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艺术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科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巴蜀文学的发展历经两千余年,在中华文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间的发展演变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着多个阶段,呈现出多姿多样的发展面貌。
巴蜀文化与巴蜀文学的发展并非同轨运行,直到西汉文翁入蜀兴学,巴蜀文学才逐渐发展起来。巴蜀文学刚刚起步时,就出现了以蜀中四贤为杰出代表的作家,掀起了文学高潮,中间没有酝酿期,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汉代巴蜀文学的代表是汉赋,这些辞赋辞采飞扬、体制宏伟,代表了汉帝国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魏晋有南北之分,南朝诗歌创作兴盛,而蜀中却无一知名作家。到了唐代,巴蜀文学重新又焕发出光彩,迎来了又一个文学高峰。陈子昂在唐诗发展史上的贡献如日月高悬,彪炳千秋。唐代两个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前者生长在蜀至二十四岁始离开四川,后者旅居巴蜀达九年,其绝大部分诗歌创作于四川,尤其是律诗名篇。宋代是继唐代之后巴蜀文学创作的另一个高峰。宋代对文官的优待以及崇文轻武政策,加上五代末期大批文人入蜀,使四川人才济济,导致宋代巴蜀文学繁荣昌盛。苏舜钦、三苏、文同、张孝祥等,都是宋代文坛上的名流。从元代到清代,四川遭受多次战争创伤,人口急剧减少,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均遭到重创难以复原。元明清时期巴蜀文坛难以如唐宋时期辉煌,但也出现了元代虞集、明代杨慎、清代张问陶、李调元、彭端淑等著名作家,成为巴蜀文学发展史上的一抹余晖。
巴蜀作家往往具有创新精神,站在当时文学创作的最前沿,作品代表了整个文坛的最高成就。汉赋是在司马相如手中定型的,他的辞赋创作完成了从骚体赋到散体大赋的转变,为汉代辞赋创作奠定了基础。唐诗中的杰出作家陈子昂、李白,在促进唐代诗风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最高,代表了盛唐诗创作成就。薛涛是唐代最为出名的女诗人,与宋代李清照一样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女作家代表。五代时期西蜀成为词创作的中心,宋代巴蜀作家又一次引领风骚,苏轼的诗、文、词创作代表了宋诗、宋文、宋词的最高成就,成为宋代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人物。
也有一些作家是入蜀后才声名渐显的,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自古诗人例到蜀”。“初唐四杰”诸人皆曾入蜀,高适和岑参也留下了许多吟咏蜀中山水风物的诗篇。杜甫为避安史之乱到四川定居,足迹踏遍蜀中各地,杜甫的七律是在蜀地定型的,同样也代表了唐诗中七律的最高成就。陆游曾表示自己“心未尝一日忘蜀”,而且还将自己的诗集命名为《剑南诗稿》。巴蜀文学也不乏女诗人,甚至代有其人。如汉代的卓文君,唐代的薛涛,五代的李舜弦、花蕊夫人、黄崇嘏,宋代的蒲芝、谢慧卿,明代的黄峨,清代的王淑昭、林颀、梁清芬等。巴蜀多女作家的一个前提是家族文学的兴旺,从宋代眉山三苏起,直到清代绵州三李,中间出现数量众多的文学家族,这是巴蜀文学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此外,巴蜀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藏羌彝等少数民族与汉族和睦共处,在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中,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作品。
(摘编自王永波《从时空维度看巴蜀文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巴蜀文学刚起步就掀起了文学高潮,汉赋代表了巴蜀文学的最高成就,反映了汉帝国的精神风貌。
B.
李白和杜甫的生平和创作与蜀地密切相关,李白出于蜀,杜甫入于蜀,都是巴蜀文学优秀作家的代表。
C.
出生于蜀地的苏轼创作了代表宋代诗、文、词最高成就的文学作品,这可能与宋代对文官的优待以及宋代巴蜀文学的繁荣有很大关系。
D.
巴蜀文学之所以在宋代之后的元明清时代走向衰落,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受战争的影响,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均遭重创。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总体上采用“总一分”的论证结构,先概括巴蜀文学的总体状况,再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具体分析。
B.
文章在论述巴蜀文学发展的历程时,阐述了它经历的三次兴盛和两次衰败的过程及部分原因。
C.
文章采用司马相如、李白、苏轼等著名作家的例子,论证巴蜀作家具有创新精神和杰出贡献。
D.
文章通过分析巴蜀家族文学的兴旺以及民族交流融合的现象,论证了巴蜀女作家众多的基本原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巴蜀文学具有重要的地位,它随中华文明的兴衰而兴衰,创造出许多传世的佳作。
B.
从“初唐四杰”到高适、岑参、杜甫,再到陆游,无不证明“自古诗人例到蜀”的道理,说明经过蜀地的熏陶,才能创作出优秀诗篇。
C.
唐代的薛涛和宋代的李清照两位女诗人是巴蜀众多女性诗人中的重要代表,也是各自时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最高峰。
D.
