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3.3《新民主主义革命》测试(人民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3.3《新民主主义革命》测试(人民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9-14 09:1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
测试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发生在1919年5月4日    B.前期的中心在上海
    C.最终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D.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答案:B
  2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  )
    A.是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的
    B.决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C.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答案:D
  3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最低革命纲领不包括 ………………(  )
    A.实现共产主义        B.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C.打倒封建军阀        D.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答案:A
  4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中国国民党的诞生
    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答案C
  5 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的标志是 ……………………………………………(  )
    A.孙中山逝世         B.“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上海获得解放        D.“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答案:D;
  6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  )
    A.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
    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了国民革命
    C.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D.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转入了低潮
  答案:C
  7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 ………………………………(  )
    A.广州    B.南京     C.瑞金    D.长沙
  答案:C
  8 下列事件发生在1935年的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长征开始  D.遵义会议
  答案:D
  9 中国共产党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是在 ………………………………………(  )
    A.1945年   D.t946年     C.1947年  D.1948年
  答案:C
  10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  )
    A.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B.三大战役胜利结束
    C.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我们党的纲领如下:(1)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
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2)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
——消灭阶级;(3)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
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英文译稿)
材料二:中共二大宣言指出,“中国日前政治状况又另开了一个新局面。这个新局面一方面便利于帝国主义列强实行华盛顿会议所决定的共同侵略政策,一方面延长中国的纠纷情势”。为了实现革命目标,必须组成“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的广大农民有极大的革命积极性,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小资产阶级的大量群众因遭受极大痛苦,会“加入到革命的队伍里来”;“中国幼稚资产阶级为免除经济上的压迫起见,一定要起来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奋斗”;工人阶级有伟大的势力,这种势力“发展无已”。“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民的目前利益计……奋斗目标是:(1)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2)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3)统一中国(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
材料三……(3)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同时依社会各阶级的现状,很难另造一个比国民党更大的党,即能造成,也有使国民革命势力不统一集中的结果。(4)以产业落后的缘故,中国劳动阶级还在极幼稚时代,多数劳动群众之意识,还停留在宗法社会。非政治的倾向非常之重,只有少数产业工人已感觉国民运动之必要,真能了解共产主义及共产党组织的更是少数,因此工人运动,尚未能强大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势力,以应中国目前革命之需要。(5)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决议,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决议。……(8)我们须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以应目前中国国民革命之需要。……
——《中共三大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案》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一,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奋斗目标和革命动力的看法前
后有什么变化?中国共产党是否放弃了材料一中的主张?根据材料归
纳导致这种变化的思想认识根源。
  (2)比较材料三和材料二,中共为实现奋斗目标而提出的方针政策有何共同
之处?又有何不同之处?材料三所阐述的路线方针有什么缺陷?
  根据材料二归纳产生这种缺陷的思想认识因素。
  (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这一时期中共方针政策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1)材料一强调通过工人阶级的斗争推翻资产阶级;材料二提出
工人阶级联合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完成反帝反封建
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放弃。材料一强调的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材料
二强调的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奋斗目标(即最低革命纲领),最高革
命纲领仍保持了材料一中的最终奋斗目标。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阶级状况
的正确分析和认识。
  (2)建立民主主义统一战线。材料三明确提出实行以国民党为中心的国共合
作。没有提出国共合作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问题。认为只有国民党实
力较大、革命性较强,无产阶级力量弱小,觉悟程度不够。
  (3)逐步认清了中国国情,开始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
践结合起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高度统
一。
  12 简要指出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并谈谈你对这次会议的评价。
  参考答案:(1)主要内容: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
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
确领导。(2)评价: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
盾和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13 结合有关课内外知识分析,19世纪20—4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怎
样的变化趋势?主要原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1)变化趋势:由合作到分裂,再从合作到分裂。(2)主要原因: 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共产党代表人民群
众的利益,这是国共两党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②社会主要矛
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时,两党从民族大义
出发,就能实现合作,当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会产生斗
争和分裂。③国际政治势力和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
有利的国际环境,则能促成两党合作;反之就会加速两党合作的破裂。(3)影响:①第一次国共合作导致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
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一次分裂则导致国共十年对峙和内战,给日本侵华
以可乘之机。②第二次合作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第二次分裂又导致了双方三年多的
内战,祖国至今不能统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