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单元测试
1.新中国成立时,党和人民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是
A.能否巩固政权 B.能否稳定物价 C.能否统一财经 D.能否镇压反革命
2.建国初期,为巩固新生政权,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努力和斗争
①抗美援朝 ②镇压反革命 ③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④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3.保卫了国家的安全,为发展赢得相对和平环境的是
A.镇压反革命 B.抗美援朝 C.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D.三大战役
4.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原因是
A.美国侵朝并迅速向中朝边境进犯,威胁中国安全 B.美国在军事上包围中国
C.美国阻止中国解放台湾 D美国扩大朝鲜内战
5.镇压反革命的根本目的
A.巩固人民政权 B.扭转社会风气 C.稳定社会秩序 D.消灭反革命
6.1951年开始的“三反”运动和“五反”运动
A.分别在国家机关和企业、私营企业中进行
B.分别在国家机关和国营企业中进行
C.目的均在于惩治私营企业中的不法行为
D.都是为了纯洁干部队伍,抵制资产阶级的腐蚀
7.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突出成就是
A.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 D.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9.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②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④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包括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④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③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央人民政府
C.国务院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总书记
12.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A.经全国人民普选产生 B.由共产党员组成
C.实行终身制 D.通过考试认定
13.下列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规范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 B.昭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是人民
C.奠定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D.代表只是大会的代表而不是人民的代表
14.下列有关政治协商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 B.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
C.是共产党员参政议政的舞台 D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15.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思想是
A.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共同繁荣
C.和平共处 D.求同存异
16.促进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制度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共同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
17.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A.少数民族人民的要求 B.少数民族多处于边陲地区,中央难以直接管理
C.少数民族大多民风强悍,难以驯服 D我国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18.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同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相比,主要不同是
①政党竞争 ②多党合作 ③三权分立 ④政治协商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9.建国后,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是在
A.抗美援朝期间 B.解放战争时期
C.改革开放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20.哪两部法律规范了政府的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
①《选举法》②《刑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④《行政复议法》
A.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1.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议,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 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C.国民党不以地方性代表参谈 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22.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就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②香港、台湾也要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③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台湾行使主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23.“一国两制”的核心是
A. 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 B. 一个中华民国
C. 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制度 D. 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
24."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①在台湾岛内外逐渐引起强烈反响 ②促进了两岸的缓和和交流 ③得到全体台湾人的一致拥护 ④使台湾人到祖国大陆经商、旅游的人不断进多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25.“一国两制”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综合国力提高了
B.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本身的伟大
C.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开明
D.国际和平的发展潮流
26.新中国的成立,主要“新”在
①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拥有独立、完整的国家主权 ③开始朝着社会主义道路迈进 ④确立了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 ) 27.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是
A.人民解放战争 B.渡江战役 C.新中国的成立 D.解放全国大陆的战斗
28.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是
A.规定的国家政体不同 B.表下的阶级属性不同
C.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的原则不同 D.只有宪法才规定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29.(08,广东单科)、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30.(08江苏单科)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 容
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A.《共同纲领》封面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
C. 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
31. 20世纪50年代,我国推动国家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是
A.在工矿业实行民主改革 B.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共的整风运动 D.成立全国政协
3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并发挥政治协商的民主监督的作用,开始于
A.1949年秋 B.1954年秋 C.1956年秋 D.1978年底
3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根本依据是
A.民主党帮助过共产党 B.民主党派已经变成代表一部分劳动者的政党
C.共产党信任民主党派 D.共产党需要民主党派
34.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其内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C.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D.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3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是
A、基层民主选举 B、人民代表大会 C、依法治国 D、政治协商
36.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农村村民民主自治制度逐步建立,其核心是
①民主选举 ②民主决策 ③民主管理 ④民主监督 ⑤民主促进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7.以下哪次会议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A、中共十五大 B、九届人大二次会议 C、中共十六大 D、十三届四中全会
38.某镇政府修筑公路时,需占用一村民的承包地.在没有与该村民达成有效补偿协议的情况下,便组织人员将其承包地上的庄稼毁掉.该村民要求镇政府予以合理解决,但未得到答复.于是,该村民向县人民法院提出了行政诉讼,将镇政府推上了被告席.法院经过认真的庭审调查,作出判决,责令被告对原告作出合理赔偿.这一事实不能表明
A.政府滥用职权伤害群众利益 B.司法机关必须依法行政
C.我国公民的合法权利依法受到保护 D.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受到人民法院监督
39.1979年,全国人大宣布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表现在 ①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等岛屿 ②美国断绝与台湾外交关系,遏制了“台独”势力 ③两岸相互投资设厂 ④台湾当局对“三通”的限制逐渐放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0.一国两制的两制是指:
A、两种社会制度B、两种法律制度C、两种管理制度D、两种军事制度
41.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20世纪70年代,由邓小平首次提出 B、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C、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获得通过 D、不适用于解决台湾问题
42.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大的自治权,这主要是指:
A、保留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中央政府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
C、外国资本不动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43.下列关于香港回归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B、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C、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D、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44.1999年12月20日中国将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在此之前,葡萄牙已占据澳门:
A、150多年 B、近400年 C、400多年 D、500多年
45.香港、澳门回归后,实行高度自治,“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的原则,中央政府行使:
A、对香港领导人的任免权 B、外交和驻军权
C、制定香港和澳门的基本法 D、最高司法审判权
46.下列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1954年宪法最早提出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它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各项政治制度的基础 ③1957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趋于停顿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得到恢复与发展
A. ①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7.下列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49年,新政协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
B.一届人大召开后,政协成为单纯的统一战线
C.政治协商会议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D.1949年的新政协为民主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48.下表为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
姓名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
政党 中共 中共 中共 民革 民革 民盟 中共
上表说明:
A.新中国是中共和民主党派联合的政府
B.中国实行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C.新中国在政体上实行多党制
D.中共的政治地位不稳固
49.(2007广东单科)《共同纲领》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
A.确立了国家性质 B.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C.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D.规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
50 1949年至1953年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全体会议代表是在选举基础上产生的 B.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C.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