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4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9-14 09:3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学生自主学习】
汉初郡国并行制(西汉郡国并行制的确立、王国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职权及意义);
元朝的行省制度(实施及深远意义);
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选官制度演进情况、选拔标准、科举制度形成及影响)。
知识体系
中央集权的发展
君主专制的演进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阅读教材,简述从汉至元怎样削弱地方权力、强化中央集权
1、西汉:
2、唐朝:
3、北宋:
4、元朝:
行省制度(下设机构、长官权力、作用与影响?)
中 央 集 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郡国并行、推恩令(推行者、措施、作用 )
设藩镇----节度使权力
影响
军事:
行政:
财政:
收兵权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地方赋税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起初加强地方统治
后期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元 代 的 行 省
河北、山东、山西
宣政院直辖地
中书省直辖地
二、君主专制的 演进
阅读教材,从汉至元各朝代是如何解决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的?
汉朝:
魏晋:
隋唐:
宋朝:
元朝:
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分割相权、强化皇权)
专制主义: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决策权、兵权、政权、财权),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逐渐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三省体制
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强化皇权)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替代前代的三省。
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上承天子,下总百司。
2、隋唐时期为什么实行科举制?科举制是怎样演变发展?有何影响?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
1、阅读教材简述从汉至元选官、用官制度变化过程?
朝代 选官制度 选官方式 选官依据
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唐—清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孝、廉(才德)
依靠门第,不注重才能
科举制
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科举考试
才 能
隋朝统一后,由于世家大族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
原因:
演变:
影响:
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宋(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①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③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2、隋唐时为什么实行科举制?科举制是怎样演变发展?有何影响?
问题探究: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并日益集中到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年代


年代


年代


年代
.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地方权力与中央集权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A B C D
A B C D
C
B
及时训练
1.唐太宗时中书省的长官,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应该做的是( )
交唐太宗裁定 B. 交门下省审议
C. 交枢密院出兵 D. 交尚书省执行
2、元朝时期,由中央直辖的省份是
①河北 ②河南 ③山西 ④山东
A.①②④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B
B
3、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降低将官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4、 元朝的行省制度实际上继承并发展了( )
A.三省六部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B
B
5、唐朝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是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完善,主要是因为
A.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障皇权
B.废除了丞相制度,加强君主专制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D.相权确立了对皇权的强势地位
6、唐朝和宋初加强君权的措施中,最为相似的是
A设立六部 B分散地方官员的权力
C分化相权 D.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
7.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采用的制度是
A.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皇帝直接任命
C
A
A
走 进 高 考:
1.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 (2008年山东)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2.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2008年天津)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检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B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和不断加强,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基本轨迹。结合有关史实,请回答:
(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什么?其发展历程中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
(2)以北宋为例,说明统治者是如何解决上述两对矛盾的?
(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什么?其发展历程中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
皇权至上
两对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2)以北宋为例,说明统治者是如何解决上述两对矛盾的?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在宰相之下分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等分割相权。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北宋在军事上强干弱枝,削夺大将、地方节度使的权利;地方官由文官担任,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大部交中央掌控。
皇 帝
中书省
(决策)
尚书省
(执行 )
门下省
(审议)
吏、户、礼、兵、刑、工
三省六部制评价:
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提高行政效率,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隋唐中央制度:三省六部制
思考:
1、三省的各自职能是什么?
2、三省间相互关系如何?
3、三省六部制有何作用?三省六部机制是如何运行?
巩固知识,    提高能力!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