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测试(人民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测试(人民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9-14 09:1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三节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测试
一、选择题
  1 我国古代皇帝制度的确立者是 …………………………………………………(  )
    A.周武王   B.秦始皇    C.朱元璋    D.乾隆帝
  答案:B
  2 “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的提出者是 ………………………………………(  )
    A.商鞅    B.李斯    C.韩非      D.孟子
  答案:B
  3 我国古代的察举制度开始于 ……………………………………………………(  )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答案:C
  4 科举制度成为我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是在 ………………………………(  )
    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以后             D.宋元时期
  答案:C
  5 下列人物中,曾经有意改变丞相位尊而权重传统的是………………………(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惠帝     D.汉武帝
  答案:D
  6 汉武帝时期,形成了新的官僚机构………………………………………………(  )
    A.外朝     B.中朝    C.内阁       D.政事堂
  答案:B
  7 唐代中央设立的三省不包括 ……………………………………………………(  )
    A.政事堂    B.门下省    C尚书省     D.中书省
  答案:A
  8 下列人物曾经正式废除丞相制度的是 …………………………………………(  )
    A.朱元璋    B.永乐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答案:A
  9 明朝永乐帝设立的中央机构是 …………………………………………………(  )
    A.中书省    B.外朝     C.尚书省     D.内阁
  答案:D
  10 降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监察体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西汉以后的历朝都有监察机构设置
    C.监察制度在唐朝以后逐步走向健全
    D.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需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明太祖语)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三: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者,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唐太宗与明太祖对丞相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2)自汉代以后削弱相权、加强君权成为一个基本趋势,直至丞相制度被废除。结合唐宋两朝宰相职权的变化,说明这一结论。
  (3)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认为“稳便”的方法是什么?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又是什么?
  (4)据材料三,说明明朝中期内阁大臣的地位和权限。
  (5)你如何评价唐、明两朝相权存废与君权的关系?
  参考答案:(1)唐太宗认为置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
  (2)唐朝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但相互牵制。北宋进一步分割相权,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3)唐太宗——丞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取消丞相,中央各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直接管理。
  (4)协助皇帝草拟政令,表面上官位相当于宰相,实际上完全依照皇帝的旨意行事。
  (5)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相权的存废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只是唐太宗把君权与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辅佐作用:而明太祖则把君权与相权对立看待,并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此保证君王的绝对权威。
  12 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1)科举制的实行,虽然从表面上看,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但是,科举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2)科举制度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人最高权力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但是,科举制度又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