以宋代眉山三苏和清代绵州三李为代表的家族文学的兴旺,是巴蜀文学发展中的一个特点,为当地文学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5G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面向2020的移动通信技术”。毫无疑问,5G是推动新一轮数字变革的最重要角色。
5G的出现,让物联网真正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只有5G网络,才能承载物联网产生的庞大无比的井喷式网络流量和在同一瞬间产生的海量网络请求。可以看到,5G将成为实现网络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重要纽带,它首先将使前几年兴起的物联网概念真正成为现实,可穿戴智能终端、车联网终端以及各类大大小小的智能终端,都将连上这张物联网。在这种连接的基础上,新的应用比如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地云接入、虛拟现实等都将成为现实,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将更加深入、彻底。
当然,人们在憧憬5G的同时,还必须面对诸如流量费用和网络安全等问题。便宜的流量资费无疑是使用5G服务的必要前提,否则再高的网速也只能让人望洋兴叹。因此,网络运营商必须切实“提速、降费”,以适应5G时代的发展。5G在满足人们移动网絡海量教据的需求、为用户带来丰富服务的冋时,对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的要求也显著提高。
(摘编自《人民日报》余建斌《5G撬动新一轮数字变革》)
材料二
日前,在福州长乐区的中国联通东南研究院内,主刀医生坐在机器人前,通过实时传送的高清视频画面,利用5G技术操纵机器人的机械臂,远程控制手术钳和电刀,为位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中的一只小猪,切除了一片肝小叶。整个手术持续了近1个小时,手术创面整齐,全程出血量极少。这只小猪在手术完成半小时后,逐渐从麻醉中苏醒,各项生命体征保持稳定,手术宣告成功。
据了解,这台手术两地相距约50公里。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全球首例在5G环境下进行的远程外科手术测试取得圆满成功,为今后5G远程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创造了条件。
5G技术低延时的优势,与手术机器人相结合,可以实现信号实时互联互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远程手术提供了可能。此次手术的成功,说明了5G技术在远程医疗上是完全可行的。
(摘编自《光明日报》《福建成功实施全球首例56远程外科手术》
材料三:
显然,5G网络会比4G快得多。在实际应用中,一部5G手机配合上5G网络环境,网速可达4G的9至20倍。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因5G而兴奋不已。这一新标准之所以能够提升速度,是因为需要占用毫米波频段。这一宽广的无线电频段目前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这是因为毫米波极难使用,非常复杂,非常棘手。
这个频段的频率要比现有的手机网络频段高得多(你的WiFi使用的是2.4G或5.8G频段,而毫米波使用的是24G以上的频段)。这意味着它能提供前所未有的速度,但也要接受覆盖范围的损失。毫米波基站只有150米的覆盖范围,这就是说网络服务商不仅需要升级现有的收发设备(小型基站),还需要安装更多的基站。因此,只有那些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才能充分享受毫米波支持下5G带来的超高速快感。
但是5G这列快车已经无法减邈,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和自已的孙子讲起视频网站时常延迟卡顿的往事,把这当成怀旧的笑谈。而这,都要归功于今天的工程师和他们的毫米波。
(摘编自《光明日报》戴维·波格《5G会带来什么》)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5G作为“面向2020的移动通信技术”,它的运用将使诸如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地云接入、虚拟现实等成为现实,社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将会推行得更好。
B.高网速是以高流量为前提的,而且网络的资费是按流量计算的,那么高流量就意味着高额资费,为了5G的发展,广大用户将迫使网络服务商降费。
C.利用信号实时互联互通和5G技术与手术机器人的结合,医生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对手术进行远程控制,此次为小猪手术的成功说明其可行性。
D.利用毫米波频段的特性,工程师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使未来的人们体会到5G网络的超高速快感,而诸如视频网站延迟卡顿的现象也将成为历史。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利用5G网络技术,物联网将可能真正实现,人们通过各类智能终端将网络世界与物理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B.5G网络尽管将推动新一轮的数字变革,但是也将给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必须同时构建适应5G时代需求的网络安全体系。
C.5G远程外科手术的成功意味着运用5G技术,医生将来还可能实现远程查房、远程B超等,这可能让优质医疗资源能迅速影响到偏远地区。
D.网络频段越高,基站覆盖的范围越小,要保证利用24G频段以上毫米波的5G网络的速度,服务商就需要升级现有的基站和安装更多的基站。
6.
