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盛
世
滋
生
图
一、“落日余晖”——明至清中叶的经济
探究1.
变化之新现象
材料一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材料二
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民……更多地依赖于市场通过产品的交换来满足自己的生产和消费。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甘蔗、烟草、荔枝、龙眼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营手工作坊服役……住坐匠则是每月赴官营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朝时期“各省俱除匠籍为民”。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 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行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的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思考:(1)据材料一,分析高产农作物的传入对明清社会的具体影响。
(2)据材料二、三、四、五,分析粮食生产的商品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影响。
材料五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人口、环境等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相继出现。明清粮食生产的商品化与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明清时期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官营手工业受到冲击,推动着私营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商业市镇发展,商人群体出现。
探究2.
明清时期的“商业革命”与西方相比有何不同?
材料 相对应于16-18世纪的欧洲商业革命,一些学者认为16-18世纪的中国也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其主要表现为全国五大经济区域的形成以及以十大商帮为贸易主体的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促进了明清社会的白银货币化......中国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被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但其发展同样受到强大的阻碍,最终难以长成一支独立的力量。
——摘自张丽《第一次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材料表明16—18世纪的中国也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但两者在内容、形式、影响等方面有着诸多的不同。西方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范围的扩大,商品的种类数量增多,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推动了欧洲由传统的中世纪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中国的商业革命指规模性的商业经济区域形成,商帮为兴起,长途贩运出现,商品经济繁荣,商业市镇增多,农产品商品化水平提高,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但传统的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使得明清经济在生机中潜伏着危机。
探究3.
不变之旧本质
材料 在西方……一场伟大的、以“文艺复兴”为主题的启蒙运动拉开了帷幕。同时,北欧和西欧各国开始海外大冒险,欧洲的经济轴心由南向北,从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东岸地区转移。在政治革命、文化革命和科学革命的综合推动之下,“世界时间”的钟摆终于从东方猛烈地摇向西方。而在东方,从皇帝、知识分子到草民百姓,竟没有一个人察觉到这一历史性的变局。在这里,成熟的农业文明正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高度,与之相伴的是,专制制度也历经千年打磨而趋于精致。钱穆因此说:“可惜的是,西方历史这一阶段是进步的,而中国这一阶段则退步了。”
——吴晓波《浩荡两千年》
思考:明至清中叶是“繁荣”还是“悲歌”?
根据材料一至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观点一:繁荣
理由:
①综合国力明显提高,仍属世界强国。
②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经济总量世界第一,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
③具有早期启蒙色彩的进步思想产生。
④传统科技仍然居世界前列。
⑤文学艺术领域异彩纷呈,承古萌新。
观点二:悲歌
理由:
①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②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③没有产生近代科技。
④思想文化僵化、专制和落后。
⑤西方迅速崛起,逐渐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中西力量对比迅速逆转。
二、承古萌新——明至清中叶文化
探究4.
萌新之新思想
文化领域
代表人物
代表成果
思想领域
王阳明
“致良知”,强调主观能动性,以内心为准则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王夫之
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小说与戏曲
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吴敬梓、曹雪芹、汤显祖、孔尚任等
科技
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徐宏祖
《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
利玛窦
填充表格。思考:明清时期思想、文化、科技领域的新变化。
新变化
思想:提倡个性,具有一定的平等及叛逆色彩;
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
文化:通俗小说适应壮大了的市民阶层的需要,
具有反封建色彩。
科技:传统科技集大成;部分融合西方的科技
知识,西学东渐。
探究4. 承古之旧束缚
材料一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材料四 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
——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思考:你如何认识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明至清中叶思想“黯然失色”的原因。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构成中国早期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的源头,具有解放思想和反封建专制斗争的历史进步性。但从内容看,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思想);从地位看,在当时没有形成主流;从影响看,未能使中国社会实现社会的转型,影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