日根据地,造成根据地1941~1942年的严重困难局面。
(2)共识:国共双方都认为近卫声明是灭亡中国的政策,双方都表示要抵抗日寇。异
同:蒋介石依靠英美势力,利用政府军队抗日,中共则依靠全国人民,团结一致,
共同抗日。
(3)态度:汪精卫为近卫声明作掩护,认为它是“放弃侵略主义”。目的:欺骗人民,
为其投降日本做准备。实质:是一场叛国投敌、反共反人民的卖国运动。
(4)旨在诱使国民政府投降,排除英美在华势力而独占中国,以打破华盛顿会议后帝
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说到底是灭亡中国的侵略声明。
12 日本右翼势力否认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认为:“在支那事变(指1937~1945年日本
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日本
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支那战争是试图建设日满支(指日本和日本扶持
傀儡在中国东北建立的伪满洲国政权与中国)一体的东亚新秩序的、日本同与美、
英、苏结盟的蒋介石之间的一场斗争。”试概括日本右翼分子的主要观点,结合
有关史实加以批驳。
参考答案:(1)主要观点:日本发动战争没有掠夺中国领土的意图和性质;日本发动战
争的目的是建立东亚新秩序;日本是为了对抗蒋介石与美、英、苏结盟。(2)批
驳:第一,日本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已经将中国的东北变为殖民地;全面侵
华战争爆发后,日本又占领了中国的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第二,所谓
的“东亚新秩序”,实质上是日本对中国的殖民统治。大肆掠夺沦陷区的工矿业,
将沦陷区变为其工业原料的基地,以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并从中获得巨额利润;
强占沦陷区大量的耕地,建立军事设施和分配给日本移民使用;在沦陷区大肆掠
夺劳动力和金融资源,征收苛捐杂税,加紧对人民的搜刮;建立殖民化教育体制,
向青少年灌输奴化思想,以消磨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第三,并不是蒋介石与美、
英、苏结盟,而是由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为了反对日本等法西斯国家的侵
略,才与美、英、苏等国家共同组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国人民在赢得了抗
日战争的胜利后,又驱逐了英美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2、在《南京条约》的下列条款中,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 开五口通商口岸
C.英商进出口关税由双方协定 D.赔款2100万银元
3、《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A、增开通商口岸 B、赔款白银二亿两
C、割台湾等地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4、《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条约的签定导致
A、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B、清政府在军事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C、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形成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5、中国近代落伍的根本原因是
A.外国列强的入侵 B.中国封建制度腐朽 C.中国缺少外援 D.列强相互勾结
6、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资本主义间接统治
B.政治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
C.“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D.“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7、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是
A.与列强组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B.承认列强在华权益,缓和与列强的矛盾
C.与列强“机会均等”,“利益均沾” D.不再追随西方列强,实行独立侵华政策
8、美国“门户开放”政策被列强接受后,美国认为“外交上从来没有比此更辉煌和更大的胜利。”“它保护了现在的利益,保护未来的利益,使美国立于一个牢不可破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于
A、形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同盟,确立了美国盟主地位
B、中国市场对于美国商品自由开放,美国凭借其精美商品扩展中国市场
C、防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既得了利益又获得中国政府的感激
D、是美国侵华政策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9.下列史实中,表明帝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宰割中国同盟的有
①三国干涉还辽 ②“门户开放”政策推行③第二次鸦片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10、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11.北洋舰队丧失黄海海域制海权,以及后来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是
A.黄海海战使主力被歼 B.实力对比敌强我弱
C.战备不足,指挥失当 D.李鸿章的“避战保船”方针
12、义和团揭贴中写道:“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这反映了义和团①斗争锋芒直指帝国主义②运动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③具有盲目排外的局限性④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3、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和先进思想的指导 B.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具有局限性
C.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D.被清政府控制和利用
14、义和团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完成了反帝的任务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状况
C.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D.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15、下列事件属于人民群众自发抗击列强侵略的是
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②黄海海战 ③刘永福黑旗军 ④义和团运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20世纪30年代,日本关东军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经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8、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各界同胞党派和军队捐弃前嫌,抵御外辱,根本原因是因为
A、党修改了民主革命的纲领 B、中国需倾全国力量抗日救国
C、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D、党重新认识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9、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
A.决定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B.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号召工农红军和人民进行民族革命战争
20、“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国民政府的上
述宣言发表于哪一事件发生不久?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一·二八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
C.国民政府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D.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22、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人民在华北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的一次军事行动
是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淞沪会战 D、台儿庄会战
23、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瓦窑堡会议 B.遵义会议 C.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七大
24、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A、实行全民族抗战 B、战争的正义性
C、国际反法西斯力量配合 D、正确的战略战术
25、下列关于抗战胜利的意义评述不恰当的是
A、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二.材料解析题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英商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处投禀,……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移清华官共同查明其事,既得实情,即为秉公定断。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材料二 “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请回答:
(1) 上述两则材料来自近代史上哪个不平等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
(2)材料一中的"管事官"为何人? 材料中反映了西方列强在中国取得了哪项特权?破坏了中国什么主权?