5G网络有哪三大主要特征?请结合三则材料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缝山针
非鱼
年又春是市文化局的助理调研员,也是个业余画家,他的写意山水在省里小有名气。
局里开党委会研究驻村扶贫工作,说市里要求必须有一名副县级干部带队,在扶贫村帮挟年,尽快帮村民走上致富路。年又春一听说是高阳村,他说,我去。
高阳村年又春去过。几年前他出去写生,骑一辆自行车三转两不转到了一个小山村,①当时正是槐花飘査的时候,漫山遍野雪自的云朵起伏教,甜腻腻的査味让年又叠陶醉了,他躺在树下睡了觉,然后支起画架,画了两幅《听槐》。临走的时候,年又春问一个放羊孩子,那孩子吸溜着鼻涕告诉他:这是高阳村。
正月十五没过,年又春就带着被褥、军大衣、煤气灶、米面油盐,和两名驻村队员来到高阳村。村民们敲锣打鼓欢迎他们的到来,年又春看到寒风里热气腾腾的欢迎队伍,他的心一颤: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帮百姓致富。
年又春从局里要来一部分扶贫资金,又借助各种关系拉来十来万赞助,修公路、架电话线、速蓄水池,一项项实实在在的帮扶工程建成了,村民脸上的笑容多了,村委开会也开他们宿舍去了,大事小事都要跟他们商量。
②秋天到来时,山上的柿子树上挂起了火红的小灯窺,年又春站在山顶上,深深呼吸着山风带来的釆实成熟的查味,他又一次醉了,久违的情绪在胸膛里鼓胀。
下山的时候,年又春看见瘦瘦的高小根背了一大筐煤。他早听说高阳山上有渫,可一直没顾上详鈿问。他叫住高小根,要看看他筐里的煤。高小根说这煤是无烟煤,好烧。山上不少,也不深,有时候找准了几镢头下去就能看到黑煤。
年又春一听立即兴奋了。这么好的资源怎么村里早就不知道开发呢,要开发出来,村民不早富了,还用他们来扶贫?年又春一回村就把村委会主任叫来,问他煤的事。主任说早也想开发,村里没钱,投资不起。找市煤炭局的一个技术员来看过,他说都是“鸡窝矿”。年又春问他啥叫“鸡窝矿”。主任说就是矿床太小,一小片一小片,跟鸡寫一样。年又春一听沉下脸,“鸡窝矿”也是矿啊,怎么着也能給老百姓带来财富不是?村主任一听忙点头说,是,是,是。
于是,高阳村的煤矿开挖了。没钱,招外地的人来开发,村委会账上的钱慢慢多了,村民下窑挖矿,每天也可以挣八十块钱。高阳村热闹起来了,轰隆隆的汽车、拖拉机从年又春帮忙铺设的公路上开进来,又开出去,一车车煤挖出来,足拉走,换成了钱。第二年春天到来时,一些村民家里开始准备盖新房,谁见了年又春都双手拉着他说感谢啊,感谢党。
年又春是喝完高小根的喜酒才离开高阳村的。高小根在矿上挣了钱,买了辆三轮摩托;还从山外娶回一个漂亮媳妇。年又春借着酒劲说:新娘子长得好看,回头給我当模特。高小根乐得直握手,不停说:喝酒,喝酒。
年又春的扶贫工作结東了,在全市召开的表彰会上,年又春做典型发言,他声情并茂,会场上好多人都在悄悄擦眼泪。没多久,年又春的先进事迹报到了省里,省里对市里的驻村帮扶工作进行了嘉奖,年又春不但晋升一级工资,还被调到市科协做了主席。
年又春一年多后翻看他的获奖作品《听槐》时想起了高阳村,他对高阳村的深厚情感被一下勾了起来。到高阳村去!年又春立即带上司机出发。
③暮秋时节,高阳村的风很劲,黄的叶于在车前翻卷飞量,车轮带起的小石子儿敲打着车
窗车门,发出清厉的响声。
停,快停下。年又春看见高小根了。司机停下率,年又春下车叫高小根,高小根迟疑了一下才认出是他,忙过来拉着年又春的手说:年局长来了,大家都一直念叨你呢。年又春叫高小裉一起坐上车回村,高小根说不了,他得上坟去。年又春忙问:谁不在了?高小根苦笑一下:媳妇。八月份下大雨,她从山上下来,一个挖过的废煤矿突然塌了,媳妇一下陷了进去,肚子里还有五个月大的孩子。
年又春惊杲了,怎么会这样?他沉默了一会说,我们一起去。年又春和高小根一起慢慢朝山上走,年又春越走越心惊。满日疮痍!他只能用这个词米形容他所看到的。到处是挖过的和正在挖的小窖洞,废齐的揲矸石。曾经茂密的树林,现在几乎不剩几棵树,孤单地守着快速苍老的高阳山。
年又春在离小根媳妇的坟前跪了下去:都是我的错。高小根忙拉起年又春,年局长,你是我们的致富大救星,是她命不好,赶上了,怎么能赖你呢?
