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件(共21张PPT)+教案+练习(含答案)+程序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3.1 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件(共21张PPT)+教案+练习(含答案)+程序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2019)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09-25 15:22:49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算法基础
3.1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题
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灵活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信息技术学科素养。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难点:能够灵活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
辅助手段
多媒体,机房广播演示系统
教法学法
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
课前准备
课代表同学负责班级分组(4-6人一组)。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通过多媒体广播演示系统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如何解决?某学校高一二班共计有58名同学参加期末考试,考试科目共计9科,老师用什么方式计算同学们的总分,平均分,各科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优秀率?王爷爷从图书馆借来一本英语有关教育的原著,但是他又不懂英语,他可以采用什么方式解决?3、2020年,我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面对困难,人民团结一致,捐钱捐物,抗疫期间的各种捐赠物质的分配调用是如何统计的?以此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任务驱动与知识讲授任务驱动与知识讲授
任务一:体验人工解决问题问题:十一国庆节快到了,小明打算从A市经B1市到B市旅游,假设可选的路线入下图,请问耗时最少的旅行航线是哪条。分析解题步骤:1.用穷举法列出从A市经B1市的各班次的耗时,及相应可中转的B,市到B市的各班次的等待时长及行程耗时;2.算出各组合的总耗时;3.找到耗时最少的路线。请小组成员合理分工,计算各组合耗时时间,并填写下表。从A市经过B1市到B市可组合班次情况表从A到B1班次编号耗时从B1到B可中转的班次总耗时编号耗时等待时长M1N3N4N7N8N9M2N3N4N8N9下结论:耗时最少的市M2---N3
组合班次。思考:事实上,从A市到B市的中转城市有K个,并且分别有不同的交通工具与班次。当计算的数据量很大时,人工效率比较低时,我们可以借助于计算机。通过编制计算机程序来解决问题任务二:体验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算法的程序可参见配套学习资源包“第三章\课本素材\程序3-1”(后面另附)总结: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程序任务三:人工求解和计算机求解问题的异同,完成下表。求解问题的方式相同点不同点人工求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得出结果,验算结果每次只能对特定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算速度慢,不需要借助于计算机计算机求解编写程序,调试程序,运行速度快,通用性强。
课堂练习
(1)人们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为(
D
)。①调试运行程序②分析问题③设计算法④问题解决⑤编写程序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③⑤①C.④②③⑤①D.②③⑤①④2、随着数据的快速增长,人工处理大量数据的效率与计算机处理相比较正变得(
B
)。A.更高B.
更低C.一样D.
无法比较
课堂总结
由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教师进行点拨。
板书设计
3.1
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程序人工解决问题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异同。
课后作业
完成测试题,下节课前由小组长批阅,课代表汇总。3.1
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关于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能力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B提高信息加工的效率
C.
针对具体问题以专门的程序来实现信息加工的自动化
D.以上说法都正确
2、小明编写好解密程序后,调试运行时,程序没有报错且能顺利运行,但不能正确解密,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
)
A.解密算法逻辑错误
B.
程序语句语法错误
C.程序过期了
D.程序设计窗口配置不对
3、程序以(
)
代码的形式存放在存储器中,并采用(
)
作为数字计
算机的数制基础。
A二进制
B.二进制
C.八进制
D.十六进制
4、下列选项都是属于高级语言的是(
A.汇编语言、机器语言
B.汇编语言、Basic语言
C.
Basic语
言、Python语言
D.机器语言、Python语言
5、计算机能直接识别、理解执行的语言是()
A、汇编语言
B、Python
语言
C、Basic
语言
D、机器语言
二、简答题
1、总结归纳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2、畅想一下你对未来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应用。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D
A
A
C
D
C
2、简答题
1、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程序。
2、无标准答案。(共21张PPT)
第三章算法基础
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
3.1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
上机课要求
上课前课代表同学提前与老师联系,确定上课事宜。
上课不能携带水、零食等进入机房。
进入机房按照编排机号入座,不得随意串座。
思考1:某学校高一二班共计有58名同学参加期末考试,考试科目共计9科,老师用什么方式计算同学们的总分,平均分,各科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优秀率?
EXCLE
电子表格工具
思考2:王爷爷从图书馆借来一本英语有关教育的原著,但是他又不懂英语,他可以采用什么方式解决?
在线OCR识别,有道翻译等
思考3:2020年,我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面对困难,人民团结一致,捐钱捐物,抗疫期间的各种捐赠物质的分配调用是如何统计的?
智能计算器,大数据平台
任务一:体验人工解决问题
问题:十一国庆节快到了,小明打算从A市经B1市到B市旅游,假设可选的路线入下图,请问耗时最少的旅行航线是哪条。
任务一:体验人工解决问题
请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解题步骤:
任务一:了解数字化工具与资源
解题步骤:
1.用穷举法列出从A市经B1市的各班次的耗时,及相应可中转的B,市到B市的各班次的等待时长及行程耗时;
2.算出各组合的总耗时;
3.找到耗时最少的路线。
任务一:了解数字化工具与资源
请小组成员合理分工,计算各组合耗时时间,并填写下表。
从A到B1班次编号
耗时
从B1到B可中转的班次
总耗时
编号
耗时
等待时长
M1
N3
N4
N7
N8
N9
M2
N3
N4
N8
N9
从A市经过B1市到B市可组合班次情况表
任务一:了解数字化工具与资源
任务一:了解数字化工具与资源
下结论:耗时最少的市M2---N3
组合班次。
任务二:体验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事实上,从A市到B市的中转城市有K个,并且分别有不同的交通工具与班次。
任务二:体验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当计算的数据量很大时,人工效率比较低时,我们可以
借助于计算机。
通过编制计算机程序来解决问题
任务二:体验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算法的程序可参见配套学习资源包“第三章\课本素材\程序3-1”
任务二:体验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任务二:体验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总结: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程序
任务三:人工求解和计算机求解问题的异同,完成下表。
求解问题的方式
相同点
不同点
人工求解
计算机求解
分析问题,设计算法,
得出结果,验算结果
每次只能对特定的
问题进行解答,
运算速度慢,不需要
借助于计算机
编写程序,调试程序,运行速度快,通用性强。
课堂练习
1)人们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为(
)。
①调试运行程序②分析问题③设计算法④问题解决⑤编写程序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③⑤①
C.④②③⑤①
D.②③⑤①④
2、随着数据的快速增长,人工处理大量数据的效率与计算机处理相比较正变
得(
)。
A.更高
B.
更低
C.一样
D.
无法比较
D
B
课堂总结
下课!
完成测试题,下节课前由小组长批阅,课代表汇总。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