(3)材料二反映了一项什么不平等的原则?它造成的恶劣后果是什么?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东南亚、太平洋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万多人 不到10.9万人
材料二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三
二战时期中美英三国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情况
中 国 美 国 英 国
伤亡 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死亡 死亡
3500万人 2000多万人 62亿美元 5000亿美元 40.5万人 37.5万人
——以上材料均选自《世界近代现代史资料》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依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假设的结局,这一结局没有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一、二、三,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三、问答题
28、根据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签订《南京条约》 图二:签订《马关条约》
图三:签订《辛丑条约》
请回答:
(1) 这三个条约签订的时间及背景各是什么?
(2) 这三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有何影响?
(3) 图3之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何变化? 为什么?
29、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又是怎样努力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 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D 4、C 5、B 6、B 7、C 8、B 9、C 10、B 11、D 12、C 13、A 14、C 15、A 16、A 17、 18、B 19、C 20、D 21、C 22、A 23、D 24、A 25、D
二.材料解析题。
26、(1)《南京条约》附件或《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 鸦片战争后 。
(2)英国的领事 ;领事裁判权;司法主权。
(3)片面最惠国待遇 ;西方各国在侵略中国时互相配合,更加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27、(1)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使其在太平洋战场上兵力不足。
(2)中国如果放弃抗战,日军即可腾出兵力与德国法西斯东西夹击配合,会使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恶化。原因: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坚持全民族抗战,尤其是在战略相持阶段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抗击了大部分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但中国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三、问答题
第28题
(1)1840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投降。
(2)《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两大矛盾汇流,集中体现为阶级矛盾。 中国已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已成为列强在华的工具。
第29题
(1)原因: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成为最大的民族利益。
(2)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①1935年提出“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②召开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③1936年底,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合作局面初步形成。④1937年,主动国共合作提交宣言。⑤1937年答应改编所属军队为国民革命军,开赴前线。
(3)说明: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二节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测试
一、选择题
1 三元里抗英斗争发生在 ………………………………………………………( )
A.1840年6月 B.1841年5月
C.1842年8月 D.1843年1月
答案:B
2 三元里抗英斗争时的广州知府是 ………………………………………………( )
A.林则徐 B.余保纯 C.左宗棠 D.关天培
答案:B
3 中亚地区的浩罕国陆军司令阿古柏率军侵占新疆的喀什噶尔是在( )
A.1865年 B.1866年 C.1867年 D.1868年
答案:A
4 1871年,俄国直接出兵强占了中国的……………………………………………( )
A.喀什噶尔 D.乌鲁木齐 C.伊犁地区 D.南疆各城
答案:C
5 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是在 ……………………………( )
A.1875年 B.1876年 C.1877年 D.1878年
答案:B
6 黄海海战发生在 …………………………………………………………………( )
A.1884年 B.1894年 C.1895年 D.1897年
答案:B
7 曾经率领台湾各族人民在反割台斗争中奋起抗击日军的是 …………………( )
A.唐景崧 B.李鸿章 C.丘逢甲 D.刘永福
答案:C
8 下列关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发生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后
B.是在清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
C.台湾各族人民纷纷参加抗日斗争
D.台湾军民的反割台斗争长达5个月之久
答案:B
9 鲁西北义和拳首领赵三多率众攻打当地教堂是在 ……………………………( )
A.1897年 B.1898年
C.1899年 D.1900年
答案:B
10 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变化历程是……………………………………………( )
A.镇压一招抚一镇压 B.招抚一—镇压一利用
C.利用一镇压一招抚 D.招抚一利用一镇压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者。
——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吏新编》
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虐同群。
——《义和团档案史料》
材料三:“无论欧关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分别指什么事件?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义和团对“洋人”和“清政府”怎样的态度?为什么?
(4)依据材料四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实际反帝效果。
参考答案:(1)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
(2)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又实行卖国政策,民
族危机空前严重。
(3)态度:灭洋,扶清。原因:帝国主义侵略不断加深,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空前激化。
(4)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12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1)清政府坚决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如两度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等。(2)左宗棠采取了正确的战略决策。如“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等。(3)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如清军在人民支持下向南疆推进等。(4)军事斗争与外交谈判相互配合。如曾纪泽赴俄谈判等。
13 在边疆危机的严重形势下,清政府内部发生了一场“塞防”和“海防”的激烈争吵。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等主张放弃新疆,集中精力进行“海防”。湖南巡抚王文韶等人则认为:沙俄的威胁最大,主张以“塞防”为主,全力注重新疆,使俄人不能逞志于西北。陕甘总督左宗棠则认为:“海防”与“塞防”不可偏废,主张“两者并重”,而当务之急是出兵新疆,他还批驳了李鸿章的观点。你认为上述三人中谁的主张最合理?为什么?