年又春没有勇气走进高阳村里,他匆忙赶了回去。
三个月后,市里禁止小煤窑开采的通知下来了,一件由年又舂设计的巨型雕塑也从省城运到了市里,又被运到高阳村,是年又春自己掏钱制作的。
那是一根细细的弯弯的金属大针,足有十来米高,斜依在一个底座上,在太阳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年又春给这个雕塑取名字叫:缝山针。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三段叙述年又春和高阳村的渊源,交待了他特别想去高阳村驻村扶贫的原因,也为下文他积极热情地开展扶贫工作作了铺垫。
B.风景秀丽的高阳山热闹起来了,村民靠煤矿挣钱,盖房娶妻,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这是年又春一手打造的政绩工程,他也因此得以晋升。
C.《听槐》画作在文章中多次出现,既表现了年又春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又推动情节发展,让他再次来到高阳村,目睹高阳山的现状。
D.美丽的高阳村变得满目疮痍,村民以毁坏自然环境为代价脱贫致富,这留给读者沉重的思考,也显示出作者的忧患意识。
8.画线句子是三次对高阳村环境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为什么以“缝山针”为标题?请结合全文谈淡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费祎,字文伟,江夏鄳人也。少孤,依族父伯仁。伯仁姑,益州牧刘璋之母也。璋遣使迎仁,仁将祎游学入蜀。会先主定蜀,祎遂留益土,与汝南许叔龙、南郡董允齐名。时许靖丧子,允与祎欲共会其葬所。允白父和请车,和遣开后鹿车给之,允有难载之色,祎便从前请先上。及至葬所,诸葛亮及诸贵人悉集,车乘甚鲜,允犹神色未泰,而祎晏然自若。持车人还,和问之,知其如此,乃谓允曰:“吾常疑汝与文伟优劣未别也,而今而后,吾意了矣。”
先主立太子,祎与允俱为舍人,迁庶子。后主践位,为黄门侍郎。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诸葛恪、羊衜等才博果辩,论难锋至,祎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权甚器之,谓祎曰:“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还,迁为郎中,亮北驻汉中,请祎为参军。建兴八年,转为中护军,后又为司马。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仪泣涕横集。祎常入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祎匡救之力也。亮卒,祎为后军师。顷之,代蒋琬为尚书令。琬自汉中还涪,祎迁大将军,录尚书事。
延熙七年,魏军次于兴势,假祎节,率众往御之。光禄大夫来敏至祎许别,求共围棋。于时羽檄交驰,人马擐甲,严驾已讫,祎与敏留意对戏,色无厌倦。敏曰:“向聊观试君耳!君信可人,必能办贼者也。”祎至,贼遂退,封成乡侯。琬固让州职,祎复领益州刺史。祎当国功名,略与琬比。十一年,出驻汉中。自琬及祎,虽自身在外,庆赏刑威,皆遥先咨断,然后乃行,其推任如此。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循在坐。祎欢饮沉醉,为循手刃所害,谥曰敬候。
(选自《三国志?蜀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B.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C.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
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D.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秦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B.践位,文中指后主刘禅承继皇位。与“践位”意思相近的还有“履至尊”“君临天下”等词语。
C.建兴,后主刘禅的年号。年号是我国从秦初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刺史,官职,汉初指出刺各地检核问事的官员;汉武帝时每部置刺史一人;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费祎出生于江夏鄳地,小时候父亲死了,靠族父伯仁拉扯成人。后来,刘璋召见费祎,伯仁就将他带入蜀地。
B.费祎与董允一同乘坐简陋的车子前往许靖儿子的墓地。董允脸上露出难以乘坐的神色,而费祎“从前请先上”,始终无怨言,神态泰然自若。
C.魏延与杨仪不睦,每次一见面都争论不休。费祎对他们极力劝说,晓以利害,让两人都发挥了各自的职能作用。
D.费祎退魏军后封侯,主持国事政绩名望堪比蒋琬,即使在地方任职,朝廷重要的事情也要先征求他的意见请他决断,深受后主信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权甚器之,谓祎曰:“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5分)
(2)延熙七年,魏军次于兴势,假祎节,率众往御之。(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沁园春长沙》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己亥杂诗》(其五)写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以落花为喻,自然的融入心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破阵子》中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表达自己想要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小题。
法国巴黎圣母院的一场大火,给全世界的文物安全工作都敲响了警种。它让我们更为深刻地意识到,除了要在文博场馆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对于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也极为重要。从理论上说,我们不论怎么保护文物,随着岁月的流逝,都难以避免地会被破坏或者遗失。但数字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能更好地通过整理、收集、记录等方式保存文化遗产的信息,安全和长久地保存__________的文化遗产。
可见,(
)。刚刚卸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曾分享过让故宫成为“网红”的秘笈:对于文物保护和复原,故宫专门成立了故宫文物医院,并配备了三维打印、具备物理冷热性能的先进设备,让原有技术__________。与此同时,
故宫拥有200名修复医生,有一半是自然科学家,他们通过仪器设备分析检测,碎了几千片的绘画、碎了200多片的先秦铭文青铜器、25层堆绣32种材料的珍贵唐卡都__________。
文化遗产是世界的宝藏。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开展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相当于给文化遗产保护多加了一份保险,也拓宽了其交流和影响范围,可以让古老的文化变得更“酷”,让穿越时间的智慧能够不断传承,__________。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美轮美奂
为虎添翼
重见天日
历久弥新
B.
弥足珍贵
如虎添翼
重获新生
历久弥新
C.
美轮美奂
如虎添翼
重见天日
经久不息
D.
弥足珍贵
为虎添翼
重获新生
经久不息
18.
文中划模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从理论上说,不论我们怎么保护文物,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们都难以避免地会被损坏或者遗失。
B.
从理论上说,尽管我们怎么保护文物,随着岁月流逝,它们都难以避免地会被损坏或者遗失。
C.
从理论上说,我们不论怎么保护文物,随着岁月流逝。它们都难以避免地会被损坏或者遗失。
D.
从理论上说,尽管我们怎么保护文物,随着岁月的流逝,都难以避免地会被损坏或者遗失。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数据留存重要文物和历史建筑,是实现物保护和水续利用的必要手段。
B.
