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测试(人民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测试(人民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9-14 09:1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测 试
一、选择题
  1 战国后期,独强于天下的诸侯国是……………………………………………(  )
    A.秦国   B.韩国  C.燕国  D.楚国   答案:A
  2 秦国灭掉韩国是在 ………………………………………………………………(  )
   A.公元前230年B.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219年 D.公元前215年答案:A
  3 公元前215年率军北击匈奴的秦军将领是 ……………………………………(  )
    A.蒙恬  B.李斯 C.商鞅  D.屠雎  答案:A
  4 秦朝时期,史禄负责修建的水利工程灵渠沟通了…………………………………(  )
    A.湘水和离水 B.长江和湘水  C.黄河和海河 D.汉水和离水  答案:A
  5 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依次是 ……………………………………………………(  )
    A.郡—县(道)—乡一里       B.郡一乡一县(道)一里
    C.县(道)—郡一里厂乡      D.郡一县(道)—里一乡  答案:A
  6 秦王朝中央执政机构中负责监察的官员是 ……………………………………(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答案:C
  7 秦朝“九卿”中的治粟内史,主管………………………………………………(  )
    A.国家财政  B.礼仪教育 C.皇室财政   D.宫廷修建  答案:A
  8 秦王朝中央执政机构中的太尉 …………………………………………………(  )
    A.协助皇帝助理万机B.主管军事C.协助丞相负责监察D.主管教育 答案:B
  9 我国封建政府正式宣布废除“挟书律”是在 ………………………………(  )
    A.秦始皇时  B.汉武帝时 C.汉惠帝时  D.光武帝时  答案:C
  二、非造择题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博士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捕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材料二:“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均摘自《史记·泰始皇本纪》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了什么观点?其论据是什么?
  (2)材料二是如何反驳材料一的观点的?对此提出了什么措施?
  (3)你如何评价材料二的观点和措施?
  参考答案:
(1)观点:实行分封制有利于统治的稳固。论据:商周时期都因分封而统治长久;分封的诸侯王可以削弱地方特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反驳:李斯认为分封制是造成战乱的原因。措施:建议焚烧秦以外的史书和《诗》《书》、
百家著作。
  (3)对分封制的否定是正确的,焚书也可以起到巩固中央集权的作用,但摧残了文化,
  
11 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亲王朝的“朝议”制度?
  参考答案:秦朝时,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供皇帝用作裁决的依据。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本来不失为在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但秦始皇晚年,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行踪诡秘,君臣悬隔,身为丞相的李斯都无法与皇帝相见,朝廷大臣参与议政的制度遭到破坏。
  
12 关于秦朝修筑长城的历史影响,有人认为它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有人却认为它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意义。你同意哪种看法?
  请根据你的理解,阐述你同意这一看法的理由。
  参考答案:(1)积极方面:抵御了匈奴等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保护了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闻名世界,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观”之一、是人类文明的一份宝贵遗产。
  (2)消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隔绝了中原人民与北部少数民族的往来,不利于民族融合和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统治阶级滥用民力的产物,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长时期内未起到军事防御工程的应有作用。
  建议:本题可从积极作用占主导、消极作用占主导、两种作用等同三个角度论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