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24张PPT 使用WPS打开)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24张PPT 使用WPS打开)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25 18:4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百家争鸣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一、老子
姓名
学派
著作
主要思想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道德经》
1、顺应自然;2、事物都有其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3、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书影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要顺其自然和民心,精神自由
要保持独立人格
《庄子》
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道家学派代表人
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1、孔子的生平
7
材料
1、子曰:“仁者爱人。”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供)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4、子曰:“苛政猛于虎。”
依据材料、结合教材说说孔子的思想主张。
“礼”
“民本思想”
“仁”
“以德治国”
2.孔子的儒家思想
①核心思想“仁”,提出“仁者爱人”
②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克己复礼”主张“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
③提倡“以德治国”
材料研读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为政》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为政以德:即是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弟子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开创私学使平民也可以接受教育,从而突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主张智育与德育并重。
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
3.孔子的教育成就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和程度的高低,主张在统一的培养目标之下,注意因材施教。
教育成就
因材施教。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动脑筋: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阅读孔子的这段话,想一想,对你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学习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学习中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要虚心求教;学习和思考要相结合;要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
孔子还修订《诗》、《书》 、《礼》、《乐》、《易》、《春秋》等书籍,统称“六经”。
孔子死后,其弟子将其言论编印成书,曰《论语》。这成为儒家思想的经典。
文化贡献
历史影响: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曲阜三孔
孔庙
孔林
孔府
孔子: 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孟子——亚圣
主要思想
仁政:提出“政在得民”
民本:提出“民贵君轻”
评价: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标准
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战国末期儒家的另一个代表。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著有《荀子》。
《荀子》
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荀子
约前313-前238
儒家学派代表人
18
墨 子
阅读下列材料:
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战争使)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墨子
请思考:墨子有哪些思想主张?
“兼爱”
“非攻”
三、墨家学派
《韩非子》书影
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学说的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以法治国,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韩非子》



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法家学派代表人
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
3、“百家争鸣”的影响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问题思考:
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基本上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各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有了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历史在说
我仁
孙子说:
韩非子说:
墨子说:
孔子说:
庄子说:
我无为
打胜仗,看这里
我和平
把他们全都抓起来
学派
代表
时期
思想主张
备注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韩非
孙武
“亚圣”
春秋
春秋
战国
战国
战国
战国
战国
“至圣先师”
“仁”首创私学,有教无类,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战争
“礼治”
顺其自然;辩证法;
无为而治
顺其自然,顺应民意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武圣”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道圣”
春秋
目标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