利用先进技术对重要文物和历史建筑进行数据留存。就能实现文物保护和永续利用。
C.
重要文物和历史建筑被先进技术数据留存,是实现文物保护和永续利用的必要手段。
D.
利用先进技术对重要文物和历史建筑进行数据留存,是实现文物保护和永续利用的必要手段。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谚语有云:“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然而,①________,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给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对健康的好处超过你的想象。给予不仅能让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正面情绪,而且还能保护心脏,提高免疫力,降低抑郁和自杀风险,延长寿命等,总之,②________。其实,只要愿意,③_________,你可以做慈善,帮助困难之人,你可以常怀感恩之心,谅解和尊重别人,你还可以绽放一个动人的微笑,说出一句由衷的赞美。
21.下列各句中,引号里的内容均存在表达不当之处,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①故宫博物院文物失窃案被警方侦破后,故宫方面向北京警方赠送了一面锦旗,内容为“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
②就学术风波一事,翟天临在微博道歉说:“参演一系列影视作品后,我开始飘飘然。这种不良心态被我带入到论文写作过程中,促使我内心始终心存侥幸。”
③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第一集中,盛纮嫁女,客人对其说:“恭喜啊,小女嫁了个好人家呀!”
④李国文先生的散文《草间偷活沉吟不断》,说的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的经历,其中写道:“他的连捷高中,他的翰林高就,他的讲学东宫,使得满朝文武惊诧,艺苑杏林艳羡。”
⑤摇滚歌手何勇的《钟鼓楼》歌词中,有这样两句:“这里的人们有着那么多的时间,他们正在说着谁家的三长两短。”
⑥雅虎官方发言人说,“雅虎工具条集合了雅虎360度全能搜索、一站式登录服务、动态提醒等”。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年轻人拜船工为师学划船,船工要求他先学会游泳。
年轻人问为什么,船工说:“如果你不会游泳,那么你在划船时就会担心自己失足落水,而一旦有了这个担忧:就难于专心致志地划船了。”
年轻人说:“我不会游泳,学划船时就会心怀忧虑,小心翼翼,不敢犯错,这样不是会学得更认真更快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河北艺术职业中学高一月考答案
【答案】1.
A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曲解文意,“巴蜀文学刚起步就掀起了文学高潮,汉赋代表了巴蜀文学的最高成就,反映了汉帝国的精神风貌”中“汉赋代表了巴蜀文学的最高成就,反映了汉帝国的精神风貌”表述有误,据原文“巴蜀文学刚刚起步时,就出现了以蜀中四贤为杰出代表的作家,掀起了文学高潮,中间没有酝酿期,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汉代巴蜀文学的代表是汉赋,这些辞赋辞采飞扬、体制宏伟,代表了汉帝国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可知,汉赋是汉代巴蜀文学的代表,而不能说是最高成就,代表了汉帝国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选项中“反映了汉帝国的精神风貌”的说法遗漏了信息。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混淆信息,“文章通过分析巴蜀家族文学的兴旺以及民族交流融合的现象,论证了巴蜀女作家众多的基本原因”表述错误,据原文“巴蜀多女作家的一个前提是家族文学的兴旺,从宋代眉山三苏起,直到清代绵州三李,中间出现数量众多的文学家族,这是巴蜀文学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此外,巴蜀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藏羌彝等少数民族与汉族和睦共处,在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中,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作品”可知,巴蜀家族文学的兴旺是巴蜀多女作家的一个前提,而不是基本原因;文中说在民族交流融合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作品,这与巴蜀女作家众多没有相关联系。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A项,混淆概念,“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巴蜀文学具有重要的地位,它随中华文明的兴衰而兴衰,创造出许多传世的佳作”说法有误,据原文“巴蜀文学的发展历经两千余年,在中华文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间的发展演变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着多个阶段,呈现出多姿多样的发展面貌”可知,巴蜀文学在中华文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非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扩大了“中华文学历史”范围和外延,混淆了二者的概念;并且,巴蜀文学的发展演变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着多个阶段,呈现出多姿多样的发展面貌,而不是随中华文明的兴衰而兴衰,选项曲解了文意。