参考答案:(1)左宗棠的主张最合理。(2)“海防”应重视。近代列强的侵华,大都从海上开始,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无不显示出“海防”的重要性;“海防”脆弱,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心脏地区——京津地区的安全。“塞防”不可轻,新疆不能丢。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其领土面积广袤,物产丰饶;其地理位置重要,是中国西北的门户,放弃新疆就等于“自撤藩篱”,保新疆方能护蒙古,护蒙古才能卫京师。所以“海防”与“塞防”同等重要。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1课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测试
一、选择题
1、中英《南京条约》中最能反映英国侵略的本质意图是( )
A、割香港岛 B、赔款
C、开五口通商 D、协定关税
2、英国《虎门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这意味着( )
A、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由英国领事解决
B、英国领事享有对《南京条约》的解释权
C、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D、英国领事可以决定中国政府的事情
3、鸦片战争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目的是( )
A、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B、削弱清朝今年队的战斗力
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
D、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4、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5、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下列几个方面发生了变化,其中起根本作用的是( )
A、革命性质 B、革命任务 C、社会性质 D、主要矛盾
6、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不包括( )
A、社会性质的转变 B、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C、国内主要阶级地位的变化 D、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
7、鸦片战争中,在孤危形势下决心拼死报国的定海总兵是( )
A、陈化成 B、葛云飞 C、关天培 D、海龄
8、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 B、中国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
C、参战将领贪生怕死 D、英国军事力量强大
9、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为《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所共有的( )
A、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B、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C、割让领土
D、开放通商口岸
10、英法联军洗劫举世闻名的圆明园是在( )
A、1856年 B、1858年 C、1859年 D、1860年
1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割占中国领土方面与英国不同之处在于
A、是为了满足商品输出的需要 B、是为了满足领土扩张的需要
C、是为了称霸世界的需要 D、是为了资本输出的需要
12、两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识之处是( )
A、都开始于侵略者对东南沿海的进攻
B、都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C、清政府的抵抗都以失败而告终
D、都有助于侵略者占据中国市场和掠夺中国财富
13、《马关条约》中的哪一项内容最能反映出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要( )
A、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B、允许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辟内河新航线 D、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14、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疯狂屠杀中国和平居民的城市是( )
A、南京 B、大连 C、威海卫 D、旅顺
15、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下列战役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黄海战役 ②平壤战役 ③威海战役 ④辽东战役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
16、甲午中日战争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有( )
①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一步加深 ②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③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定,这主要指( )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
C、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8、下列各国在鸦片战争后割占过中国领土的有( )
① 英国 ② 法国 ③ 德国 ④ 俄国 ⑤ 日本
A、①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9、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不平等条约分别是( )
A、《天津条约》《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20、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准确含义是:( )
A、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和经济上的半封建并存
B、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C、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使国家主权丧失
D、我国部分丧失了国家主权并且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成分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以下与《马关条约》签订有关的材料:
材料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一段对话:
伊藤:“停战多日,期限甚足,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定条款节略……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李:“难道不准分辩?”伊藤:“只管辩证,但不减少。”李:“既知我国为难情形,则所求者,必量我力之所为。”伊藤:“日限既定,故将我所能做到者,直言无隐,以免多方辩论。”
──摘自《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有人说日本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也。”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
材料三:张之洞:“速向英、俄、德诸国恳切筹商,伏与利益,亲立条约,恳其实力相助,问其所欲,许以重酬,绝不吝惜。”
──摘自《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请回答:
①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由朝鲜东学党人起义而引发
B.朝鲜国王请求中日双方帮助镇压东学党起义而引起
C.中日两国军队冲突而爆发
D.日本统治者借口朝鲜事变蓄意发动
②从材料一看,对话双方态度怎样?
③材料二的说法是否完全正确?为什么?
④据材料一、二说李鸿章“是天生卖国贼”,你对此有何看法?试举例说明。
⑤根据材料一、三分析李鸿章和张之洞在对日本态度上是否有原则性差异?为什么?
三、简答题
22、阅读下列三幅图片,回答有关问题:
回答:
(1)图一签订于哪一年 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变化
(2)图二割占了中国哪些领土 中国社会性质又有何变化
(3)图三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 有何主要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D 4、C 5、C 6、C 7、B 8、A 9、D 10、D
11、B 12、D 13、B 14、D 15、B 16、C 17、C 18、A 19、C 20、D
二、材料题:
21题答案:①D
②日方盛气凌人,蛮横强硬;中方狼狈应酬,俯首听命。
③不完全正确,因为《马关条约》非李鸿章一个人造成,而是整个清王朝腐败无能造成的。
④说李鸿章“是天生卖国贼”是不对的,因为李鸿章大兴洋务,兴办军事工业,扩建北洋海军也有抵抗外来侵略的一面。
⑤没有。张之洞为反对日本而向英俄德等出让权益的作法与李鸿章的投降主义没有区别
三、问答题:
22题答案
(1)1842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3)八国联军侵华,中国失败。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