B项,说法绝对,“从‘初唐四杰’到高适、岑参、杜甫,再到陆游,无不证明‘自古诗人例到蜀’的道理,说明经过蜀地的熏陶,才能创作出优秀诗篇”表述有误,原文说“也有一些作家是入蜀后才声名渐显的,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自古诗人例到蜀’”,下文例举了从“初唐四杰”到高适、岑参、杜甫,再到陆游,所以列举这些有名的诗人是为了说明“有一些作家是入蜀后才声名渐显的”,而不是证明“自古诗人例到蜀”;并且“说明经过蜀地的熏陶,才能创作出优秀诗篇”的说法绝对化。
C项,于文无据,“唐代的薛涛和宋代的李清照两位女诗人是巴蜀众多女性诗人中的重要代表,也是各自时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最高峰”说法有误,原文中说“薛涛是唐代最为出名的女诗人,与宋代李清照一样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女作家代表”,“巴蜀文学也不乏女诗人,甚至代有其人。如汉代的卓文君,唐代的薛涛,五代的李舜弦、花蕊夫人、黄崇嘏,宋代的蒲芝、谢慧卿,明代的黄峨,清代的王淑昭、林颀、梁清芬等”,根据这些信息可知,“唐代的薛涛是巴蜀众多女性诗人中的重要代表”没问题,但是说“宋代的李清照是巴蜀众多女性诗人中的重要代表”就是无中生有,在文中找不到依据;“也是各自时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最高峰”的推断在文中没有依据,是任意拔高。
故选D。
4.B(本题考查检索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本题B项,“广大用户将迫使网络服务商降费错,原文说“便宣的流量资费无疑是使用5G服务的必要前提,否则再高的网速也只能让人望洋兴叹。因此,网络运营商必须切实‘提速、降费’,以适应5G时代的发展”,可见,“降费”是网络运营商必须考虑的问题,而不是“广大用户迫使”的。故选B。)
5.D(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评价文本的基本倾向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
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本题D项,“网络频段越高,基站覆盖的范围越小”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毫米波基站只有150米的覆盖范围,这就是说网络服务商不仅需要升级现有的收发设备(小型基站),还需要安装更多的基站”。故选D。)
6.①超高的网速。据材料三“显然,5G网络会比4G快得多。在实际应用中,一部5G手机配
合上5G网络环境,网速可达4G的9至20倍”。
②超低的时延。据材料二“5G技术低延时的优势,与手术机器人相结合,可以实现信号实时互联互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远程手术提供了可能”可概括出“超低的时延”。
③超大的容量(或连接)。据材料一“也只有5G网络,才能承载物联网产生的庞大无比的井喷式网络流量和在同一瞬间产生的海量网络请求”,可概括出“超大的容量(或连接)”。
(每个要点中,观点1分,材料分析1分)(本题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級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整合时注意归大类。
7.B(B项中“手打造的政绩工程,他也囚此得以升迁”,无中生有。文学类文本阅读远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对小说主题及人物的褒贬色彩要明确。如年又春的形象特点:①热爱自然。出去写生时,为高阳村的美景所陶醉,画了两幅《听槐》,后来主动请求去高阳村扶贫;②不辞辛劳,热心帮百姓致富。各处拉赞助,修公路、架电话线、建蓄水池,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在没钱的情况下,招外地的人来开发煤矿,带领村民致富:③富有反思精神,敢于正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在得知高小根媳妇的死因时,在看到满目疮痍的高阳山时,年又春下跪认错,并掏钱制作巨型雕塑“缝山针”,市里也下发了禁止小煤窑开采的通知。)
8.①突出高阳村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年又春想去扶贫形成呼应,也与后文受到破坏的情景形成对比。②高阳山美丽的秋景,象征扶贫工作的成功.衬托年又春内心的满足和喜悦。③暗示高阳村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现状,渲染下文悲凄的氛围。(每点2分)
(本题考查的是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分别分析:①联系三要素之“环境涉及环境本身的前后对比。②联系三要素之“人物”。③联系三要素之“情节”,点出现状及与下文的关系。)
(6分)①“缝山针”是主要人物年又春反思的产物,体现了他勇于反思、敢于直面自己错误的精神。(2分)②由开发高阳山到“用针缝山”,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2分)③“缝山针”预示经济发展形式的转变,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前景,凸显了小说主题。(2分)(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小说标题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答:①扣三要素之“人物”。②扣三要素之“情节”。③扣小说“主题”)
【答案】10.
C
11.C
年号是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的,不是秦初。
12.
A
A项
“刘璋召见费祎”有误,应是“刘璋派使者迎候伯仁,伯仁就把费祎带到蜀地求学”。
13.
(1)孙权很器重费祎,对他说:“您是天下有美德的人,一定能成为蜀国辅佐帝王的得力大臣(重臣),恐怕不能多次来(常来)我们东吴了。”(
“器”“股肱”“数”各1分;句意正确2
分。)
(2)延熙七年,魏军驻扎在兴势,后主授予费祎符节,他率军前往抵御。(“次”“假”“御”,各1分;句意正确2分)
参考译文:
费祎,字文伟,江夏鄳县人。幼时父亲死了,依靠堂父费伯仁生活。伯仁的姑姑是益州牧刘璋的母亲。刘璋派人迎接费伯仁入蜀,伯仁就把费祎也带到蜀地求学。正遇上先主刘备定都蜀地,费祎于是留在了益州,与汝南人许叔龙、南郡人董允名气相当。这时许靖的儿子死了,董允和费祎打算一同去参加许子葬礼。董允向父亲董和说要一辆车子,董和便给他们派了一辆从后面开门的鹿车,董允面有难色不愿上车,费祎却抢先登上去。等到达安葬地,诸葛亮等显贵人物都到了场,他们的车辆装饰很漂亮,董允下车后表现出很不好意思的神色,而费祎却泰然自若。驾车的人返回后,董和向他询问此行的情况,知道了两人的表现,就对董允说:“我常常疑心自己还没有分辨出你和费文伟的高下,从今以后,我清楚了。”
先主立刘禅为太子,任费祎和董允为舍人,又升为庶子。后主刘禅继位后,他们任黄门侍郎。丞相诸葛亮南征回朝,群官到都城外几十里处迎接。其中大多数官员比费祎年长且职位尊贵,但诸葛亮却只命费祎与自己同乘一车,从此众人莫不对费祎另眼相看。诸葛亮刚从南边归来,任命费祎为昭信校尉出使吴国。诸葛恪、羊衜等人,知识广博,才能卓越,善于辩论,论辩责问言辞锋利,而费祎与他们谈论时,却滔滔不绝,含义深刻,据理回答,对方始终不能使他服输。孙权十分器重费祎,对他说:“您是天下有美德的人,一定能成为蜀国辅佐帝王的得力大臣,恐怕不能多次来我们东吴了。”费祎回蜀后,升为郎中。诸葛亮北驻汉中时,请费祎任参军。建兴八年,费祎转任中护军,后又任司马。当时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互相憎恶,每当坐在一起时就争论不休,有时魏延甚至
举刀比划着要杀杨仪,杨仪则痛哭流涕。费祎就常坐到他们中间,分别予以劝解,诸葛亮在世时,之所以能充分发挥魏延、杨仪各自的才能,主要靠费祎对他们二人的帮助扶正。诸葛亮去世后,费祎任后军师。不久,代替蒋琬任尚书令。蒋琬从汉中回到涪县时,费祎升为大将军,总领尚书职务。
延熙七年,魏军驻扎在兴势山,后主授予费祎符节,他率领士兵前去抵御。光禄大夫来敏到费祎处告别,请他一起下盘棋。当时战事正急,军书往来传递,人马披甲戴盔,战车整备完毕,而费祎却与来敏专心致志地下棋,毫无急躁厌倦的样子。来敏说:“我来这里只不过是观察试探您罢了!看来您确实是最适宜的人选,一定能打退敌寇。”费祎到了兴势山,敌人就撤退了,费祎被封为成乡侯。后来,蒋琬一再推让益州的职务,费祎便又兼任益州刺史。费祎报效蜀国所立的功名,大致与蒋琬并列。延熙十一年,费祎出驻汉中。从蒋琬到费祎,即使身负重命远在朝外,但奖赏惩罚之事,朝廷都要先向他们征求意见,然后才执行,他们受到的尊崇信任就像这样。延熙十六年的岁首大会,魏国降将郭循也在座。费祎畅饮沉醉,被郭循亲手持刀所害,赠谥号为“敬侯”。
14.【答案】B、E
【解析】B第三句中的“衔枚”,是指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着枚(像筷子的东西),防止说话,以免被敌人发觉。此处形容人人肃静。本句重在表现考生们紧张肃穆地应考的情形,“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不恰当。E“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理解错误,此处应是诗人自谦之语,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
15.【答案】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每个要点中,观点1分,分析1分)
【解析】首先观察诗句,有特殊表现手法的要指出,并进行分析。本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将考生们写字的声音比作春蚕嚼桑叶的声音;再表述这样写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即生动地写出考生们应考的情形,以声音衬托考场的寂静、庄严;最后,点出这样写所表现出的诗人的情感——看到才华横溢的考生们内心流露出的喜悦之情。
16.【答案】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答案】17.
B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第一组:弥足珍贵是形容十分珍贵、非常珍贵。美轮美奂是用来形容房屋等建筑高大华丽,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由前文语境可知,此处是强调像巴黎圣母院这样珍贵的文物越来越需要保护,而不仅仅是建筑类的文物。此次应选“弥足珍贵”。第二组:为虎添翼的意思是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是贬义。如虎添翼的意思是如同老虎长了翅膀,比喻强大的事物更加强大了,含有褒义。从感彩可知用“如虎添翼”要准确些。第三组:重获新生指开始新的生活;重见天日是指重新看到了天和太阳。比喻脱离黑暗,重见光明。由语境可知,经过修复后,故宫的文物被挽救,重新焕发光彩,所以应用“重获新生”。第四组:历久弥新是指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经久不息是指长时间不停息,多形容掌声或欢呼声。分析可知,B项成语全都恰当。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不论……都”是条件关系,“尽管”是表示转折关系,且不与“都”搭配,所以可排除BD两项;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不一致,所以“我们”应在“不论”的前面,这样排除C。分析可知,A项病句修改的最恰当。故选A。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A项,表达不完整,“数据留存”的方式是通过需要利用先进技术;
B项,“就能”表述绝对。
C项,表述不连贯;“数据留存”的方式是通过需要利用先进技术;
D项,此处既是对上文的总结,又强调了下文利用技术手段来保护文物的必要性。
故选D。
20.
(1).
我们并不习惯给予
(2).
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3).
你可以用各种方式给予
【20题详解】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此题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句的具体语境,关联词语来组织答案。此类题目应结合上下文来解答。①处结合下文“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给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可判断出此处应填“不习惯给予”之类的内容;②处结合前文“它对健康的好处超过你的想象。给予不仅能让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正面情绪,而且还能保护心脏,提高免疫力,降低抑郁和自杀风险,延长寿命”,可判断出此处应填“给予有好处”之类的词语;③处结合下文各种给予的做法可知,此处应填“用各种方式给予”之类的语句。
21.①将"撼"改为"捍";②将"内心"删去或将"心存"改为"存有";③将"小女"改为"令爱"或"令嫒";④将"杏林"改为"杏坛";⑤将"三长两短"改为"家长里短"。⑥“等”后面加上“功能”。
【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引号里的内容均存在表达不当之处,请找出并加以修改”,然后结合语境来分析用词是否正确。第①句,“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中“撼”意思是“摇动”,而句中要表达的是保护祖国的强盛,应将“撼”改为“捍”;②“促使我内心始终心存侥幸”中“内心”和“心存”重复赘余,可以把“内心”删除;③“恭喜啊,小女嫁了个好人家呀”中“小女”错误,“小女”是称呼自己女儿,是谦辞,而句中是说对方的女儿,改为“令爱”“令嫒”;④“杏林”错误,“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而句中“他的讲学东宫,使得……”说明扮演的是教师的职责,应改为“杏坛”;⑤“他们正在说着谁家的三长两短”中“三长两短”错误,“三长两短”是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而句中应是说生活琐事,应使用“家长里短”,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常见于邻里间的交谈;⑥
“雅虎工具条集合了雅虎360度全能搜索、一站式登录服务、动态提醒等”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等”后添加“功能”。
22.【答案】【例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他可能怎么也想不明白,强弓劲弩,信臣精卒,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却不想在万千文人的惨叫声中,宫女嫔妃的歌舞声中,王公大臣的奉承声中,天下百姓的怨恨声中土崩瓦解。秦国,一个不可一世灭了六国,一个自诩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泱泱大国,在安享了十四年的所谓的太平后,成为了历史。
当他兵强马壮的军队遍布六国时,他笑了,他认为自己是天下最最强大的,没有人能够打败他。此时的他,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可偏偏那些该死的文人,处处说他的不是,他愤怒了,于是,焚书坑儒,焚毁了多少人的梦想,坑害了多少人的幸福,再也没有人敢评论他了,但人们心里都窝着火。
偌大的宫殿中,他一人独坐正中,四面美女翩翩起舞,歌声经久不息,他喝着酒,看着一个个浓妆艳抹,彩裙飘动的舞女,一脸的陶醉;宫殿外,士兵们仍在往土坑中推下一个又一个反对暴政的文人;火光仍在继续,烧红了半边天,一捆捆耗费了文人们一辈子心血的竹简顿时化为灰烬……他沉醉在歌声舞姿中。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有这个必要吗?人都死了,宫殿建得再好也是徒劳,可怜的阿房宫最后还是被项羽付之一炬,惜哉,悲哉,整个秦始皇陵,工程浩大,数不清的兵马俑,可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可这又能怎么样?秦始皇死后,还不是成为一堆白骨,还能在地下享受吗?
他明白了吗?秦朝几百年的基业,在其最鼎盛时却在人民的反抗中不堪一击。他,这个秦朝最伟大的,甚至对中国的日后都作出巨大贡献的统治者为何让自己拼了一辈子换来的基业付之东流,他是否想到了孟子的那句千古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的,多年的沙场征战,使他成为第一个有能力统治全中国的君主。在战争中,他顽强不屈,有勇有谋,带领秦军战胜一个又一个对手,那时的秦国是坚不可摧的。而统一了中国以后呢?焚书坑儒,就为了一时的美名;征丁无数,就为了生前死后的虚荣;沉溺于声色,更加快了秦朝的堕落。人们心中窝着的火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敲响了秦朝灭亡的丧钟;项羽、刘邦粉碎了他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美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所有不想重蹈覆辙的统治者都记住了这句话。
【试题分析】本题为材料作文。材料中的主要人物为船工和年轻人,答题时要抓住他们的观点,从他们的话语中体现。从船工的角度,可以有以下立意∶有备方能无患;充分准备,才能走的更远;心有顾虑,难以专注;专心致志做事;从年轻人的角度,可以有以下立意∶要有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伴你成功;参考立意∶(1)有备方能无患;要有忧患意识;(2)专心致志做事;心怀顾虑,难以专心;(3)心存后顾之忧,就不能勇往直前;(4)做事谨慎(如霍薄冰,如临深渊)才能少犯错误。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晴】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
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对于本则材料,主要涉及到两个人,即船工和年轻人,那么可从他们两个角度来切入,然后抓住关键句“如果你不会游泳,那么你在划船时就会担心自己失足落水,而一旦有了这个担忧:就难于专心致志地划船了。”和“我不会游泳,学划船时就会心怀忧虑,小心翼翼,不敢犯错,这样不是会学得更认真更快吗?”来思考。那么从船工的角度,可以有以下立意:有备方能无患;充分准备,才能走的更远;心有顾虑,难以专注;专心致志做事;从年轻人的角度,可以有以下立意:要有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伴你成功;参考立意:(1)有备方能无患;要有忧患意识;(2)专心致志做事;心怀顾虑,难以专心;(3)心存后顾之忧,就不能勇往直前;(4)做事谨慎(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才能少犯错误。